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澳大利亚森林火灾期间亚澳季风特征分析

来源 :灾害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yfeng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NECP再分析资料、CMAP全球逐月降水数据和中国国家气候中心季风指数资料,对2019年澳大利亚森林火灾前后的年、季气候特征,以及东亚冬季风、澳大利亚季风和越赤道气流的月尺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9年澳大利亚大陆表现出高度一致的气温偏高、降水偏少特征。火灾爆发前的3—8月,新南威尔士州林火区气温偏高0.8℃~1℃,降水偏少20%~40%;火灾爆发期间9月至次年1月,林火区气温偏高1.0℃~1.5℃,降水偏少40%~60%。2019年澳大利亚北部冬季风指数偏强,历时偏长,夏季风建立偏晚;北半球秋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突变型p53、p63和Ki67的表达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因肌层浸润膀胱癌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共99例。根据突变型p53、p63和Ki67的表达情况将病人进行分组,采用Kaplan-Meier法制作生存曲线,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突变型p53、p63和Ki67的表达和MIBC患者的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和无病生存(disease-fre
目的探讨Foxp3+调节性T细胞与前列腺癌组织中淋巴管和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20年11月,收集我院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收集前列腺增生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前列腺组织中调节性T细胞、淋巴管、微血管标记物表达情况差异。同时分析调节性T细胞与前列腺癌组织中淋巴管、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前列腺癌组织中调节性T细胞、淋巴管密度和微血管密度均显著增高;与癌旁组织比较,前列腺癌组织中调节性T细胞、淋巴管、微血管密度也显著增高
目的传统课堂教学与现代技术的深度融合是教学发展的一个方向,在课堂教学改革的浪潮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成为新热点。组织学与胚胎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本教学组近几年一直积极探索,不断运用混合式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方法以2017级、2018级八年制临床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过程性评价、期末考试、投票问卷及教学反馈调查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应用SPSS20.0软件对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期末考试成绩显著优于传统教学组。结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
目的 探究阿柏西普(aflibercept,ABC)对高糖诱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取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PRE-19,并随机分为对照组、高糖组(HG)和HG+ABC组.其中对照组细胞常规培养,HG组细胞用30mmol/L葡萄糖培养液培养,HG+ABC组细胞用30mmol/L葡萄糖和2mg/mLABC的培养液培养.TUNEL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ELISA法测定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水平;比色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
根据2018—2020年汛期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统计分析,暴雨预警事件占到全年气象灾害预警事件的21.3%。摸清事件关系,构建事件图谱,分析事件动态变化,实现事件影响的智能推理,可提高气象防灾减灾的效益。传统的事件模型大多以事件之间关系为切入点,难以全面的表示暴雨灾害的事件要素及其内部联系。该文以通用事件表示模型(SEM)为基础,结合暴雨的特点改造“5W1H”事件分析法为“4W2H”,并结合知识图谱设计了结构层、要素层、数据层三层结构的图谱模型,从事件梳理分析和事件要素关系构建的角度对暴雨预警事件进行建
山西旱涝灾害的发生使当地造成严重的生态损害,为有效补偿旱涝灾害带来的生态损失,现对山西旱涝灾害生态损失补偿机制进行研究。通过对山西地理位置的分析和特殊气候环境的分析,对当地形成的干旱和洪涝两种灾害以及造成的损失进行调查分析,从而建立山西旱涝灾害生态损失补偿机制,完成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和改善。通过对生态补偿的规划区域分析和调查,构建生态补偿标准成本核算体系需结合三大理论以及三性原则,并制定补偿标准,量化拟定旱涝灾生态损失,以及确定补偿主体、补偿客体,根据居民的收入水平和产业的人均收入,制定生态损失经济补偿分
分析雪灾对常绿阔叶林树木损伤程度的影响及受损特征,以便未来应对雪灾时采取合理措施保护常绿阔叶林树木。以福建省君子峰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划分雪灾影响下树木损伤程度,树木压弯或少量断枝为轻度受损、树枝大量断枝为中度受损、折断或倒伏为重度受损。雪灾能够提升常绿阔叶林土壤养分有利于树木未来发展,但是却对次生林造成不可挽回打击。与落叶林相比常绿阔叶林更容易受到雪灾伤害;严重受损常绿阔叶树木主要集中在较高大、树冠密度适中、低海拔、高坡度、胸径较大的树木中,反之在雪灾中的常绿阔叶树木则为轻度或中度受损。
主动监测碎屑流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地震动信号可用于灾害运动演进过程评估、监测预警。通过开展室内模型试验,模拟了不同坡度下,山前平地型碎屑流和堵河型碎屑流运动过程,并采用经验模式分解(EMD)和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相结合的时频分析法分析了其震动特征。结果表明:(1)根据震动信号将碎屑流运动过程分为分离启动阶段、加速阶段、冲击接触阶段、堆积阶段,并分析了各阶段的时域、时频域和瞬时能量特征;(2)碎屑
在山洪、泥石流和地震等自然灾害作用下引发的路基塌陷是山区公路的典型灾害形式,其快速修复是应急抢险的重要交通保障。针对路基塌陷段公路的应急交通需求,研发了组合式战备桥梁新技术,详细解读了组合式战备桥梁的结构组成;采用超静定结构力学,建立了战备桥梁的内力计算方法;基于极限平衡理论,建立了组合式战备桥梁上部承载结构内力和承载钢绳拉力计算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表明,所建立的组合式战备桥梁计算方法完备,具有较强的工程实用性。
地震过程中建筑倒塌前的时间段,是人员逃生的重要阶段,研究结构地震倒塌时间规律对人员倒塌逃生避险有重要的意义。针对地震逃生方法研究的需要,基于RC框架结构的典型倒塌模式建立简化结构模型;将60条不同特性的人工地震波输入到8个结构模型得到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再以结构损伤指数为1的条件求得结构地震倒塌时刻;利用假设的双重调节模型和回归分析方法,对地震波峰值加速度、特征周期和结构自振周期等因素与倒塌时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特征周期和结构自振周期在峰值加速度对倒塌时间的影响中存在双重调节效应;整理已有研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