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河

来源 :广西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pss_ea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曲黄河巨龙般奔腾咆哮着冲出黑山峡,一头砸在沙坡头,来个一百八十度大拐弯,收敛了性子,平平缓缓,从我老家宁夏中卫穿境而过,淌出一路旖旎。黄河南北两岸有着一模一样的树木和一模一样的黄泥小屋。生在南岸的我,打小听惯村里人啧啧称赞北岸的腾格里沙漠多么浩瀚、驼队多么神气、古长城多么神秘,便心心念念要去看一看,怎奈一眼望不到边的黄河横在那里,赫然阻隔着我的盼头。
  不光我,村里的老老少少闲来无事也总爱站在河堤上向北岸眼巴巴张望。当然,滚滚黄浪在前,谁也没有汉朝披发狂夫“公无渡河,公竟渡河”那般果敢决绝的胆魄。想渡河还得靠船筏。
  “咱中卫这一带最早渡河全仗羊皮筏子。别小瞧那羊皮囊吹起来的什物,把它顺岸放进河里,一篙子下去,出溜一下飘出老远,一锅子烟的工夫就划到对岸,有道是‘黄河水车悠悠转,羊皮筏子赛军舰’。再个,咱这段黄河自古就是水运要津,一天到晚筏子穿梭不绝,除了渡人,还往包头集贸市场拉运宁夏的二毛皮子、枸杞、干草、发菜……两岸乡亲的吃穿用度、婚丧嫁娶全靠它。”摆渡黄河大半辈子的外祖父一提起羊皮筏子就停不下来,说罢,他会捋着花白的山羊胡子笑吟吟地望着大家兀自自豪一阵。但说归说,坐羊皮筏子掌握不好平衡是有侧翻危险的,在那个没有救生衣的年代,人们轻易是不会让不谙水性的老人和小孩乘坐它的。村里流传这样一个笑话,有那旧时划羊皮筏子往返两岸做买卖的,保个媒,把南岸、北岸两家做成亲家,可娃子长到墙头高还没见过外婆啥样。
  遗憾的是,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我未能一睹黄河上千筏竞发、摇桨争渡的盛景。从我记事起,木船已取代羊皮筏子。
  有了木船,根脉相连的两岸乡亲婚恋嫁娶频繁起来,每家在对岸总有几门亲戚。每年夏、秋两季收成后,家家粜米磨面忙活一阵,灶房支起蒸笼、油锅,蒸花馍馍、炸油饼子、煎米糕,备好礼行就要渡河走亲戚。我二姨、三姨都嫁到对岸的镇罗乡,母亲过河看望两个姨姨必得领上我。在黄河大桥没有架起的那些年,渡河成了我平日里单纯的念想。
  头一回渡河,天麻麻亮母亲就骑着崭新的永久自行车捎我向渡口出发了。石子路北边收割完的麦地一片空旷,轰隆轰隆的涛声漫过来,乐声般伴着我和母亲。石子路南面的水稻墨绿墨绿的,生出一股湿湿的凉气,舒爽得我浑身每一个细胞都流淌着快活。我得意地冲着陌生的过路人笑,他们也歆羡地打量着我,就连路边柳树上的麻雀也叽叽喳喳地欢叫:她们要渡河啦!她们要渡河啦!
