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在教学理念、内容、评价方法等方面对高中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评价方式、教学手段、教师角色的转变等,是影响高中数学教师能否迅速适应新教学方式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分析,对高中数学教师在新课改中如何迅速成长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高中数学 新课改 教师 理念
新课程改革之后,教育教学工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新形势下,对于高中教育教学中的重点学科——数学,应当如何去教授,如何从容应对新课改下教师面临的挑战,如何在新课改中迅速成长,值得我们去思考。
一、新课改理念对高中数学教师的挑战
新课程改革在教学理念、内容、评价方法等方面对高中数学教师有新的要求,强调教师的教学要有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课程的内容要体现实用性,教学目标要突出情感价值观,同时在教学方法上要与学生交流合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倡多样的学习方式,学习评价要多元化。这些变革对高中数学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首先,新课改提倡建立多元化的评价目标,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也关注学生对数学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概括起来,就是要求数学教师对学生评价标准要符合参与性原则、过程原则、综合原则和激励原则。因此新的评价标准兼顾学生学习成绩,同时注重对学生学习潜能的评价。为此,新课改理念下的评价标准,必将结合学生的参与情况综合考虑,如参与率、参与方式、参与态度等。所以能否迅速适应新的以培养创新思维和加强数学应用意识的教学评价标准,是新课改对高中数学教师的挑战之一。
其次,新课改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又面临着教学手段改变地挑战。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重视多媒体等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基本内容的有机结合,要通过恰当地使用计算机及软件、互联网等各种新兴教学手段,改善学生的学习数学的方式和方法。数学课件的制作、多媒体教学过程的具体实施、互联网教学平台的引入和使用等,都是教师面临的新问题。
第三,教师角色的转变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的理念,这是对教师日常教学的又一个挑战。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倡教师要从数学知识和方法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帮助者进行角色转变。它强调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要以自主探索、实践、合作、交流、自学等以学生为主的方式进行。因此,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师角色的转换能否符合新课改理念的要求,是我们日常教学面临的难点。
第四,新课程改革还要求教师不仅只是教学的实施者,还要在日常教学中进行课程和教学活动的研究,要求教师通过研究来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和教育素养。现在的问题是,以往的日常教研活动,都以讨论和交流教学问题为主,并不深入化和系统化,因此难以形成研究论文。如何围绕教学活动开展教育研究,也是新课改带来的新问题。
二、高中数学教师对新课改教材还存在不适应
新课程改革过程中,除了新课程理念给高中数学教师带来挑战之外,目前还存在高中数学教师对新课改教材还不适应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情感上还不适应。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的全面铺开,高中数学大纲版教材逐步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取而代之的是高中数学课程新教材,与大纲版旧教材相比,新教材的结构和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教师对陪伴自己多年的旧教材就难以割舍,加之对新课程改革暂时的迷茫心理和对新教材的陌生而从心理对新教材产生了距离感。其次,是对新教材“数量”上的不适应。新教材是分模块进行教学,教材数量上确实增多了。以高中数学人教A版为例,新教材课程设置为:必修1,2,3,4,5;(文科)选修1—1,1—2;(理科)选修2—1,2—2,2—3;选修系列4(4—1、4—4、4—5)。就理科而言,至少要教授9本教材,而大纲版旧教材则只有5本。从数量上一对比,就让很多教师心里没了底。第三,是对教材内容设置上的不适应。新教材删减了原本教学上得心应手的内容,同时新增了很多新的不熟悉的内容和环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重新学习,备课量自然加大,工作量增加,教学工作负担也就随之加重了。因此,如何尽快适应并把握好新教材,是高中数学教师目前面临的最普遍最直接的问题。
三、迅速适应新课改的教学行为建议
成功的教学改革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教师教学行为及观念的转变。教师的数学教学观念首先要由以往的“以数学学科为本”转变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应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学习数学并学好数学;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学习数学,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要着力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和情绪体验,使学生投入到现实的、充满探索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结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的,概念是如何在具体背景中形成的,结论是怎样探索和猜测到的,证明的思路和计算的想法是怎样得到的,而且有了结论之后还要理解结论的作用和意义,即体现数学结论的来龙去脉。
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数学教师要善于学习与思考,不仅要关注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新理念,更要认真体会数学课程标准、教材的指导思想和改革重点,并能想方设法将它们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数学教育功能的全面性,不仅要让学生获得“双基”,还要在“双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理性精神,养成数学的思维方式;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注意改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重视教学情境创设,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注重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强调数学应用等。
根据新课改的新要求,课堂教学不应该再以一本教材为主,要结合实际对教材进行加工和处理。如今,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处理,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我们要从实际出发,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状况对课程内容、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处理。同时对教材提供的基本内容也要进行再研究,明确教材的优势与不足。教师则需要探索如何弥补、完善甚至更新相应的教学内容,从而对教材的设计思路、表述方式、结论等进行研究,为学生提供完美一课。
