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线城市月入一万的那些女孩

来源 :现代青年·精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hfww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突然想写这个,是因为看到个微博,博主说她男朋友的姐姐是个月入两万的一线城市女孩,她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呢?住市中心的大房子,想买什么买什么,高兴了给自己买个大钻戒,一年出去玩几十次,出国玩五次以上,一天想吃某地的美食当晚就坐高铁去了,住了一天再回来。最后总结:没结婚没生娃的两万女孩儿,钱简直多到没有地方花,真是羡慕啊。
  What?这是月入两万的一线城市女孩生活?我简直都要怀疑自己和她是不是在一个国度。那我就说说月入一万的一线城市女孩生活吧,月入兩万也不会好太多。
  月入一万的一线城市女孩,就拿我最熟悉的北京来说吧,只能在遥远的五环外租个一居室或者开间,押一付三,也是不少钱了。想要住在公司附近?不好意思,那只能和别人合租了,每天为房子的卫生、水费、电费、取暖费不得不和人吵吵嚷嚷,上个厕所洗个澡都要排队。凑合点,租个次卧,咬咬牙,租个带阳台的主卧也不是不可以。再好就不行了,那些地段动则7K、上不封顶的房租,月入一万的女孩真付不起。市中心?想都不敢想。
  月入一万的女孩省吃俭用个几年,攒攒钱还是可以买车的,但只能买十几万的入门款,能不能上牌照就另说了。但大多数情况下,一万女孩还是会坐地铁,因为开车必然堵,开到公司停车场,那可是要按小时计费的,要是再加个班到半夜,停车费也是不小的开销。你说停在路边?不好意思,警察叔叔一个不高兴就来贴一张两百块钱的罚单。再说跑油不花钱吗?高速不花钱吗?月入一万的女孩在这件事上必须计较。除非是加班,车费公司报销,否则一万女孩儿是不会打车上下班的,因为稍微堵一下,一百多块钱就出去了,一个来回这一天的工资都白挣了。
  一万女孩儿还远远不是你想象的那种职场丽人,不会穿着名牌套装和高跟鞋在公司里走路带风。夏天的时候一万女孩还能逛逛商场买行头,但最多也只会买一两条一千多一条的裙子——这在一线城市的商场里已经是便宜的了。秋冬就更难办了,因为衣料多了,价钱也跟着上来了,一万女孩的大衣就只能淘宝了,哦,舍得一点的,买个HM、ZARA也还是过得去的。一万女孩根本不会穿高跟鞋去上班,因为要挤地铁呀,你推我搡间平底鞋都不一定站得住脚,每天还要被别人踩上几下,就更别说高跟鞋了。赶上走路距离远的,穿高跟鞋纯粹是给自己找麻烦。
  一万女孩儿基本不会买奢侈品,最昂贵的行头投入也就是几千块钱的MK或者Coach包包了。护肤品可以买好一点,起码用得上雅诗兰黛。偶尔咬咬牙买瓶SK2,虔诚地往脸上拍。实在想买香奶奶包包的,最便宜两万多,买了就要节衣缩食吃一阵子土。但生活既然这么辛苦了,一万女孩儿偶尔也需要点仪式感,所以也就偶尔买一买:这个月买个MK,那个月买个飞利浦粉钻,看着生活的一点小变化,就算犒赏自己了。但即使如此,一万女孩儿绝对不会去专柜,而是靠海淘平台或人肉代购,等上半个月,里里外外能省下几百块钱。然而这些改变,除了一万女孩儿自己,别人谁都看不见。一万女孩也不会晒,晒了显得自己太没见过钱、太没见过市面。
  一万女孩儿不会没事儿给自己买个大钻戒。这个段位的女孩儿戴的首饰,要不是没牌子的,要不就是要一眼看出牌子的。淘宝几块钱的首饰可以有,蒂芙尼的桃心手镯或T字手环可以有,施华洛世奇的广告款可以有,再不然可以选择潘多拉和周生生,不是太贵,又能看得出来。卡地亚?也就看看吧。没准结婚那天可以买一只戴上。
  一万女孩儿也没那么多旅游,虽然国内景点和东南亚还是去得起的,但什么欧洲什么马尔代夫就别提了。在这个命题里,钱还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没时间啊。一万女孩儿在一线城市里就是个累死累活的命,每天被公司绑着,加班到凌晨两三点都是经常的事。你问一万女孩儿,见过晚上九点的北京吗?她没见过。因为那个时候她还没下班啊。所以别怪一万女孩儿在最该看世界的年纪里,拿那个钱去买了包。因为她没那个时间资本去旅游。
  一万女孩儿通常没有男朋友。不上不下的,太难找了。也没时间去找。朋友聚会都越来越少得可怜,何况男朋友?难得的周末,不是在加班,就是在为了之前的加班狠狠补觉,睡上个天荒地老。
  一万女孩儿的父母很自豪,觉得自己女儿在一线城市里是个收入不错的白领,坐在办公室里风吹不着雨淋不着,没准几年后再被一个霸道总裁看上,简直是一部都市偶像剧。但一万女孩儿自己很苦恼,钱不够用,未来看不着,房价太飘渺,当下又太累。很多时候一万女孩儿恨不得耍无赖滚回家去啃老,但也只是想想,一来是不甘心,二来是想啃也啃不动。一万女孩儿可是轻易不敢辞职的,再累也不敢辞,辞了没准下一家还不如这一家呢,啃泡面还是小事,房租怎么办,总不能露宿街头吧。
  一万女孩儿在一线城市里是最普通的一类人,也是很多三线城市女孩儿想成为的人。毕竟她们看起来拎着名牌包、穿着款式还不错的裙子、开着小轿车,在大城市里穿梭。夜深人静的时候,她们也会点上一只祖马龙的香薰蜡烛,传到朋友圈里,说单身可真好。
其他文献
