万家寨水利枢纽:引黄的龙头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a1b1b1ccdd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河一路向东奔流,流经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到了内蒙与山西交界处,猛然拐了个大弯,径直向南流去。就在河流拐向南方的不远处,有一座大型的水利工程,这就是万家寨水利枢纽。
  万家寨水利枢纽不同于黄河上所有已建的工程,它是特殊的,多功能的,但它首先是引黄入晋的龙头工程。
  山西是一个严重缺水的省份。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随着生产的发展特别是采掘业的发展,地下水位逐年迅速下降,太原、大同等城市都出现了大面积的地面沉降、塌陷,水资源紧缺的问题不仅影响到经济的发展,而且已经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解决这一问题没有任何其他办法,只有一条出路,那就是引黄入晋。
  引黄入晋是山西人民的生命工程,功在当代,泽被千秋。从当前看,它可以立即打通发展的瓶颈;从长远看,它还直接关系到子孙后代的生存。
  经过山西历届省委和人民几十年的努力,经过不断的研讨、论证、勘察、设计和种种其他的筹备工作,这一本来看似梦想的工程终于立项,终于即将变成现实,腾飞的巨龙即将穿山越岭,分赴太原和大同。可是,引水必须有水源。如果把引黄渠道比作龙身,把城市供水系统比作龙尾,供水的枢纽才是龙头。没有龙头,没有水源,没有万家寨水利枢纽,一切都将是徒劳。
  不过,尽管向山西供水是枢纽的主要功能,却不是唯一功能。山西缺水,内蒙古当地也缺水。两地不仅缺水,而且缺电,尤其是缺少可以调峰的水电。黄河春季开河时,凌汛经常给两岸带来灾害,给下游带来冲击。这些都是枢纽工程必须解决的问题。而向山西送水,尤其是一个艰难的任务。水是向低处流的,现在却必须迫使它流过群山,流向高原,这就决定了枢纽必须有足够高的大坝和足够大的库容。而黄河多沙,蓄清排浑、顺利冲沙也是一大难题。
  所有这些特点和难题,决定了枢纽必须是一座特大型的、高标准的、多功能的水利工程。建设这样的工程是十分困难的,但十多年前它就已经屹立在大河之上,群山之间,以其雄浑的身姿,为壮丽的河山添上了泼墨重彩的一笔。
  具体地说,枢纽位于黄河干流托克托至龙口峡谷段内,这是黄河中游段开发的第一个梯级。枢纽的右岸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左岸隶属于山西省偏关县,所在地的村庄叫万家寨,所以命名为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整个工程由拦河大坝、水电站厂房、泄水排凌建筑物、引黄入晋取水口以及其他附属建筑物组成。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全长436米,最大坝高105米,坝顶长443米,坝顶海拔高程982米;水库最高蓄水位980米,总库容8.96亿立方米,调节库容4.45亿立方米;水电站为坝后式厂房,共装6台水轮发电机组,单机容量18万千瓦,总装机容量108万千瓦,设计多年平均发电量27.5亿kW.h;引黄取水口设置在大坝左岸2、3号坝段948米高程上,采用分层取水结构,以改善水质,减少泥沙,年设计供水总量14亿立方米,其中向山西太原、大同、朔州年供水12亿立方米,向内蒙古神华准煤供水2亿立方米;工程设计概算总投资605780万元,静态总投资429877万元,总工期6年半。
  读了以上这一组数据,可以想见工程技术上的难度有多大,但更大的困难还在技术层面之外。要知道,工程并不是建在山西省境内,而是建在山西、内蒙两省区的交界处,并不是山西说了就可以算的。引水的主要受益者是山西,淹没区则大部分在内蒙,而内蒙古是少数民族自治区,少数民族的利益更需要特别关注。枢纽是引水工程,但同时也是水电工程,从上级领导管辖层面说,水利工程是归水利部管辖的,而水电工程则是归能源部管辖的,这里面也有牵扯不清的关系。工程需要巨额的投资,而山西和内蒙都是欠发达地区,资金的筹措非常困难。还有一个大的背景:当时正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时期,旧的那一套已经不行了,新的建管体制该怎么办,又完全没有头绪,说的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每走一步都十分困难,一不小心就会踩到水里,陷进泥里。处处碰壁、时时掣肘的情形是有的。工程每推进一步,都要克服巨大的有时是意想不到的困难。
