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的临床应用

来源 :临床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jjo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四肢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背皮肤缺损11例,小腿骨外露5例,手背及虎口皮肤缺损4例;皮瓣切取面积10cm×8cm~22cm×10cm。结果20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48个月,移植皮瓣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股前外侧皮瓣具有切取面积大、部位隐蔽、不损伤主要血管、血管蒂长等优点,是修复四肢皮肤缺损较理想的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小鱼际皮瓣的显微外科解剖学基础及游离移植修复指腹缺损的方法。方法10例废弃手标本,10倍手术显微镜下观察该皮瓣血管神经的显微结构特点,并应用该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指
2004年3月-2006年6月,笔者收治18例各类股骨中、上1/3骨折患者,均采用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疗效满意。
利用不动点定理,研究了几类微分迭代方程解的存在性问题,得到了一些充分条件。
对基于C/S结构的WWW与数据库的集成问题作了初步探讨,并分析了当前WWW与数据库的几种集成方式。
2000年3月~2006年4月,我们采用扩大外侧入路,整复关节面及骨折,髂骨植骨并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10例(12足),疗效较佳。
利用空心阴极放电离子镀(HCD)技术,在低合金钢(65Mn)基底上沉积CrN薄膜,研究了氮气分压对CrN薄膜结构及显微硬度的影响
从二甘醇出发,经氯化反应,Williamson反应等两反应,合成二甘醇二甲醚。每一步反应都选择了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确定出了较优的反应操作条件。
探索用基于公理理义的前后断言方法来刻划多线程程序的功能,设计了一个功能规格说明语言JAVAPEC,用来形式地表达程序的功能规格说明,为支持多线程的Java程序自动生成奠定了基础。
首次选用取代的萘酞菁铜为LB膜材料,对它的成膜特性及气敏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萘酞菁铜可作为检测低浓度NO2的气敏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