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歌与新民歌的特征及演唱技巧的共性与差异性

来源 :读书文摘(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la07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歌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本文重点探讨了传统民歌和新民歌的艺术特征,以及二者在演唱技巧上,即呼吸的运用,嗓音的运用,共鸣腔的运用的共性和差异性。
  关键词:传统民歌;新民歌;艺术特征;呼吸;嗓音;共鸣腔
  民歌是我国传统的艺术形式,在民族文化发展与传承中具有重要地位。以新生活、新环境为主题的新民歌在当前民歌传承与发展中出现了新的改变。二者在演唱技巧上存在共性与差异性。
  一、传统民歌的概念与特征
  民歌主要是指由劳动人民创作、流传于民间、传播范围广的音乐作品。传统民歌的主要特征如下:
  (一)传统民歌具有极强的民间性和实用性
  民歌产生于民间,内容与劳动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部分传统民歌在创作时,甚至仅是一种劳动方式、节奏的呈现,例如打夯歌或是加油号子等。在实用性方面,传统民歌具有教育和传承功能,如大量的民歌包含了诸如先民对于神奇自然现象的认知,传递人们对于自然的敬畏。同时,传统民歌的实用性还具有交际功能,在傳统的民族文化中,异性之间在进行交往时,会通过对歌形式进行交流沟通。
  (二)传统民歌具有比较强烈的地域文化特征
  我国地域辽阔,各个民族在文化和风俗习惯上具有差异性,不同地区的民歌在传递载体上也多样化,为传统民歌赋予了显著的地域文化特征。主要形成七大类地域文化风格:第一,“江南水乡”风格,以江南小调为代表,主要是巴蜀之地。第二,粗犷、刚劲风格,以北方号子为代表,主要是北方平原。第三,西北高原风格,以信天游、花儿为代表,主要是西北黄土高原。第四,西南高原风格,以云南、贵州、四川山歌为代表,主要是云贵高原。第五,北方草原风格,以长调为特色,主要是大兴安岭至鄂尔多斯高原。第六,异域风格,主要以新疆地域文化为代表。第七,高山学院民歌,音区高且激昂嘹亮。
  (三)传统民歌具有杂揉性
  中国是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在音乐文化传承的基础上,也在不断进行丰富和补充。不同民族之间的传统民歌创作交流中,两种不同的民族风格进行杂揉交合,丰富对传统民歌的内涵表达、情感体现。
  二、新民歌的分类与特征
  新民歌指的是在我国传统民歌发展基础之上,将现代音乐创作元素融入后形成的、具备一定大众品味特点的新型艺术形式。新民歌在表达上将通俗流行乐以及美声歌曲中的元素融入其中。
  新民歌主要分为两类:一是艺术类新民歌,此类新民歌在唱法上以民族唱法为主,或是直接通过美声唱法进行歌曲风格的呈现。二是通俗类新民歌。通俗类关注歌唱的声音是否能够为听者带来愉悦之感,在演唱的风格表达上,往往还会借鉴流行歌曲的演唱形式辅助舞台表演。
  新民歌的特征如下:
  1.
