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模意识对创新思维的影响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y3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普通高中新的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要“切实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增强用数学的意识,能初步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学会把实际问题归结为数学模型,然后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探索、猜测、判断、证明、运算、检验使问题得到解决。”这些要求不仅符合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因为我们的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新的知识而且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要培养学生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去考虑和处理日常生活、生产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造就一代具有探索新知识,新方法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新人。
  关键词建模意识创新思维影响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
  
  1 数学建模与数学建模意识
  
  所谓数学模型,是指对于现实世界的某一特定研究对象,为了某个特定的目的,在做了一些必要的简化假设,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并通过数学语言表述出来的一个数学结构,数学中的各种基本概念,都以各自相应的现实原型作为背景而抽象出来的数学概念。各种数学公式、方程式、定理、理论体系等等,都是一些具体的数学模型。举个简单的例子,二次函数就是一个数学模型,很多数学问题甚至实际问题都可以转化为二次函数来解决。而通过对问题数学化,模型构建,求解检验使问题获得解决的方法称之为数学模型方法。我们的数学教学说到底实际上就是教给学生前人给我们构建的一个个数学模型和怎样构建模型的思想方法,以使学生能运用数学模型解决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键是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必须首先通过观察分析、提炼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再把数学模型纳入某知识系统去处理,这不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抽象能力,而且要有相当的观察、分析、综合、类比能力。学生的这种能力的获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把数学建模意识贯穿在教学的始终,也就是要不断的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的观点去观察、分析和表示各种事物关系、空间关系和数学信息,从纷繁复杂的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我们熟悉的数学模型,进而达到用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使数学建模意识成为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习惯。
  
  2 构建数学建模意识的基本途径
  
  (1)为了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中学数学教师应首先提高自己的建模意识。这不仅意味着我们在教学内容和要求上的变化,更意味着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的更新。中学数学教师除需要了解数学科学的发展历史和发展动态之外,还需要不断地学习一些新的数学建模理论,并且努力钻研如何把中学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
  (2)数学建模教学还应与现行教材结合起来研究。教师应研究在各个教学章节中可引入哪些模型问题,如讲立体几何时可引入正方体模型或长方体模型,把相关问题放入到这些模型中来解决。要经常渗透建模意识,这样通过教师的潜移默化,学生可以从各类大量的建模问题中逐步领悟到数学建模的广泛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去研究数学建模的兴趣,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建模的能力。
  (3)注意与其它相关学科的关系。由于数学是学生学习其它自然科学以至社会科学的工具,而且其它学科与数学的联系是相当密切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与其它学科的呼应,这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其它学科的理解,也是培养学生建模意识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途径。
  
  3 把构建数学建模意识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过程统一起来
  
  3.1 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众所周知,数学史上不少的数学发现来源于直觉思维,如笛卡尔坐标系、费尔马大定理、歌德巴赫猜想、欧拉定理等,应该说它们不是任何逻辑思维的产物,而是数学家通过观察、比较、领悟、突发灵感发现的。通过数学建模教学,使学生有独到的见解和与众不同的思考方法,如善于发现问题,沟通各类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等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核心。
  
  3.2 构建建模意识,培养学生的转换能力
  由于数学建模就是把实际问题转换成数学问题,因此如果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注重转化,用好这根有力的杠杆,对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灵活性、创造性及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解题速度是十分有益的。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无疑会激发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且能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养成善于发现问题,独立思考的习惯。
  
  4 总结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构建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与素质教学所要求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光凭传授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在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不能脱离学生搞一些不切实际的建模教学,我们的一切教学活动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自主活动,自觉的在学习过程中构建数学建模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长足的进步,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学到有用的数学。我们相信,在开展“目标教学”的同时,大力渗透“建模教学”必将为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一条新路,也必将为培养更多更好的“创造型”人才提供一个全新的舞台。
其他文献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在不断体验的基础上自我发现,并最终形成最具个性特点的独特体验。为了使学生能形成个性化的自我意义,语文教学应通过创建文本体验氛围、诵读感悟、延伸想象,让学生在阅读高中语文文本的过程中吸收并强化文本与作者的精神特质与情感体验,并帮助学生内化成自我的精神特质。  关键词文本体验诵读感悟延伸想象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体验就是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对文本意义的发现和透视。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国内外很多高校把加强高校管理的改革与完善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我国很多高校正在尝试革新陈旧的管理理念和管理体制,“科学治校”已成为诸多高校的管理理念。我国高校管理正在朝着民主化、服务化、科学化、开放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高等教育管理理念管理体制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    在高等教育规模仍然持续扩张的今天,作为承担主体的高校承担了更多期待,得到了
摘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的经济体制改革,不仅引起了社会结构的急剧分化, 也带来了社会利益的多元化发展。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在经济改革的进程中发生重要变化, 政府开始下放权力,而市场与社会逐渐发展起来。利益群体是在转型时期逐渐发展起来具有代表性的社会团体。社会学认为,社会的整合包括系统整合和社会整合。正确发展利益群体,可以有效地促进这两种整合。  关键词利益群体 系统整合 社会整合  中图分类号:C9
摘要初中语文课本,每册均有相当数量的文言文。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加重了分量、加深了难度,而如今的学生怕学文言文,其原因在于老师教学文言文的方法单一,他们总担心学生不明白,于是“一字字地讲解,一句一句地串译”。这样一节课下来,老师口干舌燥,学生叫苦连天,考试时却一片茫然。那么,如何才能化难为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呢?本文结合实际,在此就初中文言文教学发表了相关见解。  关键词初中文
摘要初中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主要是感性认知。情感教育是实现这种认知的基本途径。本文指出通过情景的设置,激发学生的情感认知既是教学手段与方式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育情景设置    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初中语文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非认知性的灌输,对情感教育的作用和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进而造成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的“荒漠化”。初中语文情感教育要求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情感
摘要为缓解交通压力,汽车单双号限行措施再一次成为焦点。北京奥运会期间,临时采取的单双号限行交通管制措施,确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随后,许多省市也纷纷效仿,由此引发了争议,短时期的良好成效能否说明长时期也同样适用?单双号的限行能否从根本上缓解交通压力?本文从供给需求方面分析了单双号限行措施,以及由此引发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供给和需求 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U12文献标识码:A 
摘要本文简要阐述了计算机网络基础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的内容特点,并分析了当前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改进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技工学校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    计算机网络基础是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信息管理、电子商务等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计算机网络基础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也在
摘要工艺美术是一种集装饰、绘画、雕塑为一体的空间性的综合艺术。教学要把握其所特有的教学因素,利用科学手段因材施教,学生才会闪烁创造的火花,变废为美,点石成金。  关键词美术创新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7文献标识码:A    小学美术教材大多具有趣味性的特点,创新的美术课堂更要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设计教学内容,来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兴趣的事物,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养成。如何激发
开学后,阿牛一直没来上学。打了几次电话后,阿牛终于来了。一进办公室阿牛眼圈就红了,他说:“老师,爸爸让我跟着他到外地去打工。他说以我的成绩我肯定考不上大学,就算考上大学出来也一样找不到工作,即使找到了也买不起房子,买不起车……”  送走了阿牛,我陷入了思考。确实。对于很多成绩一般的农家子弟来说,上学读书的成本与收益是不成比例的。那么,读书的意义何在?  我就此在班上发起了讨论。有人说,为中华之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