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历史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实践策略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dless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在历史课堂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从课堂主题的设置、史实的通透理解、史感的升华感悟等几个环节进行教学设计,并以史料论证贯穿始终,以达到提升学生历史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历史教学;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关键环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要求的提出,明确了教育发展的方向。如何理解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哪些内容?如何在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
  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诠释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所养成的相对稳定的、必备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1]112,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五大方面。
  1.时空观念,是指将历史事实置于特定的时空环境下进行考察和分析的观念。具体表现为:“了解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时空逻辑,通过分期、分段、分地域等方式来描述和认识人类过去的发展,并将其置于历史发展的时空框架当中,考察与理解他们存在的意义。”[2]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的时空观念可以分解为以下几个层次:能够总结历史发展特征;能够理解基本的空间概念;能够将史实放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分析;能够建立起中外历史框架。
  2.史料实证,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精选可信史料,并根据史料还原历史真实面貌的态度与方法。“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之可言。”[3]由此可见,史料在历史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史实的考证、史实的理解、历史规律的概括和历史评价,都须立足于全面客观的史料”[4]。史料实证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学习主题有针对性地选择史料;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和提取史料信息;引导学生形成论从史出的证据意识。
  3.历史理解,是指在了解基本历史面貌的基础上,以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理解过去所发生的事情,即“能够掌握历史文本的内容与影响;可以设身处地了解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能够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理解有关历史事件、现象或人物的复杂性和重要性”[5]。为更好地理解历史,需要学生了解基本的史实,明确历史概念;需要学生掌握更多的史料,并对史料加以取舍和分析;需要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构建历史的基本框架;需要学生拓宽视野,理解历史背后隐藏的智慧。
  4.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历史解释的素养,是要靠春风化雨般的涵养,靠日积月累的沉浸来形成。”[6]虽然“历史解释”不是短期就能养成的,但也是有章可循的。“历史解释”是对历史发展的理性认识与判断,要有明确的历史评价标准与思考问题的视角,所以教师需要向学生介绍著名的史家或史著的学术观点;“历史解释”是学生的主观表达,是学生在史实理解的基础上做出的主观解释,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打破固有生活经验的束缚,在特定的背景下解释历史。
  5.历史价值观,是指在对历史事实和价值做出评判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价值取向。历史学,“首先是那个一去不复返的过去本身;接着是根据史料对过去进行叙述和解释的历史学;再往上是对历史总体做出总结以探明历史意义的历史哲学;最后,是对历史学本身进行反省和思考”[7]。由此可见,历史学的最终归宿是反省和思考,“在历史事实的层面上,历史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是求真,这也是历史价值观的底线”[8],又因其具有人文性等特点,求善便成为历史价值观的最终归宿。求真,要求学生根据科学的方法,做到去伪存真;求善,要求学生在理解历史的基础上,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国家意识、国际意识等优秀品质。
  二、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基于以上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本文提出以下一些历史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确立基于核心素养的主题目标
  主题目标是课堂的组织灵魂,人们学习历史的根本目的是解决现实中的种种问题。因此,“衡量教学目标是否有效,一看它是否贴切,即目标是否准确;二看它是否具体;三看它是否适度;四看它是否落实到位”[1]113。在《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一课中,教学目标可以设置为:(1)利用教材、地图等了解新航路开辟的概况,并分析新航路出现在欧洲的原因与条件;(2)通过材料探究和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新航路开辟影响的能力;(3)通过对航海过程的学习,体会航海家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在理解新航路开辟史实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树立国家责任和海权意识。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路径上,运用地图构建航海路线,运用史料做到论从史出;在课堂教学主题升华上,以史为鉴,体现历史学的育人功能。
  (二)建构基于时空环境的历史框架
  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发生在一定的时空环境之中,这样历史事件的基本框架就有了两个层次的理解:一是时空维度,即时间、空间、事件构成的物理框架,主要解决“何时何地何事”的问题;二是时空环境,即蕴含在时空维度下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形态框架,主要解决“为何此时此地”的问题。
  1.关于“何时何地何事”的问题。这类陈述性知识,学生可以通过教材自主学习获得,教师只需对学生的归纳适当总结和重点引导。在本节课中,学生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地图和文字,归纳出四条主要航线的人物、时间、地点、成就等知识(见表1)。
  教师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重点强调:新航路开辟的时间主要集中在15、16世纪;地点位于西欧,特别是西班牙和葡萄牙;路径是经海洋到达东方,具有开创性。学生通过时间、空间、路径三个关键点初步形成对新航路的基本认识。
  2.关于“为何此时此地”的问题。新航路开辟为何在15、16世纪的欧洲发生?需要学生进一步认识当时欧洲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从14、15世纪起,由于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西欧封建主和商人都渴望获得黄金”,然而由于奥斯曼帝国崛起,东西方之间传统的贸易通道受阻,由此可见,经济的发展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客观必要性;另外,“中国的指南针传入欧洲并被普遍采用”,“越来越多的欧洲人接受了地圆学说”,“15世纪欧洲造船技术也有了质的飞跃”[9], 这些都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可能性。通过这两个方面的认识,学生进一步理解了“为何此时此地”的问题。   (三)融合基于史实通透的历史理解
  “历史是历史学家跟他的事实之间相互作用的连续不断的过程,是现在跟过去之间的永无止境的问答交谈”[10]。历史理解的过程,即是发出疑问,并根据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本节课需要解决几个重要问题:何为新航路?为何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主导?为何是哥伦布们开辟?
