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Reader谢幕谁是下一任继承者?

来源 :数字商业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mj_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Google Reader的离去标志着RSS Reader1.0时代的终结,但智能订阅时代或将随之到来。如果业界能够坚守RSS的开放性,阅读会更加智能化,盈利的方法会更多。
  不论拥趸们如何呼号痛心,Google Reader还是按照原计划在7月2日关停了服务。谷歌为此发表了博文,告知用户转移数据的最后期限:截止到7月15日,之后Google Reader所有的数据都要从谷歌服务器中彻底删除。这个RSS(简易信息聚合,也叫聚合内容)阅读领域的霸主,“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谢幕了。
  其实长久以来,RSS都不是广大网民熟悉的阅读工具。热爱Google Reader的人群以极客和精英用户为主,但他们熟悉的URL、Feed等RSS相关专业词汇,却让普通网民感到头大。很多人觉得RSS用起来很复杂,没有太多兴趣去尝试,因此即便是Google Reader,活跃用户数量也不过几百万,不温不火就是RSS的生存状态。那么Google Reader的死亡,又能带来多少改变?
  机会重现谁是替代者?
  RSS本来就是小众产品,当2005年免费使用的Google Reader问世后,独立RSS阅读器纷纷走向消亡。此后RSS几乎隐形为一种后端技术,越来越不为人知。但现在,Google Reader“退休”了,市场空间忽然被让出来,机会重现,无数款RSS阅读器开始站起来,争相为成为Google Reader的头号“替代品”努力,RSS市场瞬间一片繁荣景象。
  蓄势待发准备接过Google Reader大旗的名单有一长串——包括Feedly、AOL Reader、Digg Reader等。目前整体看来,Feedly的表现更为强势。在Google Reader宣布关闭后的3个月内,Feedly用户数就从400万猛增到今天的超过1200万。而且,Feedly当前仍把重点放在转移Google Reader用户上,其近期发布的FeedlyCloud服务,宣称可无缝取代Google Reader,Feedly首页则提供两个注册选择:登入Google账户并导入GoogleReader的订阅内容,或是注册新用户,用户数继续增加显然不成问题。
  提供订阅服务的科技新闻网站Digg在RSS市场上一直不太抢眼,但Google Reader宣布要关闭的消息一传出,Digg便立刻组织了一支5人团队,仅在90天内就完成了Digg Reader这款比较复古的阅读器的开发,目标直指GR留下的空缺,并注册了DiggReader.com域名。在开发阅读器的同时,Digg还向用户征询意见:“我们要做阅读器,你们想要什么样的?”这一造势赢得了18000多用户的签名反馈,效果看来不错,也反映出RSS仍有市场需求。
  同样,互联网媒体巨头AOL也宣布将推出AOLReader,并宣称:“你喜爱的网站,都在这里。”据传就连Facebook也要推出移动端的RSS产品。可以看到,各种规模的公司都急于进入出现权力真空的RSS市场,而权威人士则认为,至少5家公司可以在该领域掌握话语权,包括Feedly、Newsblur、AOL Reader、Feedbin和Bazqux,这种分而治之的景象将彻底改变过去那种谷歌绝对控制、一家独大的局面,对于整个行业来说,这是一个正向刺激,RSS产品有望在良性竞争的环境下做得更好并加强宣传,从而扩大自身的市场。
  国外同行竞相抢食GR空间之际,中国本土的RSS阅读器也没闲着。国内RSS的代表鲜果网近期就一直忙着教GR用户“搬家”到鲜果,其在第一时间就做出了“一键搬家”工具,已经成功搬迁了超过10万用户,约占鲜果原有用户的1%。对于专注于RSS的垂直产品来说,GR的用户都是重度RSS用户,而一个重度用户的价值远高于浏览客的价值,抢夺这部分用户势在必行。
  新想法付诸实施撕开盈利变化的一角
