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丙坤大陆之行与国民党大陆政策演变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h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缅怀之旅”承继孙中山先生的传统,走有别于民、亲两党之路。这只是国民党推动两岸和解的起点。
  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率领的国民党大陆参访团对大陆进行了为期五天的访问。这次所谓“缅怀之旅”、“经贸之旅”是在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四点意见及《反分裂国家法》通过后进行的。江丙坤一行与祖国大陆有关部门进行了多方面的对话,并达成了多项共识,开创了1949年以来国共两党进行党与党对话的新局,对促进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推动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地发展将产生积极的作用与影响。
  
  岛内政治环境变幻的选择
  
  去年底第六届“立委”选举结束后,台湾岛内政治局势出现了微妙变化。
  首先,国亲两党裂痕加深。“立委”选举结果,国民党实力增长,亲民党席次剧减,两党固有矛盾进一步激化,原先被外界看好的国亲合并面临流产的局面。在“立法院”两党的合作议题也因“党产条例”等分歧而陷于停顿。国民党认识到,若要对陈水扁当局进行有效制衡,必须另辟蹊径。
  其次,“扁宋会”使国民党在两岸议题上有被边缘化的忧虑。2月24日,“扁宋会”双方各有所得,亲民党重新巩固了关键少数地位,陈水扁也通过此在一定程度上赢得了美国的“好感”。作为最大在野党,国民党面对“扁宋会”却毫无着力点,一旦民亲合作在两岸政策上有所突破,国民党势将面临边缘化的危机,因而不得不寻出路。
  第三,岛内民众希望停止政党内耗、推动两岸关系向前发展。2000年陈水扁当局上台以来,岛内政治陷入朝野恶斗。陈水扁当局以少数凌驾多数,一意孤行推动“台独”路线,将两岸关系带到危险边缘。同时,“蓝绿”两大阵营围绕政治权力的争夺异常激烈,政局动荡,经济滑波。越来越多的岛内民众认识到台湾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都离不开台海和平,对抗没有出路,撕裂只有沉沦。因而,在极度的厌倦情绪中,民众在“立委”选举中以选票教训了民进党和台联党。尤其是,面对“台独”势力对《反分裂国家法》的攻击与诬蔑,岛内民众求和平、希望两岸稳定发展的愿望以及维持现状的心态与日俱增。
  正是基于以上政治环境的变化,国民党要使这家“百年老店”焕发青春,就必须在两岸关系上争取主动,抢得先机。
  
  几经反复回归务实
  
  中国国民党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一手创建的,其党章和政纲一直标举支持国家统一的目标。但是,国民党退踞台湾后,其大陆政策几经反复,走过了一段曲折的路。
  蒋氏父子统治时期,虽然坚持“中华民国法统”,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全中国,并先后推行“反攻大陆”与“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政策,在国际社会中坚持“汉贼不两立”,但不论是蒋介石还是蒋经国都认同“中国只有一个”,坚持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坚持统一,反对制造“两个中国”和“台独”。同时,海峡两岸中国人共同努力,粉碎了美国“划峡而治”、“两个中国”的阴谋。
  然而,蒋经国去世李登辉主政后,国民党的大陆政策逐渐背离一个中国原则的轨道。李登辉先后抛出“一个中国、两个对等政治实体”、“中华民国在台湾”,鼓吹“两个政府”、“台湾已经是个主权独立国家”等。1999年,李登辉更抛出“两国论”,并主导国民党将其纳入十五大决议案,作为未来国民党大陆政策的指导方针。在2000年台湾领导人变更选举中,作为国民党候选人的连战也曾一度认为“两国论”是“务实的自我定位,符合两岸政治现状”。
  国民党失去“政权“和李登辉下台后,连战担任党主席,虽曾一度尝试抛弃李登辉的分裂路线,在台湾前途和两岸关系上的逐步回归到过去一直坚持的“国统纲领”和“九二共识”、“一个中国、各自表述”的立场,宣称追求统一、反对“台独”,强调“反共决非反中国”、“本土化决不是非中国化”,并称“两岸应从回归‘九二共识’入手建立长远和平”。但国民党的大陆政策并未完全摆脱李登辉的阴影,尤其是在李登辉、陈水扁“台独”路线的冲击下,党内对大陆政策的争议不断,国民党领导高层立场也反复摇摆、模糊不清,导致大陆政策完全悖离其理念而支离破碎。
  
