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艺术职业院校引入“跨界声乐”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

来源 :艺术时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bird_ch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跨界声乐”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声乐教学模式,正是对一直遵循着“三种唱法”的划分来进行的传统声乐教学模式的继承、融合及发展。笔者从艺术职业院校当前的招生局面、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就业形势以及舞台空间等方面与传统声乐教学进行了对比和阐述,说明了当前艺术职业院校引入“跨界声乐”教学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三种唱法;跨界声乐;重要意义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献标识码:2095-4115(2014)04-252-2
  自从1986年CCTV第二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主张按美声、民族和通俗分三个组别评选后,中国歌坛就按“三种唱法”把歌手们划分开来,而以“培养大批高技能艺术人才”为教学目标的艺术职业院校自然也是按照这三种唱法来训练声乐专业的学生,并且随着各自唱法的成熟和发展和专家学者的研究深入,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科学的、有效的、稳定的教学模式。
  在“三种唱法”的教学模式中,美声唱法沿袭了几百年来的欧洲传统唱法,对发声技能的要求最高,强调横膈膜支持的深呼吸以及能穿透大乐队的全身共鸣,要求声音连贯自如、声区统一,并且把男女声分成了六个声部,声部划分科学而严格;民族唱法对嗓音条件要求比较高,要求音色明亮、纯正、圆润、甜美,艺术院校的民族唱法教学渐渐借鉴了美声唱法的一些发声技巧,比如深呼吸支持和声区的统一,尤其是高音部分的头腔共鸣运用,都有着浓郁的美声色彩,已经形成了“科学性、时代性”的新民族唱法教学体系;随着国内传媒娱乐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各种“歌唱秀”的盛行,通俗唱法教学在艺术职业院校传统声乐教育模式里的比重从无到有在逐年递增着,但是由于对国内影响较深的港台流行歌曲音域较窄,基本用真声演唱,对发声技法要求不是很高,所以针对通俗唱法专业的学生,老师一般采用一些欧美流行音乐及音乐剧的曲目进行教学,高音演唱上也同样会借鉴美声唱法的呼吸和民族唱法的咬字吐字,歌唱中强调运用轻声、气声、假声、滑音、颤音及话筒。不难发现,在艺术职业院校的传统教学模式里,随着教学手段的丰富和教学理念的发展,“三种唱法”并非“老死不相往来”,而是在相互借鉴、共同发展,“三种唱法”的界限越来越模糊,部分声乐教师在教学中也逐渐打破传统,开始了对传统唱法进行“跨界”的探索和实践。
  其实,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英国歌手莎拉·布莱曼为代表包括新西兰歌手海莉·薇斯特拉、美国歌手乔诗·葛洛班、意大利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等在内的一批欧美古典歌手就开始尝试将流行音乐元素借鉴运用到古典歌唱中去,他们跨越古典和流行的的演唱形式一出现即受到大众的欢迎和喜爱,几乎囊括了欧美各种古典风格唱片的销量冠军,他们的这种新型演唱方式被称为“跨界唱法”。很快,国内如廖昌永、谭晶、汤灿等一些歌唱家也逐渐在演唱中融入跨界风格,演唱效果非常好,深受群众喜爱。就这样,“跨界唱法”进入了中国大众的视野。