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开展群众文化工作,是中央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送文化下乡是惠及老百姓的重要途径,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主要阵地。心系百姓、发挥好文艺轻骑兵的职责,是基层文化工作者义不容辞责任。群众文化工作要紧跟时代步伐,交出一份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关键词】基层文化活动;现状;特点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国家实力的日益强大、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央各种惠民政策的相济出台,尤其是精准扶贫的力度不断加大,给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今老百姓的追求不再仅限于吃饱饭、穿好衣、住好房,他们已经把精神需求作为新的目标。文化惠民也紧跟时代步伐,为满足老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解决边远山区老百姓看戏难的问题,基层文化单位积极开展“走基层.送欢乐”送文化下乡活动,举办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走基层·送欢乐”已成为基层文化工作者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内容。它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开展文化下乡意义重大
在流行文化泛滥的今天,无论是电影、电视剧还是玩手机、上网,说到底它都是一种大众的娱乐方式,对农村观众并没有强烈的针对性。相对地,群众文化活动就不同了,利用舞台效果拉进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让观众感同身受。这些都是大众娱乐方式难以做到的。老百姓不仅可以亲临其境,而且也让他们共同参与,他们既是观众又是演员,倍感亲切。如,春节期间我们在送文化下乡走进许家坝堆上村的演出活动中,当地村民都涌跃参与,一名当地爱好者上台连唱了两首歌曲,还舍不得下舞台,台上台下连成一片,大家都非常积极。
还有一次,县文化馆在“走基层·送欢乐”送文化下乡走进青杠坡镇的演出活动中,由于我们演出的时间是在中午12点开始,1点半结束,正在收拾东西的时候,一对老头老太走到我们车前说:听说今天在演戏,好久演嘛?我回答说:老人家,我们已经演结束了;老人自言自语地说:演完了,空起这么远了。我问他们:你们走多远?他说:我和她走了三四十里路,就是想来看这场戏。这充分说明,送文化下乡深受老百姓喜欢。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这说明由于基层舞台具有很高的自由度,往往在一片空地上搭个台子就可以满足一场演出。这种简易的舞台让老百姓觉得亲切,且不受拘束,不会像宏大的舞台那样产生距离感。加上表演场地多是镇乡和村寨,观众也多是本地人,大家相互认识,所以老百姓无拘无束,爱唱就唱,爱跳就跳,爱说就说,爱笑就笑,整个场面其乐融融、热闹非凡。在我看来,这才是送文化下乡活动真正的魅力所在。在这种环境下,演员也会受到感染,更加调动了他们的表演积极性。
因此,无论社会如何发展,娱乐方式如何多样,基层文化活动的存在意义是不可动摇的。
二、基层文化活动遍地开花
深入基层,开展“送文化下乡”是一项最接地气的工作,它直接面对的是山区老百姓,因而深受老百姓的欢迎。就基层文化馆来说,一个基层文化馆每年开展送文化下乡达60场次,这些永远满足不了老百姓的需要。就我县而言,我县是一个70多万人口的大县,有三个街道办事处,17个镇及9个民族乡。由于服务范围广,仅靠县文化馆是不能满足老百姓的需求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依托乡镇文化服务中心,成立乡镇文艺表演队伍,有条件的村成立村级文艺表演队伍,县文化馆对文艺队进行指导,实施文化种子工程。现在,几乎每个乡镇几乎都有文艺表演队伍。达到服务全县、服务基层的目的。
通过三十多年送文化下乡,我们总结出几点经验,得出了以下几个结论:
(一)群众文化活动要群众参与,才具有生命力
文化活动下基层,其实就是下到群众当中去,让群众欣赏、让群众参与。只有群众才是文化活动赖于生存的土壤,任何违背群众意愿与审美的作品,都会被时代所淘汰。
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我们的一些文艺作品只注重生硬宣传和应付任务,结果导致部分文艺作品创作出来演上一两次就刀枪入库了。这不仅是对资源的浪费,也是对群众的不尊重。渐渐地,我们注重倾听群众所知所想,知道群众喜欢什么,要根据群众的需求来开展文化活动,切实地让群众参与到其中。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非常受群众的欢迎,拥有了长久的生命力,常演常新,为文化活动与群众之间搭建了沟通的桥梁。
