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电厂为了更好地进行各个车间之间的管理工作,对各个车间之间的关系加以整合,构成了一个全厂范围内各个车间数据资料共享的信息平台,通过这一个信息共享平台可以实现对机组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控而且可以轻而易举的获得任何时间段之内我们所需要的数据,可以进一步提升机组的经济效益还可以大幅度缩减消耗,从而全面提高公司的效益。把厂内各个车间的生产情况和相关数据全面共享,统一上传至信息分享平台之中,使用最为直观的手段来生成和操作现场情况一致的数据报表,确保机组的信息时时刻刻都处在生产部门的监视之中,就这一问题,笔者根据自身多年工作经验提出了一些个人见解。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计算机网络应用;报表功能
最近几年负责电厂信息化管理的工作人员所给出的电厂生产成本支出情况以及审核资料、生产成本信息以及实时经营情况、对资源耗损进行的实时分析,这样可以帮助电厂的决策者可以第一时间掌握电厂机组的工作状况、实时掌握发电情况以及电厂经营状态。以电厂目前使用的现场监视系统作为基础,结合生产管理、经营管理这一系列目前现有的基础数据,这样可以从最大程度上确保信息处于共享的状态,并且和这一系统所收集的生产成本讯息加以整合,这样可以全面实现“每日、每值、每炉、每机”的即时成本监控以及收支计算,以便我们加强电厂的考核水准以及生产过程中的成本监控水平,提升电厂的成产成本管控水平,从而进一步的降低电厂的运作成本。
1.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1)根据热电厂目前的实际运作情况,结合对电厂生产现场调研得出的结果来针对热电厂的实际情况进行说明。DCS 系统的由以下部分构成的:1#、2#、3#锅炉;1#、2#汽机;公用系统,其使用的对外接口型号是OPC Server。DEH(汽轮机调节系统)、TSI(汽轮机本体数据)、ETS(汽轮机保护系统) 上位机组态系统使用的是IFIX软件,可以对外传输数据接口是OPC Server,这一系统每条汽轮机均配备一套,共计两套。
(2)在对热电厂的实际情况充分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以热电厂的工作特点,因此我们提出了一个具备四个层次,两个独立支持系统的数字化热电厂结构模型。四个层次指的是控制层、管控一体化层、生产管理层、经营决策层这几个层次,两个支持系统指的是数据库支持系统以及计算机网络支持系统这两个。数字化电厂的结构之中上层结构是负责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层次,这一层面的主要职能是起到决策作用。中层指的是负责生产管理以及其相关工作的层次,这一层次的主要职能是对电厂相关工作加以分配。下层则是负责生产工作的层次,这一构架是基于DCS系统的,在电厂生产过程中是最为基本的生产单元。
2.系统设计框架
(1)数字化电厂模型设计
数字化电厂是使用数字化的手段来对物理电场进行描述并且对其进行操控,这一方式蕴含了很多的内容。数字化电厂是以诸多计算机软件以及硬件为核心建设的现代化电厂,所使用的计算机软件用于对电厂进行数字化的的描述并且根据电厂的相关特点建立数学模型,从而实现对电厂的实时监控等目标。其实,目前很多电厂之中所使用的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就是数字化电厂的基础,可是一个合格的数字化电厂并不是依靠简简单单的拼凑可以做到的,而是需要一个水平过硬的数字化电厂模型以及一个稳定全面的信息共享平台。
(2)数字化电厂层次结构模型。
数据获取层:数据获取层的主要作用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之中采集相应的实际数据资料,其可以完成对于各个系统的实时监控工作。而目前数字技术的发展情况是将现场情况为基础而后加入一些数字元素从而逐步将系统完善的,尽可能的完善数据获取层可以有效地加快数字化电厂的发展速度。这一层最大的意义在于可以提供设备的实施运行数据,因此这一层是其与数层的基础。
分析支持层:这一系统就是对企业起到分析支持作用并且支持现场操作环节的支持层,实时监控企业的收支过程并且对煤体质量进行即时监控、在煤场施加智能化管理、优化煤的燃烧过程,这一系统可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全面监控,和管理层提供的相关信息和数据加以结合,从而对整个控制系统以及电力机组的性能进行分析并对应其特点加以支持,这样可以指导操作层更好地进行相关操作,这一层次是衔接管理环节与控制环节的桥梁。
生产管理层:生产管理层主要指的是电厂资源计划系统(ERP),其核心在于安全运行并且在运行过程中尽可能的控制成本,相关设备的检修是这一环节的基础,完成发电量指标是最终目的,把企业资产管理工作作为主线,借此来对电厂的机组性能加以优化。这一层的主要职能是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确保电厂在运行过程之中安全且高效,因此这一层是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的核心。
经营决策层:经营决策层的外在表现实经营管理以及商业化运营、电子商务物资交易系统。将综合管理计划当做主线、将全面预算以及生产成本管理当做是核心,以资源管理为基础,把人事管理等系统作为辅助,借此提升计算实施成本的速度,从而确保电厂满足商业运营管理要求。
参考文献:
[1] 陈祎.病案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的探索与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32):587-588.