  社交功能被转移到Google+、产品本身难以盈利是众所周知的GR被关闭的要因。在Facebook、Twitter等成熟的社交产品早已坐拥天下之际,RSS阅读器想在社交领域实现突破显然非常困难,而独立的RSS产品因为追求干净、纯粹的阅读体验,使得广告内容难以存在,盈利能力堪忧,这是RSS面对的最大难题。
  当前所有的RSS产品基本仍沿袭Google Reader的路子,以“新闻网站为中心”来聚合新闻,功能与GR类似。如果仅仅是复制GR,RSS恐怕仍会局限于“小众”,维持过去缓慢又沉默的步调,前景和“钱”景都有限。可喜的是,不少RSS阅读器开始将一些新想法付诸实施,撕开了变化的一角。据国外媒体报道,Feedly就提供了更具图形化的体验,并投入云设备、提供API服务和推出基于FeedlyCloud的独立网页版入口,令Feedly成长为一个平台,200多名开发者已经进入Feedly的生态圈,将来会给这个产品带来更多新图景;Newsblur也将通过一种学习系统推荐用户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进一步提升个性化服务;Digg则在尝试将RSS阅读器与社交网络紧密结合,通过融入社交特性让阅读与兴趣挂钩,但仍保持阅读产品的独立性。这些努力证明,RSS产品供应商正在努力寻找差异化的竞争方式,后Google Reader时代,新的RSS阅读器将通过创新之举提供新功能,有望创造新的商业模式。
  此外,移动时代也会给RSS阅读器带来新机遇,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在移动这个新的平台上,阅读应用离大众更近,得到了更宽广的生存空间。如移动阅读器的领航者Flipboard在2010年面世,去年夏季用户数突破了2000万,就显示出移动端阅读市场的潜力。中国本土专为移动端定制的阅读应用Zaker的CEO李森和则表示,在移动互联网的冲击下,个性化、社会化将成为新时代RSS服务的关键词,新的机遇也会带来新的挑战,因此Zaker很早就开始着手产品的社会化转型。“现在我们的产品更强调订阅,会绑定外围网络、导入好友关系链、提供数据分享功能。”李森和说,他们目前的重点就放在建设推荐系统上。
  至于盈利问题,鲜果网创始人梁公军认为,移动端阅读器的盈利还需要“熬一段时间”,因为用户规模还不够,人们转变意识也需要时间。李森和则透露,已有1500万用户的Zaker预计明年可以实现盈利,这主要通过精准推送的广告来实现,他认为,通过开放平台战略与合作伙伴展开深度合作,共享用户数据和广告收益,是实现盈利的稳妥方式。Digg现任CEO AndrewMcLaughlin更倾向于付费订阅,他表示,越来越多的内容提供者要求付费订阅,未来可能一些人用免费版本收看全文但里面有广告,另一些人用付费的无广告版,以此来解决RSS的盈利问题。在这些现实盈利办法之外,还有许多行业专家认为,Google Reader的离去标志着RSS Reader1.0时代的终结,但智能订阅时代将随之到来。如果业界能坚守RSS的开放性,阅读会更加智能化,盈利的方法会更多。
其他文献
始终站在风暴中央7月10日是侯小强加入盛大文学5周年的日子,3天后,他在微博中说:“从今以后,不在乎任何蜚短流长。你永远不可能让任何人满意。”  盛大文学通过私募获得1.1亿美元的融资,拉开了“2013网络文学拼杀大戏”下半场的序幕,在上半年员工出逃、对手崛起,甚至在竞争对手上线前一天状告其核心员工的戏码中,其CEO侯小强始终站在风暴中央。  他的困扰和疲惫显而易见。“5年来我们风雨同舟夙兴夜寐从
期刊
支付宝做理财方面的尝试,财付通也在尝试推投资理财平台。两相比较,腾讯在互联网金融上不如阿里般主动和进取,但是腾讯的互联网优势和马化腾进军金融领域的意愿不容小觑。  “你胆子挺大,敢说挑战银行,我对运营商都很老实,从不敢说过分的话。”  2013年中国(深圳)IT领袖峰会上,吴鹰请台下的马化腾向台上的马云提问,马化腾用一句话把二人放在了“安分”与“搅局”两端。马云则说:“银行有些紧张,我觉得紧张是好
期刊
