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行踪的新探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i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蒹葭》是《诗经·秦风》里一首怀人诗,历来的研究者对诗中“伊人”形象持有不同的观点:或认为诗中的“伊人”是一位德才兼备的贤士,或认为诗中的“伊人”是一位远遁尘世的隐者,或认为诗中的“伊人”是一位端庄秀丽的美人,虽众说纷纭,但学术界目前公认“伊人”是诗人所爱慕、怀念和追求的对象。可是,在本诗品鉴的过程中,历来研究者普遍认为诗中“伊人”的“行踪不定”,忽而“在水一方”,忽而“在水之湄”,忽而“在水之涘”,而这种行踪不定却带来了诗意的朦胧,又致使研究者和读者未能准确地评估诗歌的审美价值,甚至出现了诸多误读与误解现象。本论文将从视角转换和倒映的角度来探究“伊人”的行踪。
  关键词:《诗经》;《蒹葭》;伊人;行踪
  《蒹葭》是一首秦地的民歌,诗歌以质朴的语言,和谐的韵律,复沓的结构以及清丽迷人的意境,描写了诗中主人公执着追寻“伊人”踪迹的奇妙场景,表达了主人公惆怅迷惘的心绪。“伊人”缥缈的身影在秋水间若隐若现,构成了一幅“秋水伊人”般清新妙丽的诗歌画面。尤其是诗歌意象的组合与象征手法的运用,使诗歌语言在暗示中呈现出一种模糊性的诗意,但同时也增加了诗歌朦胧性的美感。历来多数研究者和读者均认为本诗“伊人行踪不定”,然而,笔者通过仔细阅读与研究,从视角转换和倒映的角度出发,发现“伊人”行踪其实是可以确定的:所谓“伊人”就在秋水上游对面岸边的一座高山之上。
  分析研究全诗三章的第二行诗句,即“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所为伊人,在水之湄”,“所谓伊人,在水之涘”。诗篇在回环往复,层层推进的结构模式中, “伊人”的处所也在逐渐的清晰化,即由模糊的“在水一方”明晰为“在水之湄”,最后确定“在水之涘”。这也体现着“伊人”的追寻者行为的轨迹。诗篇循着由远及近的空间顺序和由模糊到清晰的思维线索,在不断地层层推进过程中,建构了诗篇的结构模式。用诗歌的结构,在篇末点明了“伊人”的处所,即秋水上游对岸边的一个高山之上。诗篇在用结构点明“伊人”处所的同时,又反映出“伊人”是静态固定的,追寻者才是动态变化的。
  分析研究全诗三章的第四行诗句,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诗篇在层层推进式结构模式中,我们会发现一个规律,即“伊人”的位置是一个明朗化的过程。同样在不断地层层推进过程中,构建了诗篇层层推进的结构模式,用诗歌的结构,在篇末点明“伊人”的处所,即“宛在水中沚”:“伊人”居住在秋水上游的小洲之上。詩篇不仅用结构点明“伊人”的处所和变化位置,而且通过结构告诉读者,“伊人”的踪迹相对静止固定,只有“伊人”的追寻者才是动态变化的。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会得出以下两点结论:首先,“伊人”的行踪是确定的,而“伊人”的追寻者的行踪反而处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之中,全诗当中“伊人”的追寻者才是行踪的主体。其次,“伊人”的处所和位置不同,一方面“伊人”居住在秋水上游对岸的一个高山之上;另一方面“伊人”居住在秋水上游水中的一个小洲之上。“伊人”的处所好像是不确定的,但深刻分析全诗,其实不然,研究者没有透过诗歌的意境去解读。《蒹葭》描写的是清秋的早晨,太阳渐渐升空,碧水蓝天,秋水边芦苇苍苍,野草萋萋,一轮太阳当空照射,秋水岸边苍苍采采的芦苇和秋水对面翠碧葱郁的山貌一同倒映在清澈见底的秋水之中,山色水光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秋水倒映山态岸景的诗歌意境。诗人从倒映的角度审视山倒映在水中,恰似水中之洲,诗人对秋水岸边与高山倒映在水中的画面及其诗歌意境进行了诗意的描绘,于是就出现“宛在水中沚”的诗句和影像。这幅优美的诗歌意境是诗人从倒映的角度一种审美的发现,真正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意境造型美的艺术魅力。原来诗歌当中“伊人”的处所和位置是统一的,“在水之涘”和“宛在水中沚”是同一个处所和位置,只是因为诗人观察的角度而已,是视角直视与倒映的不同结果。
  综上所述,从视角转换和倒映的角度重新分析研究《蒹葭》,我们得出新的观点:其一,诗篇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所谓伊人,在水之涘”的推进演绎过程和“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的推进演绎过程是协调一致的,并不存在矛盾冲突,它是因主人公所追寻着的视角不同造成的迥异。其二,“伊人”的行踪是相对静态而固定的,追寻者的行踪是动态变化的,即“伊人”行踪不定的判断是不合理的。其三,“伊人”的处所和位置是在秋水上游对岸边的一个高山之上。而“水之涘”、“水中沚”是同一个地点,是倒映角度下的描绘与不同视角的表现。研究者应该从倒映的美学角度去审视诗歌当中优美的意境,重视视角转换的特征,透过这样的角度看待“伊人”行踪的确定性。
  参考文献:
  [1]徐中玉主编.大学语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计富祥.影响《蒹葭》诗意正确领悟的因素探讨[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2003,19.
其他文献
摘要: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薪酬管理的科学化对于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平衡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文明的重要元素。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发挥薪酬管理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人力资源管理者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问题;研究  一、企业薪酬管理的本质及构成  (一)薪酬的本质
期刊
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存在诸多社会问题,其中失业问题尤为突出,失业人口主要由失业工人、商业服务行业人员、旧政权遗留之公教人员、城市贫民、家庭妇女等群体构成,为此,中国
成书于雍正二年(1724)的浦起龙《读杜心解》,在清代流传较广,影响颇深,该书的最大特色是运用八股说的形式阐释杜诗,其解往往能够深窥诗人之心志,发启前人所未发。然而瑕瑜互
成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的,并非出自一人之手,它的成书是个“集体累积”的漫长的写作历程.因此.的主题思想也就不仅仅是一个方面,而是包含了众多的精神意象.最后这
摘要:本文通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认知中凝魂聚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认同中凝魂聚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中凝心聚力这三方面,详细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企业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企业;方式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要落实好总书
目前中外合作办学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伴随着其发展,一些规制中外合作办学方面的立法缺陷日显突出.因此进一步完善中外合作办学相关立法,解决当前
疼痛的确是很个人的东西,很私密,很隐蔽,所以有人说,肚子疼只有自己知道.一个人的疼痛其实是从出生时就开始了,当婴儿艰难的睁开眼睛打量这个世界的时候,他的疼痛已经开始了:
期刊
史学家陈垣先生在其《明季滇黔佛教考》中有这样一段文字,“盘龙崇照、古庭善坚,滇人所艳称也.昆池弥漫数百里,盘龙肉身峙于南,古庭肉身峙于北”.在昆明历史中,有两位僧人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