  1.何为新航路?新航路是指15世纪到17世纪从西欧沿非洲西海岸南下绕过好望角,到达东方的路线和从西欧穿过大西洋到达美洲,进而横渡太平洋完成的环球航行。这条路有这样三个特点:首先,它是“新”路,说明 “旧”路行不通;其次,它是“航”路,即大海上的路,说明航海知识、造船技术等技术性条件具备;最后,它是“新航路”,即一条从前没有的海上航路,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
  2.为何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主导?新航路的开辟从欧洲开始并非偶然,在上文有关“为何此时此地”的问题分析中,我们可以得知欧洲已经具备了开辟新航路的客观要求和技术条件。但是,在强国林立的欧洲,为何葡萄牙和西班牙率先拉开大幕呢?其中又蕴含着特殊性。首先,宗教是一个重要因素。在伊比利亚人眼里,伊斯兰教是一个现实的威胁,是他们的传统敌人,他们认为反对伊斯兰教既是宗教义务,也是爱国的表现。其次,利益的驱使。沿非洲海岸向南的岛屿可以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物产和良好的港口,这对他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最后,新航路的开辟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不断航海探索的必然结果。在新航路开辟之前,葡萄牙就已经开始了航海探险,并建立了殖民据点,“随着船队沿着非洲海岸驶去,他们的视野自然会从非洲的商队贸易扩大到东印度群岛的香料贸易”[11]。
  3.为何是哥伦布们开辟?航海的过程充满了艰辛,在漫长的海上航行之后,船员们开始变得焦躁,而哥伦布则尽量地安抚他们。面对各种困难和考验,哥伦布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而这种勇气来自于对地圆说等科学知识的坚信,也来自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金钱和信仰是当时人们身上共有的印记,但是哥伦布们敏锐地抓住了时代的机遇,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他们的航海活动又进一步推动了时代的发展。
  (四)升华基于历史理解的价值观念
  “历史课的教学是发展学生对古代文化的虔敬爱戴之心,启发他们为了人类更高的目标而奋斗,并形成对现实批判的清醒历史观。”[12]由此可见,历史课的价值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观,而历史观的养成是在历史理解的基础上逐步提炼出来的。在本课教学中,可以利用菲律宾的《双面碑》进行讲解:“双面碑黑石白字,均以英文书写,一面写着民族英雄拉普拉普抵抗西班牙侵略者的事迹,另一面写着麦哲伦在此身受重创,死于此地。此碑既维护了民族尊严,又记述了历史真实;既缅怀了艰难的人类文明进程,又赞叹了民族主权应有的庄严。”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1)新航路的开辟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但同时也带来了民族压迫;(2)新航路的开辟同时也开启了欧洲的领先世界数个世纪的序幕,让学生感受到海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海权意识和国家责任。总之,在学生历史观的培养中,“求真”是基本的底线,“求善”则是归宿和灵魂。
  历史核心素养是相互渗透的,历史事件需要在时空框架下建构,历史解释需要在理解基础上获得,历史价值观需要在历史理解和解释基础上进一步凝练,而史料论证则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在课堂中渗透,润物无声。■
  参考文献:
  [1]陈超.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与培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1).
  [2]毛经文.让每个生命都能散发自己的光芒——素养教育是历史教育的核心目标[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6(5):28.
  [3]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49.
  [4]刘俊利.学术的历史学与中学历史学科素养[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0(1):23.
  [5]朱汉国.浅议21世纪以来历史课程目标的变化[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5(10):4.
  [6]戴加平.如何涵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6(5):3.
  [7]严建强,王渊明.从思辨的到分析与批判的西方历史哲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4.
  [8]徐金超.由求真以臻至善:作为核心素养的历史价值观[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6(7):25.
  [9]姜守明.世界地理大发现[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57-58.
  [10]爱德华·霍特列·卡尔.历史是什么[M].吴柱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28.
  [11]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M].吴象婴,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439-440.
  [12]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2.