[2] 初伟明.浅谈现代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发展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30):7019-7020
作者简介:侯俊国(1973—),男,黑龙江省牡丹江人,华电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牡丹江第二发电厂。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计算机网络应用;报表功能
最近几年负责电厂信息化管理的工作人员所给出的电厂生产成本支出情况以及审核资料、生产成本信息以及实时经营情况、对资源耗损进行的实时分析,这样可以帮助电厂的决策者可以第一时间掌握电厂机组的工作状况、实时掌握发电情况以及电厂经营状态。以电厂目前使用的现场监视系统作为基础,结合生产管理、经营管理这一系列目前现有的基础数据,这样可以从最大程度上确保信息处于共享的状态,并且和这一系统所收集的生产成本讯息加以整合,这样可以全面实现“每日、每值、每炉、每机”的即时成本监控以及收支计算,以便我们加强电厂的考核水准以及生产过程中的成本监控水平,提升电厂的成产成本管控水平,从而进一步的降低电厂的运作成本。
1.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1)根据热电厂目前的实际运作情况,结合对电厂生产现场调研得出的结果来针对热电厂的实际情况进行说明。DCS 系统的由以下部分构成的:1#、2#、3#锅炉;1#、2#汽机;公用系统,其使用的对外接口型号是OPC Server。DEH(汽轮机调节系统)、TSI(汽轮机本体数据)、ETS(汽轮机保护系统) 上位机组态系统使用的是IFIX软件,可以对外传输数据接口是OPC Server,这一系统每条汽轮机均配备一套,共计两套。
(2)在对热电厂的实际情况充分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以热电厂的工作特点,因此我们提出了一个具备四个层次,两个独立支持系统的数字化热电厂结构模型。四个层次指的是控制层、管控一体化层、生产管理层、经营决策层这几个层次,两个支持系统指的是数据库支持系统以及计算机网络支持系统这两个。数字化电厂的结构之中上层结构是负责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层次,这一层面的主要职能是起到决策作用。中层指的是负责生产管理以及其相关工作的层次,这一层次的主要职能是对电厂相关工作加以分配。下层则是负责生产工作的层次,这一构架是基于DCS系统的,在电厂生产过程中是最为基本的生产单元。
2.系统设计框架
(1)数字化电厂模型设计
数字化电厂是使用数字化的手段来对物理电场进行描述并且对其进行操控,这一方式蕴含了很多的内容。数字化电厂是以诸多计算机软件以及硬件为核心建设的现代化电厂,所使用的计算机软件用于对电厂进行数字化的的描述并且根据电厂的相关特点建立数学模型,从而实现对电厂的实时监控等目标。其实,目前很多电厂之中所使用的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就是数字化电厂的基础,可是一个合格的数字化电厂并不是依靠简简单单的拼凑可以做到的,而是需要一个水平过硬的数字化电厂模型以及一个稳定全面的信息共享平台。
(2)数字化电厂层次结构模型。
数据获取层:数据获取层的主要作用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之中采集相应的实际数据资料,其可以完成对于各个系统的实时监控工作。而目前数字技术的发展情况是将现场情况为基础而后加入一些数字元素从而逐步将系统完善的,尽可能的完善数据获取层可以有效地加快数字化电厂的发展速度。这一层最大的意义在于可以提供设备的实施运行数据,因此这一层是其与数层的基础。
分析支持层:这一系统就是对企业起到分析支持作用并且支持现场操作环节的支持层,实时监控企业的收支过程并且对煤体质量进行即时监控、在煤场施加智能化管理、优化煤的燃烧过程,这一系统可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全面监控,和管理层提供的相关信息和数据加以结合,从而对整个控制系统以及电力机组的性能进行分析并对应其特点加以支持,这样可以指导操作层更好地进行相关操作,这一层次是衔接管理环节与控制环节的桥梁。
生产管理层:生产管理层主要指的是电厂资源计划系统(ERP),其核心在于安全运行并且在运行过程中尽可能的控制成本,相关设备的检修是这一环节的基础,完成发电量指标是最终目的,把企业资产管理工作作为主线,借此来对电厂的机组性能加以优化。这一层的主要职能是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确保电厂在运行过程之中安全且高效,因此这一层是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的核心。
经营决策层:经营决策层的外在表现实经营管理以及商业化运营、电子商务物资交易系统。将综合管理计划当做主线、将全面预算以及生产成本管理当做是核心,以资源管理为基础,把人事管理等系统作为辅助,借此提升计算实施成本的速度,从而确保电厂满足商业运营管理要求。
参考文献:
[1] 陈祎.病案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的探索与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32):587-588.
[2] 初伟明.浅谈现代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发展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30):7019-7020
作者简介:侯俊国(1973—),男,黑龙江省牡丹江人,华电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牡丹江第二发电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