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首席大法官,“兼职”审判特朗普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ying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约翰·罗伯茨。1955年生,1979年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毕业,成为第二巡回上诉法院法官弗兰德利的助理。1980年成为美最高法院大法官伦奎斯特的助理。曾在司法部工作,后在律师事务所执业。2003年成为上诉法院法官,2005年成为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

  当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走进参议院的时候,共和党参议员、参院多数党领袖麦康奈尔向他走去:“我代表全体参议员祝你生日快乐!我想你就是这么计划过生日的。”罗伯茨开玩笑说:“多谢各位参议员没有要求再来一次口头表决。”议员们哄堂大笑,这是针对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弹劾审判开始以来,参议院里难得的轻松时刻。
  1月27日是罗伯茨的65岁生日,也是参议院弹劾审判的第六天。15年来,罗伯茨的生日都是在最高法院度过的;如今,作为美国有史以来第三位主持弹劾案审判总统的大法官,他不得不在参议院庆生。

“啥也不干就能做贡献”


  如果把弹劾审判与普通的刑事案审判比较,众议院有点像检方,通过投票决定起诉后,由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希夫、司法委员会主席纳德勒等人作为“管理人”出场,提出的罪名一是滥用职权,主要指特朗普以暂缓美国对乌克兰军事援助的方式施压要求乌调查竞争对手拜登;二是妨碍国会调查。被告特朗普由他的律师团队代表为其辩护,立场是特朗普“绝对没错”。参议院则像法院,由全体100名参议员担任陪审员,最终总统是否有罪,由他们投票决定。
  而按照美国宪法主持审判并享受使用“总统室”待遇的罗伯茨,角色就有点尴尬了。虽然地位很高,但他没有实权。一方面,100名参议员中,共和党53人,民主党47人。发起弹劾的民主党人几乎不可能拿到他们想要的2/3票数,最终投票结果极可能是特朗普过关,罗伯茨无法改变这个结局。另一方面,罗伯茨又处在审判的中心位置,名义上有权对证人、证词问题作出裁决,甚至强迫被白宫禁止作证的人出来作证。而证词问题是这场审判唯一的实质性看点:民主党希望传召包括前国安顾问博尔顿在内的新证人出场,以此打击特朗普的选情——被特朗普炒鱿鱼后,博尔顿写书透露“老东家”的种种违规行为。特朗普的律师们坚决反对,表示调查案情已在众议院完成,如重新传证人进行调查,案件将久拖不决。最后,共和党参议员凭借票数优势否决了传召新证人。罗伯茨并没有插手干涉。从弹劾程序到结果,参议院有最终决定权。即便罗伯茨真的出手“裁决”,参议员们也能投票将其否决。
特朗普(右)与罗伯茨交谈。
罗伯茨与小布什(右)在白宫。

  所以,在这场热闹的审判中,罗伯茨属于“啥也不干就能做贡献”的那一类。他也确实没干啥,就像他的导师兼前任伦奎斯特一样。罗伯茨从哈佛法学院毕业后,当过时任最高法院大法官倫奎斯特的助理,后来因伦奎斯特去世而接任首席大法官。伦奎斯特曾研究过1868年弹劾总统约翰逊的案子,还写过一本书。在他1999年主持克林顿弹劾案审判前5年,他写过一个判词,宣布最高法院在弹劾中无权指示参议院设定规则。后来,他说得更明确,在总统弹劾案中参议员们才是真正的法官。在审判克林顿时,他也做过一些裁定,但都顺着参议员们的意思,所以无一被推翻。当时有过一个小插曲:伦奎斯特问参议院工作人员怎么打开麦克风,对方回答“您不用管,我们来控制”。伦奎斯特很不开心地意识到,他确实并不控制什么。审判结束后他留下一句名言:“我没做什么特别的事,做得很好。”
  伦奎斯特当时在最高法院的工作很忙,只能两头跑。参议院这边的审判经常临时中断,一停就是很长时间。工作人员不得不给怒气冲冲的伦奎斯特送上他喜欢的饼干和冰淇淋来安抚他。有一次,工作人员发现伦奎斯特在午休时和几位法官打扑克,就劝诫道:在参议院赌钱是非法的。他转了一圈回来时,发现法官们还在打牌,只是桌上的零钱换成了写着1、5、10字样的纸片。
  罗伯茨倒没有闲得打扑克。但他知道自己在弹劾案里就是个高级花瓶,最高法院的其他正事可不能耽误。最近他正在处理诸多重大案件,还要完成法院的行政工作,所以也是法院、国会两头跑。他要求在最高法院办案日,参议院弹劾审判从下午1点开始,这样他在早上可以主持法院的辩论。这也是伦奎斯特当年的做法。弹劾审理第一天,罗伯茨就忙得不可开交,上午在法院主持两场口头辩论,下午到参议院主持弹劾案审理,由于时间紧,他甚至没时间按照惯例和其他法官共进午餐。