其他文献
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模仿人脑或动物神经网络行为特征进行分布式并行信息处理的数学模型。这种网络系统的结构复杂程度很高,并具有很强的自我学习和自适应的能力,它通过调整内部大量神经元之间相互连接的方式,达到信息传递与处理的目的,由于神经网络具有大量的神经元且结构复杂,不易对其状态进行测量,因此,需要对它的状态进行估计。此外,在网络化环境中,节点间的数据传输会因通信受限而不可避免地发生数据碰撞、数据拥堵和数
近年来随着半单纯结构的研究日趋完备,幂零性质的研究变得异常活跃,从李代数的算子,幂零李代数结构,到可解群、幂零群,大量研究集中到幂零元素,特别是幂零矩阵的性质研究。幂单结构是单位元与幂零元的和,显然,这类元的换位子一定是幂零。因此幂单性质的研究也是当前代数研究的重要方向。特别是在有限单群分类彻底解决,群的研究即将向无限发展的关键阶段,有限生成群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即将研究二元生成群的幂单性,沿
布尔网络作为一种时间和状态的离散模型,是系统生物学中研究基因调控网络的重要模型之一。它是一种以有向图为基础的较为简单的逻辑动力系统,它能够模拟一些复杂的生物系统网络。同时,随着系统生物学的发展,遗传网络模型和网络辨识问题的研究与开发取得了显著进展,对多层生物系统模型的辨识也成为了研究领域的热点。对于复杂的调控网络是分层来研究的,根据观测数据体现了需要具有更复杂的网络结构去辨识,因此,本文旨在研究基
模糊数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发展极为迅速,其应用遍及聚类分析、系统评价、自动控制、社会科学等诸多领域,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本文针对管道除瘤机器人的工程问题,进行了模糊测度和积分的研究以及模糊控制器的设计,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本文对模糊测度及积分进行进一步研究,给出了一种非可加测度的概念。设计了针对具体实际问题参数可调的λ模糊拟积算子和λ模糊拟和算子。基于这种非可加测度和模糊拟积算子给出了模
由于在赋有向图的度量空间中,探究各类映射不动点的存在性问题难度较大,目前对该空间的理论研究尚不完备,特别是一些非扩张型映射不动点的存在性以及迭代逼近问题。如何将一般度量空间中关于不动点的存在性定理推广到赋有向图的度量空间,如何将带有加法运算的逼近算法,例如:Mann迭代,Ishikawa迭代,Agrawal迭代等,推广到赋有向图的度量空间,研究其算法设计,算法的收敛性以及它们在经济均衡问题、变分问
带有延迟的中立型微分方程在物理学、生态学和自动控制等科学与工程领域中的应用非常的广泛,因而引起了众多学者对其概自守型解的研究兴趣。故本文将对两类带有延迟的中立型微分方程的概自守型解的存在性及唯一性问题进行讨论:基于微分方程的伪概自守解比概自守解更具有一般性,故本文的第一部分内容是对一类中立型逐段常变量延迟微分方程的伪概自守解的存在唯一性进行研究。通过对二阶方程降阶,借助带有逐段常变量的微分方程的解
2-范数线性空间与Banach空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它是赋范线性空间的推广,在控制论、逼近论等应用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我们所熟知的向量积、数量积、范数的乘积都是特殊的2-范数。1962年,GAHLER提出了2-度量空间、2-范空间、2-内积空间等概念,使人们逐渐地注意到广义度量空间,开创了人们对广义度量的探索。由于2-范数线性空间与Banach空间联系紧密,使得众多学者开始考虑能否将在Banach空间
摘 要:通过化学简答题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运用思维导图解决不同类型化学简答题的解决策略。在教学中通过思维导图将解决问题的内在思维过程展示出来,通过典型错误原因的分析揭示学生的思维缺陷,通过分类总结解决策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思维导图;学习力;思维模型;思维品质  一、化学简答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化学简答题要求学生用简练的文字表述来回答化学问题。它具有取材广阔、内涵丰富、立意新颖、设问
期刊
舟山海域位于长江口南部,杭州湾东部的东海洋面上,是长江口悬浮体向南输运以及杭州湾悬浮体与外海进行交换的主要通道,因此水体中悬浮体含量较高。悬浮体是泥质沉积体的物质来源,同时也是污染物和营养盐的载体,其在海水中的分布对于水体的理化性质、海洋生产力等有重要影响。因此,充分了解海域内悬浮体的特征、输运情况及其动力机制,对于探讨现代沉积过程极具理论意义,对于海洋工程、海洋经济等人类活动具有实际意义。
  本文依据2018年6月在舟山海域所取得的水文和悬浮体现场观测数据以及悬浮体和表层沉积物的实验室数据,对夏
摘 要:磁通量的概念是在磁场中形成,在电磁感应中通过概念的进阶发展推动电磁感应不同规律的形成,新规律的建立又推动下位概念的发展,形成了循环递进的互动关系.因此说磁通量及下位概念的建立推进了电磁感应规律的形成,是电磁学概念的核心.基于认知结构发展的视角,厘清和凸显对磁通量的概念层次性发展的认识,有利于我们从课程和教学的视角审视当下对相关内容的教和学.  关键词:磁通量及下位概念;层次性发展;电磁感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