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叠滘初级中学:水乡文化助力新市民子女融入新家乡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dod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就业,他们拥有长期稳定的工作和住所,成为城市里的新市民,但也由此给流入城市的发展带来诸多新问题。在教育领域,新市民子女的随迁教育及社会融合问题首当其冲。如何帮助新市民子女在迁入地找到归属感,提升他们融入当地生活的自信心?叠滘初级中学创新德育途径,充分挖掘、利用叠滘社区丰富的水乡文化资源,为他们营造了温情暖心的学习、生活氛围。
  一、开发课程,让学生认同水乡文化
  自2015年起,叠滘初级中学的新市民子女就读人数逐年上升,我们从日常教学管理中发现这些新市民子女虽跟随父母实现了地域的迁移,但在实际生活中,他们无法顺畅地融入当地的生活,逐渐产生城市“边缘人”的心理困惑,情况严重者甚至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在得知新市民子女非常渴望了解就读社区的人文环境,以提升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融入能力,满足自己今后发展需要的内心想法后,学校决定在校内开设一些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在学科课程中自觉融入乡土资源,帮助新市民子女从文化接纳、身份认同、行为适应三个维度,快速融入当地的文化和生活,让他们乐享成长、踏实逐梦。
  学校遵循区域性、适应性、实践性、发展性的课程开发原则,为新市民子女开设普及体验类校本课程,每个年级每学年安排6课时。在普及类校本课程中,学校先后开设了走进社区、龙船竞渡、多彩叠滘等社区通识类课程,向新市民子女展示了叠滘的文化古迹、风土人情,为他们融入社区奠定了基础,加深他们对“我是社区成员”的身份认同。
  体验类校本课程,以地方特色文化体验为主。其中,茶基十番教学最具特色。十番锣鼓自安徽、江浙一带传入叠滘已有200余年历史,是叠滘地区最具特色的民俗文化。目前,佛山十番中属叠滘茶基村何广义堂这支表演队历史最为久远,技艺传承从未间断。我校利用毗邻茶基村的地理优势,专门开设了十番传承课程,聘请十番传人庞活玲为授课教师,带领新市民子女了解十番历史、学习十番基本的演奏知识、欣赏和演练不同的十番曲目。经过学习,新市民子女不仅能用十番锣鼓淳朴、真挚地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更传递出一代代叠滘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学校正式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基地后,新市民子女常常应邀参加各种文化展演,他们热爱新家乡的情感加深了。
  学校任课教师根据学科特点,或将水乡文化自然融入到语文、美术、物理、思政等课堂教学中,开设对联诗词赏析课、乡土风情写生课、龙船漂移与浮力课;或将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感受、体验、成果生成新的课程资源,拓展了“奉献社会”这节思政课。教师们以教促融,拉近了新市民子女与社区的关系,使新市民子女对其居住社区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和传统文化的感知从抽象到具体、从呆板到鲜活,对社区生活的适应能力和认同感越来越强了。
  二、设计活动,让学生体验水乡文化
  为增加新市民子女与社区的交互,打破他们日常家校两点一线的生活空间,学校联动社区,主动挖掘水乡文化资源,组织学生参与体验水乡文化的活动,让新市民子女不仅能在课堂上了解地方文化,更能在校内外的活动与实践中丰富认知,在情感体验中更好地认同和接纳他们的新家乡。
  (一)丰富校内活动
  2015年5月开始,学校为新市民子女开设了舞狮、龙船、武术、十番表演等富有乡土文化气息的校内活动,让更多的新市民子女深入了解、接纳叠滘这个千年水乡,为文化传承尽一分力。
  学校请社区特色文化团体、义工入校园指导新市民子女,教他们学南狮起势、划板凳拼接的“龙船”、练咏春拳、用十番合奏《小星星》。校内活动虽然简单,却足以让新市民子女兴奋起来。学生在欢声笑语中真实地感受着水乡文化魅力,增进他们对新家乡的喜爱。
  每年“五四”文艺会演都是学生放飞青春梦想的时刻,更是我校展示水乡特色文化、拉近新市民子女向往叠滘生活的大舞台。洋溢着叠滘气息的原创小品、诗歌朗诵、十番、舞狮等节目,让台上台下的新市民子女感受到了地域文化的魅力,无形中促进了新市民子女与新家乡的和谐共融。
  (二)拓展校外实践
  积极参加校外社会实践,可以帮助新市民子女直接获得对社区认知的经验,提高社会适应力,也可帮助新市民子女快速融入社区。
  学校组织“叠滘文化精神探寻记”活动,以实地走访、探究古村文化的方式,让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断浸润新市民子女的心田。走访姓氏祠堂,让新市民子女了解到叠滘地区众多的姓氏祠堂和不同姓氏的家风家训。从古至今,叠滘各个姓氏的乡民和谐相处、守望相助,形成了崇文重教、尊老愛幼、敦睦桑梓的乡风美德。“叠滘文化精神探寻记”系列活动拓展了新市民子女的学习空间和心胸视野,使他们深刻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激发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叠滘中学“360志愿服务”也是学校日常组织的重要社会实践活动之一。2017年9月开学,我们发现有越来越多的新市民子女主动要求加入叠滘中学“360志愿服务”队伍,他们去社区做茶基文化导赏员,参与社区叠韵水乡闹元宵音乐文化节活动,积极推广叠滘水乡文化,一方面加深自己对水乡文化的理解与认识,另一方面也拉近了不同地域间人们的距离。
  三、协同家社,让学生融入水乡文化
  为排解新市民子女对陌生的环境不适感,在南海区教育局、桂城街道党工委、桂城教育局主动关心及校党支部指导下,我校贯彻家庭一学校一社区“1 1 N”教育生态理念,联动社区文化团体,邀请社区工作人员、乡贤、学生家长、社工一同构筑全方位育人模式,充实新市民子女的校内外生活,为他们的向上成长积蓄力量。
  这些社会热心人士在每年校园文化开放日,志愿到校指导新市民子女现场体验水乡特色文化,热情帮助学校拓展校外实践活动。最让新市民子女难忘的是到叠滘圣堂体验龙船漂移,闻名全国的“L”湾道,漂移着长达20多米的龙船。新市民子女在社区志愿者耐心指导下,亲身体验叠水之勇,感受创新进取的叠滘文化精神。当新市民子女得知社区免费提供龙船、资助服装时,他们被叠滘村民的无私、友善深深感动,与社区的隔阂逐渐消失。
