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采:正视孩子的情绪问题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flyg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文采简介】
  马来西亚籍华人,著名萨提亚亲子婚恋专家,美国心理辅导学博士。从事专业辅导25年,担任广播电台心理輔导节目主持人15年。目前,在马来西亚、中国等地进行教学、辅导工作,著有《爱无止境》《少年心事》《我心深处》等专著。
  中国儿童中心发布一份题为《中国儿童的生存与发展:数据与分析》的报告显示:我国17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5.2%的儿童存在明显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最近十年,前来进行心理咨询的人中,居首位的是学生,占29.18%,且年龄已突破传统认为的“12岁危险年龄”,最小的咨询者只有8岁。
  关注孩子的精神世界和心理健康,正视孩子的情绪问题,迫在眉睫。为此,我刊特约记者采访了亲子专家、家庭心理治疗师林文采。
  孩子为什么会产生情绪问题
  记者(以下简称记):工作中,我发现许多孩子成绩好得不得了,但依然存在严重的情绪问题。有些父母会因为孩子的成绩好而忽视其情绪问题,但是被忽视不等于不存在,这些情绪问题潜滋暗长,终有一天会浮出水面,并造成难以想象和无法挽回的结果。此时,家长看到冰山一角,才有所醒悟,但为时已晚。
  林文采(以下简称林):情绪问题是导致很多青少年自暴自弃或出现不良行为的根源,如果孩子到了十八九岁,情绪问题依然处理不好,那么他的精神就很容易崩溃,这对其往后的人生影响会非常大。所以,家长越早看到孩子的情绪问题,越早进行干预越好。
  记:有些父母对孩子出现情绪问题感到疑惑,他们迫切想知道现在的孩子不愁吃不愁穿,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情绪问题?
  林:研究发现,孩子出现种种情绪问题,无外乎四个原因:一、因受伤而报复,二、渴望注意,三、渴望权力,四、达不到期望。
  我们先说第一个原因:孩子要报复,因为很受伤。
  校园血腥暴力已经成为美国社会的严重问题。经研究,我们发现那些在校园持枪行凶的学生虽然种族不同,家庭背景不同,但是他们都曾经在学校被老师或同学嘲笑。研究报告也指出,美国学生面临的最大校园危机,就是“嘲笑同学”已形成一种文化。
  我们成年人一般不太能理解小孩子被嘲笑的心情。事实上,如果孩子被嘲笑,而此事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对他则是巨大的伤害。孩子被深深伤害后,人性就会被扭曲,会产生恨意,而这些恨意最终会伤害他自己,也会伤害别人。
  所以,我们建议家长,如果你的孩子在学校被同学或老师嘲笑,你必须做出处理。首先,你可以教导孩子怎样应对;其次,积极和学校方面沟通,由老师或校领导出面制止嘲笑行为。
  我身边就发生过这样一个例子。11岁的小华被老师严重体罚后,心里充满委屈和愤怒。他回家将此事告诉了父亲,父亲携他到学校向校领导投诉。父亲拙于言辞,投诉时他没有提及老师体罚儿子的事情,更没有对此表示不满,而是怪罪老师弄坏了他给儿子买的新书包。这番话令站在旁边的儿子再次受到巨大伤害,原来的委屈、愤怒终于变成了恨意,回家后儿子点火把家烧了。他要报复父亲,所以点燃了他的房子。
  很多大人不解地问,孩子天天好吃好喝,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的破坏行为?因为他要报复!为什么他要报复?因为他心里有恨意!为什么他心里有恨意?因为他被深深伤害了!
  所以,我一再提醒家长和老师,当你发现孩子因被伤害而施行报复行为时,请千万记住:不要惩罚孩子,虽然他激怒了你。你要做的是,先和孩子建立信任关系,再去寻求处理伤害的渠道。当你帮孩子处理好因受伤而产生的不良情绪之后,他就不会再有报复行为了。
  孩子产生情绪问题的第二个原因是:他需要肯定和注意。
  每个人都想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注意,对孩子而言,“被注意”尤其重要。可是,大部分孩子的表现都普普通通,如果这时他发现不好的行为能够受到众人关注,那么为了让大家注意他,他会特意去做一些不好的事情。因为对他而言,情愿被人骂,也不情愿被忽视。而有些孩子之所以变得愈来愈坏,完全是因为父母只注意斥责他坏的一面,而对他好的一面完全没有注意过。孩子为博取父母关注,便不断做出坏事。
  在这方面,父母大有可为。最初,孩子年纪小的时候,常常纠缠父母问东问西,这就是他渴望受到注意的表现。这时,父母不可嫌烦,要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多陪伴孩子,多和孩子说话。要知道,这种温馨日子不会长久,而且一去不回头,为何不在拥有时好好珍惜呢?
