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中国味的脊梁

来源 :文苑·经典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isa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要选出东西方餐桌的典型调味料,那非胡椒和花椒莫属。虽然中国餐桌上,花椒调味罐出现的频率不高,但是花椒的味道已经渗透到中餐的每一根神经之中。
  花椒:中国味的脊梁
  如果要选出东西方餐桌的典型调味料,那非胡椒和花椒莫属。虽然中国餐桌上,花椒调味罐出现的频率不高,但是花椒的味道已经渗透到中餐的每一根神经之中。从五香脱骨扒鸡到椒盐虾,从红焖羊肉到侉炖大鲤鱼,都少不了花椒的味道,更不用提那些靠花椒成味的夫妻肺片、椒麻鸡、麻婆豆腐、水煮鱼等一众川菜了。
  在川菜盛行的今天,花椒进一步巩固了在中餐调料界的霸主地位。不光是原有的五香味和麻辣味被发扬光大。各种新的、堪称麻味加强版的麻椒,颇具清新气味的藤椒,以及出场频率越来越高的青花椒,让我们的舌尖进入新的狂欢时代。我不止一次被问到这样的问题:这些花椒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味道,它们的真身究竟是谁?但是,最吸引我的问题还是:第一个吃花椒的人,为啥会去摆弄这种让舌头震颤的植物呢?
  从神的食物开始
  虽然如今大家对麻辣香锅都分外痴迷,但是花椒一开始并没有立马被摆上人的餐桌,而是在敬神的供桌上。想想也是,这种会让舌尖麻木的植物,肯定会让人提高警惕,就人体的感官原则来说,不正常的刺激都意味着危险。
  还好,花椒不仅有麻味,还有香味。而香味在我国古代是颇受重视的特征,因为古人认为香气是给神灵最好的礼物。而花椒则同兰花、桂皮一样被视为重要的香料。在《楚辞》中,就有这样的记载,“椒,香物,所以降神”。正是在这种认识的推动下,从商周时期开始,花椒就出现在了祭祀仪式之上,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了隋唐时期。
  至于贡品的形式,不仅有纯的花椒粒,还有升级版的形式——花椒粒泡到酒中——制成椒酒。后来,大概是有人为了在神的贡品上沾点光,或者是为了祈求好运,开始尝试喝这些神的饮品。于是花椒开始跟人的肠胃打交道了。不过,直到这个时候,花椒仍然是一种象征物。而喝椒酒,更像是祭祀仪式的补充部分。
  既然花椒是神的食物,那在墓葬中更是必不可少了。在商周和秦汉时期的古墓中,都发掘出土了大量的花椒实物。虽然有学者认为,这些花椒可能是出于防腐目的添加的,但是就发现的数量而言远远达不到驱虫避菌的效果。相对而言,此处的花椒更像是生人对死者的美好祝愿。当然了,此时的花椒还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因为在秦汉时期还没有人工栽培花椒。所有的花椒都是从野外采集的,这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事实上,所有的花椒陪葬物都是在富人的墓葬中发现的,平民是无法触及这种昂贵的香料的。
  椒宫中的辛香味
  在接触花椒的过程中,人们不仅让它有了敬神之责,还赋予了它其他的用途。宫廷历史剧中,我们经常听到皇后住的地方叫“椒房殿”或者叫“椒宫”,这些地方还真与花椒有关。据说,汉成帝迎娶赵飞燕之后,这位可以在手掌上跳舞的美女久久不能怀孕。于是,汉成帝命令工匠把赵飞燕寝宫的墙壁上都涂满了花椒,于是赵飞燕顺利产子,而她居住的宫殿就被称为椒宫。据说这样做的依据是,花椒的果实繁盛,用这种多子的植物来装点宫殿,也算是讨个好口彩吧。至于,花椒的气味会不会影响生育,就当是个美好的愿景吧。至少在魏晋之后,这种习俗连同“祭祀,椒酒”一并被放弃了,想来,杨贵妃的椒房殿里应该是没有花椒墙的。
