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维持、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来源 :网络导报·在线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b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成绩,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关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做好一切事情的根本。初中英语教学承上启下,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非常重要。
  教师要培养和保持学生较浓的学习兴趣,应该把握良机,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兴趣;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等。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完成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任务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把握良机,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学生都有一颗好奇的心,他们敢想敢说、好动,求新求异的愿望十分强烈。因此,我们必须因势利导,不要为了盲目追求课堂纪律打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课时,教师应注意语调,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语来组织课堂教学,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们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自然就敢用英语大胆发言,积极思维,不断产生学习英语和施展能力的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还要特别注意利用上课的前十来分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Warming up)。比如唱一些英语歌曲,开展如“Let me guess.”或“Follow me.” 等有趣的复习知识型的游戏,活跃课前气氛,增强英语课堂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
  教师对学习材料和内容的处理,一般是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同时要考虑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定刺激程度,使学生的思想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使他们的兴趣逐步升级。其次增加教学环节中的趣味性,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也有助于使学生的兴趣得以保持。呈现语言材料前,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创设新颖可信的情景,由此吸引学生注意力,再由该情景过渡到课本所展现的情景中,同时,合理地运用实物、图片、挂图、简笔画、现场录音、多媒体课件等,让所要呈现的情景更加直观而富有情趣。
  三、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过去的教学常常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把学生单纯地视为教育对象,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头脑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识的容器,忽视教学特点,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把学生看作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其内部蕴藏着主体发展的机制,认识到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力,驱动其主体的发展机制,使之成长、成熟。“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界越来越深入人心。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广大教师所热衷的教学方法。外语教学中的重点不再应该是 “我们该教些什么”,而应是“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这些条件”。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学生“能干什么”,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
  恰如布鲁纳所说的:“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因此我们应多为学生创造思考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而不是限制学生的思维,被动地跟着老师走.例如,在教授“How do you get to school?”一内容时,我们可采用多媒体呈现多个地点,然后提出问题:假设是你,将如何从我们这儿到达那些地方?学生分小组讨论(Group-work),接着每组向全班汇报,汇集各组方式后,再与教材中学生们的方法作比较。然后让学生联系本校、本地区的具体地理情况,自编自演此情景。在教学中,学生非常积极,主动性得到极大发挥,气氛特别活跃。这样一来,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帮助他们跳出了被动灌输的困境,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兴趣得到极大提高。
  四、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兴趣
  师生关系是以基本的人性观为前提的。如果教育者认为,人的天性是懒惰的,不思进取的,需要严格教诲才能启迪良知,那么权威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最为有效的。传统的师道尊严,便是权威型的师生关系的体现。现代教育观则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的、向上的,具有生长与进取的潜力,教育的目的是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健全发展,而权威型的师生关系无疑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与禀赋。因此,我们必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1)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是指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爱是其中的核心要素。爱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其各方面给予关注,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尤为如此。爱是将教学中存在的师生的“我”与“你”的关系,变成了“我们”的关系。爱使教师与学生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的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分担挫折的烦恼。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
  (2)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交互作用的历程,师生互动的性质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活动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因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总是由一定的观念(诸如教育观、学生观、质量观等)支配其教学行为,对学生施加影响。而学生也会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和需要,理解、接受教师的影响,并在行动上做出反应。学生的反应又进一步强化或者修正教师原有的教育观念与行为。所以,师生互动构成了教学活动中的正反馈机制。通过反馈可以加强正效应,也可以加剧负效应。