  等孩子年纪稍大,父母与孩子相处,只需用一个简单的方法:孩子做好事时注意他,孩子做坏事时忽略他。这个方法如果运用得当,将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这里,需要补充一点:一个家庭里,通常排行中间的孩子比较容易被忽略,因此父母必须对排行中间的孩子多加注意和关怀。
  孩子上学后,一个班级普遍会超过40名学生,老师不可能注意到每个学生。因此,家长最好鼓励孩子多参加课外活动,让他能够在自己喜欢的活动里发挥所长,满足他需要被关注的渴望。
  孩子产生情绪问题的第三个原因是:想要独立,也就是说渴望权力。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渐渐独立,也就是慢慢获得越来越多的权力。可是,如果父母太溺爱孩子或者管教太严格,以至于孩子不知道自己可以决定什么事情,那他就会故意捣蛋,企图夺回独立做决定的权力。
  如果情况不危险,父母可以尝试“退出”,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出决定,并让他为自己的决定负责。如果他的决定是错误的,也要让他品尝一下苦果。比如,孩子不愿意吃饭,你允许他不吃,等他饿得肚子咕咕叫时,下顿饭他自然就知道吃了。再比如,你给孩子一周的早饭钱,他一天就花完了。花完就花完了,你让他自己想办法,拒绝给他额外的钱。结果,他饿着肚子上了几天课后,下次就知道怎么管理金钱了。
  我常跟家长们说:最好的教育是:高关爱,高要求。其中,“高要求”指的不是学业表现,而是孩子的整个人格,包括纪律、礼貌、情绪管理等。然而,如今父母的做法,多是“高关爱,低要求”;而学校方面的做法则正好相反,是“低关爱,高要求”。   其实,高关爱者才有资格对孩子提出高要求。是否对教育有热诚,是否真心關爱孩子,孩子是可以感受到的。
  孩子产生情绪问题的最后一个原因是:家长期望过高,孩子因此背负着沉重的思想包袱。
  这种情况的产生,多是因为父母把孩子当成自己今生唯一的希望,而给予孩子太大的期望和压力,导致他应付不来而自愿放弃。同时,我们的教育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
  以日本的教育制度来说,看似缓慢,却循序渐进,极大开发了孩子的潜能,胜过我们的填鸭式教育。因为,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猛进”式教育,有些孩子就是“慢热”,他的潜能需要时间去发掘。
  而眼下,我们的学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当孩子感到自己达不到家长或老师的要求时,就会沮丧,认为自己就是家长或老师说的“烂泥”,表现出一种自认不能成器而放弃努力的态度。
  在现行教育制度下,能够考出好成绩、上名校的,永远是少数人,大部分学生都无法做到。但,这不能说明这些孩子就不好,对这一点,家长要理解。孩子能掌握的,就让他发挥好;孩子尽力了依然无法掌握的,也要抱着释怀的态度,让他掌握基本的就好。
  怎样处理孩子的情绪问题
  记:您的一席话,让我们知道了孩子为什么会产生情绪问题。那孩子产生情绪问题后,该如何处理呢?
  林:在帮孩子处理情绪问题之前,父母必须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问题。
  当今社会,家长也不容易,每天面对众多问题,如果家长不及时处理好自己的情绪问题,那孩子也就无法学会处理情绪问题的正确方法,因为“孩子不会做你所说的,但他会做你所做的”。多项研究表明,父母的情绪越稳定,孩子的情绪也就越稳定。
  父母情绪稳定后,可以用以下办法教孩子处理情绪问题,它们分别是:讲表达情绪的词汇、写日记和玩游戏。
  我个人感觉,处理情绪的最好方法就是通过语言或文字把情绪表达出来。小孩子在情绪不稳定时,不知道怎么表达,会有咬铅笔或撕纸张的动作。对此,家长可以逐步教给孩子一些表达情绪的词汇,如:我很生气,我很快乐,我很伤心,等等。让孩子识别情绪,并把情绪说出来,这样不仅能释放孩子的压力,也能让大人知道该如何帮助他。
  当孩子愿意把他内心的感觉告诉你时,这表明你可以深入地帮助他了。即使孩子在大街上对你说:“我很生气,我不想上学了!”你也不必激动,因为他能够对你说出这句话,就证明他是可以沟通的。你要警惕的是,那些什么都不讲的孩子。
  另外,家长也可以教导孩子写日记,用手中的笔来发泄情绪。不过,这仍然没有亲口把情绪说出来好。
  最后,家长还可以通过包含运动和动作的游戏让孩子发泄不良情绪。情绪,其实就是一种“能量”,可以在游戏中让孩子跑动、跳跃或大喊大叫,将这种“能量”转换成动能或声能。
  记:谢谢您让我们学习到很多,相信家长们一定会从中受益。
  【编辑:杨子】
其他文献
