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素骨显像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瘦素检测对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

来源 :肿瘤研究与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d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核素骨显像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瘦素(Leptin)检测对乳腺癌骨转移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对4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手术前后血清VEGF和Leptin水平检测,并与50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60名健康对照比较.对乳腺癌患者手术治疗3个月后行核素骨显像.结果 乳腺癌患者术前VEGF和Leptin水平[(338±69)pg/ml、(1.71±0.30)ng/ml]显著高于乳腺良性病患者[(113±42)pg/ml、(1.16±0.27)ng/ml]和健康对照[(87±36)pg/ml、(1.01±0.1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无转移者与乳腺良性疾病者和健康对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伴骨转移者血清VEGF和Leptin水平明显升高,与乳腺癌无骨转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核素骨显像对乳腺癌骨转移诊断有重要意义.检测血清VEGF和Leptin可用于乳腺癌患者疗效监测及预后评估;与核素骨显像联合应用,可用于监测乳腺癌骨转移。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外照射结合252Cf中子腔内治疗中晚期贲门癌患者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2005年3月至2010年12月间收治的48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的贲门癌患者,其中腺癌39例,鳞状细胞癌5例,印戒细胞癌4例.全部患者Karnofsky评分≥80分,无远处转移,均为首程放疗,放疗采用体外照射结合腔内治疗.体外照射:采用6 MV-X线直线加速器治疗,2 Gy/次,5次/周,总剂量38~45 Gy.
患者 男,56岁,腰背及下肢放散痛2个月,痰中带血2周入院.否认慢性病史;吸烟及饮酒史30余年.2个月来体质量下降超10 kg.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 11.7×109/L,红细胞计数(RBC)3.47×1012/L,血红蛋白(Hb)105g/L,血小板(Plt) 87×109/L.胸部CT示:左肺下叶支气管旁、左肺下叶团块状软组织病灶,呈分叶状及“毛刺征”,均考虑肺癌(多中心起源).胸腰椎
目的 探讨CD56、TPO、CK19、Galectin-3和HBME-1在甲状腺乳头样病变中的表达及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 收集166例甲状腺乳头样病变标本,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TPC) 103例、甲状腺乳头样增生(TPH) 63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组织中CD56、TPO、CK19、Galectin-3和HBME-1的表达.结果 CD56表达定位在细胞膜,TPO表达定位在
目的 研究应用丁硫氨酸亚砜胺(BSO)降低谷胱甘肽(GSH)含量后,三氧化二砷(As2O3)对K562/ADM细胞的诱导凋亡效应,及其对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的抑制作用.方法 As2O3组(0.5、2.0、5.0 μmol/L)单独及联合100 μmol/L BSO作用于K562/ADM细胞,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K562/ADM细胞的增殖活性;Annexin V/PI标记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评估恶性肿瘤腹腔感染患者病情危重程度以及指导抗生素使用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按简单随机分组法,将65例严重腹腔感染恶性肿瘤患者分为常规组(33例)和PCT组(32例),两组患者一经诊断均按照腹腔感染治疗指南开始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常规组和PCT组分别根据抗生素应用指南和血清PCT水平较初始值降低80%以上决定抗生素停用时间,比较两组抗生素使用时间;同时分析所有患者PC
目的 构建PEA-15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PEA-15,并在人类食管癌细胞(EC-109)中表达.探讨PEA-15对EC-109细胞的影响.方法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EC-109细胞中的PEA-15基因表达.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PEA-15.酶切及测序鉴定重组质粒正确后,脂质体介导转染至EC-109细胞中.采用RT-PCR、Western bl
目的 探讨食管胃连接部癌狭窄患者食管全覆膜金属支架置入的方法与技巧.方法 在胃镜直视下观察58例食管胃连接部癌狭窄患者病变上下界距门齿的距离,选用长14 cm或16 cm、内径1.8 cm全覆膜抗反流金属支架,预计支架下缘所放的距离加3~4 cm对应在卡尺上的位置准确定位,用卡尺支撑支架推送器释放支架,缓慢退出推送器,再次行内窥镜观察,了解支架上界是否在预计的位置.置入术后观察疗效并随访.结果 5
维生素C(vC)和维生素K3(VK3)在抗氧化、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止血等方面被广泛应用.20世纪40年代,人们发现它们也具有抗肿瘤作用.研究表明,VC与VK3联合给药比例为100:1时,具有最佳的协同抗肿瘤作用,并能大幅降低剂量,不会增加机体的不良反应.能够对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膀胱癌、白血病等多种肿瘤细胞产生杀伤作用.这种组合已被申请了专利并进行了Ⅰ/ⅡA期临床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其能延长晚期
目的 探讨血清铁蛋白(Fer)、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健康对照组84名、原发性肝癌组92例、良性肝病组45例均同时检测血清Fer、AFP、AFP-L3.结果 原发性肝癌组血清Fer检测结果为(819.4±616.8)μg/L,AFP为(556.9±451.5)μg/L,AFP-L3为(109.0±62.5) μg/L,良性肝病组Fe
目的 探讨新型非病毒载体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nHAP)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nHAP经氯化镁修饰后,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判断nHAP-Mg2+与DNA的结合和保护作用.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为报告基因,以脂质体作为基因载体转染到人类结肠癌SW480/M5细胞,流式细胞术测定转染效率和平均荧光值.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评价nHAP-Mg2+对细胞生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