  渡河没有确切钟点,凑七八个人就能渡一趟。那天巧得很,我和母亲才等一个多钟头就来了六个船客。听船夫说,这是最快的呢,有时等五六个钟头也是常事。我拽着母亲的衣襟小心翼翼地上了船。船夫站在船头把船篙扎进河底,将篙子梢头顶在肩窝处,狠劲摁下去,木船便徐徐地离开河岸,荡悠悠地驶进河里。我紧张得要哭,死死抱住母亲的胳膊不放。但见船夫哼着歌子悠然地划桨,船客们斜倚在船舷上若无其事地谈笑风生,才放松下来正视起黄河:此时,太阳已升得老高,河面上金光闪闪,白色的水鸟划着优雅的弧线“嘎——嘎——”鸣叫着翩然掠过泛着微波的水面,向远处飞去。我目送水鸟轻倩的身影,痴怔间,“扑通”一声,一条大鲤鱼纵身跃出水面,做一个漂亮的空翻,在船客们一串夸赞声中划一道绝美的弧线骄傲地钻入水中。河里有看头哩。我的兴致上来了,倒盼着船慢些,再慢些,我甚至趁母亲和船客们谈闲的当儿,伸手抚摸了河水。待船划到对岸,我跟黄河已难分難舍。
  包产到户后,田里收成好起来,交完公粮余下的换成票子,农闲时节渡河进城,吃碗小吃,扯块花布,照个相,回来在村里能夸上个把月。
  太阳跃出地平线,水雾氤氲的渡口在哗啦哗啦的水声中醒来,赶车的汉子、挎花包袱的小媳妇、扯手绢半遮脸的大姑娘,浪潮一样涌来。时辰差不多了,船夫许二愣子吆喝起来:“上船了、上船了,哎,大伙儿上船了……”人齐了,不着急行船,先收渡河费,马车三块、牲口两块、大人一块、小孩五毛。许二愣子扎好腰里的草绳,跟船客一一收钱。收到周富贵跟前,这位早年生产队里的饲养员挤眉弄眼地还起价来:“俺这小驴驹还没俺重,收一块得了,总共给你两块行不?”“三块、三块,喏,牌子上写得清清楚楚,没得好讲。”许二愣子手一摆一口拒绝了。“个搬船汉,还神气得不行,又不是头一回坐你船。我兜里就两块三,你要不要?”周富贵说着,掏出一沓油腻腻的毛票递过来。许二愣子很不情愿地收下,嘟哝着:“人能占多大地儿,牲口才占地儿哩,还动不动瞎叫唤。俺宁渡两个人都不渡一头牲口,收两块你还嫌贵。”“走喽走喽,船老大,快开船喽!”在船客的高声催促下,许二愣子把点好的票子叠放进腰包,一个箭步跨到岸边的桩子上解开绳子。船离岸了,周富贵拽紧驴缰绳,乜斜一眼坐船头划桨的许二愣子,愤愤地说:“甭说三块,四块俺也掏得起,裤兜里还有张‘大团结’哩,俺就瞧不惯二愣子那副认钱不认人的德行,亏了大集体那阵俺在饲养圈给他老子悄悄塞的那些精料了。”船客们纷纷打圆场:“许二愣子是被那野狐狸精勾了魂,落下心病,先前他可是个又攒劲又周全的好小伙儿。”
  许二愣子起先有个很斯文的名字:许世卿。黄河边的娃子天生水性好,他十四岁跟祖父学划羊皮筏子,十六岁便能独自掌舵,“世卿筏子划得稳,从没翻过船,水星子都溅不到人身上。”老船客提起来无不夸赞。划五年筏子攒了些钱,许世卿不声不响买了艘木船,“黄河饭”越吃越香。这年夏天,一个往返两岸做买卖的外乡俊俏女子走进许世卿的生活。这女子快人快语,每天一大早用自行车驮两筐货物进城里卖。等船的空当,她会在渡口小屋给许世卿做一顿喷香的饭菜,不久两个人就结成一对“鸳鸯”。两年后的一天,外乡女子说进城逛逛,自此没了音信。知情人说,那外乡女子是逃荒逃到咱们黄河边上的,这两年老家光景好了又跑回去了。人们劝许世卿重新找个村里知根知底的姑娘,媒婆还专门撵到渡口说亲,可他总是不辨是非护着外乡女子:“她只是到外头转转,迟早会回来的。”人们瞧他那股死心眼劲儿,干脆唤他许二愣子。
