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来源 :流行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85396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我国高等院校的不断发展与扩建。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促使高等院校也在不断地进行着创新与改革。美术教育在高校的快速发展中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是伴随而来的问题也不断出现。为了使我国高校的美术教育事业能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必须解决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本篇文章将对此展开分析。
  关键词:高校美术;存在问题;对策分析
  一、高校美术的教育意义
  1.促进大学生的就业发展
  大学生的大学阶段的学习最终是要面对社会上的各种实践,高校的教育就是为了学生以后更好就业。美术教育是一大专业,就业途径比较广泛,例如艺术设计、工艺工业、产品加工、影视化工作、摄影摄像、雕塑等数不胜数的工作都离不开美术教育。美术教育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增加了学生就业几率,美术教育可以增加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审美能力,在美术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获得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为以后从事与美术有关的职业打下良好的基础[1]。
  2.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新课改的要求是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教育模式导致了学生的个性被压制,所以美术教育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每个人对美的理解不同,所以学习的方式也不同,因而可以根据学习的内容产生不同的观点及看法,提高自己的主张与观点,促进自己个性化的发展。例如对于绘画专业的学生来说,教师给定一个命题,每个学生进行创作,他们呈现的作品是不一样的,每个学生结合自身的发展规律进行创作,不受到任何标准的制约,每个学生都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特点,促进了自己的个性化发展。
  3.改善人的整体认知水平和素质
  美术教育具有审美功能,在美术的学习中,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更可以让学生在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丰富审美观,提高创造美的能力,提升艺术情操和思想境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都得到了提高[2],更培养了人的内在气质。在这一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整体认知水平和综合素质,更是改善了人的精神和气质。
  二、当代高校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目前,我国的高校美术教育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美术教育可能受到就业的影响,存在着严重意识偏差,只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忽视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培训,以致于学生出现浮躁的心理,缺少了理论支撑,在专业上不够深入,这样就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新课改要求学生全面发展,高校在设置美术课程时,很多无关的课程也被设置进来,学生学的内容越来越多、越来越杂,很多东西都与美术专业无关。在课程的设置上没有明确的目标,这就严重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
  2.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不协调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实行,高校在美术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3]。很多高校的教师开始琢磨教学方法的创新与研究,但是忽略了对教材的创新,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只是将它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虽提高了课堂气氛,但却忽略了对教材内容的精致研究,致使在教学的过程出现不相协调的现象,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就只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分析、解决问题,教师放任不管,没有起到引导、监督的作用,教学方法使用不当,会使学生的学习效果难以提高。
  3.缺乏有效的教学实践
  美术教育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科目,无论是绘画专业还是设计专业,都需要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而现在的美术教育则缺少实践活动。例如在进行产品设计时,教师只能对所学的内容进行讲述和示范,学生根据教师示范的内容进行模仿练习,学生练习的时间没有充足的保障,学习的内容还是固定的、陈旧的教材内容,致使学生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严重地与社会经济脱离,没有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所以高校美术要注重教学的实践性,为日后学生的就业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
  4.教学评价模式统一化
  受到我国现有的教学模式影响,高校美术的教学成果的检验依然采用考试的制度,这种评价方式存在局限性,不能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还会让学生产生不良的情绪。很多学生为了拿到学分,进行针对考试的学习,忽略美术学习过程中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的提高,不能有效促进美术教育水平的提高。
  三、高校美术教育的应对策略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个性化发展
  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一堂课的教学质量,主要依靠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反映。在高校美术的课堂中,每个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比较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特点,只有课堂内容对其有充足的吸引力,才能有效地开展课堂教育。所以,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结合教学的内容,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促使学生进行个性化美术作品的创造。老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2.加强美术教育与实践的结合
  高校美术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运用,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为以后的就业更好服务,这才是学习的最终价值体现。例如,在学习产品的设计时,老师提前准备产品,让学生参观、分析,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在进行讲解示范,学生结合教师的示范就会更好地理解。美术教育的学习就是为学生以后能更好地就业工作,学校要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让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更好地实践,增加学生的实习经验。只有在实践中,学生才能发现不足,才会不断进步。
  3.创新优化高校美术教学模式
  在大学阶段的美术学习中,可以创新教学模式,打破常规的教学。创新教学模式,要注重教材内容与教学方法的结合,不要让创新的教学方法只是流于形式,要彻底地与教材内容相协调。在教材的使用过程中,要注重教材内容的创新,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可以运用翻转课堂的学习方式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4.提高师资力量,改善评价机制
  教师是教学过程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老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教学的进行,所以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学习,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学校要打破单一教学成果评价机制,美术的教学评价机制要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合理地设置,美术理论部分可以采用考试的评价方式,但是美术的实践技能部分则需要设计合理的评价方式。多种有效的评价方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美术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学生个人修养的提升。
  总结
  美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一个重要的专业,有着悠久历史和良好的发展前景,美术专业近几年在现代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在设立美术专业时,也是越来越专业化、系统化,类别更细致。为了满足就业要求,新增的专业也越来越市场化。对于美术教育来说,最终的目的还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所以高校美术也在不断的进行改革与创新,在遇到存在的问题积极的去分析、解决,利用有效的对策促进高校美术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昉.浅谈我国高校美术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6(05).
  [2]趙辰光,廉晨.浅议我国高校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艺术教育,2017(04):268-269.
  [3]田汀洲.对我国高等美术教育中招生与培养模式问题的几点思考[J].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7(01):134-135.
其他文献
回顾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自私有制瓦解了过去的氏族公有制、阶级逐渐产生以后,女性地位不断降低,长期处于男女不平等的重压之下,受歧视受隔离的情况屡见不鲜。马克思、恩格斯
信息化的发展为电网信息化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随着智能化应用的不断增加,电力企业信息化的网络基本已经构建完成,这其中包含硬件设备与网络系统的沟通良好,电力的生产以及管理基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成长于上世纪80年代后的农民工群体,现阶段,他们正处于恋爱结婚的黄金年龄,而他们的恋爱婚姻通常也会在他们的外出打工过程中完成。受传统婚恋思想影响和现代城
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核心的社会形态理论,是马克思立足于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所进行的理论概括。对它的剖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兼具“过渡人、边缘人、半城市化人”特征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面临政治社会化路径不畅问题,这会引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弱化、淡化、危机的困境。目前为止,学术界有关政治社会化路
学位
民族问题关系到祖国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维护民族地区的团结、稳定、发展,离不开大批少数民族干部。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无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