  1990年9月,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主持会议,研究万家寨水利枢纽和引黄工程的建设和管理问题。经过40年的风风雨雨,枢纽工程终于提上了日程。会议认为,万家寨水利枢纽和引黄入晋工程主要解决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和城市生活用水,兼顾华北地区电力调峰的需要,是十分必要的,应尽早建设;枢纽的任务以引水为主,兼有发电、防洪、防凌等作用。会议同时明确,万家寨水利枢纽和引黄入晋工程是一个整体,应进行统一规划建设。
  1992年3月2日至5日,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对《万家寨水利枢纽及引黄工程设计任务书》进行了评估审查。1992年10月13日,水利部、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联合上报了“水计[1992]91号文《关于万家寨水利枢纽和引黄入晋引水工程立项和开工建设的报告》。
  1993年2月,国家计委在“计农经[1993]250号文”“印发‘关于万家寨水利枢纽和引黄入晋引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请示’的通知”中批示:“我委‘关于审批黄河万家寨枢纽和引黄入晋引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请示’业经国务院批准。”这样,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议论、研究、勘查、筹措的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经历了漫长的40多年的历程,终于正式立项。
  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是由水利部、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合资建设的。早在1990年,水利部、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就共同签署了“关于联合建设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和引黄入晋引水工程的意向书”,明确了投资规模、管理方式和效益分配原则。1991年,组成了由三方领导和有关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成立了水利部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筹备工作组,开始进行工程的筹备工作。1993年2月经国家批准立项后,又成立了水利部万家寨工程建设管理局,履行业主职责,负责工程的建设和管理。
  1993年10月,枢纽工程进入前期准备阶段;1994年11月3日,主体工程正式开工;1995年12月9日成功截流;1997年万家寨枢纽被列为国家重点工程;1998年首台机组提前33天实现并网发电;2000年12月,6台机组全部并网发电,投入商业运营。2002年9月15日,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经国家验收,宣告全部竣工。
  从1998年首台机组发电以来,万家寨水利枢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做到建好一座电站,确保供水需要,带动当地经济,改善周边环境,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发展,为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发挥了作用,收到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现在,万家寨水利枢纽向山西和内蒙两省区提供14亿立方米的供水量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近几年内,已向两省区供水7.97亿立方米,有效地缓解了两地供水紧张的状况,支持了当地的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
