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不过绍兴

来源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xuexuehehe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符号一
  绍兴三乌之乌篷船
  船有两种,普通坐的都是“乌篷船”,白篷的大抵作航船用,坐夜航船到西陵去也有特别的风趣,但是你总不便坐,所以我也就可以不说了。乌篷船大的为“四明瓦”,小的为脚划船,亦称小船。但是最适用的还是在这中间的“三道”,亦即三明瓦。篷是半圓形的,用竹片编成,中夹竹箬,上涂黑油,在两扇“定篷”之间放着一扇遮阳,也是半圆的,木作格子,嵌着一片片的小鱼鳞,径约一寸,颇有点透明,略似玻璃而坚韧耐用,这就称为明瓦。三明瓦者,谓其中舱有两道,后舱有一道明瓦也。船尾用橹,大抵两支,船首有竹篙,用以定船。船头着眉目,状如老虎,但似在微笑,颇滑稽而不可怕。三道船篷之高大约可以使你直立,舱宽可以放下一顶方桌,四个人坐着打马将——这个恐怕你也已学会了罢?小船则真是一叶扁舟,你坐在船底席上,篷顶离你的头有两三寸,你的两手可以搁在左右的舷上,还把手都露出在外边。在这种船里仿佛是在水面上坐,靠近田岸去时泥土便和你的眼鼻接近,而且遇着风浪,或是坐得少不小心,就会船底朝天,发生危险,但是也颇有趣味,是水乡的一种特色。不过你总可以不必去坐,最好还是坐那三道船罢。
  (节选自周作人《乌篷船》。题目为编者加)
  解说员:陈玲杰
  作者介绍了故乡绍兴特有的水上交通工具——乌篷船。“船头着眉目,状如老虎,但似在微笑,颇滑稽而不可怕”,寥寥数语,意趣横生。作者的情感在不经意间流露,情深意永。“打马将”的一笔插叙,似乎是无关紧要的“闲笔”,实际上表现了朋友之间的亲密无间,无所拘束。可见闲笔不闲,别有作用。介绍小船的文字也匠心独运,别开生面。
  ▲▲旅游漫笔一
  沈 园
  沈园也叫沈氏园,它因为陆游与唐琬的爱情故事而生动。它有着江南园林的精致与时光雕刻过的典雅,唯一不同的是一千年以前发生在园子里那个凄凄切切的故事。园中有一块石壁,一曲《钗头凤》成了沈园的精华,站在香樟树下,聆听熙熙攘攘的游客朗读着“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缠绵悱恻的爱恨离愁再一次从浩渺的历史中走来。想来,曾经刻骨铭心地爱过一场,再深深地别离,纵使回首一瞥,哪怕只是稍稍一瞬,便是长久一生的回味。唐琬终究是个多情而痴情的女子,纵使她才华横溢,却也逃不过感情的劫,爱的离殇刻在伤痛的回眸里。倘若没有那个午后的相遇,也许,曾经的海誓山盟与耳鬓厮磨,终究会尘封在日后的一蔬一饭中。正是生命中逃不过的劫,让这个如诗般的女子,编织着曾经的爱,郁郁寡欢,泣血而去。
  (节选自何焱红《记忆绍兴》。题目为编者加)
  解说员:李佩楠
  唐琬与陆游在这里相遇。两人虽相知相爱,却无法相伴一生,可我相信这个如诗般的女子,终是不悔。多年分别,多少默然神伤,多少肝肠寸断,只为沈园的一瞥。正是这一瞥,才有如歌似泣的《钗头凤》问世,许是那日风景撩的,许是那日阳光正好。
  选段描写了陆游与唐琬的爱情,那种求而不得的伤感被淋漓尽致地描写了出来。选段也表达了作者的惋惜之情,生命有限,爱情永恒。
  ▲▲文化符号二