  我忽然在想,当年赵飞燕在花椒满墙的宫殿里会不会觉得憋闷,抑或是为了怀上龙种,一切都忍了。因为,花椒的香味似乎并不适合出现在菜肴之外的地方。有一年,我去甘肃南部的白龙江流域调查兰科植物的分布,恰逢当地花椒丰收。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只要进了公交车的门,浓郁的花椒味就会扑面而来。那是一股浓烈、有冲击力,却又似香非香的气味。每每这时,我就会想到,那些住在椒房殿里的皇后们得有多大的忍耐力呢。
  不过,我很快发现确实有人喜欢花椒的气味。一日,我们去踏青,儿子兴冲冲地举着一个叶子给我看,“爸爸,这个叶子有橘子味”。可是那分明就是一簇花椒叶。花椒的叶子里面多少带点柑橘味,其实这也不奇怪。因为花椒同柑橘一样,也是芸香科的植物。摘下一片花椒叶,对着光看看,就会发现叶片上有很多半透明的圆点——油点。这是包括柑橘在内的所有芸香科植物的共同的特征。油点里储存了大量的挥发油(柠檬烯,芳樟醇等等),柑橘叶片和花椒叶片的浓烈气味也就由此而来。于是,我们采了很多有“橘子味”的花椒叶,带回家。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花椒叶片都是有柑橘味道的,我们平常说的花椒实际上是芸香科花椒属植物的大集合。这里面至少包括了花椒、竹叶花椒、川陕花椒、青花椒和野花椒等5个种。这五个种的气味大不一样。当然,我们关注花椒的更多的是在于它的麻。
  不一样的青花椒
  近来,市面上多了一些青色的花椒,其特有的麻味极具穿透力,不仅与鲈鱼和谐相伴,还与麻辣花生携手共舞,最绝的当属麻辣海瓜子。每个小小的海瓜子中都藏满了青花椒的麻,于是,每次吮吸麻辣海瓜子之后,感受到那种舌尖的震颤,怎一个爽字了得。于是,这些青色的花椒有了特别的名称——麻椒。
  有消息说,这些青色花椒之所以麻,是因为在它们完全成熟的时候采摘下来了。但是事实并非如此,目前市场上青色花椒有两个主要来源。
  其一是青花椒種的果实,它们的特点是外表比较光滑,油泡比较少,不像花椒的表面那么粗糙。刚刚成熟时,它们的果实还带有红色,但是经过储藏之后,颜色会变成深绿色或者近似黑色。
  另一种则是藤椒,这是竹叶花椒的一个变种。这类花椒果实形态与普通花椒近似,它们成熟时的颜色依然是绿色,当采摘储存之后,这些花椒的颜色会渐渐泛黄。通过这样颜色的变化,我们可以分辨出两种不同的青花椒。但是在实际的烹饪过程中,除了川菜师傅,很少有人去区分两者味道的差别,因为它们都有一样的麻。
  人类能适应花椒的麻味,算得上是一件奇异的事情。因为,这种味道甚至算不上一种基本味,而是一种轻微的痛觉。引发这种痛觉的物质就是,花椒中特别的酰胺类物质——山椒素,其中又以α-山椒素的麻味最强。之所以会给我们带来麻味,是因为山椒素可以与我们舌头上负责感觉的TRPV1受体结合,让舌头感觉到刺麻感。有意思的是,辣椒素在我们舌头上也是通过与TRPV1受体结合,发挥作用的。如此看来,麻辣一家相得益彰倒是有几分道理。
其他文献
同音文,就是整个文章中的汉字只允许采用同一个音,四声不限,标点不限,大多是文言,这样的文章叫作“同音文”。全世界恐怕只有汉语有这样独特的魅力。  于瑜欲渔  于瑜欲渔,遇余于寓。语余:“余欲渔于渝淤,与余渔渝欤?”  余语于瑜:“余欲鬻玉,俞禹欲玉,余欲遇俞于俞寓。”  余与于瑜遇俞禹于俞寓,逾俞隅,欲鬻玉于俞,遇雨,雨逾俞宇。余语于瑜:“余欲渔于渝淤,遇雨俞寓,雨逾俞宇,欲渔欤?鬻玉欤?”  于
01  放眼当今烧烤江湖,从南到北,群雄林立,民间高手,层出不穷。但,任你是谁,任你烤什么,遇到了他,你都要恭恭敬敬地尊称一声庖爷。庖爷家的解牛烧烤已历三代,“解牛”二字,以牛血所书,古篆,笔力遒劲,入木三分。  解牛烧烤,只烤牛,不烤猪,亦不烤羊。一头牛,从头到脚,但凡能吃的部位,解牛都可以烤。  庖爷解牛,已成传奇。解牛家族座右铭朴素:百年烤一牛。  庖爷的祖父,一百零一岁高龄,每日烤牛头肉二