与特朗普的恩恩怨怨


  如果罗伯茨有实权,他会在审判中帮特朗普吗?答案可能是“未必”。虽然都被称为保守派,他和特朗普却有很大不同。
  特朗普是含着银汤匙出生的地产商之子,学业平平,为人高调,争强好胜。罗伯茨则出生于纽约布法罗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铁厂小职员,家境平平。但他就读哈佛大学时成绩优异,是《哈佛法律评论》的执行总编,作为优等生毕业后,他成为伦奎斯特的助手,又供职司法部,还在著名律所执业,迅速赢得“美国最出色的上诉律师”赞誉。大学老师评价他“个性随和,很好相处,绝顶聪明却不争强好胜,有中部人谦和的品质”。
上图:2020年1月,美参议院正式开始特朗普弹劾案的审判。右图:美国参议院徽章。
  布什父子都非常欣赏行事冷静而理性的罗伯茨。他总能坚持自己的立场,有技巧地说服反对者。1992年,时任总统老布什提名罗伯茨为联邦上诉法院法官,但参议院没有讨论。2001年,时任总统小布什提名他为联邦上诉法院法官,遭参议院拒绝。2003年,小布什再度提名罗伯茨为上诉法院法官,顺利过关。任职期间,罗伯茨向最高法院递交了39件案件,有25件他的观点获支持。2005年,最高法院大法官奥康纳退休,小布什提名罗伯茨接任,获得各方的支持,人们称罗伯茨是“这个国家最杰出最受人尊敬的律师”。由于伦奎斯特突然去世,小布什又将对罗伯茨的提名改为首席大法官。当年9月,50岁的罗伯茨成为美最高法院第十七任首席大法官,也是两个世纪以来最年轻的首席大法官。
  然而,作为共和党建制派的布什父子所欣赏的人,未必就能得到“体制外”的特朗普欣赏。特朗普与布什家族因选举而结怨,这是众所周知的。罗伯茨与特朗普的矛盾,也可以追溯到竞选上。2016年总统竞选时,特朗普曾经称罗伯茨为“保守派的噩梦、耻辱和灾难”,因为罗伯茨在最高法院的裁决中对奥巴马医改案投了支持票。当上总统后,特朗普也曾经努力和罗伯茨在公开场合秀和谐,无奈两人观点差异太大。特朗普一再对法院裁决冷嘲热讽,这终于引发了罗伯茨的批评。两人隔空交战,上演了罕见的一幕。
  2018年,第九巡回法院法官蒂卡尔作出裁决,允许非法移民在边境提出庇护申请。这与特朗普的立场相悖。特朗普立刻开炮:“这不是法律。第九巡回法院的每个案子我们都会输……那是奥巴马的法官。”蒂卡尔确实是奥巴马任命的,但这种泛政治化的说法激怒了罗伯茨。罗伯茨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没有什么奥巴马法官或特朗普法官、布什法官或克林顿法官。我们拥有的是一群敬业的法官,他们尽力让在他们面前出庭的人享有平等权利。”特朗普几小时后连发推文回怼:“抱歉,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但你们确实有‘奥巴马法官’,他们的观点与负责我们国家安全的人有很大不同。”