  绍兴三乌之乌毡帽
  贴切硬邦的绍兴乌毡帽,早在清朝就已盛行了,戴乌毡帽是绍兴当地劳动人民的一个鲜明标志。关于乌毡帽的来历,有一个的传说。有一个猎人进山狩猎,追捕一只老虎至山洞,把老虎打死,并发现虎穴里有一块“毛毡”。原来,老虎把平时拖吃猪、羊和其他野兽后剩下的毛压垫在窝里,久而久之,磨压成像饼一样的毡子。这个猎人把它带回家洗干净,加工成盔甲模样,待干燥后往头上一戴,顿时感到暖和舒适,甚是喜爱。消息传开,大家纷纷仿制,便有了绍兴乌毡帽。
  解说员:陈佳瑜
  乌毡帽于历史悠久的绍兴来讲,已经成为一种鲜明的标志与象征。乌毡帽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影响,这与鲁迅先生的作品是分不开的。乌毡帽在鲁迅先生笔下很具代表性,闰土的一顶小毡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阿Q也曾抵押自己的乌毡帽来赌钱。现在,年轻的一代已经不戴乌毡帽了,但是老一辈还留存着一顶贴切而硬邦的乌毡帽,看见他们,你的眼前总会浮现出一幅画:一位老头头顶乌毡帽,坐在船头,划过那绍兴幽幽水巷……如今,这小小的乌毡帽,已成了绍兴的文化符号之一。
  ▲▲文化符号三
  绍兴三乌之乌干菜
  清代,乌干菜曾是绍兴的八大贡品之一。民间外出做活的手艺人,喜欢在饭盒中放一点蒸过的乌干菜,据说这样,饭在大热天里也不容易馊。
  乌干菜,咸中带点甜,确实很下饭。它还可以作为很多菜肴的辅料,可以清蒸、油焖,也可以煮汤,或用来烧鱼、炖鸡等。好的乌干菜,比如那种九头芥腌制的,看上去油光乌黑,做菜时,越蒸越乌,越蒸越软,越蒸越香。现在,我已记不得乌干菜是怎么腌制的了,只依稀记得每次在家门口晾晒干菜时,空气中都飘满了好闻的香味儿。
  现在,虽然感觉并没有儿时的乌干菜那样好吃,但那份清香却始终萦绕心头。也许,在远离家乡的游子心中,乌干菜可能就是一种乡愁吧?
  (节选自陈于晓《好吃不过乌干菜》。题目为编者加)
  解说员:廖承志
  绍兴乌干菜的色、香、味独具特色,在文人墨客笔下,乌干菜更是被描绘得令人垂涎三尺。作者列举了乌干菜的烹饪制作方法,写出了乌干菜随遇而安的百搭特性以及其丰富的内涵。细细想来,乌干菜的背后凝结着绍兴人的智慧与节俭的美德。绍兴人也像乌干菜一样“越蒸越乌,越蒸越软,越蒸越香”,它体现了绍兴人的随和与纯朴,香味中充盈着对他乡游子的召唤。
  ▲▲旅游漫笔二
  酒 乡
  古时,文人雅士饮酒之时,总会作诗来增添趣味。绍兴的黄酒就与王羲之有过一段美丽的邂逅。王羲之与好友在绍兴兰亭小溪边席地而坐,将酒杯放入溪中,酒杯随着水流,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得作诗一首。王羲之也因此写出了《兰亭序》。我曾去过兰亭,坐在地上,望着四周环绕的树木,感到颇有几分诗意。黄酒在寻常人家也是必不可少的。每到傍晚,人们把桌椅都搬出门,摆上几盘点心,邀上几位好友,端着酒碗,就着茴香豆,一抿一咽,大呼一声“爽”……
  ——浙江绍兴市柯桥区钱清镇中学李佩楠
  解说员:朱晨露
  此段文字介绍了绍兴的黄酒,用饮酒作诗引出王羲之和黄酒的故事。通过描写曲水流觞和普通百姓傍晚饮酒的场景,说明黄酒是雅俗共赏的。而王羲之与好友曲水流觞的故事,更能说明黄酒的历史悠久,是文人雅士聚会之时必不可少之物。你闻到了黄酒那醇厚的香味了吗?