  迄今为止,万家寨水利枢纽已向山西和内蒙两地提供了250.14亿kW.h发电量,向山西侧发送电139.20亿kW.h,向内蒙侧发送电110.94亿kW.h。对于因为没有水电调节而饱受无调峰和无备用电源之苦的蒙西电网,以及严重缺乏水电调节的山西电网来说,万家寨水电站的建成投产,可谓雪中送炭。枢纽运行以来,已经为山西、内蒙两电网开机调峰13460次,开机成功率100%,而水电站机组黑启动试验的成功,也为晋、蒙电网在完全失电情况下快速恢复运行提供了保障。这样便优化了晋蒙两网的电力结构,减少了火电机组的启停次数,为改善电网运行条件,增加安全性、稳定性发挥了巨大作用。
  另一个重要意义是,枢纽在防洪、防凌中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历年来,黄河大汛期间,巨大的洪峰都会给下游造成极大的压力。现在,由于水库的滞洪作用,洪峰被大为削减,下游防洪的形势因而大为改善。凌汛期间,上游来冰被拦在库区,减少了下游河道的来冰量,可以防止形成冰塞、冰坝,减轻了下游左岸山西河曲和右岸准格尔旗沿河村庄的防凌压力,保证了居民以及沿岸工厂、农田的安全。通过库区水位的合理调度,也可以减轻上游的冰凌灾害,同时还可以减轻天桥电站及以下河段的防洪、防凌压力。
  随着水资源紧缺程度的加深,黄河中游水资源的合理调度也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在这方面,万家寨水利枢纽有着重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枢纽还有一个超出预期的作用,那就是为小浪底水库冲沙增加冲力,这是设计之初并没有想到的。建设小浪底水利枢纽的一个重要设想是冲沙,既要冲刷库区沉积的泥沙以防止淤塞,还要冲刷下游河道的泥沙,送沙入海,通过冲刷疏浚河道,以逐渐减轻这条悬河对两岸的威胁。试验表明,仅仅依靠小浪底水库本身的冲力虽然有效,但尚不理想,于是采取万家寨水库、三门峡水库与小浪底水库相互配合、接力冲沙的办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由于万家寨水库海拔高,落差大,库容足,本身又采用了蓄清排浑、束水攻沙的设计,一旦闸门打开,黄河水夹带泥沙喷薄而出,汹涌澎湃,喷珠溅沫,一泻而下,直奔三门,犹如猛击一掌,顿时增加了三门峡水库的爆发力,并进而传导到小浪底。为了保证足够的冲力,万家寨水库必须作出牺牲,加大下泄流量。近年来,共向下游补充泄水39.1亿立方米。其结果是收到了很好的联合冲沙入海的效果,并确保了黄河十年不断流。这就为改善下游河道生态环境,实现黄河可持续利用,缓解下游省份水资源供需矛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万家寨水利枢纽投入使用以来,已向国家上缴利税17.89亿元,为推动晋蒙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几年来,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大力治理弃渣,植树种草,修建护坡,改善了周边环境,使这一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重现了蓝天、碧水、青山,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总之,万家寨水利枢纽在供水、发电、防洪、防凌、电网调峰、调水冲沙、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堪称功在当代,泽被后世。
  1982年5月,作为当时水利电力部部长的钱正英,在听了山西省关于水资源紧缺问题的汇报后指示:“水资源问题是建设山西煤炭能源基地的最大制约因素。目前,全国各省、市水资源的短缺情况,山西数第一。”她力主尽快修建引黄工程。也可以说,钱正英的主张使引黄工程从空中落到了地面,开始了实际操作的过程。
  从1982年开始,钱正英始终关注着引黄工程和万家寨水利枢纽的进展,不断给与推动与帮助。1983年初,她与苏哲文、李鹗鼎、冯寅等部领导听取了天津勘测设计院就万家寨工程项目的汇报后,报请国家计委以计资字[1983]117号文将万家寨水利枢纽(原名万家寨水电站)列入“六五”前期重点项目。1989年,万家寨枢纽上不上马又有了争议,钱正英态度坚决,他叮嘱张春园副部长说:“山西中间高两边低,严重缺水,又是我们的能源基地,不解决水的问题不行。要解决这个问题,引黄是唯一出路。”在她的推动下,1992年水利部开始了万家寨水利枢纽的筹备工作。1993年2月国家批准万家寨立项后,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钱正英,立刻会同原水利部副部长陈庚义、冯寅和严克强一起考察了万家寨工地,研究解决工程建设中诸方面的问题,并给以技术上的指导。1996年,在工程建设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时,万家寨的建设又遇到很大困难。这时,钱正英副主席又率领许多专家,在山西省委书记胡富国、省长孙文盛、省政协主席郭裕怀等陪同下,专程到万家寨枢纽工地视察,给业主和参建的设计、监理和承包商以极大的鼓舞。