不久之前,我在第十五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的官网上看到一篇评论,名称是《美声中的跨界现象》,也提到了“传统上三种唱法美声、民族、通俗现在有逐渐融合发展的趋势,三种唱法的跨界现象越来越普遍”。是的,随着国内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传统声乐教育模式培养的单一声乐人才已不能充分满足当前大众多元化的审美需求,而“跨界声乐”教学模式正是对传统声乐教学模式的继承、融合及发展,符合职业教育“时代性、社会性”的科学发展原则。对当前的艺术职业院校来说,引入“跨界声乐”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招生时可以不再追求传统单一的“好嗓子”,从而给各个艺术职业院校的声乐教育带来多元化格局的新发展。传统声乐教学中的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都要求声带闭合干净,嗓音脆亮、甜美,尤其是民族唱法追求音色明亮纯净的高音,如果练习中稍不注意保护,年轻稚嫩的声带很容易损伤。由于招生要求高,培养难度大,很多职业院校声乐专业的招生规模已逐渐开始萎缩了。“跨界声乐”教学对学生的嗓音条件没有过于严格的要求,不管学生嗓音条件如何,均可统一教授学生掌握科学发声技术,教学目标是呼吸稳定、通道建立、声区统一,具备一定理解声乐作品的能力。在歌曲演唱教学中,再根据嗓音特点处理歌曲,确立自己的风格特点。在这样新型的教学背景下,学校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招生要求,只是哀叹“现在好嗓子难找”,招生面无形中得到扩大,从而更加适应了社会的需求,培养出更多地多元化风格的个性演唱人才。
  其次,缩短学习周期,提高学习效率。以传统声乐教学的美声唱法为例,因为要求音色纯净统一、不掺杂音,换声区衔接自然,高音区“关闭”“掩盖”,还要具备穿透乐队的全身共鸣,所以对发声技术要求就特别高。另外,为了准确表达古典韵味还必须要演唱大量的欧洲古典艺术歌曲、咏叹调,需要学习的曲目多,难度大,靠在校学习的时间都是远远不够的,学习周期较长。而“跨界声乐”教学训练的是半开放式的共鸣,中低声区偏向通俗唱法,解放了很多需要花去无数时间和精力才能勉强做到“把声音一直竖起来”演唱的同学,在技术训练方面就节省下了大量的学习时间。另外,“跨界声乐”教学虽然也要求学生练唱大量歌曲,但是因为技术难度要求降低,反而是少花了许多的学习时间,学习效率却得到了提升。
  第三,提高学生学习声乐的主观能动性。经常听到美声唱法学生“想学通俗、爱唱流行歌”的说法,的确大众都会更喜欢流行音乐多些,更何况是这些现代的青年学生呢。但是居然也会有学习通俗唱法的同学不想继续学通俗了,理由是“上课也就是卡拉OK,学不学没有区别”,很多老师因为只一昧地让学生模仿歌手演唱,不重视科学发声技术训练,难免让许多“高音上不去”、“真假声衔接不好”的学生对该唱法学习的必要性产生了怀疑。
  反观“跨界声乐”学习模式,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科学发声训练打好基础后,就要涉猎各种风格的声乐作品,包括他们喜爱的流行歌。因为“跨界声乐”教学特点就是演唱歌曲风格多样,要求学生什么都要唱,唱什么就要像什么。我國跨界歌唱家谭晶的演唱对我的启发颇深,她在演唱《妻子》这首歌的时候加强了深呼吸运用了美声风格表现出了骄傲、自豪、深情的情绪,演唱《在那东山顶上》就运用清亮的嗓音更直白地表现出一种浓郁的民族风格,而演唱《康美之恋》的时候根本已听不出唱法了,完全表现的是深情的“谭晶风格”。她的跨界演唱使她有机会将传统与现代、民族与流行相贯通,可以尽情演唱不同风格的歌曲。当学生们得知“跨界声乐”学习可以使他们有机会练习演唱自己喜爱的风格的作品,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将得到极大提升,学习效果会更加理想。   第四,将会大幅度提高艺术职业院校声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艺术职业院校声乐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集中在三类就业方向:一类是从事相关声乐教学或普通音乐教学工作,一类是进入规模不大的艺术团体做歌唱演员,还有一类是回到地方的基层文化馆站从事基层的群众文化工作。