于海斌 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中级教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呼和浩特市名师工作室“教学能手”。呼和浩特教育系统优秀班主任、第十六、十七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写作指导特等奖、第四届全国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展评优秀课例评比一等奖、内蒙古自治区2016年中小学录像课评审活动一等奖、呼和浩特市中小学优质课评选一等奖获得者。    他不是一个突然出现在我生命里的男人,在我见到他之前,
明末清初,是随笔小品文盛行的时期,诞生了《婆罗馆清言》《小窗幽记》《菜根谭》等优秀的小品文集,它们大都采用格言、警句、语录的形式,篇幅不长,语言机智风趣,温和隽永。  张潮的《幽梦影》也是清初小品文的代表作之一。然而与别家小品文集不同,张潮的文集并不只收录他的个人杂感,而是将朋友们读后的评论保留在每一条格言下面,就像今天的微博或是朋友圈的评论区。因此读这本书,就仿佛“窥屏”古人的朋友圈,那些插科打
雪积着很高,现在还下着的时候,五位或是四位,容貌端整很是年轻的人,衣袍的颜色很鲜丽的,上边还留着束带的痕迹,只是宿直装束,将衣裙拉起,露出紫色的缚脚裤,与雪色相映,更显得颜色的濃厚,衬衫是红的,要不然便是绚烂的棣棠色的,从底下显露出来。这样的服装,撑了伞走着,这时风还是很大的吹着,将雪从侧面吹来,稍为曲着身子向前走着,穿着的深靴或是半靴的边上,都沾了雪白的雪,这种情景真是很有情趣的。
专栏作者,诗歌爱好者,作品见于各类国家级媒体。做过教师、编辑、记者、旅行体验师,信奉独立自由的生活和写作观,对人文地理情有独钟,曾独自游历世界各地三年,目前仍穿梭于人群之中,相逢在字里行间。    先来谈一个外国人,他是个美国人但同时也是个汉学家,或者说是半个中国人,并且是拥有一张异邦面孔的古人。他的名字叫比尔波特。  二十多年前,源于对中国文化的敬仰崇尚,比尔波特独自穿越了位于陕西省境内的终南山
他从小就过两个生日,一个是八月底,另一个是九月中。到他大到懂得提问,妈妈笑着说:“暑假里不方便请同学吃蛋糕呀,八月是和爸妈的生日,九月是和同学的生日。”  又过一两年,这答案变成:“一个是阳历生日,一个是阴历生日。”到他发现阴历生日不能每年都在同样的日子,妈妈又改了版本:“处女座不好,洁癖、龟毛——你不想当狮子座吗?多霸气。”  不知道几时起,他知道了答案:为了让他早一年上学,爸妈想办法改了他的出
蓆娓  《这个杀手不太冷》是吕克·贝松的经典之作,各种手法的适当运用,使得这样一个讲杀手的故事也抹上了淡淡的文艺范。也正是如此,缓解了枪战暗杀带给人的紧迫感,使得这样一个细心给每一片叶子擦拭污垢的杀手,走进了观者的心田。  尽管,两次看这个电影,但我还是忍不住在玛蒂尔达种兰花时眼眶潮湿。电影的最后,玛蒂尔达从东尼那里离开后去了福利院,她把无根的兰花栽在了草坪上,把它视作里昂。我不禁想起一个让人热泪
每年入春的手续是完全一样的,迎春、连翘、山樱、杏、梨、桃、二月兰、西府海棠……按说本来就知道形貌,又盼了那么久,就不该有什么惊喜了吧?但也许世上只有春天,不管熟悉到什么程度,它带来的惊喜都是最地道、巨大、神魂颠倒的。  我为什么喜欢春天?理由列举不尽,但本质就一条:渴望被和善地对待。我猜想这是因为最早人是瞧着老天的脸色生存吧,春天带来的现实便利,让整个冬天都在煎熬中的动物们感激涕零。此时,身体里有
我上学时,是班里说一不二的领导人物。初中时我加入了篮球队,当上了队长。对我言听计从的人不在少数,其中最听话的要数我弟弟史也。不论我说什么,史也都乖乖地听从,从不反驳。即使他一开始说不愿意,可是最后还是按照我说的去做了。  我就读的初中有当地篮球比赛中屡次夺冠的强队,每次周末比赛时,父母就会丢下祖传酒铺的生意,为我呐喊助威,这是我最开心的事。我强求弟弟史也观看我的比赛,虽然他对篮球丝毫不感兴趣,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