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骨小梁金属臼杯用于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术的效果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35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3D打印钛合金骨小梁金属(TTM)臼杯用于全髋关节置换(THA)翻修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9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4例(25髋)THA翻修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14例;年龄43~78岁[(63.0 ± 11.4)岁]。PaproskyⅠ型5例(5髋),ⅡA型9例(10髋),ⅡB型5例(5髋),ⅡC型1例(1髋),ⅢA型4例(4髋)。翻修术中均使用3D打印TTM臼杯,有7例(7髋)联合使用3D打印TTM垫块,3例(3髋)联合使用结构性植骨。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Harris评分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根据髋关节X线片评估术前、术后第1天及末次随访时患髋旋转中心(HCOR)上移距离、双下肢长度差(LLD),以及末次随访时臼杯位置、骨长入情况。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14~54个月[(34.2 ± 9.3)个月]。术后3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分别为(4.0 ± 0.7)分、(2.3 ± 0.8)分、(0.9 ± 0.2)分,较术前的(6.1 ± 1.0)分显著降低(P < 0.05),术后3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3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分别为(64.6 ± 5.3)分、(80.5 ± 3.7)分、(90.3 ± 3.6)分,较术前的(38.9 ± 6.2)分显著提高(P < 0.05),术后3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3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SF-36评分分别为(556.3 ± 21.9)分、(711.6 ± 15.9)分、(752.8 ± 23.0)分,较术前的(326.3 ± 30.7)分显著提高(P < 0.05),术后3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SF-36评分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第1天、末次随访时HCOR上移距离分别为(13.5 ± 2.6)mm、(13.6 ± 2.6) mm,较术前的(34.1 ± 3.5) mm显著降低(P < 0.05)。术后第1天、末次随访时LLD分别为(6.2 ± 1.8) mm、(5.3 ± 1.5) mm,较术前的(31.6 ± 5.2)mm显著降低(P < 0.05)。所有臼杯位置稳定,23髋骨长入良好。1例患者术后伤口愈合不良,其余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

结论

对于THA翻修患者,翻修术中使用3D打印TTM臼杯可有效减轻疼痛、改善患髋功能、提供良好的生物固定,同时可减少并发症。

其他文献
为满足虚拟血管介入手术中力触觉反馈的实时性和精准性,采用磁悬浮原理设计一种力反馈模型生成虚拟介入手术中的周向旋转力触觉.通过分析通电线圈磁场特性和介入手术操作模式,首先设计电磁线圈阵列的拓扑结构和手术器械模型;随后针对线圈阵列提出最优电流分配策略并进行仿真验证;最后通过模型融合方法构建力矩-电流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以3%的误差、40 Hz的频率预测出电流,结合最优电流分配策略可对介入手
后端轨迹优化是视觉同步定位与建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显著地提高定位精度.然而,现有的基于捆集约束法的优化方法在大场景中计算量大,并且无法应用于端到端视觉里程计.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在前端采用2个视觉里程计的后端通用位姿图优化方法,可以应用于端到端视觉里程计.该方法采用一个高速低精度的端到端视觉里程计以高频率运行,同时一个低速高精度的视觉里程计以低频率运行,局部优化通过2个里程计提供的约束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