  2003年台湾“大选”期间,在陈水扁、民进党不断操弄“统独牌”、将“泛蓝”贴上“联共卖台”标签的巨大压力下,国民党出于拉选票的需要,对两岸政策进行了大幅调整。在“公投”问题上,赞成“公投立法”,不再坚持反对涉及国旗、国号、领土变更的“公投”,并推动“立法院”通过了“公投法”,还与民进党联手通过了“公投入宪案”。在两岸定位与台湾前途问题上,连战公开主张维持目前的现状,不急“独”也不急统,是“独”还是统,最好由后人来解决;表示“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都是独立的国家”,“一边一国”的论述只是简化的说法。国民党副主席王金平甚至声称“在维持现状的前提下,不排除‘台独’作为台湾未来选项之一”。国民党内更有人建议把“中国国民党”改名为“台湾国民党”,把党章条文中的“统一”字眼删除,等等。2004年败选后,国民党仍未走出大陆政策进退失据的困境,在“本土化”争议的拉锯战中,国民党两岸论述小组提出了现阶段两岸政策的新论述,主张“中华民国自1912年以来就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今天的中华民国已和台湾合为一体”,等等。很显然,国民党的大陆政策一直深陷在应对“泛绿”势力“抹红”的窠臼之中。
  两岸关系今年以来出现了一些积极因素,两岸议题成为岛内各股政治势力共同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因应岛内民意,朝野竞相在两岸议题上做文章,此次国民党派江丙坤组团访问大陆,就是有意通过“缅怀之旅”承继孙中山先生开创的历史传统,走有别于民、亲两党大陆政策之路。连战公开表示,“两岸猿声啼不住”,声称国民党愿尽绵薄之力促进两岸关系和解。56年来第一次的“破冰之旅”无疑是国民党推动两岸和解的起点。近来,国民党副主席王金平、马英九也相继表示将访问大陆,连战已正式表态将应邀访问大陆,这表明加强与大陆的党对党交流交往已成为国民党高层的共识。
  
