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尘暴”其实没有“沙”

来源 :凤凰资讯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czbczbcz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不少城市的居民微信朋友圈被“沙尘暴”刷屏。有媒体报道称,北京遭遇了近13年来最强沙尘暴,而中央气象台也适时发布了沙尘暴蓝色预警。不过,我们在一片惊叹与哀怨声中讨论“沙尘暴”时,很可能犯下了一个长久以来被忽视的常识性错误。
  真相:“沙尘暴”并非一个准确的科学名词。全世界与沙尘有关的重大灾害性天气事件都是“尘暴”,而不是“沙暴”,更不可能是“沙尘暴”。在风力的作用下,“沙”与 “尘”会彻底地“分道扬镳”。大风从遥远的北方刮到北京的是“尘”,而不是“沙”。遗憾的是,这样一条早已确立的、简单的原理在我国学术界却没有成为“常识”。因为没有准确而清晰的认识,与“尘暴”相关的成因、来源及其治理方式,长期以来都可能存在问题。
  在风力的作用下,“沙”与“尘”会彻底地“分道扬镳”。这也就是为什么被大风从遥远的北方刮到北京的是“尘”,而不是“沙”。可是,这样一条早已确立的、简单的原理在我国学术界却没有成为“常识”,否则就不会有几年以来的争论了,也不会把北方的沙丘当作北京的“风沙源”了。其实,不仅在中国,全世界各地,凡是影响面大的,都是“尘暴”而不是“沙暴”。“沙暴”只能在沙源附近,如裸露的岩石风化面、荒漠沙丘或岸边沙丘附近施虐。有趣的是,用“sand dust storm”(沙尘暴)在网上搜索时,找到的绝大部分是中国的网站,国外的网站所提供的信息绝大多数是有关“尘暴”的。
  一旦确信肆虐的是“尘暴”,我们就可以把沙丘、沙地排除在“尘暴”的来源之外。因为沙丘基本不含“尘”。我国的几大沙漠不是“尘暴”的物质来源。
  我国西北的大片地区,属于内陆河地区。几十年来,由于上游地区不断扩大灌溉面积,逐渐耗尽了本来流入下游尾闾湖的地表水资源,使得面积很大的湖泊干涸。从而为尘暴提供了大量物质来源。南疆的和田地区在绿洲附近以方格网的形式植树造林、保护农田,由于过多地占用了原来流向下游的水资源,使得当地的浮尘天气比过去增加了一倍。?笪(宗和)
其他文献
近年来,南方电网广西公司党委深化价值观管理,以《南网总纲》为核心,深入开展“认知度提升、认同感提升、行动力提升”三大行动,文化建设成果取得历史最好水平.“根深方显叶
期刊
合理的高层建筑施工管理是很有必要的,其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高层建筑工程的质量以及其工期长短,成本高低的问题.但是在目前的建筑领域中,对于高层建筑施工中的管理措施和方
期刊
说课是指教师利用10min左右的时间通过语言向其他教师或教研人员讲述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和教材,根据所教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规律,进行
一棵棵香樟树 ,树身隐于洋房,浓荫遮蔽溪流,仿佛凌空撑开一把硕大的绿色太阳伞,绿意无限紫藤、银杏等幽雅静谧,冬青树做成的绿篱在道路两帝站成一道特别的风景线
期刊
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和处理过程必须坚持的一项原则,是针对一些外在或内在的不确定因素进行运用判断、估计时,要采取的一种处理态度,以避免虚夸资产和收益,减少企业的经
在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的工程项目建设数量在明显的增加,而从目前的工程建设具体实践来看,要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必须要对工程所依赖的地质环境进行分析和测量,所以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