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情境设计有效性初探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huan407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叶圣陶先生在谈到文艺作品的鉴赏时说:“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目的无非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文学和文字魅力,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尤为重要。作为一门新兴的教育理论研究学科,它对于每一个一线的老师来说,有着很强的指导性和启发性。在课堂教学设计中,重视对教学情境的创设,既让教师能够投入课堂,也能让学生在这种情感的“平等对话”中得到积极的体验,实现课堂有效性设计的“最优化”。
  【关键词】情境设计;重要性;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一名刚刚从教几年的年轻教师,在面对新一代的学生时,笔者常常有这样的疑惑:究竟是老师在教学生还是学生在教老师?我们所面对的新一代学生,他们是有着较广知识面、较强资料搜索能力和丰富情感体会能力的孩子。在教学实践中,我慢慢体会到他们在课堂的“闪光”对于我教学体验的充实和帮助。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言:一个完美的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那么,师生参与的“情境”教学是否真的能够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怎样的“情境设计”才是能够让学生和老师都共同参与并得到各自“利益最大化”的设计呢?
  文章不是影视作品,没有音,没有影,没有渲染,而且文章中的很多内容,其时间和空间的界定是学生的年龄阅历没办法逾越的障碍。学生是没办法简单地只通过作者的文字描述得到和作者一样甚至超越作者的体会的。叶圣陶先生在他的《语文教学二十韵》说道:“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如至亲。”那如何找到作者的思路,又如何体会作者的心境呢?这些问题的解决关键就在于情境的设计。下面,笔者将从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出发,谈谈自身在几种课型中所进行的情境设计实验以及所收获的经验财富。
  一、音乐情境中的现代诗歌教学
  在古代,诗歌是音乐的艺术。虽然现代诗歌已经摆脱了音乐的依附,但把音乐引进诗歌的课堂,却能够营造出美轮美奂的效果。新一代的学生,他们接触现代诗歌的时间不多,很少有机会能够近距离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余光中的《乡愁》一课中,我在课前准备时间里给学生放了一首悠远绵长的小提琴曲,营造出一种忧伤的氛围,音乐一直到示范朗读结束后才停下,学生受到了情绪上的感染。上课过程中,用一首节奏舒缓,低沉音调的钢琴曲作为解读诗歌时的背景乐,加上我的解读渲染,学生的体会变得异彩纷呈。他们在回答关于“乡愁”的具体表现时,在文本理解的基础上,跳跃到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以自己真实的体会来迁移体会诗人的情感。
  这样,就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在我创设的情境中一直保持着情绪上的契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广泛运用于教学,为课程的教学情境创设提供了一个优越的平台。原本抽象的文字可以生动而蕴含情意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理解感知可视化、模拟想象可导化、认知延伸自主化。
  二、评书情境中的文言小说教学
  文言小说,因为本身就是接近于古代民间口头传说的语言表达风格,所以在文言小说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了评书这种艺术形式, “以活动促发展”。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教学过程中,我以评书语言开场。学生在课堂上延续了评书形式来说解故事情节,并且用故事情节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在分析人物描写方法和“三拳”等重点难点时,学生还能利用“说书人”的身份,充分调动其他学生的参与情绪,达到积极互动的效果。课堂生动有趣的情境设计,让学生沿着充满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方向去发展,学生既获得了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又体验到了学习的价值。
  三、申诉辩论情境中的议论文教学
  在文体的解读方面,我们经常说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记叙文的教学中,我们更多的就是侧重于对学生情感的熏陶和培养。而在议论文的教学中,议论文的魅力就是要“以理服人”,须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阐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同时要用充足的、有说服力的论据来证明所提出的论点。这些要素都和法庭辩论很相近。
  因为有了这样的探索发现,所以在教授议论文的时候,我就采用了申诉辩论情境教学设计。在这样的情境创设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掌握议论文“一切为了论点服务”的基本技能,积极寻找论据,多角度、多方位地论证自己的观点,而且还会开始找出意见相左方的薄弱点进行反驳。他们渐渐不满足于只是正面立论,有时还会采用驳论。有意识的情境设计,不仅满足了学生的探索欲,同时对他们表现能力的培养得到了很大收效。例如《吴汉何尝杀妻》一课,我就创设了申诉辩论的情境。通过各个“律师”为吴汉进行的有理有据的有力辩护。这样的申诉情境激发了他们的质疑精神和自主研究精神,“大语文”的概念不再只是停留在理论,而是在实践中给予我很多的思考了。
