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课程化模式下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以大班游戏“牛气哄哄庆元旦”为例

来源 :福建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cll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期是培养幼儿社会性的关键期,节日文化中蕴涵着发展幼儿社会情感的丰富教育资源,教师可以巧妙地以节日文化为切入点,结合幼儿的生活开展教育活动,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近几年来,我园紧密结合园本课题研究,大胆实施游戏课程化理念,积极进行游戏课程改革,从幼儿的游戏出发,及时把握幼儿学习的生长点,通过引导和建构新的游戏,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本文以大班游戏“牛气哄哄庆元旦”为例,阐述教师如何引导幼儿聚焦游戏生长点,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其他文献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共分三个方面,六大核心素养,十八个基本要点,其中包含“国际理解”这一基本要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培育学生国际理解素养的教学内容集中于统编《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二、三、四单元内容。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如何通过课程教学培育学生国际理解素养值得关注与探索。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是对学校美育工作推进的再认识、再设计、再推进,传递出一个重要信号,就是学校美育工作的提质升级不能“就美育谈美育”而要和“善、智、健、劳”各育有机融合和统一起来。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提出要“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增值评价”在这份纲领性文件中被明确提出,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增值评价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美英等国。近二十年来,我国的学者对增值评价的功能、导向、方法等展开了研究与实践探索,其中,以针对学校办学效能的增值评价研究为主,教师增值评价和学生增值评价的探索还为数不多。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要求教师掌握观察、谈话、记录等了解幼儿的基本方法。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自由、自主的活动,但自主不等于放任,恰恰相反,教师更需用心去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一言一行,分析、判断其言行背后所蕴藏的认知能力、兴趣爱好、态度品质等,进而提供有效的支持策略助力幼儿成长。近几年我县各级各类幼儿园都能以区域活动为主要组织形式,但是教师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观察与指导就如“隔靴瘙痒”,未能真正发挥教师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