(二)群众文化活动内容要与时俱进,才能达到寓教于乐
“十八大”以来,国家提出了文艺作品应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提倡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贴近人民、贴近生活,为社会服务。为此,我们的创作紧紧贴合这一主题,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歌颂崭新的农村面貌、百姓的新生活、国家的繁荣富强。同时,用充满正能量的、积极向上的文艺作品来宣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教人向善、排斥不正之风的作用。
近年来,为了适应新时代的主导思想,我们根据基层观众的特點创作了一大批内容健康、生动有趣、感人至深的文艺作品,代表作包括:花灯歌舞《幸福花儿朵朵开》《贺新春》《妹妹灯》,花灯小戏《拜年》《石林人家》,花灯说唱《小康路上》《幸福小康路》《我们赶上了好时光》《脱贫路上见真情》,民族民间舞《土家铜铃响》《山那边的孩子》,小品《规劝》《公路人》《你妈我妈都是妈》《花哥选项》,群口快板《竞选禁毒宣传员》《反腐倡廉心中挂》,歌曲《哥哥今年不杀广》《茶山情悠悠》《永远的牵挂》《放歌乌江》等。
这些作品由我们自编自导自演,或表达了美好喜悦的心情、或歌颂了国家的好政策,或赞美家乡、或赞美人性的善良,或揭露了社会问题等,作品充满了思南特色,保留了鲜明的地方文化个性,又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很接地气,受到了基层观众的喜爱。
三、县级文艺团队要起到引领作用
“深入基层,服务群众”说着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基层文艺团体由于受到资金、人才、环境、交通等等方面的限制,往往无法很好地发挥本身的职能。因此,县级文艺团队就要汇聚优秀资源,以不怕难、不怕苦的带头精神,深入基层,起到引领作用。
多年来,我们引进了不少优秀的文艺人才,其中不乏专业艺术院校的优秀人才。同时,我们常年将人才送到省内或是省外进行培训,以提高人才的专业素养。
由于群众文化活动的特殊性,我们要求从业者必须适应基层演出的需要,首先要树立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精神。因为贵州地处山区,山高路远、山路崎岖,必须要把安全放在首位;其次,要有一岗双责的责任意识。由于基层文艺队伍人员配备少,常常一人要承担多项工作。比如,演员不仅要保管好服装、道具外,男演员还要负责协助搬运音响等设备,演出结束后还要负责协助收音响等工作。所以在基层演出时,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个场面,一个演员刚刚表演完,就要给其他演员抢妆,或者帮助安话筒等工作。编创人员还经常加班加点写剧本,负责录制音乐等工作。这些都是基层文艺团队的常态,也让我们人才更具多样性,团队更具凝聚力。
作为县级文艺团队的一份子,大家都必须有牺牲小我、顾全大我的思想觉悟。下基层的文艺活动经常是逢年过节及节假日的时候举行,春节有新春演出,中秋节有中秋演出,国庆节有国庆演出等。这就要求我们的工作人员们付出比常人更多的辛劳,甚至减少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因为我们服务的对象是基层、是老百姓,他们需要文艺活动的时候正是我们繁忙的时候。我们的工作使命就是把精彩的文艺作品带到基层,将充满正能量的精神食粮带到老百姓的身边。这就是县级文艺团队引领作用的本质。当我们看到男女老少们喜笑颜开的表情,我们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2013年我县民族文艺工作团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文化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表彰为“全国第五届服务基层.服务农民先进集体”;2017年12月又获全国第七届“服务基层.服务农民”先进集体称号。这是国家,是老百姓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也让我们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动力。
总之,开展群众文化工作,是中央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送文化下乡是惠及老百姓的重要途径,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主要阵地。心系百姓、发挥好文艺轻骑兵的职责,是基层文化工作者义不容辞责任。群众文化工作要紧跟时代步伐,交出一份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作者简介:刘莉芳,女,土家族,中共党员,群文副研究馆员,现任思南县文化馆馆长。
