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挑战杯”竞赛为引领,深入推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来源 :河南教育·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342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挑战杯”竞赛是新时期深化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有效载体,应进一步营造浓厚的学术科研氛围,科学组织协调,积极引导推动教学改革,加强梯队培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深入推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挑战杯;素质教育;创新能力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下简称“挑战杯”竞赛)是新时期创新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形式和重要环节,是加强大学生思想引领的重要手段,也是深入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有效载体。
   一、许昌学院“挑战杯”竞赛取得的成绩
   许昌学院非常重视“挑战杯”竞赛活动,在学校党政的统一领导下,组成了由校主管领导牵头,团委、教务处、科研处、学生处等部门共同参加的组织协调机构,加强对学校竞赛工作的领导。学校建立了与全国和河南省竞赛相衔接的校级“挑战杯”竞赛机制。截至目前,学校共举办了六届“挑战杯”竞赛。自参加河南省第三届“挑战杯”竞赛以来,学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在河南省第九届“挑战杯”竞赛中,学校获得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6项,并荣获优秀组织奖和“最具投资创意奖”。在全国第十二届“挑战杯”竞赛中,学校获得三等奖1项,并荣获优秀组织奖。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大学生对科学的热情与所掌握知识有限之间的矛盾
   正如有关学者所指出的那样,大学生一方面崇尚科学,表现出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另一方面关注科技发展的意识不够,表现出主体意识不强、主体作用发挥不够、投身实践的勇气和能力欠缺等消极状态。例如:在选题问题上,有些学生不知如何选题,选题或太大或太小,或者没有能够把握科技发展前沿,缺乏前瞻性。
   2.指导教师重视程度和指导力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大学生参与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和创新活动的兴趣很高,但是有些想法不成熟,或者是比较粗浅,或者是理论没有联系实际。大学生思维意识和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给予指导。但是,从参赛的作品情况来看,不少作品的指导教师并非在本学科有深入研究和造诣的专家、学者,而是本院系的团总支书记或副书记。不可否认,有些团总支书记或副书记在本学科专业造诣颇深,但总的来说,团学工作任务繁重,很难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对作品进行精雕细刻。
   3.经费不足,科研活动场地有限
   充足的经费保障是一个项目能够顺利深入开展的强有力的后盾。相对于省内外知名高校几十万、数百万的“挑战杯”竞赛专项经费,许昌学院没有“挑战杯”竞赛专项经费。在这种情况下,文科类项目由于投入相对较少,受到的影响不大;工科类项目由于需要购买零部件等,投入较大,受到的影响就较大。所以,学校选送参加河南省“挑战杯”竞赛的工科类作品多是一些分量比较轻、投入比较少的科技制作类和小发明创造类作品。此外,实验室等能够为大学生提供科技制作和科研活动的场所有限。这些都不利于大学生尤其是工科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
   4.机制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学校制定了鼓励创新的相关制度,如《许昌学院本科生创新学分评定与管理方法》《许昌学院综合奖学金及单项奖学金实施细则》等,对“挑战杯”竞赛等科技竞赛活动授予创新学分,在奖学金的评定上也体现了向创新能力方面的倾斜,专门设立了科技创新单项奖。尽管如此,在组织协调机制、教师指导机制、评价激励机制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三、思考与对策
   从某种意义上讲,“挑战杯”竞赛活动是检验一所学校学生素质、科研能力的重要指标。但是,我们必须了解“挑战杯”竞赛的宗旨和目的,防止“功利化”倾向。为进一步深化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学术科研氛围
   “挑战杯”竞赛项目从选题、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操作、结果分析、论文写作到参加竞赛,需要的时间很长,因此要早组织、早准备,加大宣传力度,发动广大学生在学有余力的前提下积极申报课题,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2.科学组织协调,各级领导齐抓共管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洛阳理工学院的成功经验,该校获得全国第七届“挑战杯”竞赛二等奖和全国第八届“挑战杯”竞赛三等奖。洛阳理工学院各级领导十分重视“挑战杯”竞赛活动,成立了由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和主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为主任的“大学生科技制作委员会”;成立了由党委书记、校长组成的“大学生科技制作作品评比委员会”,各系主任、教务处处长、科研外事处处长、学生处处长、团委书记等担任委员会委员,同时聘请一名经验丰富、热心大学生科技制作工作的退休教授专门负责此项工作。
  3.教学相扶与教学相长,积极引导推动教学改革
   教师对学生科技活动中各环节进行指导和把关是促进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取得成效的关键。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会处理好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关系,摆正第一课堂和科技实践的主次关系,在科技实践创造活动中做到学习和实践两者兼顾,而科技制作对于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科研水平的提高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科研活动是学生科研素质培养的平台,通过参与科研活动,能够使学生提高查阅文献材料的能力、运用严谨的统计分析方法的能力和科研论文的写作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独立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风,促进学生科研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形成。学校可将教师的指导工作量计入教学工作量,以此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4.加强“两个队伍”建设,注重梯队培养,培养团队精神和科学精神
   “两个队伍”建设包括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科技活动骨干队伍建设。要有效提高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层次和质量,就必须加强指导力度选拔和培养一批技术水平高、责任心强的教师参与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为课外科研提供技术支持。要鼓励有关专业教师开设专门课程,系统地对学生传授有关发明创造的知识和方法,培养发明创造的技巧和能力。教师要在诸如确定选题、创新性、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关键环节进行指导。学生团队要集思广益、团结协作,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凝聚智慧形成合力。
  5.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为学术科技活动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积极制定配套政策,加大组织发动、正确引导、表彰奖励力度,力争促进“挑战杯”竞赛成果的生产转化。一要完善经费保障机制,通过设立学生学术科技活动基金、学校提供资金支持以及争取社会赞助等,为学生学术科技活动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二要完善设施保障机制,提供充足的实验场地,各种基础课实验室以及各种实验仪器设备应为“挑战杯”竞赛项目开放。三要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对参加“挑战杯”竞赛活动获奖的学生,在推荐免试研究生、评定奖学金等方面予以倾斜。在教师奖励机制上,对获奖的指导教师应发放工作量补贴或奖金。对没有获奖的教师和学生也应给予奖励,以激励更多的师生积极参与。
   江泽民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今后,许昌学院将以参加“挑战杯”竞赛活动为契机,坚持育人宗旨,培养科学精神,突出创新理念,发挥服务功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竞赛中来,推动学生科研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提升其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使“挑战杯”竞赛活动真正成为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平台,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任小龙等.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05,(12).
