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最后一盏明灯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jjww1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这样一则故事。
  在一团漆黑的迷宫里,你迷路了。给你十盏明灯,你点了九盏,九盏灯的灯油都用完了,这时你还没有找到出路,怎么办呢?
  只剩下一盏明灯了,点还是不点?
  甲说,当然要点燃了,只有点燃了,继续寻找,才能找到出路。
  乙说,既然点了九盏都找不到出路,第十盏点了也不一定能找到,又何必再点呢?如果连最后一盏灯的灯油也没了,这时人肯定十分绝望,再也没有走出迷宫的执著和勇气了。留着第十盏明灯,也等于给自己的出路留一分勇气,保留一分生存的希望。
  两人好像说得都有点道理,那么,你如何选择呢?
  母亲也曾经对我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农民,种了不少的稻田,因此每年家里都要留几担谷种以备来年耕种所需。有一年天大旱,农民几乎颗粒无收,家里都揭不开锅了,家里人就打算碾那谷种作粮食充饥,谁知那农民坚决不肯,告诫家人:“宁愿饿死也不能吃谷种,这是我们今后的希望啊!”结果,那家人全饿死了,那几担谷种却分毫未动。
  许多时候,生活中的我们总是瞻前顾后,犹豫不前,我们总觉得自己离成功和光明很远。每当这个时候,你就应该问问自己:你手中是否还有一些储备的粮食迟迟不肯动用?点燃你手中所有的明灯了吗?
  与其对遥远缥缈的未来绞尽脑汁,不如踏踏实实地走好眼前的路。动用那些储备的粮食,你会好好地活下去;点亮最后一盏明灯,可能你就找到了成功的出路。毫无疑问,无论做什么事情,你都必须全力以赴!
  (晓晨摘自《重庆晚报》2009年4月7日)
其他文献
我是在抗日战争期间读的中学,那时条件比较艰苦。我和同学们将竹子锯成筒,蒙上蛇皮,做成二胡。我的二胡在我班拉得最好,我也喜欢画画,看上去画得不错,但我只会临摹,自 I wa
兰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女画家。她出身书画世家,极有天资,又极其勤奋,到四十几岁就已是远近闻名了。自然来求画的人络绎不绝。兰并不曲高和寡,有求画者,都是有求必应。但必须有个先决条件:一手交画,一手交钱。白求者,一概拒绝。无论好友,还是名人高官,一视同仁。对她的这种做法,别人早有微词。同行的,说她是自负自许,恃才傲物,孔雀开屏似的自我炫耀。外人说她,人品俗,商业气重,太铜臭味,贬低了绘画艺术的高贵和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