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大陆大三角地震区的强震成组活动迁移图像分析

来源 :地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Ma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分析了1900—2008年东亚大陆大三角地震区7.5级以上大地震的地震活动时空图像,认为:①1902—1974年东亚大陆大三角地震区的7.5级以上浅源地震成组活动的主体地区,沿着大三角地震区的边界顺时针迁移,到了1997—2001年开始转移到大三角地震区的内部;②对于整个大三角地震区而言,近代7.5级以上浅源地震的震级(M)-时间(t)过程表明,地震活动是活跃和平静交替出现的幕式过程;③大三角地震区近代7.5级以上浅源地震的时空迁移图像的力学机制,可能是地震区内地震断层应力转移和耦合的相互作用。
其他文献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重要举措。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必须不断优化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外部
产业集群在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珠三角自改革开放以来产业集群迅猛发展,到现在较成熟,集群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文章在简介了产业集群的内涵与作用,分析了长株潭产业
本文研究了中国大陆1966年以来15次7.0~7.9级地震序列强余震空间分布和震级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强余震与主震震级差(ΔM)与频度(N)的统计关系服从指数分布,统计得到了全部序
利用小波分析方法分析百年来中国大陆地震资料,得到了地震活动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特征,同时利用各种尺度的小波系数得出地震活动主要周期,并把此周期值作为参数应用于最小二
利用双差定位法,对紫坪铺水库台网8个地震台站记录到的2004年8月16日至2008年5月10日的1569个小震进行重新定位。结果显示,重新定位后的小震主要集中分布在龙门山推覆构造带
笔者对汶川大地震震区进行了20余天的现场调查,主要围绕着极震区的汶川、都江堰等市县镇村,以及离开震中较远的宜宾、高县的镇县、乐山市、广元市的苍溪等地区。通过与灾区居
为研究亚洲地区强震Benioff应变释放和周期性活动特征,本研究采用了1900—1999年的IASPEI百年目录和2000—2008年的全球CMT目录组成的混合目录,分别考察了亚洲地区1900—2008
我国前兆观测网络数字化改造的完成,使得对地震地下水位观测的孕震信息提取和干扰因素排除的研究拓宽至更广的频率范围,而对原有一些认识的重新考察也成为可能。本文从中国地
深圳市大工业区地处坪山、坑梓两街道的结合部。2007年11月,深圳市政府四届七十九次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坪山新城建设发展实施计划”,对坪山新城的发展建设提出了时间和标准
本文阐述了宽带薪酬管理的概念,宽带薪酬管理与传统薪酬管理的区别及其利弊;宽带薪酬管理的应用和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根据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外部的法律环境、行业竞争态势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