  走出困境尚需时日
  
  江丙坤大陆之行顺应了岛内民意要求两岸和谈与促进两岸经贸合作、维持稳定发展的声音。根据《联合新闻网》的民意调查显示,超过70%的岛内民众支持江丙坤访大陆。台湾《新新闻》也认为江丙坤的大陆之行是“历史性的一大步”,这是台湾最重要的一次机会,所有的企业与知识文化菁英,已不容继续袖手观望。无疑,江丙坤大陆行使国民党在推进两岸关系发展上占得了先机,国民党与祖国大陆有关方面达成的共识也给民进党当局形成了巨大压力。
  然而,江丙坤大陆行只不过是国民党大陆政策变化的一小步。况且,这一小步只是局限在重续历史,突显传承,以及促进两岸经贸交流方面,并未有创新与突破。国民党要想突破长期以来大陆政策的困境,提出区别于民进党、亲民党的大陆政策主张,从而避免陷入岛内政治斗争的漩涡而难以自拔的窘境,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其他文献
回归跨大西洋实用主义    Jean-Yves Haine(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研究员)  《国际观察家》(季刊)  2005年第2期  意大利国际事务研究所出版  在过去几年尤其是伊拉克危机期间,欧美关系恶化到了几近破裂的程度。跨大西洋分歧的根源很多:冷战后缺少明确威胁,大西洋团结被弱化;欧洲大陆的重新团结和欧盟东扩使欧洲决策者更关心内部事物;9.11改变了美国的对外政策,而欧盟倾向于保持现状。大
期刊
胡锦涛欧亚之行,并参加APEC峰会  11月8日至17日,胡锦涛主席对英国、德国、西班牙和韩国进行访问。访英期间,胡锦涛先后与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首相布莱尔会晤,并重点阐述了中国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坚持和平发展等政策主张。中英双方同意,加强政治对话,在双边及国际事务等更广泛的领域进行合作,使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迈向更高水平;访德期间,适值德国政府更迭过渡期,胡锦涛先后与即将离任的总理施罗德,以及新
期刊
近一两年来,“中印比较”一直是个热门话题,频频见诸报章杂志。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印度在过去的两年中经济增长显著提速,成为世界上以中国为首的、为数不多的几个高增长国家之一。但是,经济高增长的国家显然不只中印两个,为什么国际社会单单热衷于中印两国的比较呢?  首先,中印两国都是从相似的历史背景下走出来,面对着很多共同的挑战,而各自所采取的应对方式既有相同又有不同。正是二者在很多方面存在的这种“似与不似
期刊
3月31日,靠生命维持技术存活了15年的美国女植物人特莉·夏沃,终于在法院批准对其实行“安乐死”、拔掉进食管后的第13天,画上了生命的句号。特莉·夏沃个人的命运无疑是令人深深同情的,围绕着她的生死所展开的争斗也颇耐人寻味。  皮内拉斯帕克,佛罗里达州这个原本平静的小镇近来吸引了无数媒体的眼睛。10岁的小男孩乔希·赫尔德里思,为了要干一件自己认为正确的事而被警察逮捕,获释后他表示,如果有机会他还会接
期刊
正当中日关系因东海油田、钓鱼岛、参拜靖国神社等问题而难以走出困境时,东瀛又传来日本文部科学省通过进一步严重歪曲历史的《新历史教科书》的消息。    步步递进的篡改修订    1982年,是日本篡改教科书的第一个高潮。日本文部省将送审的历史教科书中记述对别国的“侵略”一概称为“进入”,把对中国的全面侵略改为“全面进攻”,并对南京大屠杀等历史事实进行了淡化或删减。  1986年是第二个高潮。由“保卫日
期刊
11月9日晚,约旦首都安曼市中心的三座豪华酒店遭到恐怖分子的自杀式炸弹袭击,造成至少57人死亡,300多人受伤。    约旦王国在中东的政治版图上处于极其敏感的位置:东北部毗邻伊拉克,北部与叙利亚接壤,西部与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相连。这种敏感的位置使得各种不安定因素始终包围着它。约旦人口构成又以流离失所的巴勒斯坦人为主体。这些都决定了它要时常处于地区冲突的风口浪尖之上。  从地理位置上说,每当伊拉克战
期刊
有史以来第一位公开承认天主教会过错的教皇;倡导宽容与和平,致力于沟通和对话。  在当今世界上,顶级的公众人物有两个,一个是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另一个是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前者是世俗社会的最“大”官,后者是许多人精神世界的领袖。在2005年的春天,安南这个世俗领袖饱受精神折磨,被其子是否卷入伊拉克石油换食品丑闻搞得焦头烂额,甚至一度流露出去意;而保罗二世这个精神领袖则饱受肉体上的折磨。近些年来身
期刊
当联合国改革成为焦点时,有一个人自然就成了焦点人物。他就是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他正面临着他自己说的“火门”:“通过一扇火之门,我们进入了第三个千年。今天,在9.11之后,我们看得更远更清楚,更加意识到人类是不可分割的。”  在联合国的新闻发布会上,“是否会辞职”这个问题被记者明确提出。安南的反应多少有些不耐烦:“该死,不!”不管媒体怎样看待秘书长不常见的用词,但毕竟安南已经成功闯过了“石油换食
期刊
赖斯担任美国国务卿后的首次亚洲六国行,宣示了布什第二任期亚洲政策的轮廓:着重倡导美式“民主”、“自由”价值观,发挥新老盟国作用,以实现两大战略目标:近期解决朝核问题,远期应对和遏制中国崛起。  3月14日至21日,新任美国国务卿赖斯对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日本、韩国和中国进行了访问。布什将第二任期的外交重点确定为既要解决以伊拉克为核心的中东问题,又要在全世界推行美式“民主”、“自由”的价值观。因
期刊
改革、结构还是制度?评估低收入国家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Alice Sindzingre(伦敦大学亚非研究院学者)  《第三世界季刊》  2005年第2期  英国《第三世界季刊》杂志社出版  造成一个国家经济停滞的原因除了私有化、自由化等经济改革措施失效外,还有深层次的结构原因。当低收入国家不能摆脱贫穷处境时,经济改革往往首先遭到批评。但实际上单纯的经济改革对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十分有限,它很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