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2016-2018年VCT和PITC发现的HIV/AIDS病例对比分析

来源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350220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泉州市自愿咨询检测(voluntary counseling&testing,VCT)与医务人员主动提供HIV检测咨询(provider-initiated HIV testing and counseling,PITC)两种策略发现HIV抗体阳性病例的特征,探讨适合本地的早发现策略及AIDS综合防控策略.方法 收集泉州市2016-2018年新报告的HIV/AIDS病例,按样本来源分为VCT组和PITC组,对比分析2组病例的人口学特征、行为学特征、晚发现和治疗等情况.结果 泉州市2016-2018年经VCT发现HIV抗体阳性448例,其中AIDS 105例(23.4%);经PITC发现HIV抗体阳性1 126例,其中AIDS 395例(35.1%);经PITC发现的病例占比3年中略有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和PITC组相比,VCT组年龄较为年轻(平均38.2岁与45.8岁)、商业服务者居多(27.0%与11.8%)、文化程度≥高中者占比较高(43.1%与23.0%)且未婚占比较多(41.7%与23.6%);两组传播途径均以异性传播为主,但VCT组同性传播占比例较高(42.4%与11.5%);VCT组首次CD4检测均值较高(356.8/mm3与276.6/mm3);VCT组病例晚发现率(24.8%与36.4%)及当年病死率较低(2.0%与10.6%),其治疗率高于PITC组(84.4%与72.6%).结论 VCT是发现早期病例的重要手段,PITC是发现病例的主要途径,需将两者的优势相结合,特别是发挥PITC在早发现病例方面的作用,开展艾滋病综合防控.
其他文献
目的 了解福建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事件)特征、评价处置效果,为防控工作及事件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福建省2010-2017年突发事件特征,用8个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