  渡船像个流动的会场,你一言我一语,说罢船夫,又谈年成、夸丰收,阵阵欢笑把涛声也压了下去。说话间,船已行到河中央。我扶着船舷回头望去,身后哗哗流淌的河水黄缎般柔滑闪亮,把天空都装点得华贵阔气了。   在汩汩的桨声里,梦境一样的对岸近在眼前。河畔柳树下,有个驻足翘首的大姑娘,不知她的情郎会登上哪趟木船。河滩大片的西瓜地里,看瓜老汉背着手踽踽走成一个墨点。村头捧老土碗的孩娃身后亦步亦趋跟着只摇尾巴的土狗。最诱人眼目的是岸边黄泥小屋窗棂上挂的一串串金黄的玉米棒子和红辣椒,把日子渲染得红红火火——《诗经》里反复吟咏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国风·周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秦风·蒹葭》),“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卫风·河广》)……那些氤氲在河岸原野大地上的人间情味,那些散发着谷物馨香的农事,那些或缱绻惆怅或炽烈欢愉的婚恋……两千年后的今天,依然繁衍在我老家黄河两岸。
  下船走过一片村落,上了柏油路,高矗的中卫鼓楼映入眼帘,母亲说,咱们已进城了。我正要欢呼,呜——一辆汽车从眼前驶过,惊得我半天缓不过神来,车后留下的那串悦耳的喇叭声,至今响彻耳畔。路过城里的粮店大门时,走出一个穿高跟鞋的时髦女郎,身上一袭碎花连衣裙,背一个小挎包,白天鹅一样高昂着头走向粮店西侧的楼房。粮店里随后走出几个吃商品粮的居民,小声嘀咕说这个姑娘是某某局长的千金。走过粮店,逛进百货商场,母亲给我买了一身新衣裳,把我领到照相馆。等母亲把我拾掇好,照相师傅的头从黑里红面的布里钻出来摆着手指挥道:“往左靠一靠,好,头向右转一点,好!”说着,照相师傅的头又钻进黑红布里,说:“笑一笑,往前看,好!”咔嚓一声,照好了!这是我平生第一次照相,紧张得手心直冒汗。走出照相馆,我稀罕地打量着马路两边五颜六色的商铺门牌,端详着衣着时髦的城里人,歆羡爱慕,流连忘返。不觉间,太阳偏向西边,母亲又带我下了顿馆子,但我仍没有回家的意思。母亲看出我的不舍,摩挲着我的头说:“回喽,我的娃,再晚没船了。”我这才一步一回头地随母亲出了城。
  到了渡口,许二愣子已收拾停当在船上候着。陆陆续续上船的人们,手拎肩扛,油盐酱醋、种子、农药、化肥、农具,应有尽有,不大工夫,连人带物满当当塞了一船。木船悠悠地返航了,大家打开自己的物品,互相比对着,你给媳妇买的雪花膏、我给娃娃买的水果糖、他给老人买的糖酥点心……船舱开起商品博览会。此时,夕阳下的河面金灿灿的,活脱脱一片撒满稻粒的打谷场。
  走出老家摆渡人生长河三十载,历尽千帆,年华逝去,途中更多的是流离与漂泊。而今,日益靠近的彼岸已不是年少梦想中的那一侧,它是镌刻我生命密码的老家,那里有我童年的渔火和温暖的港湾。彼时,阳光在祖辈脸上的皱纹里荡漾,憧憬在父母的眼眸里流淌,我的兄弟和伙伴一个都没有少。那时我们眼里只有明天,衰老和死亡都与我们无关。
  秋天是一个容易引发怀想的季节,沿着河流返乡的路上,生命初始的记忆在脑海中复活,最初的美好片段镜头般在眼前回放。而无论是儿时牵着祖母衣襟在河畔的菜地摘菜、依偎在河边的沙堆上听祖父讲古,还是和哥哥弟弟们结伴到河滩玩泥巴,耳际总萦绕着一脉童谣般欢快的涛声。踏上故土,我沿着那条熟悉的乡路来到往昔的渡口,但见河滩搁浅着一只无人的旧船,渡头木屋门前零落着灶火的灰烬和锅碗的碎片。阳光洒在苍茫的水浪上,千年古画一样沧桑。听乡人说,老船夫许二愣子终日念想的那外乡女子犹如飞走的黄鹤,终究没有回来,老船夫也不知所终。老船夫渡人无数却没能渡己。但我想,老船夫这一生,渡人渡己都不重要了,他毕竟见识了风浪。