  钮茂生主政水利部期间,正是枢纽紧张施工的时期。他对枢纽的支持是全方位的,持久的。特别重要的是,他在选拔万家寨水利枢纽业主公司领导人这件事上,独具慧眼,坚持己见,向水利部、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投资三方力荐王文珂同志担任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这对于枢纽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994年4月5日,他带领水利部总工程师朱尔明以及计划司司长、建设司司长等人,专程到枢纽工地视察,在现场召开了座谈会。他说:“引黄河之水,造福子孙后代,是一项伟大的了不起的工程。施工单位责任重大,要上最精锐的队伍,派最得力的干部,上最好的设备,尽一切努力把工程干好。”他又说:“这么大的工程,这么短的时间,干到这么好的程度,实在不容易。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的队伍能战斗,能吃苦。大家常年累月奋斗在黄土高原,十分艰苦。”说到这里,他半开玩笑地说:“我们来了才一天,就已经吃了二两土啦。”接着话锋一转,强调说:“所以,领导同志一定要关心职工的生活,搞好后勤保障,在保证工程速度和质量的同时,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贯彻落实好《劳动法》。”他还谈了安全度汛问题,谈了资金落实问题,特别是内蒙古方面所承担的1/3资金的落实问题。
  1995年9月,钮茂生到太原参加全国节水会议。这时枢纽面临一个难题:该不该按时截流。由于有一些不同声音,决策层一时下不了决心,本来顺理成章的事就成了问题。万管局周玉文局长向钮茂生部长作了简要汇报,提出:如果当年不能截流,整个工程势必延后一年,那就会造成很大的损失。钮茂生态度很明朗,他说:“客观上困难是有的,但工程既然上了就不能下。不管定什么方针,截流不动摇。要坚决克服困难,实现按时截流。”在他的支持和鼓励下,施工单位的同志奋力拼搏50天,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成功截流。
  汪恕诚担任水利部长后,于2000年6月视察了引黄工程。当时不知怎么刮起一阵风,又有一些声音质疑引黄工程该不该搞。汪恕诚说:“对山西来讲,随着经济的发展,从黄河调水是必然出路。这个战略是没有问题的。……如果现在因为种种非议、种种困难停下来了,让历史作结论的话,我看我们就会犯新的更大的失职错误。”他接着说:“看了引黄工程以后,有两个出乎意料:一是引黄工程工作量之大,气魄之大,在中国水利史上是比较少见的;二是这个工程的难题之多也是令人吃惊的。”他在枢纽视察后,充分肯定了枢纽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成绩,支持了滚动开发、梯级开发的想法。他说:“应该把万家寨作为母体,去滚动开发下一个电站,使资产不断增值,实现资金的流动发展。你们可以用万家寨的资本去开发龙口。”他认为,这是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开发龙口水电站,可以扩大万家寨水利枢纽的规模和效能,可以缓解山西和内蒙工农业生产用电的紧张状况,可以灌溉千万亩耕地,支撑几千万人用水,维系流域的生态平衡。”
  同年9月,汪恕诚部长再次来到枢纽,与他同行的还有张基尧副部长。汪恕诚指示:要立即着手做龙口水利枢纽建议书编制和立项申报工作;还要进一步落实资本金筹措方案,研究电力销售的问题。在他的督促指导下,龙口电站很快开建。电站装机420MW,设计年发电13.02亿kW.h。工程的主要任务是调峰发电,对万家寨电站进行反调节,确保黄河龙口至天桥区间不断流。
  2009年9月,该工程的首台机组已经投产发电。
  如果说水利部的领导们对枢纽工程进行了接力支持,那么,内蒙古自治区的领导们就像抱成了一团,在关键时刻对枢纽进行了有力的支持和配合。