  班主任邀请新市民子女家长陪伴孩子一起体验叠滘水乡文化之美。新市民子女和家长在叠滘一日游、叠滘寻宝记等活动中尽情地感受叠滘历史、体验民风民俗。叠滘村民淳朴善良,主动与新市民子女沟通交流,让新市民子女更加热爱这片土地。
  叠滘乡情报告会由叠滘社区工作人员,向新市民子女和家长介绍社区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绩,以及社区真诚接纳新市民的做法,加深了新市民子女对社区的认识,让他们产生共建美好家园的愿望。
  “我们的节日”是家校社合作的主阵地。学校利用节日民俗,采用“小手拉大手”形式,组织来自不同地域的家长进校园、入课堂。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做月饼,不同地域不同习俗让学生大饱口福的同时大开眼界;体验习俗大课堂上,新市民家长介绍自己的家乡习俗,教师引导孩子们寻找着不同文化的共性与差异,在体验祖国的多元文化中,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
  知民俗、游叠滘、晓乡情、寻精神等一系列活动,让新市民子女不知不觉融入叠滘当地的文化中。家长们欣喜地发现孩子的眼界开阔了、思维活跃了、性格开朗了、行为习惯也改变了,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着。
  教育聚民心。教育好一个新市民子女就是帮扶一个家庭。叠滘初级中学协同家社育人力量,活化水乡文化资源,为新市民子女成长创设向上生长环境,使新市民子女真正从情感上融入新社区,在所属城市找到归属感。未来,我们还会集结更多力量,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让新市民子女享受更有温度的教育。
  [张建文,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叠滘初级中学德育处主任;李柱才,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叠滘初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责任编辑 陈静文
其他文献
实施活动型学科课程教学,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一种有益尝试,教师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断学习探索,方能走在改革的前列。教师还要精诚合作,发
近一阶段,界首市住建委和工程质量监督站集中10天时间,对全市所有在建的公共建筑工程和居住建筑工程建筑节能应用情况进行了拉网式检查,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建筑节能应用工作的健
四川省广元市田家炳实验中学于2014年引进"共创"课程。课程开展五年多来,收获了学生们的肯定和喜爱,究其根本,乃是因为"共创"课程的内容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且课程中的每个
目的:观察鼻咽癌高转移细胞5-8f的顺铂敏感性受Serglycin稳定干扰的影响,并对干扰机制进行初步探究。方法:建立Serglycin稳定干扰的鼻咽癌高转移细胞株,分为三组:实验组5-8fKDA
张育花,浙江省杭州钱塘新区教师教育学院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杭州市教坛新秀,《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专家,高级教师。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计一直是教师关注的焦点之一。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目标设计中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脱离课标、相关纲领性文件和教材;二是忽视不同年级教材主题螺旋上升的特点;三是忽视学生的生活实际对教学目标设计的重要影响;四是对目标的重要意
目的:探讨外周血D-乳酸检测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上的价值。方法:通过对5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及外周血D-乳酸检测,分析早期乳腺癌患者外周血D-乳酸水平在乳腺癌早期诊断
理论的产生主要是基于实践的需要,加强教师尊严研究是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树立尊严观,捍卫教师的尊严。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尊严问题的研究持续升温,已然成为教育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拟对国内近年来中小学教师尊严研究成果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和回顾,对未来的中小学教师尊严研究进行前瞻性分析。  一、关于教师尊严内涵的研究  按国内学术界一般的研究规范,概念的界定是研究的前提和起点。从目前研究来看,学者对
目的:建立简单、方便、高效的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突变型胶质瘤原代细胞体外培养方法,为研究IDH1突变型脑胶质瘤提供细胞模型。方法:样本组织取自低级别脑胶质瘤手术患者,采用
近年来,河北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相继开展了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城镇建设上水平等重点工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担负着大量牵头落实、组织协调等工作,综合性强、总体任务重,
目的:筛选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istone deacetylase 1,HDAC1)相互作用蛋白。方法:将带有Flag标签的HDAC1表达质粒分别转染食管癌细胞EC109和结肠癌细胞HCT116,采用免疫印迹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