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光书法何以受追捧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geng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前语]
  
  自去年国庆节以来,大量张旭光先生的书法赝品开始出现在全国各大画廊、艺术网站,并以较低的价格迅速被售出。因为网上购买不易鉴别真伪,致使诸多收藏家和旭光书法喜好者蒙受巨大经济损失和心理打击,同时也扰乱了正常的艺术品交易市场。截至今年2月底,张旭光先生收到来自北京、山东、河南、江苏、重庆等地牛帅兵、金丰、左金明等朋友多封咨询其书法真伪的信函,且附有购来的赝品原件或图片。张旭光先生一一为这些赝品签署了“此系伪作”的书面意见。近期,又在“嘉德在线”网上发现有大批张旭光伪作在出售。为此,张旭光先生呼吁大家不要因贪图小便宜而使自己遭受经济损失。
  
  为使广大喜爱张旭光先生书法的朋友对其作品的真伪有一个更明确的认识,我们将旭光先生部分原作和伪作同时刊发,并刊发萧闲先生《张旭光书法何以受追捧?》一文,以飨同好。
  近几年,张旭光书法受到圈里圈外人士的广泛好评和喜爱。先是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关注他,而后是诸多画廊和收藏家看好他。去年以来造假者也更加关注他,以致大量张旭光书法伪作充斥市场,使不少消费者受骗上当。
  张旭光书法为何受追捧?笔者以为在当代中年书家中,他有几个优势与众不同:
  
  一、眼界开阔,纵横无碍
  
  张旭光是中国书协主管评审和展览工作的副秘书长,几年来策划、评审了大大小小几十个展览,对新老作者不同书体、不同风格,他都烂熟于心。因此他有站在全国书坛创作的最前沿,吸收各种新成果的机会,这是他把握当代书坛横向面的优势。
  上世纪90年代张旭光在中国书协研究部工作。在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担任副主任期间,他编著《行书》教材,并编辑《书法创作》、《书法技法》、《书法美学》等二十余种教材,供培训中心学生使用至今。在从事编写工作中他对书法从起源到流派,再到历史人物和作品,以及技法、创作、赏析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梳理,在自己的审美坐标上建立起以“二王”为主的书法评价体系。从那时起,他有了挑古人毛病的能力,有了校正自己创作的能力和对当代书坛创作的评判能力。这是他纵向把握书法艺术的积累,也是他有能力不断总结、思考当代书坛的雄厚资本和优势。
  
