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毕生致力于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儒家学说的传播,为此,他老人家不惜以残弱之躯,奔波于各诸侯国之间。
但我经常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孔子常年出差,到各处办学、演讲,主办方不会给他一个子儿。因为那个时代明星亮相没有出场费,同时孔子的这种行为是非官方的,因而也就得不到政府的支持。而且我还注意到,孔子出游,往往不是独自一人,经常带着十几人以上的团队,这么多人的吃喝、车旅等费用,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钱从何处来?
别急,孔子之所以能如此从容,他的背后自然有一个肯出钱的赞助商,这个赞助商就是他的得意门生、被现人尊为“儒商鼻祖”的子贡。
子贡,本名端木赐,是孔门七十二贤人之一,很受老师孔子的器重,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
子贡善于交际,长于雄辩,办事通达,曾任鲁、卫两国之相。他不但从老师那里学到了高深的儒家理论,而且此公极具商业头脑,是孔子三千弟子中的首富。
有一个实例,很能说明子贡卓尔不群的商业眼光。
吴越大军远征北方,吴王夫差强征百姓家里的丝棉给战士们做御寒的冬衣,如此一来,使得市场上丝棉紧缺,价格持续走高。子贡觉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发财良机,就马上从其他国家大量收购丝棉,再贩卖到吴国。
他低价买进,高价抛出,这一“价格差”让他赚得人生的“第一桶金”。
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后,子贡并不满足于只在本国发展,又把眼光投到曹、吴等其他国家,扩大再生产,成立了“跨国公司”。
他发现各国权贵皆以佩戴珠宝为时尚,就大量制造贵重佩饰,赢得盆满钵满。
子贡坐拥亿万身家之后,并不像现代许多富豪那样趾高气扬,连自己的小学启蒙老师是谁都不知道。相反,子贡富而不骄,为人低调,尤其是对老师孔子,极为尊重。孔子周游列国,子贡一直陪伴其左右,嘘寒问暖,关怀备至。
一次,子贡与孔子前往楚国,路上被一支军队围困数日,断粮断水,形势危急。聪明干练的子贡挺身而出,他先拿出一大笔钱,找到军队的领导,打通关节,得到默许之后,子贡跑去了楚国,请楚军来击退了这支军队,使孔子安然脱险。
这次脱险,一来可以看出子贡常伴孔子左右,二来也能看出在关键时刻,还是子贡的钱袋子发挥了巨大的效应。
这次为老师花了多少钱,不得而知,但这样的事儿,肯定不止一次。
但我经常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孔子常年出差,到各处办学、演讲,主办方不会给他一个子儿。因为那个时代明星亮相没有出场费,同时孔子的这种行为是非官方的,因而也就得不到政府的支持。而且我还注意到,孔子出游,往往不是独自一人,经常带着十几人以上的团队,这么多人的吃喝、车旅等费用,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钱从何处来?
别急,孔子之所以能如此从容,他的背后自然有一个肯出钱的赞助商,这个赞助商就是他的得意门生、被现人尊为“儒商鼻祖”的子贡。
子贡,本名端木赐,是孔门七十二贤人之一,很受老师孔子的器重,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
子贡善于交际,长于雄辩,办事通达,曾任鲁、卫两国之相。他不但从老师那里学到了高深的儒家理论,而且此公极具商业头脑,是孔子三千弟子中的首富。
有一个实例,很能说明子贡卓尔不群的商业眼光。
吴越大军远征北方,吴王夫差强征百姓家里的丝棉给战士们做御寒的冬衣,如此一来,使得市场上丝棉紧缺,价格持续走高。子贡觉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发财良机,就马上从其他国家大量收购丝棉,再贩卖到吴国。
他低价买进,高价抛出,这一“价格差”让他赚得人生的“第一桶金”。
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后,子贡并不满足于只在本国发展,又把眼光投到曹、吴等其他国家,扩大再生产,成立了“跨国公司”。
他发现各国权贵皆以佩戴珠宝为时尚,就大量制造贵重佩饰,赢得盆满钵满。
子贡坐拥亿万身家之后,并不像现代许多富豪那样趾高气扬,连自己的小学启蒙老师是谁都不知道。相反,子贡富而不骄,为人低调,尤其是对老师孔子,极为尊重。孔子周游列国,子贡一直陪伴其左右,嘘寒问暖,关怀备至。
一次,子贡与孔子前往楚国,路上被一支军队围困数日,断粮断水,形势危急。聪明干练的子贡挺身而出,他先拿出一大笔钱,找到军队的领导,打通关节,得到默许之后,子贡跑去了楚国,请楚军来击退了这支军队,使孔子安然脱险。
这次脱险,一来可以看出子贡常伴孔子左右,二来也能看出在关键时刻,还是子贡的钱袋子发挥了巨大的效应。
这次为老师花了多少钱,不得而知,但这样的事儿,肯定不止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