【关键词】基层文化活动;现状;特点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国家实力的日益强大、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央各种惠民政策的相济出台,尤其是精准扶贫的力度不断加大,给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今老百姓的追求不再仅限于吃饱饭、穿好衣、住好房,他们已经把精神需求作为新的目标。文化惠民也紧跟时代步伐,为满足老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解决边远山区老百姓看戏难的问题,基层文化单位积极开展“走基层.送欢乐”送文化下乡活动,举办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走基层·送欢乐”已成为基层文化工作者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内容。它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开展文化下乡意义重大
在流行文化泛滥的今天,无论是电影、电视剧还是玩手机、上网,说到底它都是一种大众的娱乐方式,对农村观众并没有强烈的针对性。相对地,群众文化活动就不同了,利用舞台效果拉进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让观众感同身受。这些都是大众娱乐方式难以做到的。老百姓不仅可以亲临其境,而且也让他们共同参与,他们既是观众又是演员,倍感亲切。如,春节期间我们在送文化下乡走进许家坝堆上村的演出活动中,当地村民都涌跃参与,一名当地爱好者上台连唱了两首歌曲,还舍不得下舞台,台上台下连成一片,大家都非常积极。
还有一次,县文化馆在“走基层·送欢乐”送文化下乡走进青杠坡镇的演出活动中,由于我们演出的时间是在中午12点开始,1点半结束,正在收拾东西的时候,一对老头老太走到我们车前说:听说今天在演戏,好久演嘛?我回答说:老人家,我们已经演结束了;老人自言自语地说:演完了,空起这么远了。我问他们:你们走多远?他说:我和她走了三四十里路,就是想来看这场戏。这充分说明,送文化下乡深受老百姓喜欢。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这说明由于基层舞台具有很高的自由度,往往在一片空地上搭个台子就可以满足一场演出。这种简易的舞台让老百姓觉得亲切,且不受拘束,不会像宏大的舞台那样产生距离感。加上表演场地多是镇乡和村寨,观众也多是本地人,大家相互认识,所以老百姓无拘无束,爱唱就唱,爱跳就跳,爱说就说,爱笑就笑,整个场面其乐融融、热闹非凡。在我看来,这才是送文化下乡活动真正的魅力所在。在这种环境下,演员也会受到感染,更加调动了他们的表演积极性。
因此,无论社会如何发展,娱乐方式如何多样,基层文化活动的存在意义是不可动摇的。
二、基层文化活动遍地开花
深入基层,开展“送文化下乡”是一项最接地气的工作,它直接面对的是山区老百姓,因而深受老百姓的欢迎。就基层文化馆来说,一个基层文化馆每年开展送文化下乡达60场次,这些永远满足不了老百姓的需要。就我县而言,我县是一个70多万人口的大县,有三个街道办事处,17个镇及9个民族乡。由于服务范围广,仅靠县文化馆是不能满足老百姓的需求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依托乡镇文化服务中心,成立乡镇文艺表演队伍,有条件的村成立村级文艺表演队伍,县文化馆对文艺队进行指导,实施文化种子工程。现在,几乎每个乡镇几乎都有文艺表演队伍。达到服务全县、服务基层的目的。
通过三十多年送文化下乡,我们总结出几点经验,得出了以下几个结论:
(一)群众文化活动要群众参与,才具有生命力
文化活动下基层,其实就是下到群众当中去,让群众欣赏、让群众参与。只有群众才是文化活动赖于生存的土壤,任何违背群众意愿与审美的作品,都会被时代所淘汰。
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我们的一些文艺作品只注重生硬宣传和应付任务,结果导致部分文艺作品创作出来演上一两次就刀枪入库了。这不仅是对资源的浪费,也是对群众的不尊重。渐渐地,我们注重倾听群众所知所想,知道群众喜欢什么,要根据群众的需求来开展文化活动,切实地让群众参与到其中。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非常受群众的欢迎,拥有了长久的生命力,常演常新,为文化活动与群众之间搭建了沟通的桥梁。
(二)群众文化活动内容要与时俱进,才能达到寓教于乐
