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

来源 :教学考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xiong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态道德,它反映了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的道德要求,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保护人自身的生存环境时所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近些年许多高校纷纷将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作为高校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现状分析,探讨如何更好地增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意识,使他们树立科学正确的生态道德观念。
  关键词:生态道德;大学生;方法和途径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627(2017)11-0056
  一、大学生生态道德问题的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之后,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近年来,雾霾、水河流污染等环境问题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面对污染严重的环境人类貌似并没有放缓脚步,但解决生态环境危机已是刻不容缓的问题。作为高校应该积极主动承担生态道德教育的新任务,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具有必要性。道德反映了人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普及科学的环境价值观和生态道德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情,规范学生与自然的交往行为。大学生生态道德问题不容忽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归结起来有以下二点:
  1.家庭生态道德教育不足。家庭环境是学生们接触时间最多的,因此家庭在整个生态道德教育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家庭教育对大学生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个人都是在家庭中学会走路、说话,在家庭中成长形成不同的生活习惯。在我国,有些家长的生态道德素质不高,如:乱扔垃圾、浪费粮食等,孩子长期受到父母的影响,逐渐养成了各种不良习惯。这些不良习惯不利于正确的生态道德观念的形成。所以在家庭中普及生态道德教育能对大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并能够使学生参与到建立生态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去,树立生态保护意识。
  2.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缺失。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很多高校还存在一定问题。高校只重视专业教育,生态环保教育没有实质性地开展,有些高校只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忽视了生态道德教育的实践性。另一方面,部分高校讲授生态意识教师多数生物、环境科学等理科专业,以至于造成生态道德教育的缺失。生态道德教育实际上是养成教育,最终目标是使大学生养成爱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生态保护意识和相应的道德文明观念,减少污染和浪费,真正做到人类与自然互利互惠。
  二、目前大学生生态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态道德是文明得以繁衍的基础,《表土与人类文明》一书中分析:“文明之所以衰落,主要是由于人们糟蹋或毁坏了帮助人类发展文明的环境。”他们发出了这样的警告:“文明人跨越过地球表面,在他们的足迹所过之处留下一片荒漠。”良好的生态道德,需要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道德观。美国学者莱斯特·布朗说:“假使没有一个环境伦理来保护社会的生物基础及农业基础,那么,文明就会崩溃。”其实多数的大学生能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并认为应该重视生态环境,但在大学校园中,浪费食物、乱丢垃圾等现象依旧随处可见,目前大学生生态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大学生生态文明知识匮乏。由于生態道德教育方面的教材较少,师资力量薄弱,导致很多大学生在实践活动时流于形式,没有把日常生活和生态环境联系起来,不文明行为随处可见。2.大学生生态道德实践力较弱。目前,很多高校在生态道德教育上只是口头重视,行动上忽视。大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缺乏实践力,没有深入到日常生活。
  三、如何增强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
  学校是大学生道德建设的主阵地,增强大学生的生态道德观念,完善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就是要走“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价值和秩序为主旨、以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着力点,人类必须树立人和自然的平等观,从利益出发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必须树立生态文明的意识并将专业知识和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高校应该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生态责任教育、和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等,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道德观念,自觉遵守生态道德行为的基本准则和规范,从而养成良好的、与保护生态环境相一致的道德文明习惯。
  1.增强大学生生态保护的自觉性。我们应该在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注重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在行动中将知识内化为生态道德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2.加强大学生生态校园文化建设。良好的生态校园文化在大学生生态道德素质的养成过程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整齐的教学设施、枝繁叶茂的树木,在给大学生带来美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使大学生产生一种自觉爱护大自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3.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不断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现阶段,高校缺乏生态道德教育教材,教材是重要的教育教学元素,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尽快优化教材,改善过去忽视生态道德教育的现状。重构高校德育体系,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将生态道德教育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使教育更具实效性。
  提高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保护环境,提高环境质量,共同为保护和建设我们的家园努力,让我们共同拥有一个环保的美好家园。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经济能够更快、更稳的发展,就需要我们注重环境保护,确保人与自然和谐统一。高校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大学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大学生环保意识薄弱是造成资源浪费主要原因之一,高校要采有效的措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以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的。增强大学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高校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网页等渠道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而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则需要将意识落实到实处,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保护环境,爱护自然。
  总而言之,增强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的方法多种多样,最重要的是要让大学生认识到生态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从而做到尊重自然,爱护自然,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才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赵菁.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断裂—对高校德育困惑的理性反思[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4).
  [2]王世民,李泊,周磊,李峻峰.论学校生态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J].江西社会科学,2003.
  作者简介:徐娟,女(1984——)汉,黑龙江大庆人,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硕士,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信息技术学院,讲师,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其他文献
国家对中职教育的投入日益加大,越来越多学生选择中职院校,如何更好的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应用能力,对电子商务专业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本文探讨了新的教学模式
土地管理学是各高校土地管理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土地管理学作为介于土地科学和管理科学的一门交叉学科,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学科.随着土地领域的不断发展、土地管
近年来,我国一系列国内和国际性活动的举办,对商务旅游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多的城市与地区在城市建设、区域规划时都将商务旅游作为重点考虑项目。   本文以
信息化的时代,网络多媒体为语文教育者提供了一个教育素材的海洋,同时也给语文教学带来挑战.本文试从网络背景给高职语文教育带来的挑战入手,探讨高职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培养的
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相辅相成,信息化教学让阅读课程学习环境变得灵活,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应该合理正确利用信息化手段,让学生有益阅读,学有所乐.
摘 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随着科学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而随之发展起来的教学模式,其借助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活动的时空限制,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对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加以培养,为学生深入学习相关知识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辅助。本文将中职会计教学作为研究对象,探索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院校会计教学中的应用,希望能够促进教学现状的改善和学生会计综合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翻
翻转课堂的应用是目前我国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本文阐述了翻转课堂的内涵,分析了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的困境,并从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
This article reports the first example of 3D printed continuous SiO2 fiber reinforced wave-transparent ceramic composites via an adaptation of direct ink wri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