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还要经常性地进行教学反思,经常反思自我教学、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不断反思数学教学的目的、方法和手段,从而发展自我职业水平,提高数学教学实践的合理性。这种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摆脱由长期“学与教”的经历所形成的数学教学观念的巨大惯性作用,使教师逐步走出“经验型教学”,而走向“合理型教学”的目标。
以前教师只注重与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教师合作,而课程的综合化趋势需要教师学会与不同年级、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相互协作。每个教师不仅要教好自己的学科,还要主动关心和积极配合其他教师的教学,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配合。教师之间相互合作,能共同激发新的想法。通过分享材料、计划和资料,减轻自己的负担。通过合作能有机会用多种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同时也能增进教师对新课改下教学理念的把握。
最后,新的教师评价体系要求教师全面发展,注重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和素质的提高。我们应该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困境中走出来,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注意将教育研究活动与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结合起来,通过总结归纳将教学成果尽量转变为研究论文等,提升自我研究能力和研究意识。
四、更新观念,积极应对,超越自我
新课程的实施对高中数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教学理念和角色的更新与转变、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把握、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开发、教育技术的掌握与运用、对学生学习评价方案的制定与实施等等。所以我们必须改变和更新原有的落后于时代的教育教学观念,以一种积极主动的良好心态去迎接和应对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寻找不足,缩小差距,提高新课程理念的实施水平,把这一次改革视作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平台和机遇。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我们还应该在教学方式、教学角色、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的同时做好教育教学研究和总结,注重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和教育素养,从而达到超越自我,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流中迅速成长起来。
【参考资料】
[1]刘允忠.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情境创设策略的探讨[J]. 数学通报.
[2]吴和贵,朱维宗.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J].数学通报.
[3]朱家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探讨[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4]杨洋,沈军.数学教学行为新课程意识的强化[J].渝西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关键词】高中数学 新课改 教师 理念
新课程改革之后,教育教学工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新形势下,对于高中教育教学中的重点学科——数学,应当如何去教授,如何从容应对新课改下教师面临的挑战,如何在新课改中迅速成长,值得我们去思考。
一、新课改理念对高中数学教师的挑战
新课程改革在教学理念、内容、评价方法等方面对高中数学教师有新的要求,强调教师的教学要有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课程的内容要体现实用性,教学目标要突出情感价值观,同时在教学方法上要与学生交流合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倡多样的学习方式,学习评价要多元化。这些变革对高中数学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首先,新课改提倡建立多元化的评价目标,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也关注学生对数学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概括起来,就是要求数学教师对学生评价标准要符合参与性原则、过程原则、综合原则和激励原则。因此新的评价标准兼顾学生学习成绩,同时注重对学生学习潜能的评价。为此,新课改理念下的评价标准,必将结合学生的参与情况综合考虑,如参与率、参与方式、参与态度等。所以能否迅速适应新的以培养创新思维和加强数学应用意识的教学评价标准,是新课改对高中数学教师的挑战之一。
其次,新课改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又面临着教学手段改变地挑战。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重视多媒体等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基本内容的有机结合,要通过恰当地使用计算机及软件、互联网等各种新兴教学手段,改善学生的学习数学的方式和方法。数学课件的制作、多媒体教学过程的具体实施、互联网教学平台的引入和使用等,都是教师面临的新问题。
第三,教师角色的转变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的理念,这是对教师日常教学的又一个挑战。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倡教师要从数学知识和方法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帮助者进行角色转变。它强调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要以自主探索、实践、合作、交流、自学等以学生为主的方式进行。因此,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师角色的转换能否符合新课改理念的要求,是我们日常教学面临的难点。
第四,新课程改革还要求教师不仅只是教学的实施者,还要在日常教学中进行课程和教学活动的研究,要求教师通过研究来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和教育素养。现在的问题是,以往的日常教研活动,都以讨论和交流教学问题为主,并不深入化和系统化,因此难以形成研究论文。如何围绕教学活动开展教育研究,也是新课改带来的新问题。
二、高中数学教师对新课改教材还存在不适应