“十八大”以来,国家提出了文艺作品应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提倡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贴近人民、贴近生活,为社会服务。为此,我们的创作紧紧贴合这一主题,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歌颂崭新的农村面貌、百姓的新生活、国家的繁荣富强。同时,用充满正能量的、积极向上的文艺作品来宣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教人向善、排斥不正之风的作用。
近年来,为了适应新时代的主导思想,我们根据基层观众的特點创作了一大批内容健康、生动有趣、感人至深的文艺作品,代表作包括:花灯歌舞《幸福花儿朵朵开》《贺新春》《妹妹灯》,花灯小戏《拜年》《石林人家》,花灯说唱《小康路上》《幸福小康路》《我们赶上了好时光》《脱贫路上见真情》,民族民间舞《土家铜铃响》《山那边的孩子》,小品《规劝》《公路人》《你妈我妈都是妈》《花哥选项》,群口快板《竞选禁毒宣传员》《反腐倡廉心中挂》,歌曲《哥哥今年不杀广》《茶山情悠悠》《永远的牵挂》《放歌乌江》等。
这些作品由我们自编自导自演,或表达了美好喜悦的心情、或歌颂了国家的好政策,或赞美家乡、或赞美人性的善良,或揭露了社会问题等,作品充满了思南特色,保留了鲜明的地方文化个性,又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很接地气,受到了基层观众的喜爱。
三、县级文艺团队要起到引领作用
“深入基层,服务群众”说着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基层文艺团体由于受到资金、人才、环境、交通等等方面的限制,往往无法很好地发挥本身的职能。因此,县级文艺团队就要汇聚优秀资源,以不怕难、不怕苦的带头精神,深入基层,起到引领作用。
多年来,我们引进了不少优秀的文艺人才,其中不乏专业艺术院校的优秀人才。同时,我们常年将人才送到省内或是省外进行培训,以提高人才的专业素养。
由于群众文化活动的特殊性,我们要求从业者必须适应基层演出的需要,首先要树立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精神。因为贵州地处山区,山高路远、山路崎岖,必须要把安全放在首位;其次,要有一岗双责的责任意识。由于基层文艺队伍人员配备少,常常一人要承担多项工作。比如,演员不仅要保管好服装、道具外,男演员还要负责协助搬运音响等设备,演出结束后还要负责协助收音响等工作。所以在基层演出时,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个场面,一个演员刚刚表演完,就要给其他演员抢妆,或者帮助安话筒等工作。编创人员还经常加班加点写剧本,负责录制音乐等工作。这些都是基层文艺团队的常态,也让我们人才更具多样性,团队更具凝聚力。
作为县级文艺团队的一份子,大家都必须有牺牲小我、顾全大我的思想觉悟。下基层的文艺活动经常是逢年过节及节假日的时候举行,春节有新春演出,中秋节有中秋演出,国庆节有国庆演出等。这就要求我们的工作人员们付出比常人更多的辛劳,甚至减少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因为我们服务的对象是基层、是老百姓,他们需要文艺活动的时候正是我们繁忙的时候。我们的工作使命就是把精彩的文艺作品带到基层,将充满正能量的精神食粮带到老百姓的身边。这就是县级文艺团队引领作用的本质。当我们看到男女老少们喜笑颜开的表情,我们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2013年我县民族文艺工作团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文化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表彰为“全国第五届服务基层.服务农民先进集体”;2017年12月又获全国第七届“服务基层.服务农民”先进集体称号。这是国家,是老百姓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也让我们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动力。
总之,开展群众文化工作,是中央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送文化下乡是惠及老百姓的重要途径,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主要阵地。心系百姓、发挥好文艺轻骑兵的职责,是基层文化工作者义不容辞责任。群众文化工作要紧跟时代步伐,交出一份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作者简介:刘莉芳,女,土家族,中共党员,群文副研究馆员,现任思南县文化馆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