  第一类是从事专业教学工作。由于在学校只学习了一种唱法,唱美声的不会唱民族,唱民族的不会唱通俗,唱通俗的又唱不了美声,对于自己不了解的另外两种唱法,技术特点不胜了解,在校时也没有广泛演唱中外各种风格歌曲的机会,教学起来感觉是捉襟见肘、无从下手,不但自己无法准确地范唱,也无法正确地指导学生去如何演唱。这样的教学能力,自然是难以胜任相关的教学岗位。
  第二类是应聘去艺术团体做歌唱演员。规模不大的艺术团体为了节约成本,都希望招来的演员是“万金油”“多面手”,观众喜爱什么就能唱什么,单一唱法的学生本身就不具备驾驭多种风格歌曲作品的能力,舞台上也就缺乏了竞争力。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的还好一点,美声唱法的几乎完全不被接受,因为唱法“和观众有距离”,老百姓“不喜欢听”。
  第三类是从事群众文艺活动。这个工作需要接触各个年龄层次的群众,很多中老年人喜欢美声民族风格的主旋律歌曲和老歌,年轻人喜欢唱当下最流行的歌曲,无论是演唱还是进行艺术指导,自己如果唱法单一就很难全面地满足大众的需要,再想要做到演唱各类风格歌曲都能显得很专业就更加困难了。
  但是如果学生具备并掌握了“跨界演唱”风格的能力,那这些窘况都将得到极大改善。被称为新一代“跨界女神”的英国古典歌手凯瑟琳·詹金斯说过:“我一直希望可以把古典音乐带给更广泛的听众,我觉得一个方法就是把众所周知的流行歌曲改编,用十分优雅古典的方式去诠释。”具备了改编和诠释能力的“跨界”毕业生们无论是从事教学、演唱还是群众文化工作,都能做到“既符合专业标准、又能满足观众的需求,尊重艺术又贴近生活”,这将会大幅度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路要越走越宽,过去的传统声乐教学模式将会使艺术职业院校的声乐教育逐渐走进死胡同,在这个时候引入“跨界声乐”教学新模式尤显重要。
  第五,舞台空间将得到延展。
  经常会有些演出场合希望我能推荐一些歌手和学生去参加演出,比如演出需要唱一首《敢问路在何方》,一问学生只有学民族唱法的会唱;演出需要唱《共和国之恋》,结果只有學美声唱法的同学练习过;《红旗飘飘》也只有练通俗的男声能够演出。经过传统声乐学习的学生们因为唱法固定、演出曲目不够丰富,实践机会也少了许多,如果他们能建立起自己的“跨界演唱”风格,那么舞台锻炼的机会必会大大增加。这几首歌曲我都曾听著名的跨界歌唱家廖昌永演唱过,他把这些原本演唱风格截然不同的歌曲运用“跨界演唱”风格去表现,听起来令人耳目一新,效果非常好。而被欧美乐坛称为“东方布莱曼”的谭晶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独唱音乐会上巧妙地融合了三种唱法对《告别时刻》《在那东山顶上》《青藏高原》等歌曲进行了跨界风格的演唱,演出获得巨大成功,她也以完美的跨界风格被世界瞩目。她的演唱被评论为“科学的、民族的、时尚的”,从民歌音乐会到古典歌剧再到现代音乐剧,谭晶就这样跨越了各样的舞台。当一名歌手具备“跨界演唱”能力后,舞台空间将获得空前的延展。
  音乐家时乐濛曾说过:“什么这唱法,那唱法,其实只有一种唱法,那就是科学的发声方法。”跨界唱法正是集“一种科学发声方法、多样风格,融技巧与个性于一身”的新型演唱风格。传统声乐教学模式只是声乐教育发展史中一个时期的特定产物,但是在当前多元文化的社会背景下,它将渐渐被可以培养出更多具有时代性和先进性唱法的学生的“跨界声乐”教学模式所替代,对于艺术职业院校来说,引入“跨界声乐”教学模式是极具有重要意义的。
  参考文献:
  [1]顾雪珍.歌唱艺术知识[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1,5.
  [2]俞子正,田晓宝,张晓忠.[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
  [3]周国安.“三种唱法”划分科学吗[N].人民日报,2000-7-22.