新课程改革过程中,除了新课程理念给高中数学教师带来挑战之外,目前还存在高中数学教师对新课改教材还不适应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情感上还不适应。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的全面铺开,高中数学大纲版教材逐步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取而代之的是高中数学课程新教材,与大纲版旧教材相比,新教材的结构和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教师对陪伴自己多年的旧教材就难以割舍,加之对新课程改革暂时的迷茫心理和对新教材的陌生而从心理对新教材产生了距离感。其次,是对新教材“数量”上的不适应。新教材是分模块进行教学,教材数量上确实增多了。以高中数学人教A版为例,新教材课程设置为:必修1,2,3,4,5;(文科)选修1—1,1—2;(理科)选修2—1,2—2,2—3;选修系列4(4—1、4—4、4—5)。就理科而言,至少要教授9本教材,而大纲版旧教材则只有5本。从数量上一对比,就让很多教师心里没了底。第三,是对教材内容设置上的不适应。新教材删减了原本教学上得心应手的内容,同时新增了很多新的不熟悉的内容和环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重新学习,备课量自然加大,工作量增加,教学工作负担也就随之加重了。因此,如何尽快适应并把握好新教材,是高中数学教师目前面临的最普遍最直接的问题。
三、迅速适应新课改的教学行为建议
成功的教学改革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教师教学行为及观念的转变。教师的数学教学观念首先要由以往的“以数学学科为本”转变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应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学习数学并学好数学;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学习数学,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要着力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和情绪体验,使学生投入到现实的、充满探索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结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的,概念是如何在具体背景中形成的,结论是怎样探索和猜测到的,证明的思路和计算的想法是怎样得到的,而且有了结论之后还要理解结论的作用和意义,即体现数学结论的来龙去脉。
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数学教师要善于学习与思考,不仅要关注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新理念,更要认真体会数学课程标准、教材的指导思想和改革重点,并能想方设法将它们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数学教育功能的全面性,不仅要让学生获得“双基”,还要在“双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理性精神,养成数学的思维方式;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注意改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重视教学情境创设,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注重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强调数学应用等。
根据新课改的新要求,课堂教学不应该再以一本教材为主,要结合实际对教材进行加工和处理。如今,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处理,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我们要从实际出发,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状况对课程内容、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处理。同时对教材提供的基本内容也要进行再研究,明确教材的优势与不足。教师则需要探索如何弥补、完善甚至更新相应的教学内容,从而对教材的设计思路、表述方式、结论等进行研究,为学生提供完美一课。
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还要经常性地进行教学反思,经常反思自我教学、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不断反思数学教学的目的、方法和手段,从而发展自我职业水平,提高数学教学实践的合理性。这种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摆脱由长期“学与教”的经历所形成的数学教学观念的巨大惯性作用,使教师逐步走出“经验型教学”,而走向“合理型教学”的目标。
以前教师只注重与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教师合作,而课程的综合化趋势需要教师学会与不同年级、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相互协作。每个教师不仅要教好自己的学科,还要主动关心和积极配合其他教师的教学,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配合。教师之间相互合作,能共同激发新的想法。通过分享材料、计划和资料,减轻自己的负担。通过合作能有机会用多种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同时也能增进教师对新课改下教学理念的把握。
最后,新的教师评价体系要求教师全面发展,注重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和素质的提高。我们应该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困境中走出来,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注意将教育研究活动与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结合起来,通过总结归纳将教学成果尽量转变为研究论文等,提升自我研究能力和研究意识。
四、更新观念,积极应对,超越自我
新课程的实施对高中数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教学理念和角色的更新与转变、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把握、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开发、教育技术的掌握与运用、对学生学习评价方案的制定与实施等等。所以我们必须改变和更新原有的落后于时代的教育教学观念,以一种积极主动的良好心态去迎接和应对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寻找不足,缩小差距,提高新课程理念的实施水平,把这一次改革视作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平台和机遇。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我们还应该在教学方式、教学角色、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的同时做好教育教学研究和总结,注重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和教育素养,从而达到超越自我,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流中迅速成长起来。
【参考资料】
[1]刘允忠.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情境创设策略的探讨[J]. 数学通报.
[2]吴和贵,朱维宗.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J].数学通报.
[3]朱家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探讨[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4]杨洋,沈军.数学教学行为新课程意识的强化[J].渝西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