“独尊法律”何其难


  罗伯茨曾竭力塑造最高法院政治中立、独尊法律的形象。他曾说:“我们不是为人民说话,而是为宪法说话。我们的作用非常明确。我们将解释美国的宪法和法律,并确保行政分支在法律之下发挥作用。这显然需要我们独立于政治。”
  在某种程度上,罗伯茨本人就是一个独尊法律的人。2004年,时为上诉法院法官的他,办过一起“吃薯条”案,很是轰动。当时,华盛顿禁止人们在地铁里吃东西,警察可以逮捕这样做的未成年人,但成年人被抓到只要罚款50美元,不拘留。一个12岁的女孩就因为吃了根薯条,被警察拘留。女孩的母亲起诉地铁公司,称这是对成年人和未成年人区别对待,违背了保护平等权利的宪法修正案。罗伯茨在判词中说,这个政策是愚蠢的。但他又说:“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不是这个政策是好是坏,而是它是否违背了宪法。”他的结论是这样做不违宪,败诉的女孩不能清除被捕记录。
  2019年底,弹劾特朗普案进入参议院已成为大势所趋,罗伯茨在最高法院的年度报告中暗示了他将在参议院怎么做。当时他说:“我们应该反思自己的责任,不偏不倚、毫无畏惧地做出裁决,谦虚、正直地做好每一件事。在新的一年,我们面对任务,每个人都应下定决心,尽最大努力维护公众的信任,忠实地履行依照法律、公平正义的义务。”
  但这些话对照现实,就显得有些讽刺。有人说,现在的这场弹劾审判比克林顿那时还不如。那时候两党虽对立,也还能协商。克林顿虽引起争议,但他从未攻击过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如今的情况则不同,不仅两党互相攻击,总统和大法官还较上了劲。弹劾案于2月5日表决,结果已无悬念。民主党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说:“他(特朗普)將永远被弹劾。未经审讯就不可能无罪释放。没有证人、文件和证据就不算审讯。”但在众议院的弹劾表决中,又何尝不是以党派划线进行呢?只不过那次是民主党占优而已。
  罗伯茨审特朗普,也只能是一场风光大秀了。
其他文献
本刊驻阿根廷特约记者 李洪洪  阿根廷古生物学家近日复原了距今约2.05亿年的乌龟化石并将其制成标本,这一发现为学界研究三叠纪时期动物的进化提供了重要支撑。三叠纪是公元前2.5亿至公元前2亿年的一个地质时代,学术界一般认为乌龟最早出现在三叠纪。  在阿根廷西北部的圣胡安省,古生物学家陆续发现约20种三叠纪物种的化石,其中包括至少4组远古乌龟的化石。复原后的龟壳直径在40至50厘米之间。专家们表示,
插图 古谷  现在的文人三天两头撰文,哀叹书店式微。每当读到这种文章,我都想说,对于现代人来说,书店关门没有任何影响好吗?相反,网络的快捷让买书更加容易,对于自控力稍差的人来说,简直是火上浇油。  以前在书店买书,看到密密麻麻的大部头还犹豫一下,一则搬回家麻烦,再则字数太多,想着不一定有时间读完,理性就占据了上风,有的书掂量一下就放回去了。  在網上买书,完全没有这种心理负担,且诱惑更多。  第一
《一触即发》剧照《伪装者》剧照《天衣无缝》剧照  张勇其名,听起来像是个威猛汉子。而《环球人物》记者面前的张勇,却是位笑语嫣嫣、梳着一条麻花辫的典雅女性。“名字带着时代的烙印,我们那个年代叫兵、勇的一大堆。”  她的名字男性化,也擅长写男人戏——谍战。笔下的故事总是大开大阖又逻辑缜密,刚劲雄浑中藏着细腻清丽。3年,似乎是张勇创作的时间节点。2009年,其第一部谍战小说《一触即发》完成;3年后,小说
