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思想落实举措高质量推进农机化“两大行动”r——沈毅副厅长在全省农机化“两大行动”动员部署会暨“三秋”机械化生产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摘要)

来源 :江苏农机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_ju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统一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实施农机化“两大行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rn实施农机化“两大行动”,推进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农机化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rn1)推进农机化“两大行动”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农机化服务产业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不可替代.据统计,2020年江苏省共有农业机械500多万台(套),农机服务组织1.3万个,从业人员48万人,农业机械化服务经营总收入超过1500亿元.农业机械化在发展自身产业的同时,服务支撑保障农业其他产业发展.实施农机化“两大行动”,推进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是服务和保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
其他文献
本文运用EBM模型和随机面板Tobit模型对福建省2000~2017年9地市农业环境效率进行测算,并分析了福建省农业环境效率的地市间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 表明,2000~2017年,福建省农业环境效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地区之间差异明显,人均农业增加值与农业环境效率之间存在“正U型”库兹涅茨曲线关系,对外开放水平对环境效率产生正的影响效应,而工业化水平、城乡收入差距和农药使用强度对福建省农业环境效率产生负的影响效应.
为明确长白山区茖葱种质资源分布状况,对长白山区4个种源地5个不同茖葱材料的地理分布、生物学特性、物候特性、生境与营养品质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1)长白山区茖葱多生长在海拔500 m以上的冷凉阴湿山坡、林下、林缘及沟渠边等地,对空气湿度、土壤水分与林分郁闭度有一定要求,其物候期也较早.(2)5个材料的生物学特性与物候特性存在差异,东丰材料与敦化宽叶材料可归为宽叶型材料,而敦化窄叶材料、安图材料与汪清材料可归为窄叶型材料.(3)宽叶型材料有较高的营养物质含量,而窄叶型材料中的营养物质含量较低.(4)不同
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度重庆市2006~2017年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采用灰色关联法计算分析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关联度.结果 表明:(1)2006~2017年重庆市农业TFP指数均大于1,年均增长率为4.74%,其中农业TFP增长最快的时期是2013~2014年,为13.82%,而TFP指数构成中农业技术进步年均增长率为3.47%,技术效率年增长率为1.27%,技术进步是重庆市TFP增长的主要动力.(2)重庆市农业全要素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密切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机械动力、化肥、能源
“一带一路”新时期背景下,中国与沿线国家粮食贸易合作也面临新的阶段,与此同时,我国粮食供应及需求缺口正逐步增加.在这一大环境下,本文分析了我国与沿线各国粮食贸易互补程度,并在基础引力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人口总数、粮食产量、贸易自由度、是否有共同边境线、是否同属于上海合作组织、是否同属于世界贸易组织等可能影响进口贸易的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并利用模型对增长空间进行了估计.研究发现,中国与沿线各国的粮食贸易互补程度有所差异,但主要为产业间贸易.在现有贸易模式下,中国与大多数沿线国家仍有非常可观的进口提升空间.依照以
为了解皮用貉子胴体中硝基呋喃类药物残留情况,建立貉组织中硝基呋喃代谢物残留量准确、快速测定的超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法(UPLC-MS/MS),采用貉子肌肉样品,在酸性条件下,经60℃高温衍生1h,调节pH值7~8后用乙酸乙酯提取,水浴浓缩后,经正己烷除脂净化,由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在正离子模式下检测,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4种硝基呋喃代谢物在0.25~50 μg/kg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9.貉肌肉组织中4种硝基呋喃代谢物检出限(LOD)均为0.1 μg/kg,定量限(LOQ)均为0.2
基于“属性-功能-特征”的分析框架,根据耕地的经济属性、社会属性及生态属性,将耕地功能分类为生产功能、社会功能与生态功能.在划分耕地功能的基础上结合功能的特征,将耕地价值分为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及生态价值,并提出核算耕地价值的合理方法.在收集数据的基础上,对辽宁省沈阳市进行实证研究,采用收益还原法、价值替代法及当量因子法分别核算沈阳市耕地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及生态价值.研究结果表明,2008~2011年沈阳市耕地总价值呈递减趋势,2011~2017年耕地总价值逐年提高.此外,在2008~2017年沈阳市耕地
设施农用地作为设施农业的载体,其发展、利用状况对区域的设施农业稳步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河南省设施农用地利用现状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走访与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设施农用地主要分布在经济发展水平较好、交通便利的区域,部分存在违法用地现象;经营户具有家庭劳动力少、年龄偏大、受教育程度较低、家庭年收入偏低、对国家政策了解度低和接受专业技术培训率不高的特征;在农用地利用上,具有内部用地结构比例合理、种植类型单一、现有规模不大、未来种植意愿不强的特点;在生产经营上,气候和技术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
农产品加工业是外商直接投资(FD1)进入农业产业后偏好较高的领域.对于FD1进入的不同形式及其影响进行研究直接关系到引资政策导向和外资利用效果.本文选取农产品加工业中11个次级产业面板数据,建立计量模型,采用截面个体加权法实证分析不同形式FDI对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国内投资及就业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形式的FDI对整个产业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外商合资FDI对国内投资和就业产生了显著的挤出效应,外商独资FDI对国内投资有轻微的挤入效应.因此,引入外资要注重技术质量,强调外资与农业产业链的关联度,引导农户参
差异化的地理环境影响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意愿,本研究对河北省和浙江省开展实证研究,通过构建两种不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农户承包经营权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浙江省农户承包经营权流转意愿高于河北省;(2)影响河北省农户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因素主要是兼业劳动能力、耕地经营目的分化和距城镇距离,而影响浙江省农户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因素主要是收入分化、耕地经营目的分化、距城镇距离、地形和农业收入比重;(3)农业耕种的低收益是促使农户进行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重要驱动因素,距城镇距离对不同地区农
自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乡村振兴”就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出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全面梳理乡村振兴领域的研究成果,对于提升理论研究的实践指导和借鉴价值,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落实意义重大.因此,通过运用CiteSpace软件对2017~2018年间CSSCI数据库中乡村振兴研究的263篇文献进行被引文献、关键词的可视化分析,提炼关于乡村振兴方面的核心文献、前沿课题、研究热点,以把握现阶段乡村振兴研究的整体脉络,为今后的乡村振兴研究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