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说《娇红记》中诗词运用的功能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lerm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元人宋梅洞的小说《娇红记》中的诗词为数甚众,然诗文一体,是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故细致分析这些诗词对于小说结构安排、人物刻画、情节发展、情感寄寓、故事叙述等方面的作用,有助于探讨《娇红记》作为小说的艺术成就,正确评价其艺术价值。
  【关键词】: 《娇红记》;诗词运用;功能
  《娇红记》,又名《娇红传》,为元代传奇小说,作者宋梅洞祖籍江苏丹阳,宋末元初人。《娇红记》是典型的才子佳人小说,写士子申纯与表妹王娇娘一见倾心,最终私定终身。但娇娘之父将娇娘另许他人,娇娘因此郁郁而终。申纯悲痛至极,终于殉情而去。舅家悔愧,将二人合葬,后人名之为“鸳鸯冢”。
  在《娇红记》全文约1.7万字的篇幅中,仅诗词就有60首,近4000字,比例颇高。但通过作者的精心安排,它们与故事融为一体,成为小说文本有机的组成部分。表面上来看,绝大部分是男女主人公间的唱和往来,但仔细分析下来,他们不仅丝毫不显累赘,反而在小说的结构、叙述、情感等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详论如下:
  一、调适结构
  中国古典小说多有套路,结构上首有总括末有总结。和前代小说不同的是,《娇红记》是用诗词来完成这项任务的。
  (一)概括主旨
  娇娘因被迫另适他人而抑郁早逝后,申生作了一阙《忆瑶姬》以示吊唁:
  蜀下相逢,千金丽质,怜才便肯分付。自念潘安容貌,无此奇遇。梨花掷处还惊起,因共我拥炉低语。今生拼,两两同心,不怕旁人间阻。   此事凭谁处?对明神为誓,死也相许。徒思行云信断,听萧归去,月明谁伴孤鸾舞。细思之,泪流如雨。便因丧命,甘从地下,和伊一处。
  上阕“今生拼两两同心,不怕旁人间阻”一句,毫不遮掩自己的情感诉求,就是要求取“两两同心”,任谁也不能阻挡!下阕更是坚定地表明立场,哪怕一死也要争取相守。以申纯的时代局限性,他应该还未意识到婚恋的真正阻力是封建势力和封建制度,但他明显感受到了“间阻”,也勇敢地表达了反抗的意愿并随即付出了行动,迫不得已采取了以生命相抗争的手段,这在当时不可谓不惊世骇俗,所以是值得肯定的。追求婚恋的自由,是中国言情文学中的重要主题之一,而以生命抗争无情的现实,反对无理的制度,则是宋梅洞作为一个有自主意识的知识分子的呐喊。
  (二)总结全篇
  莲闺爱绝,长向碧瑶深处歇。华表来归,风物依然人事非。月光如水,偏照鸳鸯新冢里。黄鹤催班,此去何时得再还?
  这是全文最后一首诗词,出现在申娇相继夭亡而合葬后。全篇以此词作结,既有对申娇爱而不得双双早亡的惋惜哀叹,亦有对有情人的礼赞。而“鸳鸯新冢”不仅为下文“洒酒莫位之际,唯见双鸳鸯飞翔上下,捕之不得,逐之不去,祭奠之毕,倏然不见。后人故名为鸳鸯冢云。”张本,配以明显的遗憾语气,更流露出《孔雀东南飞》结尾处“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的劝诫和警示现实的意味来。
  二、塑造人物
  《娇红记》中绝大部分诗词都服务于人物塑造:对申纯,作者多用随笔式作诗抒情的方法,让他“主动”展开自己的内心剖白;对娇娘,则更多是从其诗词的内涵、情感中客观体现出她性格;而对飞红的形象塑造,则仅仅以两首词就立体地呈现出来。
  (一)塑造人物形象
  申娇是作者塑造的重点。于是透过诗词,我们不难发现申纯的才盛、风流、重情与孝顺,也很容易看出娇娘是个美丽、聪慧、有主见、敢担当的女子。但就全文来看,作者的高明之处还在于仅用两首词就勾勒出了飞红形象的重要侧面。首先一首《青玉案》,词云:
  花低莺踏红英乱,春思重,顿成愁懒。杨花梦散楚云平,平空惹起情无限。   伤心渐觉成牵绊,奈愁绪,寸心难管。深诚无计寄天涯,几回欲问梁间燕。
  女性生命的寂寞、情绪的忧愁、年华流逝的惋惜、神女动情的心不由己和明知襄王无梦的无可奈何……种种讯息扑面而来,词中禁锢的那个情感上、身体上被压抑的女性生命的愁苦、不满和意欲反抗,明明白白地就出现在我们眼前了。
  (二)刻画人物性格
