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卓越工程师校企联合培养机制探索与实践

来源 :科技创新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6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是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关键。结合天津理工大学“卓越计划”的实施,对机械工程卓越工程师校企联合培养的新机制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介绍了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实施思路、教学体系优化改革、教学保障体系构建以及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等内容,重点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从而形成机械工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对于进一步全面推动机械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卓越计划 机械工程 培养机制 校企联合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6(c)-0146-02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raining Mechanism Based on Colleges-Enterprises Cooperation for Excellent Engineer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Xu Jinyou1,2,Niu Xinghua1,2,Chen Ling1,2
  (1.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Tianjin Key Laboratory of the Design and Intelligent Control of the Advanced Mechatronical System,Tianjin 300384,China)
  Abstract:Talent training by means of colleges-enterprises cooperation is the key to implement“Excellence Engineer Education and Training Program”.Combined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Excellence program”in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raining mechanisms based on colleges-enterprises cooperation for excellent engineer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were explored and practiced. Implement idea of colleges-enterprises cooperation training,teaching system optimization reform,and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ecurity system as well as colleges-enterprises cooperation training model were described.Training of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engineering design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are focused on strengthened in order to enhance engineering quality of students.And then a new talents training mode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were formed,which has guidance and reference significance to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the teaching reform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Key Words:Excellence Program;Mechanical engineering;Training mechanism;Colleges-enterprises cooperation
  高等工程教育是以培养能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工程师为目标的专门教育,对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有着重要的影响,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1-3] 。2010年教育部在天津正式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卓越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实现“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提高工程人才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建立企业深度参与的联合培养机制尤为重要[1-3],该文以为天津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为例探讨机械工程卓越工程师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构建。
  1 校企联合培养机制
  1.1 实施思路
  在我校“面向地方、服务基层”的办学指导思想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面向天津及周边地区装备制造业的人才需求,重点培养服务基层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参照应用型机械工程师的机械行业专业标准为基础制定机械工程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方案。
  依托与行业企业建立的长期产学研合作基础,成立由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咨询委员会”、校企双方人员组成的“工程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等,校企双方联合修订机械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方案。
  以选拔培养的方式,依据学生所修主要课程的学习成绩和本人志愿,遴选优秀学生进入“卓越班”学习。“卓越班”培养计划不设专业方向,按“宽口径”培养,采用“3+1”的培养模式,即前三年在校内完成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部分专业课程的学习,从第七学期开始进入产业链相关企业及校内“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完成特色专业课程学习及进行生产实习、课程设计、专业设计、毕业设计等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宽基础、重实践”的特点。   1.2 教学体系
  实施“卓越计划”的一个主要目标是为行业企业培养当前急需的工程人才。因而行业企业应全程参与卓越工程师的培养[4]。
  在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充分突出行业特色,由学校和企业专家共同系统科学地设计相关的课程体系、教学师资、教学过程等内容,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卓越班”教学计划分为校内培养和校企联合培养两个模块。学生在校企联合培养模块的时间分摊到各个学期,实行总量控制,按照“化整为零、由少到多、分时分段”的原则进行,包括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和主要专业课程的学习,实践累计时间不少于1年。
  为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建立了由“课程设计—专业设计—毕业设计”等工程设计训练环节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促进了学生应用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引导学生积极投身科研创新活动,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包括科技活动和科研等。鼓励学生申报“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计算在专业课学分中。通过“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和学科竞赛,组织学生系统参与专题研究和科研实践,不断提升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创新精神。
  校企联合培养模块的学习实行学分制,考核由校外工程技术人员与校内专业教师共同组成考核小组,对学生的实践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定。
  1.3 教学保障体系
  建设高水平的教育教师队伍是提高工程教育质量的保证。一方面,聘请校外相关产业和领域的人员到学校兼职授课,另一方面,努力提高本专业教师的教学和工程实践能力。开展“产学研”合作办学,探索校内专任教师到相关产业和领域一线学习交流,与合作企业合作建立教师培训和学生实习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基地,我院制定了增强青年教师工程实践经验的制度,派遣青年教师赴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基地积累工程实践经验,保证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质量和目标。
  企业环境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的重要因素,企业的选择是企业培养阶段的关键要素[5]。目前,我专业与天津第一机床总厂(学校参与共建的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天津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天锻压力机有限公司,东方电机有限公司、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天津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等众多行业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1.4 校企“订单式”培养模式
  为适应工程企业对工程人才的实际需求,使专业人才的培养更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企业不只是选聘和使用现成的人才,而是应积极参与人才的培养过程。“订单式”培养模式则是实现企业深度参与工程师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依托校企合作优势,建设联合培养的新机制,其特点是培养市场、企业急需的应用型工程人才,人才的培养与市场、企业的需求紧密相连,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科研素质的培养。
  2013年我校与江苏大明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书,校企合作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共同制定理论与实践综合课程的教学计划,共同实施教学过程,成立“大明班”,为企业输送需求的工程师紧缺人才。
  3 结语
  卓越计划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我校作为市属教学研究型高校,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紧密衔接天津及环渤海地区的装备制造业发展,注重产学研合作,建立了企业深度参与的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机制,为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撑,进一步推进机械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林健.谈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引发的若干变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0(1):30-32.
