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中“拦路虎”的成因及对策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对高中学生英语学习中出现的所谓的“拦路虎”——阅读理解能力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作者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 高中英语 阅读理解能力 成因及对策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英语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和表达的能力……”近几年的高考英语试题不仅加大了阅读量,设题方式也越来越注重对学生深层次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这既是对英语课程标准要求的体现,也反映出高考试题命题的变化趋势。因此,大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的当务之急。本文将探讨影响阅读理解能力提高的原因,以及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策略。
  一、影响阅读理解能力提高的原因
  1.急功近利的阅读教学。
  长期以来,很多高中英语教师一直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大多数教师的阅读教学局限于以应试为目的的阅读训练,并没有从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角度进行阅读教学,也没有对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的培养给予足够重视。不少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多采用应试的强化训练模式,导致学生长期处于被动阅读的状态。学生能接触到的阅读材料基本上是教材、试题和复习资料。教师训练学生阅读的方法基本上是解答高考阅读理解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规定的材料,然后从设计好的题目中选出最佳答案。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阅读中,失去了自己的思维空间和思考动力,在整个阅读过程中,阅读仅仅是为了做题目。
  另外,不少教师的教学中心失衡,当前的江苏牛津版教材提供了大量的阅读材料,其中的课文不仅在篇幅上有所增加,材料的选择和难易度与以前的教材相比有了较大的改进。虽然新教材具有信息量大、时代性强及符合中学生阅读心理和兴趣等优点,但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仍把阅读材料分解成孤立的语言知识点进行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英语材料的应有功能。
  2.不良的阅读习惯。
  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手段,阅读能力包括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两个方面,快速阅读是在大量阅读训练过程中培养发展起来的。而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严重制约着阅读速度。这些不良的阅读习惯包括边看边读、复视和“精耕细作”式阅读。
  边看边读是影响学生阅读速度的重要因素之一。边看边读容易使人感到疲劳,“念”书时,学生经常要把注意力分散到一些词的发音上,尤其是碰到生词或者不知其确切发音的词时,学生往往要反复念几遍。边看边读的形式包括朗读、默读和心读。心读时尽管发音器官没有明显的动作,但读书人的心里却在一字一字地念着。无论哪一种程度的边看边读都有碍阅读速度的提高。复视习惯也影响阅读速度。复视就是重复阅读某些单词或句子,复视次数频繁必然会影响阅读速度。
  另一个影响阅读速度的习惯是“精耕细作”式阅读。许多学生英语阅读能力较弱,主要原因就是他们长期习惯于“精耕细作”式阅读方式,无论看什么文章,都喜欢逐字逐句地读,跳过几处难点总觉得心里不踏实,并过分依赖字典。
  二、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
  造成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不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应试教育的影响,也有教学思路陈旧、教育观念滞后及不良的阅读习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英语教师应该从教与学的实际出发,提高认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拓宽教学视野,改进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1.提高认识,拓宽视野。
  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不是可以容纳大量知识的“机器”,而是能从知识的海洋中提取、分析和处理信息的高手。这就需要教师设法让学生带着目的去阅读,并获取所需的信息。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阅读,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他们的阅读量和拓展获取信息的途径。
  2.注重实际,激发兴趣。
  心理语言学认为,内在动机是持续学习和取得优异成绩的真正动力源泉,而内在动机是由兴趣产生的,因此,兴趣是学好语言的关键,兴趣是成功的基石。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激励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引导学生积极阅读;另一方面要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实施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持久的阅读兴趣。
  3.精心选材,难易适中。
  许多学生在做阅读理解题时普遍存在畏难情绪。要使学生对阅读有兴趣,选材是非常重要的。首先,难易要适度,材料过分容易,学生读起来没有兴趣;过深过难,学生虽然读了,但不能理解其内容,就会失去阅读的意义,也会使学生丧失信心。难易程度以阅读后理解的正确率达到70%—80%为宜,低于这个比例的材料就偏难,高于这个比例就太容易。太难或太易都不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
  4.立足课堂,活用教材。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课文是教学的中心。因此,教师应善于结合不同体裁和题材的文章,以提高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整体理解和把握。
  (1)利用课文材料进行细节理解的训练
  教师应根据文章的体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关注材料的细节,并获取有用信息。当阅读记叙文时,教师应要求学生把握五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经过和结果;当阅读人物传记类文章时,应要求学生抓住文章的主线,注意时间词和方位词的运用、人物的年龄和出场顺序及人物间的关系;当阅读说明文和科技小品类文章时,教师应要求学生注意文中事物的名称、日期、数字比较、功能和作用等;当阅读新闻报道时,教师应先让学生确定行文方式是顺叙、倒叙还是插叙,对文中的数据不能简单地类加,对文中提到的地点方位要找准大的参照物等。在学生快速阅读完之后,教师应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和细节设计问答、填空、排序和填表等练习。
  (2)利用课文材料进行推理与判断的训练
  推理判断题可以训练学生概括文章内在的逻辑关系的能力及推理和判断的能力。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已知的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在学生理解了细节的基础上向其提出几个难度较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3)利用课文材料进行把握作者态度和意图的训练
