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创新与传播研究

来源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ybe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创新,需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话语表达方式创新,进一步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传播方式,需要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创新与传播过程中的引领作用,化解意识形态面临的严峻态势,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创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伟大实践有机结合,推动国内马克思主义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相结合。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创新;传播
  DOI:10.15938/j.cnki.iper.2018.06.015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8)06-0072-04
  “话语”是人类特有的思维和交往工具,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重要体现,新时期如何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创新与传播,关系到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长治久安。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发展状况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转换力度不够
  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的必然要求。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创新与传播工作,必须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往往偏重于对学生的理论教育,缺乏对学生主体性活动的探究。但往往高估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未对原有话语形式与话语特点进行转化,依然使用抽象话语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许多教师无法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特点与思维方式,未能深入挖掘阻碍学生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影响因素。教师的教学超越了学生的心理认知发展水平,最终难以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传播力和影响力亟待提高
  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具有鲜明的时代进步价值,纵观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演进历程,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发展是一个随着时代变迁不断进步与完善的过程。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解释能力较强。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在国际社会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亟待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体系过度使用政治话语、宣传话语、政策话语的习惯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话语困境,虽然在国内政治生活领域与学术话语领域占有重要地位,但在国际社会的辐射范围很小,影响力不够。西方国家所倡导的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历史虚无主义等都削弱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在国外应有的解释力和影响力。
  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体系创新动力有待增强
  马克思指出,“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1]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体系在创新过程中缺乏问题意识,某种程度上体现为固守政治辩护,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孤立于中国实际问题,淡化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科学性。实践是创新的源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体系创新动力受到一定的制约。21世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还在形成之中,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命运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息息相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逻辑,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创新与传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重要体现。在每一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都能够找到与中国实践相适应的话语逻辑。现阶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创新的重要源泉。
  第6期张志元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创新与传播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年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创新的基本要求
  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创新、表达方式创新、内容创新,必须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真正实现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问题与方法的统一、教师与学生的统一。[2]只有与时代发展同步,顺应时代潮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1.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创新
  教材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载体。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内容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它由教材决定。[3]教材是师生之间进行沟通的桥梁。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教材编审工作,加快建设一批哲学社会科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4]这充分体现了构建核心教材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第一,选取哲学社会科学专业核心教材,形成一套逻辑严密的教材体系。教材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依托,避免脱离原理原著;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为核心,避免脱离我国发展实践。与此同时,对于教材的编写不能仅仅局限于对历史性文本内容的回顾,必须通过严密的逻辑体系揭示事务发展的本质,积极探索并遵循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律。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从整体上掌握哲学社会科学,从根本上理解哲学社会科学,充分做到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
  第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如果对思想政治理论教材编撰不合理,就会使其政治色彩过于浓厚,无法形成更加系统、更加全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容易使大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与学生成长规律相脱节,难以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因此,2015年7月27日,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教社科[2015]2号)提出,以统编教材为基础,建设思想性、科学性和可读性有机统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立体化教材体系。
  第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編写必须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最根本特性,即意识形态性。[5]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带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这一属性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元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理论创新和伟大实践的必要条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能够强化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使青年一代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阵地。只有不断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创新,才能为打破西方的话语霸权,最终创建一套既具有中国特色又蕴含世界历史价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   2.加快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表达方式创新步伐