  [2]唐立华等.大学生“挑战杯”科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1).
  [3]张延利.以“挑战杯”为平台,拓展学生培养新途径[J].中国科技信息,2007,(23).
  [4]刘龙等.以“挑战杯”为契机,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的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5,(3).
  责编:路童
其他文献
河南省第九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对我省各项工作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就郑州大学体育学院而言,学习贯彻省九次党代会精神,关键是要联系实际,进一步理清作为我省唯一的体育类专业院校的发展思路,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育人道路,积极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优化育人环境的时代要求,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学院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和十七大以来历
期刊
2月14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李克强出席大会。会上传来喜讯,由河南理工大学张子敏教授主持、高建良教授等共同完成的“中国煤矿瓦斯地质规律与应用研究”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这是党和国家对河南理工大学瓦斯地质团队工作的最高褒奖,也是该校近30年来作为第一完成单位首次获得此项殊荣。  煤炭是中国的基
期刊
这学期我调整了新的岗位,从长清校区到济南校区,我有太多的话要说,太多的人要去告别,太多的事要一辈子去珍惜或者忘却。工作的第一个六年,我完完整整地把自己放在了长清,以至于回到本部独自一人吃饭刷锅的夜晚变得如此不适应,我本能地问自己,原来的夜晚都是怎么度过的?我以前没有过寂寞吗?答案很显然,长清的兄弟姐妹,你们懂的。  我当然不想营造一个充满眼泪和惆怅的情境,在昨天的生日宴上,我已经哭完了;我也不是为
期刊
策划人语:  从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到中州大学、国立第五中山大学、省立河南大学、国立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学院、开封师范学院、河南师范大学,再到改革开放后恢复河南大学校名,可谓,一部河南大学史,半部河南高教史。而今,河南大学已经走过了百年。百年河大浓缩了河南高教的历史,见证了中原大地的发展。因此,河南大学一百周年纪念不仅是河南大学的一件大事,也是河南的一件盛事。  河南大学自创办起就把根深深地植入河南
期刊
“作为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高等学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是河南大学的责任,也是河大人的使命。”  2011年,河南省总人口为1.0489亿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7万亿元,全省经济总量已经连续5年居全国第5位,中西部首位;郑汴一体化的快速推进、中原经济区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两不牺牲”“三新”“三化”协调发展战略正在顺利实施……一系列数据和重大事件告诉我们,河南这个正在崛起的中部大省,
期刊
本刊讯(记者 路 童)4月19日上午,王际鑫书画作品展在郑州大学隆重开幕。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蒋笃运,郑州大学党委书记郑永扣,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州大学校长申长雨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并为书画作品展剪彩。各级领导、各界来宾、文艺界人士和郑州大学美术学院师生400余人参加开幕式并参观了展览。  此次展览由郑州大学、河南省美术家协会、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和河南省教育界书画家协会共同主办,郑州大学素质教育办公室、
期刊
积极发挥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的先导作用,并将河南大学的宋文化做大做强,成为国际宋文化的研究与交流中心。  《河南教育》(高校版):程教授,您好,能否简要介绍一下宋文化?  程民生:关于宋文化,我想引用几位大家的论断加以说明。陈寅恪先生曾经说过:“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王国维说:“宋代学术,方面最多,进步也最著。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文化之多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
期刊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是采用“你讲我听、你打我通”的单向说教式教育模式,无法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仅效率低,而且效果甚微。享有“第四媒体”之誉的网络已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等,主动占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刻不容缓。而博客、微博等载体的出现恰好满足了当今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  一、辅导
期刊
看大学新生报到时熙熙攘攘的场景,无疑,现在是大学最繁华的时代。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现在是大学最美的时代。  随着国家投入的增加,大学越来越大,校园越来越美。美丽的大校园常常让初见者感到震撼,只是美丽的距离未必产生美感,容易误伤教学氛围和师生关系,容易让人想起大学中大师与大楼的争论,甚至会让人产生错觉。今年,就有一新生报到时见校门破旧而痛哭要求退学。可见,美丽的大学是不是理想的大学仍然是一个应该思考的
期刊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2011年全省高校学生工作,交流工作经验,深入分析当前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形势,明确工作任务,进一步坚定信心,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努力开创我省2012年高校学生工作新局面。  2011年,全省高校学生工作战线的同志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国家和我省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做好高校学生工作并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