  除了以上的情境有效性探究实践之外,我还尝试在新闻教学中创设“摄像造景”的情境设计。在剧本教学中,我采用“话剧表演”的情境设计,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话剧的魅力所在,等等。多种多样的情境设计让我和学生同样乐于去感受语文教与学的美。
  四、小结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多数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仍停留在传统意义上“学科本位”的教“课本知识”的设计层面,缺乏对学习主体经验和需要,学习者建构过程、课程资源、学习情境、学习方式、教师角色、学习群体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考虑,因而,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不到体现,学生学习主动性未能有效激发。为了找到让学生对语文价值有更彻底地体悟这个“源”,我“开凿”了情境设计这道渠。
  当然,本文里的教学有效性在实践过程中仍然有着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揣摩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因为只有实现“师生在教育中共同成长”,才是真正意义上有效的课堂教学。
  (编辑:陈 岑)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涌现出了许多的新方法。水平井开发技术已成为油田开发、挖潜调整、提升开采效率的重要方式,但当前这一技术受到产能预测等方面
【摘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高中语文的课堂改革应该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特点,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就要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乐学、会学。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选择恰当的切入点,用良好的教学语言打造高效课堂,实现课堂内外的有效结合,创设一种宽松、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语文;有效教學  【中图分
本文探讨了一种定量确定湿地保护范围的方法.首先根据区域地形地貌和水环境等自然条件初选数个可能的湿地保护规模的方案,然后计算各方案表征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和水环境条件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广大教师一定要注重理念的创新,积极拓展语文教学空间,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本文从开辟专项训练阵地、落实阅读推进计划、组织口语表达活动、开展各类学习竞赛、发挥课外活动作用等五个方面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语文教学空间;语文素养;专项训练;课外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在抓好课堂教学之外还要积极拓展教学空间,将课内外各种资源充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大学语文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必须坚持教育改革,以教育现代化思想为指导,以国家教育政策为大政方针,全面促进大学语文教育工作的现代化演变。因此,文章就大学语文教育现状进行了概括,并针对大学语文教育现代化的具体体现展开了论述,提出了推进大学语文教育现代化改革进程的合理策略。  【关键字】大学语文;教育现代化;现状、表现;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摘 要】立足于语文教学的本位,能让语文教学在迷惘中找到方向,能让我们在教育改革这个时代背景中找到语文学习的规律,优化语文教学过程,实现语文教学的高效率。  【关键词】语文教学;本位;学习主体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近几年来,各教学刊物对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酣畅淋漓、剥肤刺骨的批斥:语文教学简单化、程序化、刻板化;脱离生活,脱离社会;练习太多,课外阅读和课外写作太少;学生
本文对测试仪器井下受阻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摘要】人们往往根据作文的情况来评价一个学生的语文能力高低,作文成了语文试卷中重要的考查内容,作文成绩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语文成绩的高低。为了使我们的作文让阅卷教师眼前一亮,给我们打下高分,我们的作文就必须从题目、立意、选材、手法上“新”起来,这也是新课程标准的呼唤。  【关键词】语文创新能力;新;题目;立意;选材;手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作文是一个学生语文素质的集中体现,
【摘要】中学生道德教育是一门重要的课题,它有别于学科教育,对于中学生以后的成长,非常重要。教师作为一线的道德教育者,感受着道德教育的变化,有着良好的一面,但是存在许多缺陷。所以本文主要分析当前道德教育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相关建议,希望能够对教育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学生管理;德育工作;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中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在中学教育中,
裸眼水平井能穿越较长的油层,井筒与储层具有最大的接触面积,能最大限度的开采油藏等,但是对于某些稠油油藏,由于原油流动性差以及地层出砂严重,使得油层和优质筛管之间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