  五、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为了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给学生更多的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教师可以设计和组织多种难易适度的课外活动。通过活动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使学生认识了自我,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增强其自信心,增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长久保持其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如我在英语教学中,常让学生以小组为主体,进行问题竞答活动,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成立英语课外活动小组,开展表演英语会话或短剧等小组活动;结合实际地组织英语竞赛,如:英文书写竞赛、朗诵比赛、单词听写竞赛等。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互相帮助,互相感染,进而共同提高水平,长久保持学习英语的兴趣。
  总之,英语学习,兴趣为先。学生语言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英语学习兴趣的程度。很难想象失去了兴趣还能怎样培养交际能力。通过以上方法,我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积极性更大了,课前自觉预习,课上积极讨论,成绩不断提高。许多不愿学习英语的学生,在小组的帮助下也都积极的学习英语。我班的英語成绩也稳步提高。
其他文献
由于小学生对的语文认知能力尚处于比较低级的阶段,用理性的分析的方法来处理小学语文教材就显得有些不切实际,也不符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加上语文这门学科的重要特点就是审美性、情感性,正好符合小学生对语文的这种感性的认知需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就显得十分必要了。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情感教学,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越来越重的分量,没有情感的语文教学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一、情感教育在
期刊
[摘 要]: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在特普融合教育背景下,怎样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笔者认为更应该注重其内涵与实质的精神领域,从优化育人环境,突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和拓展校园活动,突出校园文化教育功能两方面凸显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特色。  [关键词]:融合教育 校园文化建设 对策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
期刊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整体战略,同时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问题。教育均衡发展,既要使每个孩子的综合素质发展均衡,同时也要求不同的孩子在相同的教育资源或环境下接受相同的公平教育,尤其是随父母进城务工的农民子女,在相同的教育资源或环境下接受与城区学籍孩子一样的公平教育,其综合素质是否也能和其他孩子一样均衡发展呢?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市场经
期刊
[摘 要]:在小学德育工作,后进生转化工作是一项重点内容,同时也是工作难点所在。作为德育教育工作者,有责任也有义务认真分析后进生形成的背景因素,了解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转化措施,帮助后进生重拾信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成绩。  [关键词]:小学生 后进生 背景因素 心理特点 转化措施  所谓后进生,主要指学习成绩较差、缺乏纪律意识、具有不良习惯的学生。现实当中可以概括
期刊
[摘 要]:藏族在我国是分布较广的一个少数民族,除主要分布在青海、西藏两省区,在甘肃、青海和云南等省也有较广分布。由于藏族地区地域广阔,人口居住分散,加上学生长期受文化、信仰等方面的影响,使得藏族地区的学生用汉语交流少,造成汉语文基础比较薄弱,汉语言运用能力比较差,因而给该地区的中小学汉语文教学带来诸多困难。本文对藏族地区语文教学的特有困难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介绍了提高藏区初中生汉语文学习兴趣的方
期刊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习作是一种运用书面语言的练习。然而,因为学生的认知水平、写作方法及素材积累的欠缺和教师的“高标准”评价,学生往往“害怕”作文,不敢轻易下笔。本文作者从教学实践出发,就作文与生活积累、语言训练、情感积淀等方面对如何让学生作文鲜活起来做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作文 积累 训练 方法  “作文”,在许多小学生尤其是刚进入中年级的学生眼中,是两个“神秘”的字眼。
期刊
[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根本。只有抓住阅读教学这个重要环节,才能占领小学语文教学的制高点。我们应该把握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关,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理解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策略  阅读通俗的讲就是读文章。阅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着它存在的价值和自身的功能,阅读可以学习知识、可以获得信息、还可以
期刊
发散性思维以其独特性、变通性及流畅性使学生在作文构思时获得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并不落俗套的效果。作文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不但要传授发散方法还应该培养对发散方法进行检索与提取的能力。作文教学中发散性思维训练的目的在于让思维能根据需要按一定的顺序向各种方向运动,在发散过程中产生灵感,使写作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可驾驭与可调控。  由一点出发,借助已有信息,让联想、想象向各个方向发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既可通
期刊
小学音乐教育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起始阶段,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关键的作用。作为小音乐的教育者,我们应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努力探索,寻求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依此发掘学生的潜能。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不仅给学生的学习观与学习方式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要求,而且对教师的教育观念、综合素质以及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期盼。  一、创新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学生的音乐基础是参差不齐的,其中更有“五
期刊
自信是人的潜能源源不断得以释放的精神源泉,是人们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自信心是学生走向成功的重要精神动力。缺乏自信,影响的不仅是学业,更重要的是健全人格的形成。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越强,就越易学好,学生感到越易学,学习的自信就越强。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榜样教育法---利用名人事迹,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  每个学生的内心都有成功的欲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