  “过黄河喽!过黄河喽!”低回间,黄河大桥上蓦地传来孩子们欢呼声。我回过神,此时,太阳照在黄河大桥的金属护栏上,亮晃晃的,河水后浪推着前浪以万古不变的从容风姿穿桥而过。我搭眼罩朝桥上张望,一辆客货两用车正驶出大桥向老渡口驶来,“姐姐!姐姐!”司机从车窗伸出头可劲喊着。谁呀,我寻思。昨天我给大姨打微信视频电话说今天回来转转。大姨在视频里说这几年农村变化大得很,老房子拆了,都搬进公家统一盖的小康村,家家自来水,户户太阳能,路都用水泥铺了。大姨还说她跟城里人一样,使上了养老金。说这些时,视频镜头里的大姨掩饰不住喜悦,脸笑成一朵菊花,新烫染的头发油油地发亮。说来我还是八年前大表弟结婚时去的大姨家,那时大姨一家仍住在老房子里,不承想短短几年便改头换面。车近了,我才认出是二表弟晓明。“姐姐快上车,俺妈说规划了小康村,你一准找不見家门了,让俺来领你,俺刚送完鱼就赶来了。”我上车后转身够着头回望老渡口,它仿佛一部编撰黄河两岸乡亲悲欢离合的渡河断代史,远去的船筏作为标点,连缀成一帧帧散发着稻麦清香的史书册页,透着缕缕从远古而来的鸿蒙意蕴。车一启动,老渡口很快消失在视线中,我收拾心情回过头。几年不见,二表弟已褪尽稚气,脸膛黑黝黝的,五官有棱有角,分明是一个地道的农村汉子。“晓明,听你妈说出了校门这几年你四处跑,又是学种植又是学养殖,都折腾了个遍。你们哥仨都是见了书本子头疼、学起手艺贼灵的干家子。”二表弟听了我的戏谑,不好意思地笑笑,说:“这两年心定了,哪也不跑了,就在河滩挖池养鱼。”
  说话间,大姨家到了。推开院门,我眼睛亮了:嗬,院子里的地都用瓷砖铺了!这在黄河边世世代代人家还是头一遭。大姨忙不迭地在自来水管下洗香瓜,看我惊愕的样子,笑道,这没啥稀奇,村里家家都这样,而今的农村不是过去的农村了。
  坐在院子里吃香瓜拉家常儿,突突突突,院外传来一阵汽车的马达声。“怕是我哥他们回来了。”晓明说着起身跨出院门。还真是大表弟晓鹏,那个儿时淌着鼻涕、成天抱着娃哈哈AD钙奶的淘气小子已然是一个饱经风霜的壮年汉子了。“晓鹏开大车跑新疆十好几年,起先给别人开车凑合混饱肚子。这几年沾了政策的光,贷款买了大车,用车的主顾多得很,一个月少说跑两趟新疆,就算闲那么几日,清理河道挖出来的石头拉到外头都卖的好钱。”跟所有当母亲的一样,大姨夸起儿子根本停不下来。说罢跑大车,她又凑我耳朵旁低声说:“晓鹏去年在中卫城里买了套楼房,置办的那叫一个排场,光一套沙发就六千多。晓明进城到哥哥的楼房转一趟回来,也合计着年底在城里买一套哩。”   晓鹏拧开院子里的水龙头洗脸的工夫,晓明开辆桑塔纳过来,说姐姐好不容易回来一趟,晚饭咱们到镇上馆子吃。
  饭桌上,晓明对当年没有跟哥哥学开大车并不后悔,他说:“守着个黄河,哪都不用跑,在家门口就把钱挣了。这几年公家对水产养殖扶持得厉害,挖池子给补贴、买鱼苗给补贴,连买增氧机都给补贴。隔三岔五,镇上的渔业养殖技术员还会下来到池子跟前教咱。算来,俺如今都挖了五个池子。到收鱼季节,忙不过来,还得花钱雇人打捞。”
  “啧啧啧,那么多鱼卖不出去咋整?”我赞叹着,又替晓明发愁。“还不够卖哩。自打中卫黄河大桥通了车,开车半小时就到城里。天不亮拉一车鱼进城,吃晌午饭就卖光,这两年还有从银川来的物流车拉鱼,销路好得很。”晓明满满的精气神。
  饭馆老板对晓明这位常客也是赞不绝口:“晓明这两年干大发啦,黄河边大把的年轻人跟他干上了水产养殖,外头打工的都回来挖池养鱼。现今政策好,只要肯下力气,庄户人一样开汽车住楼房。”
