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也能产生巨大磁效应 有望开发“太阳能光电池”

来源 :科技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lumin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密歇根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光也能产生巨大的磁效应,有望开发出存储太阳能的“光电池”,替代传统的半导体太阳能电池。该研究发表在最近出版的《应用物理学》杂志上,校方正在为该方法申请专利保护。
  这种制造“光电池”的方法可能推翻物理学的百年教条。光具有电性和磁性,但一直以来,科学家认为光的磁场效应非常弱,可以被忽略。
  密歇根大学电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物理与应用物理系教授斯蒂芬•兰德和同事发现,当光以适当的强度通过一种绝缘材料时,光场所产生的磁效应比以前预期的要强一亿倍,在这种情况下,磁感应强度相当于很强的电效应。该方法的原理是此前未曾研究过的“光整流”,研究人员威廉姆•菲舍说,传统光整流中,光只能通过其电场效应将一些特殊的对称晶体材料中正负电荷分开形成电压,而新研究发现,在适当的条件下,光在其他材料中能通过磁场效应产生“光整流”。
  兰德解释说:“在传统太阳能电池中,光进入材料被吸收,产生热量分离电荷。在我们的方法中,光不是被吸收,而是将能量存储在磁矩中,这将带来一种不需要半导体的新型太阳能电池,热负荷很低。强光也能产生很高的磁感应强度,最终提供一种类似电容供电器的光容式电源。”
  新技术将使太阳能发电更廉价。研究人员预计,使用改良材料可使太阳能转换效率达到10%,这相当于目前商业级的太阳能电池。今年夏天他们将在实验室里利用激光研究,然后拓展到太阳光。
  “目前制造太阳能电池需要大量的半导体加工工序。而我们只需一些镜片来集聚阳光,一些纤维来传导。玻璃就是很好的材料,透明陶瓷可能会更好。不需要复杂的工序。”菲舍说。
  (科技日报)
其他文献
外语课堂教学是外语教学实施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外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外语教学研究者及教师一直关注并思索的重要问题。本文将探索影响外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并提出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已经知道海龟,燕子和其它一些必须做长距离迁徙的动物能够看到地球的磁场,但是事实上这种能力似乎也存在于人类的眼睛中。  隐花色素2是一种对磁场感知极为关键的蛋白质,近期在果蝇身上进行的实验得到了一个惊人的结果:人类的眼睛中含有同样功效的物质。  果蝇和人类的差异很大,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这项实验所揭示的结果确实令人印象深刻。斯蒂芬拉皮特(Steven Reppert)是美国马萨诸塞
目前国家发展速度极快,城市的建设扩张速度也很明显,所以市政工程事业的发展也需要跟上各项需求。本文简要分析了市政工程对给排水管道施工质量进行控制的重要意义,深入探讨了市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商品交易中存在的问题也日渐凸显出来,为了保证商品交易的正常进行,应利用法律手段进行规范调整.民商法能够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调整商品经济发展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