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的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hj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是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推出的“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系列活动之一。经过几年的发展,论坛覆盖的学科领域不断扩大,论坛的规模和质量不断提高,并且在广大博士生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为推动博士生之间的学术交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促进多学科研究思想和研究方法的融合以及在促进科技创新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旨在对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的特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建议。
  关键词:博士生学术论坛;特点;不足;建议
  作者简介:刘青(1984-),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河北 保定 071000)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2-0038-02
  
  目前,我国在校硕士研究生115.6万人、博士研究生24.7万人,已經成为研究生教育大国。要提升我国研究生教育总体水平,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增强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必须以大幅度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为核心,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近年来,针对举办的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等项目的实践证明,开展全国范围内的研究生学术交流活动,充分发挥不同高校的学科优势,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设立高起点、大范围、多领域的学术交流平台,对于研究生丰富知识、促进交流、拓宽视野、砥砺思想、激发热情、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是全国学术交流平台两种形式之一,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主办,旨在为全国博士生提供一个高起点、大范围、多领域的学术交流平台。2003年,由清华大学承办了首届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2]到2010年已经有近90余所院校及研究所承办了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承办论坛的单位逐年增多,影响逐年增大。人民网、新浪网、《法制日报》等都对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给予了关注。由于参与度逐年扩大,论坛在广大博士生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有的博士生认为,现在研究生的学习、研究都比较茫然和闭塞,各个院校同行之间交流不多,博士生学术论坛正好给了博士生们了解科研前沿和同行研究状况的机会,意义重大。
  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依托高水平大学,充分利用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优质教育资源,面向在学博士研究生,以一级学科为基础,分学科领域举办,原则上每个一级学科每年举办一次,每年举办论坛数量稳定,涉及学科广泛。论坛从2004年开办至今,举办的论坛总数已达161次(见表1)。从举办论坛的数量来看,除前两届之外,每年举办的论坛学科数维持在20场左右。这表明,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开始形成稳定的发展趋势。从举办的学科来看,涉及文、史、哲、工、农、理、林、医、军事、管理学十二大学科门类;学科也由一级学科向二级学科过渡;举办交叉学科论坛成为一种趋势。如2009年在南京大学举办的“化学与材料”博士生学术论坛就是化学和材料科学两个一级学科的交叉。同时,举办单位不仅仅局限于部属高校,地方高校的参与度越来越高。2003年,参加首届博士生学术论坛的单位是35所设有研究生院的单位;2004年的论坛中,全国274个博士生培养单位都有不同程度的参与,他们组织博士生或为论坛投稿,或直接参加论坛。参与全国博士生论坛的单位如此之多、范围如此之广、影响如此之大是少见的。[2]
  注: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举办6年来举办的学科数已达161次。
  一、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存在的问题
  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项目经过了几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多学科、宽领域,并引起关注的学术盛会,它为推动不同区域、不同院校、不同学科之间研究生的广泛交流、拓展博士生的学术空间、活跃博士生的学术活动、营造浓厚的博士生创新氛围起了重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1]在论坛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应引起注意。
  1.论坛的关注度在逐年下降