今年3月,适逢《妇女生活》创刊30周年,我们收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至立的贺词,我们收到了中宣部出版局、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中国期刊协会、中国妇女报刊协会的贺信,同时我们也得到了省领导及社会各界朋友的肯定,然而,我们最感谢、最引以为豪的是您——我亲爱的读者——是您的相识、相知、相携、相助,让《妇女生活》从一株小苗成长为如今的参天大树。  在您的关心、呵护下,《妇女生活》先后
柳传志是中国著名企业家、联想集团创始人,被誉为中国IT“教父”。他把自己倾注一生心血的联想比喻成自己的“女儿”,而在现实中,他的确有一个让他自豪的女儿——高盛(亚洲)集团直接投资部总经理柳青。身为典型的“企二代”,柳青最感激的是父亲对她性格、意志、品质的培养。父亲不仅是中国IT“教父”,也是她通往成功路上的“教父”……  重诺守信,  说到的事情一定得做到  柳青童年记忆中的父亲慈爱而又温和。小时
2018年7月22日,崔庆涛正在工地上忙碌,邮递员送来了北大的录取通知书!  崔庆涛的家在云南农村,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他下面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几乎从上小学开始,他便担起了照顾弟弟的责任。上中学后,每年寒暑假,他都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工地上干活,用稚嫩的双肩帮爸妈支撑起一家人的生活……然而,即使这样,崔庆涛依然学习优秀。因为他始终相信,只要不断努力,自己就一定能带着全家人走出贫困——  自幼懂
孩子的成才,从来就没有一定之规,甚至不是非上大学不可。从自学成才的高尔基到主动辍学的比尔·盖茨,无数成功案例都证明了这一点。但是,大多数家长仍坚持让孩子考大学,即使孩子已经表现出在读书方面的劣势,家长仍执迷不悟,逼迫孩子死啃书本,不知扼杀了多少自由的灵魂,淹没了多少奇异的天才。这样说是不是有点强词夺理?那就让我们来看看湖南小伙邹立伟的故事吧。  邹立伟出生在湖南省岳阳市农村,从小比较淘气,不喜欢读
学校特色是一所学校整体的办学思路或者在各项工作中表现出的积极的与众不同之处。现代学校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学校特色品牌的竞争。  一、忧思:“百花齐放”下的种种弊端  1.为特色而特色  为了追时髦、赶潮流,现在几乎每所小学都提出了自己的办学主张。为有别于其他学校,大家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地想出了一些本质意义相同而说法不同的校训、办学理念等。诸如“书香校园”“童话校园”等,本应该属于学校的常规工作,却被
给学生们上小说创作课的教授居然在每学期的第一堂课上大谈烹饪:如何做出一盘美味的香肠、洋葱和胡椒?烹饪、美食和文学创作之问有什么古老的联系?从小就喜欢在饭桌上听大人们讲故事的我究竟学到了什么?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口述实录  黄政,新上海人。父母从武汉抵沪,自觉全家隔离。现在医院已送来解除隔离通知书。“宅”在家里也是在战斗。这几天,空荡荡的南京路步行街上,一处大屏幕的公益宣传广告格外醒目,一个巨大的“宅”字也是眼下空城上海的真实写照,广大市民”宅“在家里,就是为有效阻断传染源做了一份贡献!摄影/ 杨建正  我是武汉人,毕业来上海已经十多年,在上海落户安家也已七年。因为我和妻子工作较忙,去年夏季开始我父母便从
现在有一种流行说法,说嚼无糖口香糖可以预防龋齿,还有人说可以代替刷牙,这种说法正确吗?  专家回答:嚼口香糖可以促进人体口腔内唾液的分泌,并通过唾液稀释吃过食物后人体口腔内残留的酸。而酸是破坏牙齿,导致龋齿产生的罪魁祸首。但是,通过咀嚼口香糖产生的唾液,只能对口腔内的酸起到稀释作用,对牙齿的保护作用有限,而且嚼口香糖也无法带走口腔内的全部细菌,因此,我们不提倡以咀嚼无糖口香糖代替刷牙。
无法结束的早恋  14岁的小颖是一名初二女生,因为早恋严重影响学习,在老师和家长的督促下多次与男友分手,但每次都很快复合。小颖的妈妈严女士怀疑女儿有心理问题,苦劝小颖接受心理诊断。这天下午,母女俩走进我的心理咨询室。  严女士首先介绍情况:“小颖这孩子从小很听话,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初一时还拿过年级第12名的好成绩。上学期期末考试,她考砸了,年级排名下滑到第300名以后,可以说是断崖式下滑!我以为是
问:我与宋某于2014年10月登记结婚并约定家庭经济实行AA制。2015年8月宋某以自己的名义购买了位于安徽省蚌埠市的一套房屋,首付款50万元,以宋某名义贷款60万元,贷款期限为10年。2015年12月,我和宋某签订了协议书,明确宋某向我借款30万元;此款为我婚前所有;宋某借此款用于支付蚌埠市房屋的首付款;宋某從2016年2月起开始偿还借款,并按照商业贷款的等额利息进行按揭,分10年偿还;蚌埠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