  谈笑间,在镇上卖渔具的三表弟晓华也过来了。晓华是互联网时代长大的90后,一提养殖就大谈数字化智能渔场,什么无人投饵机、水质在线监测,什么病害远程诊断、在线物流运输……都是新时代网络科技,大家只是笑着听,听稀罕,没有谁听得懂。晓明手一摆打断弟弟:“眼下要紧的是吃透灌池子的河水、摸透鱼的性子,把咋样融洽水和鱼的关系弄通搞懂,把鱼给养好喽。你先老老实实学会走路,再想着怎么跑。”晓华听后挠挠脑袋,腼腆地笑了。
  瞅着孩子们聚一起的高兴劲儿,大姨恨不得把饭馆的拿手绝活都搬到饭桌上来,一个劲儿地催厨房上菜:红烧鲤鱼、清蒸羊羔肉、清炖土鸡、烩小吃……尽是我老家已声名远扬的特色菜,跟小时候吃乡宴一样亲厚。
  次日清晨,我跟着晓明参观他的鱼塘。临近河边,阵阵湿润的风簌簌地吹过来,一种久违的爽快穿透心脾。展眼望去,河滩齐刷刷一排魚塘,这儿那儿“啪唧、啪唧”响着鱼儿拍击水面的声音。走进这片梦幻般的现代化水产养殖基地,我很难将它和记忆中那个坑坑洼洼,遍地伸胳膊扬腿长着猪耳草、灰条、苍耳子、狗尾巴草的河滩联系起来。时代的变化让人不可思议。再看晓明,撸起袖子,手插腰杆,踌躇满志地站在河岸边注视着黄河,似乎在心里暗暗勾画更远的图景。我心有所动,也上前望着黄河,它永远是初见的模样,磅礴、辽阔、奔流不息。透过滚滚黄浪,我分明又看见祖辈划筏摆渡黄河、父辈躬身河湾田野的身影——他们从来没有走远,他们身上那股韧劲早已潜移默化刻进我们这一辈的骨子里。
  站在生命的源头,我懂得了,渡我到人生彼岸的不是船夫,也不是黄河大桥,而是我血脉中流淌的黄河基因。
其他文献
1  还没有婚配,这个男人已经在我家做了两年“长工”。两年里,三姐从没有给过他好脸色。山路崎岖,路程又远,但他风雨无阻,有事没事就到家里来帮忙。上山打柴,下地干活,担柴挑水,好像没落下哪样。每次进屋,母亲和颜悦色招呼:“大峰来了!”他答应“嗯”然后就去忙。他牛高马大,走到哪儿都是脚底生风。一个早上打的柴相当于我们打两三天的。凭着一身牛力,他从来没认真整理过柴火,胡乱一捆,轻松一抛就扛在肩头下山来了
期刊
编者按  日前,由广西文联、贺州学院主办,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等承办的“网络文艺的时代声音与百年梦想暨广西文艺评论基地建设研讨会”在贺州举行,区内外评论家、学者、作家就网络文艺的时代性与精品化、文艺评论如何促进网络文艺健康发展等展开了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现择其佳篇刊登以飨读者。  在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的重要时刻,聚焦“网络文艺的时代声音与百年梦想”这一时代课题,既回望历史、又关注前沿,既立足当
期刊
在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喜庆日子里,《广西文学》也迎来了创刊七十年.2021年6月18日,《广西文学》创刊七十周年座谈会在南宁举行.自治区党委原副书记、广西文联原主席潘琦,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韩流,广西文联党组书记严霜,广西文联副主席牙韩彰、韦苏文、张燕玲、东西,以及来自区内的新老作家、评论家代表容本镇、凡一平、田耳、朱山坡、曾攀、红日、何世明、盘文波、田湘、潘大林、小昌、罗南、黄其龙等八十多人欢聚一堂,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
期刊