  笔者以为,《娇红记》一文中以娇娘的性格最为鲜明,不同于申纯的痴情但软弱,她是动情虽易用情却慎,谋情以智守情随心。相识不久她和诗申生,“春愁压梦苦难醒,日炯风高漏正平”,隐隐透露出她的春情微漾和压抑苦闷;飞红对申纯稍作挑逗,她就抽身后退,作诗“灰篆香难炷,风花影易移”,表现出她在爱情中的多疑和缺乏安全感;私定终身山盟海誓后,她又不忘冷静提醒申纯,“特地嘱檀郎,人前口谨防”,热情到极致亦不失理智,如此闺中佳人实属少见。
  此外,二人恋情受阻时,申生多悒郁、怏怏,娇娘却作诗:“雨勤春寒花信迟,痴云碍月夜光微;披云阁雨凭谁力,花开月圆且待时。”可见其对形势认识的透彻、对自主力量的自信和对二人情感的坚贞。
  其后,帅府逼婚时,娇娘也感到无力了,她对申生唱出一曲《一丛花》,“转头空”、“各西东”“泣梧桐”、“不如桃李”等语确实消极,与她一贯的主动谋求大相径庭,却正表现出她的殚精竭虑和情深不移。至于最后寄与申生的两首诀别诗:“如此钟情古所稀”和“拼把红颜与君绝”,则更是表现了娇娘的用情之深至死不悔和宁死不改初衷的勇气与坚决,令人佩服。
  小说中还有几类诗词亦值得注意:一是申纯的“记事诗”,虽多数是记事,但重在抒情,将申纯在恋爱中的不安全感、动辄抑郁、患得患失以及得到后的喜难自禁都表现得十分透彻。正是这种细致的心理剖析,揭示了人物在各个时段的心情,让读者更为深入地了解了申生。另一类的目的则主要是展示主人公的才华,这以娇娘怀疑申纯变心时作的“诗八首”最为明显,内容重复,只为联章骋才,兹不赘述。
  三、推动情节
  周进芳在《诗词韵语在古典小说中的多维叙事功能》一文中,谈到诗词在小说叙述频率上的“预复功能”[1]。所谓“叙述频率”,是指叙事作品中情节与素材的重复关系,例如作品反复描写仅发生一次的事件。从这个角度来看,小说中的诗词具有预叙和复叙双重功能,《娇红记》正可为例。如全文第一首诗词《摸鱼儿》最后的一句“诗朋酒侣,向此地嬉游,寻花问柳,须是有奇遇。”是对这个才子佳人故事的简洁预告,更多的诗词,如申纯的各种“记事诗”,则承担了复叙的使命,有着强化事件意义和个人情感的作用。   另有一些在推动情节发展上往往起着关键的作用。如上文提及飞红的一首《青玉案》被申纯拾得,由此引起娇娘对飞红的猜忌和斥责,后又导致飞红的报复,故意使计让申娇恋情被撞破,给二人的恋情造成了一次不小的波折。而帅府逼婚时,申纯无法只得离开娇娘,作一首《好事近》表明心志,说自己对娇娘是一见钟情,也立誓要永结同心,遗憾天不从人愿,美梦终成空。娇娘阅后大怒,斥责申纯:“兄丈夫也,堂堂六尺之躯,乃不能谋一妇人!”最终娇娘为情所伤,一病不起,继而妙龄早亡。
  四、寄寓情感
  《娇红记》中诗词多出自申娇二人之手,一种是两情相悦,双向唱和;一种是一往情深,单方赠寄。下文拟从二人恋情进程的角度做划分,逐层分析。
  (一)一见钟情,百般试探
  申娇相识不久,申纯为试探娇娘的心意,“借花献诗”:
  乱惹祥烟倚粉墙,绎罗轻卷映朝阳。芳心一点千重束,肯念凭栏人断肠。
  娇姿质艳不胜春,何意无言恨转深。惆怅东君不相顾,空余一片惜花心。
  园林过雨,问满目媚景,是谁为主?翠柳舒眉,黄鹏调舌,镇日姿狂歌舞。金衣公子,何事牵惹,万千愁绪。芳草地,有香车宝马,骄阗来许。   原无据,行乐处。好景良辰,休把轻辜负。一种春风,几多描画,听取绵蛮簧语。又向暗巢偷眼,欲啄花心无路。知墙外,待放伊飞,向旁人低诉。
  所谓“芳心束”、“人断肠”,分明是说自己情既起一往深,“东君不相顾”暗指娇娘对自己的真心视而不见,“空余一片惜花心”则说自己多情却被无情恼。公子为什么愁绪万千呢?自然是为情。因为自己和黄莺一样,“欲啄花心无路”。至于“休把轻辜负”的,看起来是好景良辰,其实却是一片真心。既是“试探”,则意图明显,措辞婉转,恨不能一语道破开门见山,又只能欲说还休遮遮掩掩。一往情深又想证实非一厢情愿,当然要颇费些心思了。
  (二)两心相知,唱和连绵
  经过艰难的“拉锯战”,公子终于赢得了小姐的芳心,接着郎情妾意的和美生活就展开了。在申娇之间,诗词往来就是这种精神性的和美生活的体现。
  二人首次离别时,虽也依依不舍,但因不知前路艰辛,和后来“泣舟”时的生死诀别不可同日而语。文中道:
  娇顾恋之极,作诗送行。诗曰:
  绿叶阴浓花渐稀,声声杜宇劝春归。相如千里悠悠去,不道文君泪湿衣。
  生得诗和韵以复娇,诗曰:
  密幄重帏舞蝶稀,相如只恐燕先归。文君为我坚心守,且莫轻拼金缕衣。
  生终以娇“绿叶阴浓”之语为疑,又成一词寓《小梁州》以示娇,词云:
  惜花长是替花愁,每日到西楼。如今何况抛离去也,关山千里,目断三秋,漫回头。殷勤分付东园柳,好为管长条。只恐重来绿成阴也,青梅如豆,辜负梁州,恨悠悠。