  1995年5月3日,刘明祖书记主持自治区第6届党委第16次常委会议,认真研究了1990年关于落实万家寨枢纽“意向书”的问题,形成了内蒙古党委常委会议[1995]4号《关于研究万家寨水电工程有关问题的纪要》。纪要指出,尽管工程的建设会给内蒙古自治区带来许多问题,如淹没区移民和企业的搬迁,准格尔煤田水源地以及库区周围引水设施、公路桥梁的改建,上游水位升高所带来的防凌、防洪任务的加重,以及土地盐碱化的问题,等等,尽管如此,内蒙古自治区还是要从国家的大局出发,从帮助山西解决用水问题出发,作出牺牲,积极支持工程建设。纪要特别强调做好移民工作。要求自治区水利厅会同有关方面搞好淹没范围、资源、财产、涉及人数、搬迁安置经费的测算,所需经费必须与工程投资一起落实,做到在工程建成前就把移民的生活、生产和搬迁企业的生产安排好。
  会后,自治区四大班子的领导人步调一致,形成合力,积极推动移民工作的开展。如果没有内蒙古的支持,如果移民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枢纽的建设只能是一句空话。
  内蒙古自治区的领导同志们,都曾多次到枢纽工地考察指导工作。这里要特别说一说自治区副主席云公民同志。正是在他的直接领导下,1998年9月,完成了5000多移民的搬迁安置工作,使工程达到了蓄水发电的要求,确保了当年年底首台机组发电目标的实现。
  1999年3月12日,云公民在第6次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领导小组会上讲了话。他说:“税收问题,还是要坚持1996年在北京签订的《三方联合协议》。不要变动,政策要有它的稳定性、连续性。税费收入分成各半的原则不变。各半是什么?就是每家50%。总之是坚持一条,那就是按照原来投资三方的协议来操作。”云公民的话,讲到了最关键的地方。投资三方的协议是在国务院主持下商定的,坚持商定的利益分配原则,是保证枢纽健康运行的基石。
  自治区的领导乌力吉、阿拉坦奥尼尔、千奋勇、张庭武、云布龙、白恩培等同志,也都给了枢纽极大的关心和支持,他们都在枢纽工地上留下了深深的脚印。
  山西作为合作三方中引水的受益方,必然会尽最大的努力,对枢纽工程的建设起促进作用、凝聚作用、推动作用,这就不用多说了。
  上级领导和投资三方为工程的立项和兴建,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但是,真正把工程建起来,还是要靠广大建设者的努力。他们不怕困难,不怕酷热、严寒和漫天的风沙,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完成了这一伟业。特别要提到的是王文珂,他作为枢纽工程公司的领导人,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
  王文珂就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时才35岁,一到任就面临管理体制和工程进展中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如体制不适应,责任不明确,投资不到位,移民计划不落实,参建各方摩擦不断,工期严重延误,等等。他临危不乱,一手抓体制改革的运作,一手抓工程建设的进展,锐意进取,开拓创新,驾驭全局,敢于突破,为公司的改革发展、企业的做强做大,和水电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殚精竭虑,辛勤工作。正是由于有王文珂他们的努力,有他们团结和带动广大建设者一起艰苦奋斗,才有了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的今天。
  让我们永远记住对枢纽工程作出过贡献的人们!
  永远坚守共同约定的三方利益格局和业己形成的持续有效秩序!
其他文献
一、死心眼的“白乌鸦”    有革命就有反革命。对于辛亥革命而言,冯国璋,就是第一号的反革命。很遭革命党嫉恨的满人亲贵铁良、良弼等人,固然镇压革命的叫嚣叫得很响,但真正动手镇压,而且镇得革命党人肉痛的,就数冯国璋。正是他,带领北洋军一通猛攻,拿下了武汉三镇中的两镇,让革命党号称知兵的副统帅黄兴,灰头土脸地离开了武汉。  冯国璋是袁世凯麾下排在最前列的大将,人称北洋三杰龙虎狗,说的就是王士珍、段祺瑞
期刊
1912年,是民国元年。这一年的2月,清帝退位,民国正式告成。袁世凯成为一些国人心目中的“中国第一华盛顿,世界第二华盛顿”,欣然接下了孙中山让出来的临时大总统。不过,他想要最终就任,还有一个小门槛要跨,就是要南下南京当这个总统。其实,在设置这个门槛之前,孙中山还设了另一个门槛——策动临时参议院,把他在任时候的美国总统制,改成了半总统制,即所谓法国体制。总统和内阁之间,添加了一个总理。害得民国请的美