  把握作者的思想未言明的态度和意向,顺着作者的思路去分析、思考、联想和判断是正确理解文章主题思想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应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用词倾向,这对了解作者的意图至关重要。文章中通常出现的三类词是:褒义词(positive)、贬义词(negative)和中性词(neutral)。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根据课文材料巧妙地设计一些思考题,训练学生揣测作者意图的能力。
  1)鼓励大胆猜词,培养猜词能力。
  高考试题允许有3%不注汉语的生词,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指导学生时告诉他们,如遇到生词,切勿惊慌,只要抓住一定的线索,运用一定的方法,就可以猜出其意思。
  2)冷静处理,学会跳读(skipping)。
  要求学生遇到较易的题时,要快中求稳,遇到难题时要冷静思考,慢中求对。如遇到个别难题,知道在哪个段落,就指导学生直接阅读该段落。另外,在阅读一遍后,不妨再回到该段落,对其中的细节结构再进行仔细推敲,最后选出最佳答案。
  3)纠正不良阅读习惯。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提醒学生避免一些不良阅读习惯:①改朗读为默读。因为正常的默读速度要比出声朗读的速度快两倍以上。②改心读为义读。教师必须努力使学生在阅读时养成直接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因为心读同样影响阅读速度。③改“精耕细作”阅读为按意群默读。教师应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让眼睛在每次停顿前,尽可能地多看几个词,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解文章的大意上,不逐字去抠意思。
  总之,正确的阅读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提高阅读技能。教师只有通过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阅读策略,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阅读教学法。当然,学生掌握了阅读策略并不等于阅读水平就一定会提高。学生的年龄、性别、兴趣、认知风格、性格差异和已有的学习经验都会对阅读理解产生影响。教师应充分重视这些因素,并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才有效地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
其他文献
中国的英语教学已经开展了近半个世纪,国家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此项教学工作当中,但是收效和付出似乎不成正比,使得学生抱怨英语课了无生趣,教师抱怨制度过于刻板,教材没有发挥余地等。大学中培养的人才将和国际标准接轨,英语不再是高级人才的专属,每个高素质工作者都应该把它作为一种基本技能掌握。如何高效有益地习得英语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大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英语学习阶段,既是中学英语学习的继续,又
摘 要: 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方面。本文通过分析非英语专业英语词汇教学和学习的现状,针对出现的问题对英语词汇教学提出一些改进的方法,以提高学生掌握词汇的效率及质量,促进学生在实际交流中更好地使用词汇的能力。  关键词: 非英语专业 英语词汇 词汇教学 现状和未来    一、引言  词汇量是衡量学习者外语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从交际的有用性和有效性来看,词汇具有语法不能替代的作用。在某些交际场合,
摘 要: 阅读是大学生英语学习必不可少的,因为它是大学生提高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方法。现在有许多大学生虽有相当的词汇量和语法功底,却仍对阅读感到力不从心,原因是缺乏阅读训练,因此培养应用阅读技能来提高阅读能力,是大学生提高英语学习水平的关键。  关键词: 英语阅读能力 语言知识 理解能力 阅读效率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培养者和训练者。老教育家叶圣陶
摘 要: 培养农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对于长期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来讲,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教师首先应该思考如何构建创造性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本文作者在长期的摸索中认为应该做到:设疑启智、营造新氛围;千方百计上“活” 每一课;运用恰如其分的体态语。教师要采取尽可能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提高课堂效益。  关键词: 创建性 英语课堂教学 构建    新课标强调要
目的:观察刮痧合整脊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radiculopathy,CSR)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 方法:按纳入标准选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按就诊
在英语课堂上,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总是教师在机械地教,学生在机械地学,可以说“苦教与苦学”。教师“满堂灌”,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地位,整个课堂都在一种压抑的气氛当中。久而久之,会出现“成绩屡次偏低”和“两极分化”的现象。那么,如何淡化学英语难、教英语更难的阴影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去求学,甚至可以把学生带到生活中去。因此,英语教学的关键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
摘 要: 文章提出,可通过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加强课堂瞬时记忆、创设课堂听说情境、精心设计课外练习,从而有效地减轻学生学习英语的负担,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 英语课堂 教学效率 提高方法    近几年来,国家教育部门一直在提倡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也就是“减负”。但是,如何减负呢?大多数人认为,少布置作业,不搞题海战术,就是“减负”。然而,英语是一种语言,学习英
有效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学生掌握教学的有效知识量的程度达到了有效教学时间和总教学时间的最大比值,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学浪费的过程。目前中学英语教学存在着严重的低效教学的现象,表现在教师辛劳、学生疲倦、求知欲望不强、学习的效果也得不到保证。  在四名五严背景下,怎样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作为一名农村教育工作者,我一直努力提高自己的英语课堂教学
目的:探讨“和肝护胃汤”对大鼠应激性溃疡的胃粘膜保护作用的机制。 方法:实验将SD大鼠分为I组空白对照组、Ⅱ组模型对照组,Ⅲ组治疗组,治疗组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I组SD大鼠
摘 要: 本文作者在食品化学教学中实施双语教学,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双语教学效果的评估,从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并对今后进一步完善双语教学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食品化学 双语教学 教学效果    双语教育指的是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的教育,双语教学指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两种语言作为媒介,显然双语教学是实施双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双语教学的模式一般有以下三种:沉浸式双语教学(imm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