  二、思考书坛,影响书坛
  
  张旭光主张艺术家首先是个思想家,书法家首先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和见解。2005年11月初,笔者在中国美术馆学术报告厅听了张旭光关于《当前书法的审美取向》的演讲,更肯定了这一点。他说,“书法艺术的时代性是可以用多种风格来体现的,典雅、轻松可以调节当今快节奏生活带来的疲惫,雄浑大气正与改革开放的伟大洪流相适应,返璞归真也为大都市人们所钟爱。凡此种种都可为时代服务。”八届国展之前,许多人对流行书风有意见,而青年作者又反对“老正统”,创作思想比较混乱,张旭光发表了《书法评审尊重四条艺术规律》一文,受到书法界专家的赞扬。文物出版社社长苏士澍当时说,张旭光讲的这四条规律与启功先生暗合。书坛的老作者张坤山说,张旭光的演讲让许多青年书家心里一下子就通畅了。他的那段讲活在书法界很快形成了共识。
  笔者还注意到,张旭光在近几年书法评审中时常闪现出思想的火花。如首届青年展评审,他提出“要把握书法本体特点和青年特点的结合”;首届大字展,他提出“要把握大字气势与文雅的结合”;五届楹联展,他提出“要把握形式和内容的结合”。这三个“结合”反映了他对特殊规律的驾驭能力。
  而后我们又不断听到他对不同类型、不同人群、不同主题的展览提出的指导思想。如“四届正书展”评审中关于“激活唐楷”的思想,是一个有重大社会价值的思考,因为老百姓知道所谓的书法基本上就是欧、颜、柳之唐楷;第五届新人新作展,他提出“继承传统,路子正,有发展前途”的评审思想,这是历代书法大家成长的共同规律;第二届扇面展评审时他又提出“深入经典,文雅精致”的艺术指向,这正是扇面形式适合长期把玩的核心所在。他的艺术思想得到评委们的认可和赞扬,这些思想,直接影响了整个书坛。
  (未完待续)
其他文献
近日,我从外地藏友处购得一大铜薰炉。此薰炉完整漂亮,由盖、炉身和底座三部分组成。通高49厘米,总重量10千克。整体比例匀称,线条流畅,造型华美,铸工精湛,而且打磨得很仔细。盖上六组镂空变体“寿”字香孔,顶部一吉祥瑞兽,张嘴露齿,大头,粗颈,环眼,广鼻,肥耳,尾部似伞盖一般,四肢强壮有力,欲行又止,活灵活现。炉身一周贴有十二变形蕉叶浮雕装饰:浮雕上勾勒出云纹,左右有对称兽头双耳:炉底有三兽足,并有篆
期刊
世上有许多事情,往往需要缘份,笔者涉足收藏领域,对此倒是深有体会。大约是在2000年的一个春天,一次偶然的机遇,我在安徽望江县翠岑乡(现改为雷阳镇)的一个农户人家发现一面唐代海马瑞兽葡萄镜的残件(一小半),当时觉得镜子品相甚好,包浆也不错,但不知另一半镜子散落何处很为惋惜。笔者出于对铜镜收藏的热爱,当时只是抱着侥幸心理幻想将来另一半镜子残件或许会出现,因此就毅然决定把半边镜子收购下来。这半边镜子收
期刊
收得汉文缺角“大元通宝”,纯属意外之获。  这些日子,为配齐辽钱下八品,每逢假日便去潘家园古玩市场寻觅。上周末,我在来自赤峰的古董商贩小胖摊前看到二十多枚古币,他说为友代卖。从中挑拣重熙、咸雍通宝和大安、大康元宝各一枚,成交后,我指一颇似“大康元宝”的残钱,“这个送我?”小贩挥手,爽快应允。    回到家中,拿出两枚“大康元宝”对比,突然发现字体完全不同。对照钱谱,方知这残钱居然是十分珍罕的“大元
期刊
徽州木雕除护窗板之外,还有雀替(俗称牛腿)、梁驼(俗称元宝)、挂落、挑头、梁垫、三角撑、冬瓜梁。冬瓜梁又分三架和五架,上面两端刻鱼腮纹,中间雕刻倒三角襁褓图案,富有人家顶轩亦不放过雕刻装饰。  徽州人多地少,加上明清制度“凡庶民,不得施重拱藻井,及五色文采为饰”“凡庶民家,不得超过三间五架……”。因此,腰缠万贯的徽商,不惜重金在有限的自家宅子里,着重华丽奢侈的雕饰,这也给很多民间艺人提供了展示才华
期刊
策划:本刊视点栏目组  执笔:董凡  近年来媒体上,有一个常被人津津乐道的词汇就是“草根”,大家推崇“草根”的代表如郭德纲,看重“草根”的电影,如《疯狂的石头》,重视“草根”的选秀,如“超女”和“梦想中国”。“草根”一时间成了我们社会里的关键词。但究竟谁是“草根”,我们只是觉得“草根”是和所谓权威精英大不相同甚至尖锐对立的一群,但他们的面目异常模糊。其实,所谓“草根”并不是一个抽象玄虚的概念,也不
期刊
油画艺术家——冉 杰    1954年生于河北省保定市。童年随做美术教师的父亲学习绘画,后就学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北分会会员。  1987年组画《绿海之泉》入选第二届全国科普美展,获二等奖;1990年连环画《童探贝克》(与冉正合作)由河北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1991年油画《缝披毡》、《人体》入选海峡两岸新生代油画展(台湾);1991年与台北毕卡索画廊合作代理作品;1991年油
期刊
道光三十年(1850年),太平军在广西起义,革命形势迅速发展。两三年内,太平军先后占领了广西、湖南、湖北、江苏、江西、安徽等省的许多地方。这样一来,不仅太平军占领区的财赋不复为清政府所有,而且受起义军影响或战争波及的地区,也由于农民抗租抗粮,社会动荡不安,生产萎靡等原因,使清政府的收入大为减少,财政状况极为窘迫。咸丰皇帝即位后,就接到户部的财政告急:道光三十年(也就是咸丰即位的当年),头十个月的国
期刊
清代皇室入关之前,穿着延袭满族的传统,无论春夏秋冬,四季穿的长衣、短衣都无领。冬季寒冷,在颈间加以护领,外用以项圈约束(有的在项圈的前部还坠一物挂于胸前),使寒风不会从项圈内钻入。谓之领约。项圈系金、银、铜等金属制成,性硬,圈口固定,遇有人高头大,便不能套,个性化较强。项圈发展至晚清,其质还系金、银等贵金属。只是在造型上由一硬性的圈,逐渐地演变成了状如链式的项圈了。这样硬性的圈便变成了柔性的圈了。
期刊
张大千(1899-1983年),原名张正权,又名爰,字季爰,号大干,别号大千居士,四川内江人。其二哥张正兰,即一代画虎大师张善孖,“大风堂”为其昆仲室名。大干先生自幼酷爱绘画,家贫,从母、姊、兄学画,才艺横溢,根基始定。18岁随兄善孖赴日学染织,20岁归国居上海,投曾熙(农髯)、李瑞清(梅庵)门下,研习诗词书画。因婚姻困扰,削发为僧百日,嗣居松江,演读经史,感悟人生陶铸情操。还俗后以法名“大干”为
期刊
一些收藏网站在行动    如同所有的朝阳产业一样,一些具有超前意识的网站,正在以小心翼翼的探索,大刀阔斧的尝试,迅速地改变着自己的面目,这种改变的标志是:网站的杂志化。  收藏网站,作为一个传媒载体,它的读者可分为两类,一是学习者,二是实战者。两者之间互相交融,学习者也可能是实战者,实战者也需要不断地学习,获得更多的信息,以利于实战。所以,一个收藏网站的访问量多少,在收藏界的影响力如何,取决于版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