期刊
“死”姓有其人。此姓由北魏时期少数民族的四字复姓发展而来,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北部。中国人通常是避讳“死”的,所以这个姓氏在人们眼中就有些“另类”甚至是“恐怖”。   “毒”姓乃御赐。据说,此姓源于唐朝,是皇帝赐给“谋反”大臣的姓。目前,台湾嘉义、高雄、南投等地有人姓“毒”。此姓读作“劳”。   “黑”姓有别音。此姓源于突厥族,出自汉唐之际突厥族突骑施部黑氏氏族。黑氏在今西南地区彝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
期刊
能人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农村,家中有五、六个孩子是平常不过的事,我家兄弟姐妹六人,哥哥排行老二,我排行老四,上有哥哥姐姐,下有弟弟妹妹,可以说在我们家我是最幸福的。  哥哥长我8岁,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初中快毕业的时候,学校推荐让上高中,由于家中劳力不足,生活的负担全部压在父母身上,为了减轻父母亲生活的压力,让出更多的机会给弟弟妹妹,哥哥便自愿报名放弃学业回家参加农业生产。从此,哥哥用稚嫩的
期刊
今年6月初,陈炳德总参谋长在接受《香港商报》专访时说:“航母已在建,但还没建成!等建完再说。”这是迄今为止我军高级将领首次对外承认中国正在建造航母。   当今世界上,有9个国家拥有航母,航母的类型也不尽相同——有大型航母,有中小型航母,有核动力航母,也有常规动力航母。  翻开世界海上战争的历史画卷,敌对双方破坏对方海洋交通线,保护己方海洋交通线的斗争连绵不断。而这种“破交”和“保交”作战样式的最高
期刊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城。  使节们从西城回来后,向汉武帝报告说,大宛国有一种优良的马,据说这种马出汗如血,称“汗血马”,能日行千里,藏在贰师城。  汉武帝得知后,非常希望能得到这种马,并赐名为“天马”。  于是,汉武帝派遣以车令为首的使团,持厚礼千金及一匹用黄金铸成的马前往大宛,请求大宛国用天马交换。  汉血马是大宛的国宝,大宛国国王毋寡认为汉朝距离遥远,之间又隔着罗布泊,不可
期刊
“传国玉玺”,又称“传国玺”,秦始皇下令镌刻而成,为历代帝王相传之印玺。  然而,它在流传1000多年后,却神秘地失踪了。几千年来,“传国玉玺”数隐数现,有关它的传说也无不充满着神秘的色彩。真正的传国玺到底在哪里?没有人能回答。    玺在秦以前尊卑通用,官、私印均可称玺。到了秦始皇时,秦始皇下令镌刻皇印,宣称只有皇帝印才可称玺,奉为天命的象征。又独以玉,作为历代帝王相传之印玺,所以叫传国玉玺,又
期刊
5月2日,美国海豹突击队队员在巴基斯坦首都郊外执行对“恐怖大王”本·拉登的剌杀任务。  海豹突击队队员乘着夜幕的掩护,从天而降,迅速锁定了本·拉登的房间。   海豹突击队员冲到门前,发现大门被一把锁锁住了。   这把锁把这些骁勇善战的海豹突击队员难住了。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这把锁,他们还是打不开。  没有办法,突击队员只好将一面墙炸开,破墙而入,将本·拉登迅速击毙。   美国海豹突击队员击
期刊
历史经常会因一些偶然事件拐弯,明末如果没有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当时尚未有中原之志的满人,显然不会那么快取明而代之。而到清祚将尽之际,如果吴禄贞不死,辛亥革命北方的形势,也将会大不一样。即使北京不会落入北方革命党人之手,袁世凯的作用也不会如此之举足轻重。革命后的天下,很可能会是革命党的。    一、进军北京途中,士官三杰之一吴禄贞被自己的卫队长刺杀了    1911年11月7日凌晨
期刊
最近,沸沸扬扬的“皮蛋风波”总算告一段落,有专家通过这次风波撰文说:“食物史是一部人类慢慢消除偏见和误会的历史,是一部逐渐探索求同存异的历史。”  西方人说皮蛋(我国北方多叫做松花蛋)“就像是魔鬼煮蛋给我吃”,有那么严重吗?大肚能容,宽恕他们的无知吧。皮蛋不仅是美味佳肴,而且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呢。晚清名医、浙江人王士雄在他的食养名著《随息居饮食谱》中说:“皮蛋,味辛、涩、甘、咸,能泻热、醒酒、去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