  娇知生之疑己,亦以《卜算子》词复之,词云:
  君去有归期,千里须回首。休道三年绿叶阴,五载花依旧。莫怨好音迟,两下坚心守。三只骰儿十九窝,没里须教有。
  娇情不自已,复继以诗云:
  临别殷勤诗语长,云云去后早还乡。小楼记取梅花约,目断江山几夕阳。
  这一段“你来我往”很有意思:娇娘先以相如文君作比,表明自己情深心诚。申生随即回复,相如的心始终如一,只要文君坚心守候。罢了他还觉得不够,想是娇娘说“绿叶阴浓”,会不会有“结实之心”?会不会耐不住春闺寂寞移情他人?于是紧接着补上一阕词,承诺对方,他是离去千里亦频频回头的眷恋,望对方要珍重自己,不要待到他重来时,她已姻缘另付,夏已成秋。娇娘一听就明白申生对自己不放心,她不仅没有生气,反倒立即严明态度,首先你不能一去不回;其次,我绝不会不会变心。只要我们坚持初心,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可话音一落,又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隐忧,所以她又补了一句,你一定要记得回来啊,而我也会日日盼你等你。“目断江山几夕阳”一句大有和“过尽千帆皆不是,肠断白频洲”一决高下的气势。这一组送别诗词在全文中算不得最出色的,但妙在申娇一人一次的“补语”,把那种情人间离别的不舍与对未知的惶恐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恋情受阻,音信不绝
  在二人恋情受阻时,以单方赠寄诗词为主,相较于双方的唱和往来,单方的行动显得更为幽怨,既是对现实的控诉,也是对未来的不安,同时在对对方的要求上,显得不敢理直气壮,反而更多的是请求,甚至乞求。
  申生第一次求婚王家被舅舅拒绝后,娇娘曾托媒人捎给他一词二诗:
  帘影筛金,簟纹浮水,绿阴庭院清幽。夜长人静,消得许多愁。长记当时月色,小窗外,情话绸缪。因缘浅,行云去后,杳不见踪由。殷勤,红一叶,传来密意,佳好新求。奈百端间阻,恩爱成休。应是奴家薄命,难陪伴,俊雅风流。须相念,重寻旧约,休忘杜家秋。
  云重月难见,风狂雨不成,尺书从寄意,倾泪若为情。
  目断芳千里,情分役寸心,藉君怜旧日,莫绝羽鳞音。
  词说是我福薄,不能和你白头到老,只希望你不要忘了我。而两首诗的意思也不过就是说看在旧日情分上,你不要和我断了联系。这看似有些画蛇添足,却颇有些“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的意味。此时的娇娘没了先前的自信,不太敢说你一定要回来了,只是反复念叨,你不要就此断了音信,不要忘了我,要偶尔想一想我,多么卑微的念头啊。都说现实是爱情最大的敌人,看起来果真如此。
  (四)姻缘终休,空留遗言
  申娇的故事最终还是以悲剧收场,令人唏嘘。诚如娇娘所言,二人数年来几度分合,聚少离多。为了能在一起,申娇各种手段都用过了,终是抵不过天意弄人。在最后一次离别时,娇娘已知是诀别了,在临行的舟中,她含泪赠诗给申生:
  郎今去也抛奴去,恨共离舟留不住。扶病别江头,沾襟泪如雨。   路远终须别,一寸肠千结。此会再难逢,相逢只梦中。   “去也”、“抛”、“恨”、“留不住”、“泪如雨”、“肠千结”句句说得是声泪俱下,万般不舍却也知道终须一别,今生今世恐怕只有在梦中才能再见了。小说中写到申纯的反应,“生得娇诗词,揖别归舟而去”,笔者一度以为这是处败笔。娇娘都已经接近崩溃了,申纯怎么会没有表示呢?后来想想,以二人之情深推测,申纯此处该有如何反应,说是五内俱摧亦不为过。只是“情到浓时情转薄”,没有反应或许正是最大的反应。
  通过男女主人公的唱和往来,其在恋爱中曲折的心路历程就条理清晰地展现出来。作为传统以散文叙事为主的小说,这样的“加工”着实令人耳目一新。
  五、叙述故事
  传统观念认为诗词在小说的故事叙述中仅是点缀,但到了《娇红记》里,它们就开始参与叙事了。《娇红记》在封建王朝里一向被当作淫书,清代道光、同治年间开列的禁毁书目中均有《娇红记》。但平心而论,其被禁多是由于提倡男女相悦、无媒而合,而非内容淫秽,文笔香艳。那么小说是如何将那些涉及私相授受、肌肤之亲的情节“干净”地呈现给读者的呢?正是依靠诗词:
  夜深偷展窗纱绿,小桃枝上留莺宿。花嫩不禁揉,春风卒未休。   千金身已破,脉脉愁无那。特地嘱檀郎,人前口谨防。
  ——《菩萨蛮》
  绿窗深贮倾城色,灯花送喜秋波溢。一笑入罗帏,春心不自持。   云雨情散乱,弱体羞还颤。从此问云英,何须上玉京?
  ——《菩萨蛮》