  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并不是固化了的模式,它能够吸收适合时代发展的元素使自身获得旺盛的生命力。伴随新一代网络媒体的兴起,面对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日渐兴盛,对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形成严重冲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互联网等新的传播渠道的迅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任务新课题”。[6]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的背景下,教育环境发生巨大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表达方式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的表达方式与新一代网络媒体相比,创新步伐缓慢。而新一代网络媒体凭借其多元化的表达风格,更加受到学生们的喜爱。面对这一现象,要运用大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7]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改变以思想灌输为主的话语表达方式,转向更加开放的平等交流式的话语表达方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基础上,可以借鉴新一代网络媒体,积极吸取其灵活多变的表达方式,将教材中晦涩难懂的词句转变成为学生们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语言。例如,将某些具有正能量的网络热词与所讲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相融合,增强教师语言表达的解释力与感召力。同时,对于新一代网络媒体的不规范性,必须加以遏制,引导学生理性对待。通过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表达方式,不断增强青年大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3.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内容创新
  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体现着国家意志,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文化软实力理论体系,是加强中国话语体系建设,把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的重要环节。[8]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價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9]
  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还彰显着独特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构成了我国文化发展的独特优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建设中,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内容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不仅着力于增加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认知,而旨在提升主观世界的精神境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重要内容和行动指南,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高凝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需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从而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赋予更加丰富的精神内涵。
  第二,思想政治理论话语体系体现了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构成了独特的话语优势。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内容创新,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紧密结合,深入挖掘二者的契合点,这样才能把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重要的社会发展价值,这一价值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增强国家荣誉感、社会责任感和公民尊严感的中国传播内容。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拘泥于狭隘观念,而是我国整体发展的精神动力,它是国家、社会、公民实现协调发展所不可或缺的凝聚力,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最大公约数。
  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发展事业的思想结晶,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发挥了价值引领的作用。社会发展中所出现的一系列矛盾,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化解。社会的发展最终还要归结于人的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最根本的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重要命题的提出,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呼唤出来或‘倒逼’出来的产物。[11]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具有稳定与发展,连续与创新的特点,需要结合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性特征加以完善与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国家、社会和个人的精神资源汇聚到一起,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宝贵的价值依托。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创新与传播的路径选择
  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创新与传播工作,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在国际上的解释力与话语权,在中国与世界的不同语境中搭建起沟通的桥梁。
  1.党要在话语体系的创新与传播过程中发挥引领作用
  党领导高校探索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发展规律。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创新与传播工作,需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快创新学校、政府与社会之间的话语体系联动机制,在学校、政府与社会之间搭建良好的传播平台,要加强和改善党对高校的领导。[1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需要完成话语体系从固化形态话语向动态话语的转换、从教材话语向教学话语的转换、从理论话语向生活话语的转换。[13]坚持平等性原则,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式交往;坚持人本性原则,做到教师与学生互惠式发展;坚持教育性原则,做到思想引导与情感交流相统一;坚持开放性原则,做到课堂教学与实践应用相结合。[14]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做到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精心做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对外传播工作
  第一,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传播功能。加强我国高校与国外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方面的交流,必须减弱世界各国之间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逐渐消除意识形态的敌对态势。第二,在国际社会上紧紧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对外影响力。把握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权,本质上就是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话语权。[15]作为中国无产阶级思想观点和价值理念的思想体系,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实际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特定话语表达方式。[16]第三,做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对外传播工作,应该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例如,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许多国家都重视对《资本论》的研读,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在资本主义国家有着永不褪色的指导价值。同时,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来分析社会主义国家甚至全球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为人类社会更好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3.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创新必须体现其世界历史价值
  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是一个开放性的体系,它不仅立足于中国国情,而且还影响着全球,具有整体性的思想,整体性思想则是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的重要特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体系具有深刻的世界历史价值,主要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全球治理的系列重要讲话中。例如:2015年3月28日,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提出,我们要把握世界大势,跟上时代潮流,共同营造对亚洲、对世界都更为有利的地区秩序,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17]习近平在杭州G20峰会上提出构建“创新、开放、联动、包容”型世界经济的“中国方案”。无论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还是中国方案都体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立足当代中国所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探索整体性世界治理模式,最终回归具有世界历史价值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更好地实现话语体系的国际传播。
  4.促进国内马克思主义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相结合
  加强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在合作与竞争交融的时代环境下,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已成为国际话语权争夺的主要焦点。[18]我国需要大力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创新与传播,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嵌入到国际话语体系之中,这是国内发展要求与国际竞争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因此,在传播过程中既要立足于解决中国发展面临的问题,又要不断探索世界马克思主义未来发展之路。始终坚持批判精神,在跨越多元文化的藩篱中促进其他国家对中国话语体系内涵的意会与理解,增强在全球性的不同语境中开展深入对话的能力,让中国国际话语权处于与经济力量同等重要的位置,这也是全面提升中国国际地位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03.