  [4]衡晓丽.试论高师声乐教学中各唱法的跨界融合[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0,(02).
  作者简介:
  熊品雷,江苏省戏剧学校音乐科教师,讲师,三级演员。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是作者近年寻访调查甘青藏区民间工艺的所见所想,主要讲述了甘南卓尼的毛编织腰带民间匠工寻访经过,以及他们的手艺现状和思考。  关键词:藏区;手工艺;寻访;感想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208-2  一、探寻民间手工艺  到藏区工作后,有机会看到了当地一些特别而有趣的手工艺,为那些隐落在民间的手工艺人和他们的手艺打动。对于设计学习
摘要:要制作一件好的紫砂花货,紫砂艺人必需具备良好构思,合理的原料配制,精细的制作技艺以及土与火的艺术感悟等一系列素质,每一环节都要做到完美,这是每一个紫砂艺术工作者必需把握的,缺一不可。  关键词:花货;自然;神韵  中图分类号:J5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6-230-1  花货的称谓,有宜兴独特的地方特色,其实这个“货”即解作“类”,所以花货也称作“花货类”
摘要:中国是茶的故乡,清代以来,随着小说创作的繁荣,茶文化在小说中的反应也有相当的深广度,对于研究清代的茶文化来说,这些小说不但是最为直接且真实的资料,更是当时社会最为生动与形象的写照。本文拟从红楼品茶的角度浅析茶艺美。  关键词:红楼梦;茶文化;美  中国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5-229-1  《红楼梦》中关于茶文化的描绘主要集中在前八十回,
摘要:目前,服装设计已成为大部分高职学校的重点专业之一,并通过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如今,就业导向成为高职服装设计教学改革的又一影响因素。各高职学校如何在就业需求的引导之下革新教学思想,优化教学理论并完善教学方法成为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课题。本文即针对这些问题作出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职;服装设计教学;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
摘要:紫砂作品是材质美与形态美的高度统一。只有熟识紫砂泥料的特性,才能使紫砂这种材质更好地为创作设计而服务。只有充分了解与运用紫砂原料的色泽与材质的巧妙变化,不断地研究与领悟紫砂原料的搭配与使用规律,才能在继承传统紫砂技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关健词:原料;材质;紫砂壶;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7-220-1  宜兴紫砂的原料是
本文将从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基础教育民族音乐教学实际存在的一些问题入手,联系本地区民族音乐教育的不足,切实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达到传承本土音乐文化的目的。
摘要:紫砂与书法同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对其性质、学习方式、内涵、美学取向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着本质上的共同之处,同时说明紫砂壶艺与书法艺术结合的历史必然性。  关键词:紫砂壶;书法  中图分类号:J5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6-229-1  赏壶品茗历来被视为情操的陶冶、精神的升华、心灵的回归,传承这种高雅行为方式的紫砂壶上书法自然也就清新儒雅、
摘要:群众文化工作是新时期社会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搞好群众文化艺术工作,对全民素质的提高,对整个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意义重大。新时期,群众文化艺术工作也将面临新情况、新形势,在这种局面下,如果仍然采用过去的管理方式,将制约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并影响群众文化艺术的发展。因此,必须要改革管理方式,必须要以全新的思路指导群众文化艺术管理工作。本文主要分析了群众文化艺术管理工作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
山东建筑大学领导日前带领该校外国语学院部分学生到江苏双登集团有限公司开展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并与该公司签订协议,在该公司建立大学生见习基地。
摘要:世界上任何一种艺术,都是依存于民族文化而生成并发展的,紫砂壶艺也不例外。一把小小的紫砂壶,是如何体现中华民族博大的文化精髓呢?它得天独厚,应运而生,完美地实现了日常家用与艺术把玩的结合,紫砂壶的技术和艺术不断提高,名家名壶成为人们争相收藏的艺术珍品。  关键词:紫砂壶;传统文化  中国分类号:J5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5-226-1  宜兴,古称荆溪,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