  文中写申娇情事没有一语带过,也没有大段大段的“金瓶梅式”的文字,而是透过申娇的两首词,以桃枝宿莺、娇花经风为隐喻,暗示二人已初试云雨。既形象地完成了情节叙述,结果交代,又避免了粗俗文字的使用,以雅辞写艳情,颇类花间词。同时,初尝情事时女子的娇羞和不安,男子的欢欣和得意,都细致地展现出来,含蓄而蕴藉。诗词韵文的这种雅化内容且诗化情节的功能,是散文难以望其项背的。
  综上所述,《娇红记》中的诗词运用数量虽多,比重虽大,但通过作者的巧妙穿插,反成为小说文本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不仅承担着领收全文、推动情节、刻画人物、沟通情感的作用,也成为作者讲述故事的重要方式。且诗词韵文羼入小说散文,调和了散、韵比例,避免了行文的单调,更使小说在结构上展示出建筑美,内涵上表现出诗意美。黄霖先生也说,《娇红记》凄婉徘恻的诗词创造出了一种哀怨缠绵的意境,是该小说的最大特色。[2]因此,我们可以说,诗词的运用是造就《娇红记》艺术价值、成就其文学史意义的重要推助力。
  注释:
  [1]周进芳:诗词韵语在古典小说中的多维叙事功能[J],明清小说研究,2003年第3期。
  [2]黄霖:元代戏曲小说史上的双璧——《西厢记》与《娇红记》[J],古典文学知识,1996年第2期。
  参考文献:
  [1]牛贵琥.古代小说与诗词[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丁凤珠.浅论《娇红记》的诗词运用[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3]陈昌云、颜鹄.论古典短篇小说穿插诗词韵语模式的三大历史形态及其作用[J].中国韵文学刊,2008年第2期
  [4]尹福佺.中国古代小说中韵文的艺术功效[J].文艺杂谈,2008年第11期
  [5]王增斌.架设七宝楼台的情志意趣——论才子佳人小说结构组合诗词赋之形式功能[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其他文献
【摘要】:我国越来越观众舞台艺术的创作和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也使得舞台美术的创作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在不断改革创新演艺时也逐渐重视舞台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为了更加细致化地了解舞台技术和舞台美术创造之间存在的关系,本文探析了舞台美术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舞台的灯光技术对舞台美术创作的作用,舞台的特效技术对舞台美术创作的作用,舞台的化妆技术对舞台美术创作的作用。  【关键词】:舞台技术;舞台美术创造;关系 
期刊
【摘要】:舞台道具是舞美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演员的第二只手”,在戏剧表演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具体实例,论述了舞台道具在戏剧表演中推动剧情发展,渲染氛围、表现环境和刻画人物的三大作用。  【关键词】: 舞台道具;戏剧表演;作用  众所周知,舞台美术简称舞美,是戏剧演出中除表演以外的各种造型因素的统称。舞美包括化妆、道具、服装、布景、灯光等,其中,舞台道具是舞美的重要组成部分。舞台道
期刊
【摘要】:音乐剧成品剧目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完整全面地接触音乐剧剧目,通过实践最终完成全剧赏析、创作或演出。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们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解决如何运用声乐、形体、台词和戏剧表演,配合舞台美术的灯,服,道,效,化以及多媒体等综合手段来表现剧中矛盾冲突、故事发展,以塑造出鲜活生动的舞台人物形象,来展示出人物真诚的内心情感世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学习音乐剧的
期刊
