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育价值分析

来源 :语文建设·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ery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育人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人,然后才是培养学生成才,所以德育始终是第一位的。由金琪教授主编的《中和育人:浸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探索》是上海学校德育名师系列丛书。全书共有五章,第一章是德育之基,主要讲阐了一体化德育管理模式的内涵及意义、基本要素、校内外途径和具体案例;第二章是德育之汲,主要阐述了利用文化来打造德育管理新机制、德育育人新思路、德育育人新路径;第三章是德育之计,主要阐述了融入的学科德育路径,阐述了学科德育的意义、内容、建立学科德育基地;第四章是德育之魂,主要阐述了如何锻炼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成长自觉和自主发展;第五章是德育之系,主要阐述了学校德育队伍的建设,包括德育队伍建设的意义、教师队伍的建设、班主任队伍建设。作者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德育教学相结合,每一章节都列举了许多案例。作者通过结合具体的案例,用现实中德育工作的问题引发思考,继而提出传统文化融入德育教学的合理方法和路径,为学校广大的德育工作者提供借鉴。
  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而且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中和育人:浸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探索》一书明确提出了要利用传统文化来搭建整个德育工作体系,要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构建出契合学生内心需求的德育内容体系。在德育的方法和理念上,作者认为学生应该秉持“中和育人”的理念。本书探索出了从“被动”转向“自主”、从“灌输”转向“对话”、从“道理”转向“践行”这样一种具有鲜明特点的新型德育方法和路径。作者认为学科德育并不是专门的课程,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動将其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而且要融入课程改革的全部环节中。通过从制度到实践、从宏观到细节全方位的设计,其不仅为德育工作勾画了一幅美好的蓝图,同时也具备很强的操作性,因而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当前我们的德育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譬如说德育内容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脱离了实践,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德育教材是按照制定的教学大纲所编写的,缺乏吸引力,无法满足培养学生品德的需要;德育方法还是按照传统的讲授法,生搬硬套地将德育知识灌输给学生,缺乏创造性,难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同时,由于置身于信息时代,有些学生因为沉迷网络,从而引发道德问题。新时期德育工作面临的这些问题,都需要采用合理的方法加以解决,而金琪老师的这本书无疑为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书名:中和育人:浸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探索
  作者:金琪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5月
  ISBN:9787544472630
  定价:32元
  教育最本质的工作是要教学生做人,传授学生知识。《中和育人:浸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探索》一书从理论到实践,体现出作者对德育事业的敬业精神及对学生的仁爱之心,其出发点是学生的终身发展。除此之外,作者还对新时代的德育工作者提出了要求,使其明白自身所承担的使命和责任。从这本书中,我们看到了一位长期奋战在德育工作一线的教育者的智慧和付出,也找到了许多解决新时期德育工作难题的方法和经验,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学习和借鉴。
  (信阳师范学院 谢艳丽)
其他文献
秋天到了,秋姑娘向她的朋友发出了请帖。大雁收到秋姑娘的请帖,编队飞回南方去了。桃树收到秋姑娘的请帖,点点头慢慢地涨红了脸。柿子收到秋姑娘的请帖,伸手挂起了红灯笼。稻子收到秋姑娘的请帖,笑着翻起了金色的波浪……原來,秋姑娘的请帖是有魔力的呢!
该剧最大的亮点在于陈巧茹一人饰二角,加之魏明伦剧作的大胆探索,对人性善与恶的深度剖析,赤裸裸地揭示了金钱对人的腐蚀,在今天极具现实意义。  巴蜀鬼才名不虚传,魏明伦在八十年代以《巴山秀才》闻名剧坛,接着又出了一系列好剧,声誉一时无俩,此次他再将16年前的剧本拿出来,果然宝刀不服老。陈巧茹,川剧女神,技艺精湛,16年前就出演该剧。此次再次将这部剧搬上舞台,形成了她近几年一年一剧的演艺总结,她通过一部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江南水色经常成为古今诗人妙笔生花的对象,不过在地处黄土高原的兰州,也有一处别样的全水景、开放式湖上公园——雁滩公园,它是一个湖水涟涟、樓阁错落、富有浓郁田园风光的清幽美丽的公园。  春天的公园是嫩绿的。春雨悄悄洒落,万物复苏,最先被春雨唤醒的是岸边的柳树姐姐。她的枝条随风飘呀飘,一颗颗嫩绿的小芽争先恐后地在枝条上探出头,来感受春天的气息。没过多久,湖边的柳树就齐
主办单位:宜宾市珙县县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宜賓市珙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白华  BAIHUA  《珙桐花》主编。省政府采购专家,省PPP专家。曾在部省市县各级媒体发表《珙县着力“三抓”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抓住机遇,乘势而为,奋力推进珙县旅游发展》《全力推进文旅融合,打造珙县的“诗和远方”》等。  寄语  《珙桐花》创刊于2014年,旨在为珙县文艺爱好者在文化艺术上提供一个交流思想、学术研讨
你,从诞生那天起,绝不是为了承载水的流动。  金器把人裝饰的华贵,你,铺展了2700千米的黄金水道,质朴的人学会了交易,你悄无声息的改变了国家、民族的经济命运。  曾几何时,你的身旁千帆竞发,百舸争流。  曾几何时,你似梭子在河中自由徜徉,快意穿梭。  曾几何时,稻米在船仓欢喜地微笑,茶叶心怡的随意飘游,青花、黄酒与你乐行天下,粽子的飘香溢着生活的甘甜和岁月的忧愁。  所有的美食来自天下粮仓的馈赠
尼卡躺在橙色的海葵里,耳边似乎又响起了那神秘的歌声。歌声随波荡漾,一层一层把它包裹着,它觉得这是世界上最好听的歌声。  尼卡想去寻找那头会唱歌的鲸鱼,跟它学习唱歌。可是妈妈不让它出远门,大人们总说很危险……究竟会有什么危险呢?尼卡想着想着睡着了,它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遇上了它一直想要寻找的座头鲸。不过那头座头鲸没有唱歌,而是高高地跃出水面,然后旋转着落入水中,溅起巨大的水花。尼卡在那铺天盖地的水花
欲把春山都看遍,錦屏正对入樽前。  花香由是东风解,夜色还须江月衔。  几处灯舟游镜水,谁家童子放浮莲。  长宵共我饮熏醉,柳下抱琴再枕眠。
李兵  中国美协理事,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四川省文联副主席、党组副书记,四川省政协书画院副院长,四川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副理事长,一级美术师,诗词作家,清华大学中国书画高研班导师,四川师范大学外聘硕士生导师,川音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成都大学中国一东盟艺术学院艺委会委员,四川省美协中国画藝委会名誉主任、山水画会名誉会长。其独立探索提炼出了中国画新皴法一一“块斧劈皴”(也有人称之为“李兵冰雪皴”)和独
何智健   1995年11月10日生,自幼喜爱书画,师从画家尉志坚先生,在四川尚翰画院研习书画、古琴,跟随书画家韩安荣先生学习山水技艺。后得到其父恩师著名画家胡真来先生亲手点拨,善工笔花鸟。2017年《千年的梦想》入选四川省首届岩彩画壁画展;2018年《念荷》入选第六届四川省青年美术作品展;2019年《极色之韵》入选四川省岩彩画壁画展。   我从幼儿园开始就特别喜欢画画,恰好那时父亲会时常在家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