章站亮 1974年出生于江西鹰潭,高级教师。担任小学语文老师25年,现任鹰潭市余江区春涛镇黄泥小学校长。因为留守儿童做饭而被公众熟知,成为网红校长。  通往黄泥小学的路斗折蛇行:先从赣东北的鹰潭火车站到30公里外的县城,再经过10多公里的蜿蜒小径,经过稻田后见到民房村落,以为到达目的地了,却猛然撞入一大片树林和十几条弯弯曲曲的窄巷子,方才止步。  不过,了解这所偏远小学的日常却很简单。2018年1
嘴里含玉,打一字——“国!”千条线,万条线,跌落地下?唔见(看不见),打一自然现象——“下雨!”  九九重阳,打个两字的常用语众人安静数秒,突然有人大喊一声:“这不是东北话嘛,我家是东北的,我知道,谜底是‘旮旯’!”  澄海是广东汕头市的一个下辖区,也是著名侨乡,以往灯谜有许多粤语谜面,这些年,不少北方朋友来此定居,谜面也多了点北方味。去年的元宵节,我和家人走上灯火通明的澄海街头,指着一个个灯谜,
2020年3月23日,武契奇与中国援塞医疗专家组举行交流会。  为国人遭受新冠肺炎疫情数度落泪、爱子走上抗疫一线不幸染病、用亲吻中国国旗来表达对援助的谢意……近日,塞尔维亚总统亚历山大·武契奇在微博热搜榜上屡屡“现身”,网民甚至用武契奇的谐音称他为“577”。 有人说“577”是心系百姓、懂得感恩的好总统,也有人评价他的手足无措体现出示弱守拙的政治智慧,更多人则为中塞两国在疫情期间友谊的升华而感动
斯科特·莫里森。1968年出生,毕业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曾任移民部部长、社会服务部部长、财政部长,现任澳大利亚自由党党首、政府总理。  假如时间可以倒流,澳大利亚总理斯科特·莫里森或许不会选择在2019年年末“潇洒走一回”了。毕竟,当时澳大利亚山火势头正盛,不仅造成上十亿只动物葬身火海,还导致30多人死亡,2000多栋民居化为灰烬。在大半个国家火灾肆虐时他拖家带口去夏威夷吹海风,这怎么看都不
平湖鸟瞰图。  将近100年前,一位先生随同中国代表团参加华盛顿会议,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赞其演奏的琵琶曲《浔阳琵琶》如天国之音,后来一位黑人画家很欣赏他的表演,作了一幅画:他坐在椅子上,左手抱捧着琵琶,右手弹拨琴弦,表情如痴如醉。这位先生就是平湖派琵琶大师朱英。  平湖是一座文化名城,有着6000多年的历史,历经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是吴越文化交融之地,到了汉代,地陷为湖,其后土脉坟起,陷者渐平,
李开周  李清照的外祖父名叫王珪,是宋神宗在位时的宰相。北宋官员李清臣给王珪撰写神道碑时说过:“女,长适郓州教授李格非。”王珪的女儿嫁给了时任郓州教授(宋朝的学官)的青年才俊李格非。李格非是李清照的爸爸,所以王珪是李清照的姥爷。  今天要讲的故事,就跟李清照的姥爷王珪有关。  故事发生在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有一天,散了早朝,宋神宗叫住王珪:“王相公(宋朝尊称宰相为相公),昭陵(即
1075年5月17日,旧历闰四月二十一,北宋京城开封,宋神宗亲自下令,处死了两个人:李逢和赵世居。  对于这两个名字,绝大多数人未曾听闻,但是提到他们的祖上或亲戚,大家就不觉得陌生了。  先说李逢。他是官三代,祖父当过副宰相(参知政事),父亲当过公安厅长(提刑),姑姑嫁给了《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也就是说,李逢是范仲淹的内侄。  再说赵世居。此人来头更大,竟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直系后代。赵匡胤生下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