和大多数人一样,知道李雨这个名字,还是因为去年夏天的《超级女声》,一个站在舞台上时,并不能自带闪光与聚集的平凡女生。而李雨的作品同样也并不现代,在二次元、EDM、摇滚和各种动次打次的节奏声中,甚至显得有些弱势和孤单。即使如此,李雨在去年《超级女声》的舞台,仍然是辨识度最高的一个存在,这一切全是因为她的创作。  别的歌手往往需要通过造型、定位,来为自己创造一个鲜明的人设,而缺少鲜明的人设,也是很多歌
三年前,穿越剧《步步惊心》引发收视热潮,吴奇隆趁机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迎来事业的“第二春”,而另一个收获就是结识了北京姑娘刘诗诗。之后,他们在《步步惊情》中续写缘分,“张晓”和“殷正”的恋情也延续到现实中。  自从公布恋情之后,吴奇隆只要在公众场合露面总会被媒体“逼婚”,吴奇隆调侃道,外界对这段感情过分关注,不时帮两人制定计划。对他们来说,当务之急反而是,如何在密不透风的工作安排里找到拍拖的时间,
北京时间10月13日晚7点,2016诺贝尔文学奖在瑞典正式揭晓,美国民谣艺术家鲍勃·迪伦获奖。  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萨拉·达尼乌斯当天中午在瑞典文学院会议厅揭晓诺贝尔文学奖。文学院在当天发表的新闻公报中说,迪伦因为“在美国歌曲传统形式之上开创了以诗歌传情达意的新表现手法”而获得今年诺贝尔文学奖。达尼乌斯说,迪伦将他的诗歌通过歌曲的形式展现出来,这与古希腊那些通过音乐表达的经典作品别无二致。鲍勃·迪
唱吧,一款在手机上唱歌的应用软件。自2012年5月31日在苹果App Store上线以来,唱吧的成长速度连创始人陈华都未预料到——上线短短5天,跃升至App中国区总榜第1名,至今一直保持在总榜的前列,每天有超过百万用户为此着迷,其中还不乏很多明星大腕。  二次创业 一次豪赌  当很多互联网产业关注者得知时下热门手机应用“唱吧”创始人是陈华的时候,他们并没有马上意识到,这个陈华,就是当年酷讯的那个陈
近日,由海南省青年联合委员会、海南省青年企业家协会共同组织了青联委员、青企协会员一行17人赴台湾开展了为期7天的考察交流活动。交流活动以“琼台青年心连心 凝聚共识促发展”为主题,通过与中国国民党青年工作总会、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中国信托金融控股公司、统一集团等部门和企业的青年座谈交流,进一步探寻琼台两地企业经济发展合作项目,学习和借鉴台湾地区青年工作开展的新模式和新机制。  考察团以“中国
苏曼:四川成都人,女中音歌手,词曲创作人。成名较早的她,近年来人气顿旺,上两张专辑《佳人曲》《苏曼的夜晚》获得业界不少好评,同时她还参与了电影《梅兰芳》、《建国大业》等影片的首映式演唱。然而,为了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想,她坚持长期写作和独立创作,她拒绝了酬劳颇丰的商业合作与包装。在沉淀了4年多时间后,她终于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了让人期待已久的首张个人原创音乐专辑《壹玖柒零》。  苏曼:是一位潜心于音乐的
男青年站成一排,肩并肩,小手指勾住小手指。姑娘们站成一行,小手指也勾住小手指,站在男青年的对面。男的手一摇脚一摆,舞了起来,如狂风逐浪,热烈而又激荡。随着,歌声飞起,长短徐疾,粗犷激越,像群马奔腾,像洪水下坡,山和水应。男的歌罢,女的腰身一扭一晃,随之起舞,如春风抚柳,婀娜多姿。歌声就在舞蹈中缓缓飘动,柔和悦耳,婉转清雅,似丝竹之声,似春莺夜啼,荡漾于旷野,摇动人的心旌。——这就是儋州调声。记者曾
愈加遮掩,愈暴其质。  ——印度谚语    2007年2月29日,一名年仅24岁的漂亮女孩开着他人的捷达轿车撞死了一名男子。因无证驾驶涉嫌交通肇事,她当即被公安机关刑拘。谁知事后不到一个星期,她就被取保候审,原因是她主动赔偿了死者家属45万元的赔款,其标准远远超过国家规定!  一个来自农村的女孩何来如此巨款?当地人们议论纷纷。随着当地纪委的调查,谜团逐渐解开:原来,这个女孩竟是某区经济商务局局长宁
早高峰,在北京地铁八通线上,面前坐着的一个姑娘强忍着眼里的泪水,表情因为控制而反复扭曲,但始终压制着没有哭出声来。我不知道她在经历着什么,也沒有办法给她一丝安慰,但那种感觉却可以深深体会。  想起有一次的自己,走在一号线和十四号线中间的换乘通道里也是同样地强忍着在眼眶里打转的眼泪,但脚下依然快步奔走,没有放慢一拍。所以我知道,她和当时的我一样,一旦从地铁中再次冒出头来,就会毫无异样地微笑着去面对同
2010离我们远去,一个年代的开始,中国再次为世界奉献了两次盛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今天,辉煌已经落去,但品牌树立了起来。  2010,中国的品牌创造了吉利吞并沃尔沃这一被称为“蛇吞象”的创举,也经历了蒙牛和伊利、QQ和360两场令人心寒的内斗,中国品牌在磕磕绊绊中崛起,在全民的期待中成长。  这一年,有多少人为中国民族品牌的辉煌书写下无数精彩与梦想;这一年,又有多少人为中国品牌建设与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