  [2]田鵬颖.创新高校思政课的学术话语体系[N].光明日报,2016-12-15(2).
  [3]郭凤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创新研究[J].思想教育理论导刊,2014(4):83-86.
  [4][6][7][12]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R].2017.
  [5]魏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建设中需要注意的几个关系[J].思想教育研究,2017(1):10-42.
  [8]朱继东.如何把中国的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J].党建,2017(2):36-37.
  [9]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1).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5:11.
  [11]吴潜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意义的几点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5(2):7-9.
  [13]吴宏亮.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三个转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6):76-78.
  [14]马超,娄淑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谐师生关系的交往原则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1):71-73.
  [15]田鹏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话语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11):23-26.
  [16]邓黎,张澍军.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基本功能[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2):39-43.
  [17]习近平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N].人民日报,2015-03-29(1).
  [18]关凤利,吕银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话语体系论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2):97-102.
  [责任编辑:庞达]
其他文献
摘要:  思维方法是实践主体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着眼原则与逻辑理路,是不断增强理论与实践科学性、前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首要前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的科学把握使得思维方法的整体性、协同性、系统性日益成为现实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各项战略部署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包括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在内的思维方法体系。该
摘要:  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思想是以批判的逻辑建构的以实现“两个和解”为价值目标的完备生态理论体系。习近平“生命共同体”思想是在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基础上,以建设的逻辑形成与发展的以构建“生命共同体”为价值目标的科学的生态世界观。习近平“生命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时代化与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解决当前我国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指导与行动指南。  关键词:习近平;生命
摘要:  近年来,学术界高度关注习近平意识形态思想,不同学术背景的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和层面对习近平意识形态思想进行了深入、广泛地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同时也存在着对一些问题关注广度不够、研究不够深入、理论体系的整体性研究不足、内在逻辑结构和理论框架研究不够深入的问题。需要更加深入挖掘习近平意识形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整体研究习近平意识形态思想的理论框架,加强内在逻辑结构的研究,追根溯源、
本文采用盆栽和田间试验,在设置不同土壤氮磷养分条件下,测定拔节期冬小麦体内相关受氮磷养分胁迫诱导表达基因的表达趋势,来反映根层土壤有效氮磷养分状况,从而在作物对养分吸收
本文以辽宁省湿地为研究对象,对辽宁省的每种类型湿地选择一处典型区域做研究区域,并对其生态功能进行分析,尝试以市场价值法、影子价格法、旅行费用法、机会成本法等多种评价方
摘要:  平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关社会层面的一项重要内容。平等之所以被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于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价值追求,是马克思主义的理想和目标,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求。受到历史文化背景、社会性质和发展状况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平等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四个方面的丰富内涵,同时,还具有哲学基础上的科学性、价值基础上的集体性、本质意义上的真实性
品冬18是中国农科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麦类室选育的大粒、矮秆、抗病新种质。其组合为烟7578-81-128//76(15)9-26/东大2号。弱冬性,但抗寒性较好,在北京种植可安全越冬。中
1989~1991年以早籼湘州5号、二九丰、浙辐802、广陆矮4号和原丰早等为供试品种,用ZB_1(85-14),ZB-(15)(0262),ZC_(15)(84-76)等稻瘟病菌(有性态为Magnaporthe grisea Barr.,无
本文初步研究了籼粳杂交稻5460S/广抗粳2号的结实特性及其与对照组合协优2374的差异.结果表明:①两个组合的结实率和充实度都是一次枝梗>二次枝梗,其中一次枝梗又是中部>上部
在过去几十年中,由于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和农牧业的快速发展,人类向大气中排放了含氮化合物翻了一番,导致氮化物在大气中累积并向陆地和水域生态系统沉降,渐增的氮输入使一些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