  笔者以历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为关键字,在百度网用精确搜索,结果显示有关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的网页数量经过前几年平稳发展(见表2)有下降的趋势,说明论坛的关注度在降低。原因笔者总结为两点:第一,论坛的发展可能缺乏强有力的文件指导。我国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逐渐过渡,但由于“计划”的影响依然存在,目前人们还是习惯于上级指示,加上急功近利的思想,人们的参与积极性不够,特别是各博士生培养单位和导师的支持力度不够,限制了博士生学术论坛的发展。第二,按照规定,要申办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至少需要国家级或者部级以上的重点实验室或者学科。过高的参与门槛也可能限制了地方高校的参与热情。
  注:由于百度动态数据,笔者以2011年3月2日前后几天的数据为准,经反复比对,该表的数据趋势如实反映了论坛发展的大致情况,但在精确网页数量上面略有不同。
  2.论坛的国际化程度还不高
  以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学术论坛为例,截止到2009年已连续举办五届。根据表3可以看出,五年中只有一位国外学者参与到教育技术学的博士生学术论坛中,论坛国际化程度显然不够。对博士生导师的调查显示,博士生们主要参加的是国内举办的全国性学术会议。由于与国际学术界的学术交流不够,也容易导致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比较狭隘、学术前沿意识不够、学术训练不足等问题。[3]所以,要努力拓宽博士生的学术视野,与该专业的世界领先知识保持并驾齐驱。
  3.在论坛的发展中存在着难以深入研究论坛发展的特点
  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第一,历年的数据不够完整,论坛的总结、交流不够,不利于论坛的发展和提高影响力。如各年举办论坛的官网大部分已被删除,难以统计精确数字。笔者以中国学术会议在线网各个举办2005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的学校所留官网地址为准,试图搜集一些数据资料,但令人遗憾的是,网页全部显示为不可用。同样,接下来2006~2009届情况也如此,只有少数一两个分论坛得以保留,但这对要整体分析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是远远不够的。第二,论坛的反馈机制尚未成形。在论坛的发展过程中,零零散散的反馈尚不足以显示举办论坛的必要性,所以有必要加快形成成熟的反馈机制。如从学生与导师处得到关于个人收获的反馈;从举办学校得到举办经验的反馈;从举办学科得到前沿学术动态的反馈等等,以利于论坛的健康平稳发展。
  二、对继续办好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的建议
  1.尽快建立起总结-反馈-研究-解决问题的机制,明确各级责任
  政府的责任在于“推”,这需要从长远眼光和从全局的高度正确把握博士生论坛发展和改革的方向,并通过立法、计划、拨款、评估、监督等进行宏观调控。[4]学校有义务在举办论坛之前设立专门的网页来将论坛准备情况向社会公布;到论坛举办完毕,学校根据这一届的实际情况,例如实际参会人数、提交论文数、有无任何创新、在举办过程中所发生的问题、注意事项等等提交一份总结报告,在规定时间内反馈到国家教育管理部门。教育部门根据各方面反馈,将建议归纳为报告,并附改进意见,上传到专门为各界博士生学术论坛设置的官方网站,供所有人下载。清晰建立层级间的反馈和责任机制更加有利于各方各尽其责,论坛的发展更加公开、透明、健康、有序地发展。
  2.论坛的发展应得到地方高校的支持
  按照规定,申报论坛项目必须有国家重点学科或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部级重点实验室。一方面,因为这些实验室的国内学术水平最高、研究技术最先进,所以,由这些学校举办论坛,参与者可以参观国内最先进的实验室,与最前沿的学术理论保持并行。另一方面,举办门槛过高的硬性条件也限制了地方高校举办论坛的积极性。面对此情况,笔者建议,国家允许省级重点学科同样具备举办资格,同时由中央和地方政府联合加以支持,以地方财政为主,中央财政为辅,由此各个省属及地方高校举办的机会便会大大增加,这样不论从学科声望、学界的关注还是在学界内的影响都会大大促进地方学校的发展和学科建设,对博士生学士论坛的影响力和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在此,笔者要强调,全国重点大学举办博士生学术论坛顺理成章,优势不一一赘述。但笔者一直希望地方大学也能够有举办论坛的机会,在保证博士生学术论坛质量的基础上,将地方高校纳入举办候选校之列。在《教育部关于设立全国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的通知》教研函[2010]3号中明确指出,要采用“总体规划、专家评审、周期轮换”的管理模式,与“985工程”、“211工程”等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密切结合,形成稳定的办学基地。在重点高校和地方高校硬性条件差距很小并且地方高校具有重点学科的情况下可以交由地方高校举办。这样地方高校不仅进一步扩大了学校知名度,带动学科发展来形成特有的学科优势,同时也带动其他学科一起发展,地方高校的导师和博士生得以近距离接触该领域内最新的研究理论,扩大学术视野。笔者以2010年在四川农业大学举办的全国博士生畜牧科技创新学术论坛为例,就是地方高校利用传统优势学科,借助论坛再次提升畜牧学科的整体水平的典型。同时,地方高校在参与论坛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参加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而地方高校的博士们也可以通过提交有水准的博士生论文,展现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科研水平。
  3.论坛自身要努力“国际化”