其他文献
民俗文化  立春之日,母亲会用碎花布给堂哥家的小孩缝一只小公鸡站立在衣袖上,又好看又精神。母亲说“鸡”和“吉”谐音,图个吉利,给小孩子戴了避邪。到我上初中,母亲都还会给我在衣襟或衣领上绣一只小燕子,也是取春天吉祥之意。  我看着母亲缝春鸡绣燕子,总看得神往,又会想象:格外黑暗混沌的黎明时分,忽然一声雄鸡报晓,四方八面都起了惊动,天地遂生光明。黑黑灵灵的小燕子就在吐绿的柳条间和堂前屋檐下斜飞,呢喃声
期刊
郭珽,故宫资料信息部数字传媒组组长,在600岁的故宫里做着故宫官网、微博、微信与APP等网络媒体运营的工作。她的目标是:在浩瀚悠远的历史中找到一丝与现代生活挂钩的线索,让神秘的故宫面向大众,引起人们的共鸣。  春去冬来,寒暑交替,十几年过去了,郭珽却怎么都看不腻故宫的美,“每天下班骑自行车从太和门广场穿过去时,一定会停车回头多看两眼,那山花被夕阳照着,美得难以言喻。”对故宫的美深有感触的她,除了配
期刊
每当父亲为家里的植物浇水时,我总会站在一旁,目不转睛地瞧着。午后的暖阳轻轻地照在父亲的脸上,为他灿烂的笑脸蒙上一层轻柔的金纱。一切都显得格外悠闲。  不过,在浇灌一些枝繁叶茂的植物时,父亲有些无从下手。当头浇下去吧,水难免会被那些宽大厚实的叶片挡住,若是稍不留意,动作过大,水就会溢出花盆,在地上留下一片泥水印,真有些令人頭疼啊。而如果拨开叶片,直接浇到土壤里,也未免太麻烦了。况且,花洒的喷头可是很
期刊
水母属于刺胞动物,体重一般在10公斤以下,而生物学家却在美国加州附近的深海中发现了一种体重达到60公斤以上的超级水母。其体型、触须的粗细程度和长度以及肌肉的强健程度都远远超出普通水母。科学家们为解开这一谜团,便对这种水母进行长时间的跟踪观察,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水母如此超常生长的原因,竟然是在其所处的环境中存在极其恐怖的天敌——虎鲸和鲨鱼。  正是在处处充满危机的生活环境中,整日忙于逃生的水母锻炼
期刊
★读书交流★  主持人谭欣芮:当灵魂穿越千年,当思想历经千山万水,心便灿若日月,生命便多了一层意义。此刻,在这万家灯火的夜晚,我们师生齐聚一堂,一起讨论《不老泉》这部作品。我宣布——“云枫初中2016级20班第一届读书交流活动”正式开始。  主持人谭懿:我们都知道,读一本书,首先要熟悉这本书的作者。我们已经读完了《不老泉》,你们了解《不老泉》这本书的作者吗?  朱绍堋:《不老泉》的作者娜塔莉·巴比
期刊
西湖的雪景,我共玩了两次。第一次是在此间初下雪的第三天。我于午前十点钟时才出去。一个人从校门乘黄包车到湖滨下车,徒步走出钱塘门。经白堤,旋转入孤山路。沿孤山西行,到西泠桥,折由大道回来。此次雪本不大,加以出去时间太迟,山野上盖着的,大都已消去,所以没有什么动人之处。现在我要细述的,是第二次的重游。  我们在校门上车时,大约已九点钟左右了。时小雨霏霏,冷风拂人如泼水。从车帘两旁缺处望出去,路旁高起之
期刊
2017年10月17日晚上,第12届世界数独锦标赛在印度班加罗尔闭幕,共有35个国家和地区的212名选手参加了这次比赛。中国数独队力压日本、美国、捷克、法国等强国获得团体冠军,这是中国数独队首次在境外获得的世锦赛冠军。参与录制江苏卫视《最强大脑第四季》的胡宇轩是其中的一员。  胡宇轩,他在《最强大脑》的舞台上,一路打败了“五十岁以上数独第一”刘军、“中国台湾数独第一人”吴东益和“海外参赛排名第一”
期刊
亲爱的同学们,古诗词是我国数千年来社会文化生活的缩影。作者们丰富的情感和对事物的敏锐感知力,让古诗词之美蜚声中国文坛,留下了无数精彩绝伦的美丽篇章。今天,让我们走进古诗词,跟随它,去领略古诗词之最,感受古诗词之美。  最想象  古诗词中最充满想象的地方,是天上。作者们喜欢想象夜空、银河,想象另一个世界的生活。《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就是其中的代表。诗曰: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
期刊
林纾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清末举人。他小时候由于家贫,买不起书,经常借书读。他每天晚上坐在母亲做针线的清油灯前捧着书孜孜不倦地苦读,一定要读完一卷书才肯睡。由于家穷,加上读书的劳累,18岁时,他患了肺病,连续十年经常咳血,但他卧在病床上还坚持刻苦攻读。到22岁时,他已读了古书2000多卷,30岁时,他读的书已达1万多卷了。  他不懂外文,但由于他的文学功底深厚,竟采用世人很少见的翻译书的
期刊
金秋时节,正是桂花盛开的季节。街道两旁,公路边,山谷里,皆可见桂花。最美的还是田野边的那株桂花,那碎碎的小黄花,看似不起眼却有着浓浓的香味。  我和妈妈把小竹篮放在桂花树下,用手抓住树身摇呀摇,那阵阵桂花飘落下来,下起了桂花雨。桂花雨落到我们的头发上,衣肩上,裤腿上,芬芳的香味弥漫在我们周围,真想在树下跳一支舞,在那桂花雨中嬉戏。想着要制作桂花茶,我们才开始拾起新鲜的桂花。  桂花的花期只有短短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