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是人类掌握世界的永恒方式

来源 :哲学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2009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关于人类掌握世界的方式,马克思提出了科学的、艺术的、宗教的和实践一精神的四种方式以后,不曾有过更多的论述。学术界对马克思关于“宗教地掌握世界”的思想,教条地套用了马克思关于宗教一般的思想,即认为宗教地掌握世界的方式是一种走
其他文献
<正> 哲学形态学研究的使命在于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进一步发展之可能形态,为哲学研究工作提供科学的指导。哲学形态学是哲学反思自身形态的内在发生、外在条件、历史发展和现实结构的理论,而哲学形态则是哲学的形式和内容在社会实践基础上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其外延大体包括:
<正> 非系统理论是从非系统角度考察物质运动的方向、方面、状态、阶段的学说,从形式上看,它具有非理论性、非范逻辑、否定性、多样性等特点。它与系统理论不能相互取代,而是有着辩证的对立同一关系。非系统是世界下向运动的体现。从整体上看,它表现为熵增加的过程,表现为朝混乱方向运动。从个体看,它是系统走向衰老
2020年,雅安市档案馆接收捐赠档案,我小心翼翼地拿出了父亲留下的珍贵“档案”,一张1951年6月父亲回老家探亲的过路条和一份1952年9月的土地证,捐赠给了雅安市档案馆。看着这
本文以《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现状,并依据教学中学生现状及实际能力,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改进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进行探讨。
<正> 个人对社会有否积极作用,实际上是一个如何看待个人(个体)对社会的价值的问题。个人能否对社会发生积极作用,关键在于能否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辩证统一关系。社会的稳定需要重视整体价值,从而增强社会的凝聚力,而社会的发展则需要重视个体价值,从而增强社会的合力。一个理想的社会应是凝聚力和合力的统一,个体分力
<正> “超前意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未来发展趋势的一种综合反映,不是脱离现实的胡思乱想。“超前意识”的精髓是从现实出发,认识未来。它的鲜明特点是:①客观性。它是来源于实践而又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科学认识。②主动性。是具有改革精神的人
<正> 人的认识选择性问题,是认识论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随着主客体关系研究的深入,这个问题被提出来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来源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包括从客体到主体和从主体到客体的双向运动。一方面,客体本身的结构和属性制约、决定着主体的活动并
6月23日,第三十七届湖北新闻奖评选结果揭晓,我采写的《父亲一条船两摩托连通女儿上学路》(后文简称《上学路》)获评一等奖。《上学路》讲述了武汉青山村村民万新建在两年半
本文通过对我校非物理专业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现状进行了较全面的调查,分析了目前大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对于解决相关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着重强调了实
<正> 有人认为,历史乃人的历史,辩证唯物主义把社会历史看作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所以唯物史观之“物”指人而言。这一答案,貌似有理,实际不然。因为它并没有揭示出社会历史观现象内部心物关系谁决定谁的问题。还有人认为,唯物史观之“物”是指社会关系中的物质关系。那么什么是社会关系中的物质关系呢?是以物为媒介而发生的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