采药  一逢阴雨天气,老马就胃疼。先是隐隐约约地疼,后来就扩散到全身。老马躺在床上,拳头顶着肚子。疼似乎缩回去了,可一会儿又冒出来,就更疼了。于是,老馬只得“嗯嗯”地叫着,像喘气。  小马立在房门前,扶着木门,远远地望着睡在席子上的老马。老马闭着眼,黝黑的脸上,落了汗。小马踟蹰,张嘴却没发声。老马翻了身,背对着小马。他喉咙里又发出低稳的呻吟。  老马媳妇摘菜回来,见了杵在门口的小马,心里着了火。老
期刊
一亩脸  春天的时候我站在爸爸的脸上  为他种今年的胡须  秋天我就在他的脸上挥镰  一部胡须值一千两百块钱  告诉他长浓胡子很帅的是我  告诉他光脸更帅的也是我  谢谢咯,爸爸,冬天时我就会心中默念这  句话  对着他留下的永远不会反驳我的脸  别人说如何思念他,那都不实在  还是我最了解他,过不了多少日,我的锄头  對着他的脸使劲挥下  他会重新满面堆笑  捧着  一个孩子让他爸爸蹲下来  他
期刊
一、邮路的长度  那是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年纪。  天空很蓝,在澄净的空气中,弥漫着令人血脉偾张的气息,许多事物看起来,都是那么新鲜有趣。  十九岁这年,我当上了乡邮员,奔行在家乡广袤的土地上。骑着一辆搭载着绿色大邮袋的建设雅马哈摩托车,经过一座又一座的青山脚下,穿过一个个奇异而又朴素的村庄,走过一片又一片跌宕起伏的蔗海。邮袋中,晃荡着平信、挂号信、汇款单,还有一堆叠放整齐的报纸,它们逐渐减少、变轻,
期刊
村头孔良家的二丫要出嫁了,村里有两个人坐立不安,一个是吴婶,一个是杨婶。  村子里的习俗,姑娘出嫁,梳头的仪式最隆重。梳头意味着新生活从头开始。都说女子结婚是第二次投胎,这一回,要把在娘家生活的所有的不如意、不完美统统梳掉,把大吉大利带进即将开启的长长几十年的夫家生活。所以,选择何人帮姑娘梳头必须慎之又慎。  吴家是村里的首富,财气最盛;杨家八个儿子,丁气最旺。吴婶和杨婶一直在暗暗较劲。多年来,选
期刊
我人生的前二十一年在农村度过。这二十一年分为两段,前一段,十岁之前,是玩着游戏长大的。  现在想起游戏的童年,脑海里仍会浮现某些场景:微热的午后,与小伙伴们追逐奔跑在乡间的马路上。或者,夕阳将熄,在村头的晒场上撒野。又或者,月亮挂在树梢,还在走村串巷嬉戏吵闹……  那是大人、小孩们都很忙碌的岁月。大人忙碌在田间地头,汗流浃背,为生计苦苦挣扎;小孩忙碌在村头村尾,尽情玩耍,为岁月挥霍时光。小孩们那些
期刊
社公木或者教堂  在我们村,传说历史上头一个进村的人,是看到了一株大树的蓬勃生机而决定定居于此的。那时的大树尚年轻,周围有水塘坡地而荒无人烟。那时大片大片荒地无名无姓,等待主人前来认领。人们渐渐聚居于树和水塘周围,开荒耕种,娶妻生子,建起房屋,渐渐形成了村落。  我曾经为这样的传说骄傲,直到我知道,类似的传说到处都是。类似的树都被称为“社公木”,社公牌位也设在树下。社公掌管保佑着所有的村民,相当于
期刊
夜无力地合上它的眼睑,淡月将竹林和山茶树的影子印染在扶贫新路以及路两旁的绿草上,印成一排排朱珊茶读不懂的文字。  一  惊魂未定的朱珊茶觉得自己就是一棵被黑暗诅咒的苦山茶。  从李善通家出来时,一条狗龇牙咧嘴地扑过来,李善通却果断地将自己关进门里。  朱珊茶慌忙蹲下作势捡石头,狗被吓退了几步,但屁股仍嚣张地往后撅,前脚半屈用力趴在地上狂吠,随时准备冲杀过来。这狂吠又引来了几条狗,狗多势众,龇牙咧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