  现在国内学者热衷于探讨如何建立世界一流大学、大学怎样国际化。实际上,举办世界性的高水平博士生学术论坛便是大学国际化最好的机会。不仅可以有效地向国内外学者介绍该学科的水平、研究方向、研究成果,举办单位还可展现学校的特色和历史。同时博士生也借此契机,汲取同行及大师们的学术观点和学术成功,并就此论题展开探讨。课程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5]而大型的国际学术会议活动作为博士生向世界范围同行和大师们学习的一种场合,实际上是一种极其有效的隐性课程,是对博士生进行学术训练、培养其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6]因此,博士生的学术视野不应该只是停留在国内的学术界,要和世界学术界保持更多的交流。
  4.充足的预算是办好学术论坛的重要方面
  目前,我国举办学术论坛的财政主要是来自教育部的专项资金,学校还会自筹资金,赞助方式比较单一。在此笔者建议,可以采取多方投资,尝试使社会、公司、私人等第三方参与其中。在举办论坛的过程中,主办单位可以根据论坛的主题设置与第三方有关的分论坛,有兴趣的博士生可以参与其中,并对其中一些领域进行研究。例如美国公司资助博士教育,很多博士生的学位论文主题与获得资助的研究项目相关。它不仅确保了教师和博士生能够得到资助和指导,而且还确保了研究项目始终有稳定的勞动力资源。[10]此将博士生的研究兴趣和学术统一结合在一起更有利于进行创新,而且也可以兼顾就业领域。
  总之,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是进行博士生教育创新的一个重要项目,办好它可以开阔博士生视野,提高其学术水平,有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同时也要正视其发展中的问题,及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让这个平台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新作用,促使我国从研究生教育大国向研究生教育强国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设立全国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的通知教研函[2010]3号.
  [2]《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编辑部.启迪创新思想,搭建学术交流的平台——“全国博士生论坛的“经验与体会”[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1).
  [3]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报告课题组.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85-186.
  [4]吕东伟.博士生教育创新——首届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综述[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22).
  [5]张楚廷.素质教育的沉思[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菲利普G.阿特巴赫.美国博士教育的现状与问题[J].教育研究,2004,(6).
  (责任编辑:王祝萍)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我国于2010年6月启动“卓越工程师计划”,并且率先在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61所高校实施.为了更好地理解、贯彻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分析了国内外工程教育的
我国高等教育培养体系较好地满足了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但对研究型人才培养却存在诸多问题,尤其对于信息类专业尤为突出.分析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型人才培养体系,并提出了
高等农业院校肩负着科教兴农的重要使命,应当自觉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办学方向,不断强化服务“三农”意识,端正办学指导思想;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农科教
摘要:为了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2000年教育部批准设立独立学院,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独立学院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办学条件、办学资源等与前十年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加之教育改革的深入,独立学院的发展特别是学生培养模式与培养机制的问题已成为新形势下研究课题之一。为了更好地落实党和国家的有关教育政策、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对山西大学商务学院这所独立学院近十年发展中的有关经验进行了总结,针对学生的培养模
阐述了构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学生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内容,使用该体系对学生科研能力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
简述了当前我国工程硕士培养的特点,围绕工学矛盾、生源问题、课程学习、论文选题、质量保证等方面分析了影响工程硕士教育质量的因素,探讨了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对应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