在奢侈品行业,成功的故事通常属于那些在中国销量惊人的公司,来自德国的奢侈品品牌HUGO BOSS当属其中,刚刚公布的2012年第四季度数据显示,HUGO BOSS净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30%,达到9080万美元,而收入的相当一部分要归功于中国的消费者。  英晟楦(Gareth David Incledon)不会错过即将到来的春季时装潮,作为HUGO BOSS中国区总经理,他认为自己是个幸运儿,在全球
期刊
就破产本身而言,不是新闻——1937年以来,美国申请破产的地方城镇已达600多个;被特别注目是因为这次是底特律——汽车之城,曾经世界最大的汽车工业中心,福特、通用及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巨头的发家地。  从人们居住于此为豪的美国第5大名城到如今被纷纷逃离的“鬼城”,半个世纪的风光无限沦落到现今和10万债权人对簿公堂,真是成也汽车败也汽车。对此,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指出,底特律以大企业为龙头,通过大举兴建办公
期刊
越是在传统行业做得好的企业,越不容易转型成功,因为“强大的零售基因有其惯性,会形成天然的一种对抗,其实就是内耗”。  王进前段时间在网上订购了一台冰箱却令自己哭笑不得。  由于他填错了配送联系人的电话而迟迟没有收到货。他致电客服希望对方改一下,但对方说改不了,要他自己和当地配送点联系。王进无奈决定退货,客服说要等一等。“为什么要等呢?”对方答:“退货的话,我们要写一个小纸条,给上级领导签字批,批完
期刊
房市的一幕幕戏码,精彩程度超过任何导演的戏剧。  不管手里有一套房还是两套房,房子总归是越多越好;不管自己是够资格买还是不够资格买,总归活人不会让尿憋死;不管自己是有钱还是没钱,总归车到山前必有路。  当房价高企,原本那些兢兢业业工作的“平二代”们,也在为了在高企的房价和不断调整的新政中,能够买上自己的房子,上演着一幕幕最生动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夫妻“反目”都是钱闹的  拿别人的钱享受资产
期刊
打败他们的不是电商,而是趋势。  传统零售业正在经历时代最大的痛。线上对线下的“侵略”让他们不得不开始一场自卫反击战。  “零售业向电商转型绝不仅仅是办个网站这么简单。双线业务共同发展是传统零售业转型电商的核心。”中国购物中心产业资讯中心主任郭增利表示。  他们必须混血,必须走互联网时代的第三条道路,即“店商+电商”的双线模式融合运营。  苏宁今年彻底实现了线上线下的同价,“一个商品的组织,一个采
期刊
如同互联网颠覆传统零售百货模式一样,互联网带给金融业的是一种业态的改变,一种金融思维的重构,而非简单的应用手段。  余额宝将互联网金融再次推上一个炙手可热的议题,各路人马也都欲将在类余额宝产品上分一杯羹。  广发银行与易方达,联合推出一款将余额理财与自动还款相结合的“信用理财”工具;东方财富网上随后出现“活期宝”理财产品;新浪网也于近日宣布,将发布基于新浪微博的“微银行”体系。  虽然在体量上这些
期刊
传统零售业的物流模式是中转仓模式,多为批量配送;电子商务的仓库配送模式属于零单形式,销售的快慢决定了商品的周转率,其仓储复杂程度远远高于传统零售业。  “雅漾润唇膏问了几个店都断货,银泰网一只6折50多啊!还给开发票,重要的是保证真品。”网友在微博上大赞银泰网——由银泰百货集团旗下独立运作的电商网站。  另一位消费者则没那么幸运了,“送货巨慢,都3天了还在备货状态。给客服打电话,连蒙再骗地还让我等
期刊
在张近东的定义中,此次“同品同价”是“苏宁新10年转型的根本性突破、中国零售业变革的里程碑事件”。他认为,O2O融合零售将是实体零售转型的必由之路。  “能够成为电商的试衣间,还算是电商时代对传统零售的‘照顾’。”家电行业专家姜培峰认为,传统零售转型之际,原有优势不会持续太久。  传统零售商对电商跃跃欲试。但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的双线模式已成为传统零售“触电”的“陷阱”。  摆脱左右手互搏式的困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