【摘要】:在中国,杂技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汉代称杂技为“百戏”,隋唐称杂技为“散乐”,为区别于歌舞和杂剧,唐宋后称之为“杂技”。从古至今,杂技深受观众喜爱,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杂技表演艺术呈现出不断发展趋势,为观众展示出新的杂技节目。本文笔者将以当代杂技艺术所处的时代为出发点,介绍杂技艺术的特点,探究杂技艺术发展趋势,提出推动杂技艺术发展的几点建议,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杂技艺术
期刊
【摘要】:钢琴以独特的音效和丰富多变的表现力著称。掌握钢琴演奏技巧并独善其音乐之美是每个演奏者的奋斗目标。系统和科学的技术基础是钢琴演奏者迈向成功关键所在。其中,作为钢琴演奏基本技巧之一的跳音演奏法,以其独特的演奏效果在钢琴演奏中举足轻重。全文通过对跳音奏法中的反弹力跳音进行浅析,在介绍反弹力跳音奏法含义和分类的基础上,简要说明其在实际运用中的特点,由浅入深来进行阐述。  【关键词】:钢琴基本技巧
期刊
【摘要】:中国的传统绘画依靠对比来表现空间关系和意境的塑造。意境是以文学艺术中一种空灵境界出现的,中国山水画里更多地将其分为虚与实两个部分,这组对比关系就如心与物、情与景、意与象、神与形等,前者为实,后者为虚。实存在于画面空间想象的意境之中,而虚则是意境且存在于想象和感悟之中的。虚与实的结合是传统的中国画的艺术,以实与虚的矛盾实现艺术表现上的统一,而且虚实结合更是古典美的传递,利用中国画的虚隐含艺
期刊
【摘要】:凤鸟文化起源于古代先民对鸟的崇拜,作为一种被神化、观念化的形象,成为一种巫术礼仪的图腾。后世所绘凤鸟逐渐褪去原始崇拜的气息,添加了喜庆欢乐的色彩,象征着吉祥。凤鸟文化与儒家文化的相关性体现了真善美的美学价值。  【关键词】:凤鸟纹;审美文化;审美意义  凤鸟是艺术的重要审美意象,造型上蕴含抽象构成意识,凤鸟文化的审美文化对当代也构成了思考性,我们应在不断吸收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气质的前提
期刊
【摘要】:《恒河上升起太阳》是一首具有民歌风格的小型艺术歌曲,从作品音色与力度、速度与节奏、音乐的表现手法和演唱方面,四个角度较为全面的分析了这首作品,并结合了作者本人的演唱体会。  【关键词】:声乐作品;《恒河上升起太阳》;艺术特征;演唱特点  一、《恒河上升起太阳》的艺术特征  这首歌选自歌剧《爱的忠诚》里面的一首咏叹调。是阿·斯卡拉蒂创作的一首具有民歌风格的小型艺术歌曲,属于巴洛克时期意大利
期刊
【摘要】:《狼图腾》描写了额仑草原从一个广阔美丽的大草原退化成大片荒漠的过程,以知青、汉族领导和牧民之间产生的各种冲突为蓝本揭示了蒙汉两族文化上的差异,从而反映出汉族与各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带来的严重后果,引起读者对各族文化差异的思考与重视。本文将从《狼图腾》中反映的蒙汉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出发,推广到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之间,希望以浅薄的分析来正确认识各族间的文化差异,思考出正确对
期刊
【摘要】:舞台道具是舞台艺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舞台表演起着关闸性的作用。本文对舞台道具的设计、制作以及在舞台表演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对促进我国舞台戏剧艺术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舞台道具;设计;制作;运用  一、舞台道具基本概述  舞台戏剧艺术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将文学、表演、导演、美术、音乐等多方面内容有效的融合起来[1],形成了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舞台道具是舞台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