  [2] 林健.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7-23.
  [3] 段蓉,朱昌平,范新南,等.“卓越计划”的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实践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4):144-146.
  [4]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32(2):47-55.
  [5] 陈启元.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中几个问题的认识[J].中国大学教学,2012(1):4-6.
其他文献
摘 要:该文主要是参考工厂以往项目受电弓动态试验内容,结合标准要求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从车辆整车型式试验角度阐述了受电弓动态试验内容,供测试人员参考。利用电弧评价弓网系统的受流质量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却能直观地表明受电弓在运行过程中满足车辆设计和标准的要求。  关键词:地铁车辆 整车试验 受电弓 动态接触力 拉弧 拉弧率 动态范围  中图分类号:TM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
期刊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016.07.117  摘 要:写作是一种“可理解的输出”。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我国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进行了多方面研究,写作能力的改善愈发凸显其重要意义。研究以相关文献为源参考,针对英语(翻译)专业学生,旨在了解其英语写作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教师教学情况等。研究主要以问卷、访谈(教师)、实证研究小组(学生)的方式展开。研究发现:学生的
期刊
摘 要:应用型工学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一直是高等学校教育者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该文针对该课题对应用型本科专业的内涵进行了解释,并以自动化专业为例进行了岗位调研和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绘制了立体式人才培养路线图,图中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和知识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培养构成了三维立体交叉式结构。提出了适应当前形式发展的应用型工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本科 培养路
期刊
(1.齐齐哈尔医学院2012级预防医学专业;2.齐齐哈尔医学院公卫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6)  摘 要:在校大学生课外实践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而兼职作为课外实践形式之一,已成为当今社会一种普遍现象。大学生从事兼职目的各不相同,兼职在给学生带来经济收入等益处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风险。该文就医学院校大学生兼职相关问题进行探讨,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兼职教育和管理,引导学生
期刊
摘 要:华润电力(贺州)有限公司在引入钥匙箱闭锁系统时,打破传统模式,大胆创新,将五防理念引入工作票中,使用虚拟钥匙箱替代实体钥匙箱,使用智能钥匙同时对隔离锁和五防锁进行管理,简化操作流程,建立了一套更高、更全、更优的安全隔离防误系统,全面提升了安全防误管理标准,成为国内首家集工作票(含钥匙箱闭锁系统)、操作票(含五防锁系统)、接地线、强制单、可视化图形管理为一体的应用示范企业,塑造了特色的创新防
期刊
摘 要:消防工程学科是一门探索火灾规律、研究火灾预防与控制理论和技术的新兴学科,实践性较强。公安院校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创建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教学是直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课程和活动,它是教学体系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地位,针对专业特色和地位,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在实践教
期刊
摘 要:为监测苏南茅山地震断裂带的活动,江苏省地震局地震测量队于1976年在溧阳市布设了曹山跨断层地震观测场地。由于溧阳市当地政府的重点工程的施工会对该场地1号点和2号点造成不可避免的影响,必须对监测点进行迁移保护。本次迁建工程江苏省地震局的技术人员合理应用“零高差法”对点位进行迁移。通过对比观测,新老测点与有关测点的形变曲线变化具有一致性,且新老测点的变化值仅为0.1 mm,完全符合规范要求。 
期刊
摘 要:在国家加强高校内涵建设的社会大背景下,如何使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得到快速提升,使他们一走上工作岗位,就可以胜任自己的工作,一直是我们在积极探讨的一个问题。文章通过具体实例——扬州大学农学院在培养青年教师中,如何结合学院专业特色和青年教师的实际情况,分别采取了导师制、设立听课制度、举办讲课比赛、鼓励青年教师参与学院管理和外出挂职锻炼等措施,积极探索一条培养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新思路。通过实践证明,
期刊
摘 要:本研究借助问卷调查与分析研究了大学生在网络舆情中存在的五大行为特点;并针对这些特点,提出高校舆情工作者应重视新时期的网络舆情,加强监测的广泛性,注重日常的疏导以及舆情爆发时的快速澄清等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 网络舆情 大学生 行为特点 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6(c)-0028-02  数字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预示
期刊
摘 要:学院以师德建设为基础;以“三个层次”师资骨干队伍建设计划、“百人工程”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为核心;通过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提升计划、青年教师教学大赛、教师学历提升计划、教师国内外访学进修计划、多形式培训计划提升教师职业能力,做好师资补充引进工作,建立多样化福利保障,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建设一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