其他文献
作为一个班主任,应该了解学习困难学生的思想和学习情况,教育和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努力学好功课,全面地完成智育任务。一个班级里,智育的任务,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课堂教学都是同一的。由于每个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不同,能力发展的水平不同,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环境,学习条件不同,学生自己的主观努力也不同,这就造成了学习活动的最终结果是千差万别的。教育和帮助不同基础、不同特点的学生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
摘 要:评价理论产生于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的分析模式,一经问世,受到广大学者的强烈关注,并广泛应用于语篇分析、外语教学、文学分析等。但马丁教授本人也注意到态度系统中存在着诸如子系统间的区分一类的疑难点。本文将结合实例,陈列部分态度系统中的易混淆点及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为使用评价理论的学者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评价理论;态度系统;难点  一、评价理论与态度系统  评价理论上世纪 90 年代马丁、怀特
摘 要:扶贫移民的城镇化安置历经了从农村社会发展到城镇社区的空间特征变化过程,并已成为地方政府促进区域减贫、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政策选择。随着城镇化安置构建形成扶贫移民社区,社区融合的重大问题也逐渐浮现,而从空间理论的视角能够很好地结合问题性质并从问题产生原因、潜在的体制和机制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变革的治理策略,勾勒出高质量的、多途径的扶贫移民社区的治理格局框架,以期在纷繁复
一枚落叶缓缓飘零  栖息于夕照的一阙篱笆  它在等待夜幕开启  向月亮倾诉它坠落的走向  枯竭的叶面在夕照里微颤  经络顽强地左冲右突  它曾经饱飨过八面春风  享受梨花带雨的绵绵甘露  夏蝉的颂扬不绝于耳  秋来,行人纷纷驻足,  景仰它,映衬了累累硕果  如今秋风横扫落叶  它只能向隅而泣,  在夕阳篱下,品味孤独  雾霭缭绕,夜晚开启大幕  无數的星星,闪闪烁烁  初升的月华晕晕乎乎。  仰
摘要: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美国著名学者尼尔·波兹曼(NeilPostman)在其代表著《童年的消逝》中他批判随着电视媒体的出现,成人世界过度曝光在儿童面前,成人与儿童之间的界限模糊,提出了“童年消逝”这一命题。但是童年真的消逝了吗?现在我们还并不能给出明确的答案。本文主要借助相关的名著和资料来简单的讨论这一命题。在当代社会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童年真的消逝了吗?  关键词:童年;儿童;童年的消逝  
[摘 要:在众多古典舞剧目中,技术技巧被广泛运用,它不仅能体现出舞者的综合能力还能使舞蹈剧目的观赏价值得到提升。技术技巧主要包括身体的柔韧性、肢体的协调性、力量的爆发性,这是一种高难度的舞蹈动作,使得舞蹈内容变得丰富多彩,作品的张力被表现的淋漓尽致,本文以《罗敷行》为例,来介绍技术技巧在舞蹈剧目中的特点与重要性以及古典舞技术技巧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古典舞;技术技巧;重要性;《罗敷行》]  
摘 要:关注张爱玲者,多关注《金锁记》和《倾城之恋》;关注《半生缘》的人,多把视线放在顾曼桢身上。其实,顾曼璐的悲剧色彩更加浓厚,她的形象更加典型。顾曼璐的人生是悲剧的集合体,她最大的悲剧在于毁灭顾曼桢其实在毁灭理想的自己。  关键词:《半生缘》;顾曼璐;悲剧;受害者;制造者  []  张爱玲曾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半生缘》里,就有很多昭示阴暗丑恶的人性的“虱子”,这些“虱子”聚
摘 要:“一带一路”战略下工程类应用型人才教学模式是从教师教学模式,以及学生方面对教学质量进行优化。本文结合高校自身专业特色,试图探究合作模式下双语在线学习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提升整体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有效提升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一带一路;工程类应用型人才;双语在线学习模式  1研究背景与内涵  本科阶段来华留学生原则上在本专业领域中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世界众
摘 要: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西方法律文化是非常不同的,但作为人类法文化中的重要一支——中国传统法文化,在链接宪政建设的因素中,有其精华部分,也有其矛盾方面。中国的宪政建设的过程,应该是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扬弃的过程。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对宪政建设的影响,这对中国宪政建设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传统文化;宪政建设;作用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于中国宪政建设来说,是开启了崭新的一页,揭开了劳动人民新民主主
摘 要:全面贯切落实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颁发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全国各大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战略举措。本文以西藏警官高等专科学校2013年以来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实施《标准》过程中因工作执行力度和学生参与、认识的差距等因素,使得《标准》未发挥出它应有的成效、学生体质健康也未得到实质性提升的原因。并对出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地培训学习、贯穿课堂、加强指导等对策建议,以培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