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瓷器上所绘诸葛亮的老丈人

来源 :读者欣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on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你是位对历史有兴趣的参观者,你肯定会对首都博物馆展厅陈列的一件青花筒瓶感兴趣。瓶身修长,瓶口侈张,束颈溜肩,体形由肩部顺势而下,一路略微内收。砂底,器底中心微凹,凹中点透明釉。口沿包镶铜釦,《中国青花瓷》一书中称此瓶“口施黄色酱釉”,有误。口沿下绘倒悬蕉叶辅纹,大中小三种叶片相间,大中叶面上留白显出叶脉和边饰,绘工精细。《青花名瓷》和《中国陶瓷全集·明上》两书中均将筒瓶腹部主纹饰标注为“郊游图”。《中国青花瓷》对此图作了进一步描绘:“主人手执鞭跨骏马郊游,后随家丁数名,或打伞,或举旗,显示主人之高贵威严,前方扶杖老翁一作招呼状。”
  这个解释会引起读者各种各样的疑问:如果是郊游为什么要带兵卒刀枪?图中骑马公子与拄杖老翁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其实,筒瓶上描绘的并不是什么“郊游图”,此图脱胎于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八十四回“陆逊营烧七百里,孔明巧布八阵图”的木刻插图。话说刘备不知兵法大忌,独自决定在夹江林木茂盛之处连营屯兵七百余里。诸葛亮听说后,深感无回天之力,只能叹气说:“汉朝气数休矣!”不过,在小说中,神机妙算的诸葛亮预先已经为陆逊设下了障碍,不让他得手之后长驱直入,直捣蜀中腹地。果然,陆逊乘机火攻蜀兵,所向披靡,大获全胜。有诗赞其伟业曰:“持矛举火破连营,玄德穷奔白帝城。一旦威名惊蜀魏,吴王宁不敬书生。”随后,陆逊率军向西乘胜追击,在离开夔关不远一临山傍江处误入诸葛亮为他布下的“八阵图”中。这“八阵图”看起来只是八九十堆乱石,然而一旦进入其死门,即为其所困,无路可出。此时日暮西山,狂风大作,飞沙走石。陆逊大惊道:“吾中诸葛之计也!”幸运的是,一位老人及时出现在陆逊马前,告诉陆逊他愿意引导大军出此迷魂阵。这位老人为什么能够破诸葛亮布下的阵呢?原来,此神秘老人乃诸葛孔明的岳父黄承彦。诸葛亮当年来此布阵的时候告诉过他此事,还特别关照他,如果东吴大将到来陷入“八阵图”中,不要救他。然而,黄承彦老人自称“平生好善”,不忍眼看将军陷没阵中,因此前来出手相救。
  对照明代三国故事木刻本插图《八阵图不伏陆逊》,可知筒瓶上所绘即为相同场景。因为历史上陆逊出生于江东名门大族,以饱读诗书闻名,所以在木刻插图上被表现为锦衣玉食、温文尔雅的公子形象,头戴紫金冠,并簪以绒毛立笔。与其相对,手持长杖的黄承彦头戴忠靖冠,外罩斜襟宽袖大袍。到了筒瓶上,瓷画匠对冠饰构造不熟悉,把陆逊的紫金冠往后挪,容易让人误认作是绾在脑后的发髻。黄承彦头上比较正式的巾帻也变成了一把扎的脑后小巾。在木刻插图的前景中,可以见到造型类似的三堆乱石,这是用来象征小说中描述的神奇古怪的“八阵图”。在筒瓶上,这些乱石堆被省略了,代之以一块崇祯转变期青花瓷上的标准斧劈皴岩石,岩石分三个层次,跟前还有三块石片。尽管如此,画面构图的相似之处还是可以证明筒瓶上表现的是明末流传的《三国演义》故事木刻插图的一个摹本。
  在清代初年出版的《李笠翁评阅〈三国志演义〉》中,也刊载了描绘这一场景的插图。图中陆逊和黄承彦的形象都和前引图像一脉相承,同属一个传统。其中特别是陆逊骑在马上右手挥舞马鞭的动作,与筒瓶上的形象相似度更高。在清代康熙年间,黄承彦拄杖导引陆逊出石阵的画面经常出现在瓷器上,不但有青花,还有五彩;不但画在大型棒槌瓶上,还装饰小型盘碟。虽然这几个画面都各有自身特点,但是如果放在这幅历史故事画的传统中看,它们之间的传承关系还是一目了然的。在康熙朝,马上的陆逊一律身披盔甲,以武将面貌出现,而黄承彦则还是拄杖老翁。黄承彦是著名隐士庞德公的至交,不贪名利。他此番出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放陆逊回东吴牵制曹操,在维持三足鼎立的前提下,使得退居蜀中的刘备得以有喘息的机会。不然的话,曹操可能会乘陆逊不在东吴的时候灭了东吴政权,然后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直逼蜀汉。那样的话,刘备政权就危在旦夕了。
  《黄承彦导引陆逊出八阵图》这个图像困扰了世界各地的收藏家和博物馆研究人员。早在1984年,佳士得拍卖行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举行的“明代和转变期瓷器”专场拍卖会上,迈克尔·哈彻打捞的瓷器中就有此图纹。1995年,美国收藏家朱丽雅·柯蒂斯博士在题为《十七世纪中国瓷器:山水、文人题材和故事画》的展览图录中承认:“目前无人知道这个包含年轻将军和老者的图像到底是什么题材。”2006年,英国伦敦著名古董商马卿父子的公司在其销售图录中刊载了一款康熙五彩盘,盘心画的正是这个题材。图录中介绍此图纹时说:“盘心绘一骑马军士,身后有随从撑旗;军士正在与一长胡子老人会面,老人手指城廓。”虽说在五彩盘上陆逊从骑在马上的公子哥儿变成了披坚执锐的战将,然而黄老丈人不再像筒瓶上只是拄杖直立,而是主动举起左手指引出石阵的方向。画面左上角露出宫殿屋脊,象征城池所在,为出阵的方向。因为盘心面积有限,同时此盘虽然着色花哨,但是规格不算高,陆逊的随从马弁就被简缩为旗手一人。值得注意的是,黄老丈人的束腰和陆逊的裙袍等处都用上了釉上蓝彩,这是康熙朝后期才出现的五彩中的新工艺。
  《清顺治康熙朝青花瓷》一书中刊载了一款故宫博物院藏青花人物故事图纹花觚,作者将瓶颈上所绘纹饰标注为“刀马人物图”。对照本文所讨论的“八阵图”故事图像传统,此图无疑为同一场景。图中陆逊头戴凤翅盔,身披铁甲战袍,骑高头大马,同前引五彩盘上的陆逊形象一致。不过,陆逊对面的老人螺发紧贴头皮,好似释家打扮。瓷器上传统人物故事画发展至明末为一高峰。瓷画匠家传粉本,辗转摹绘,图像传统坚守几代基本稳定。入清以后,经历顺治、康熙、雍正三代,传统故事母题逐渐式微。乾隆之后,则一落千丈,最终沦为无实质性故事内容的“刀马人”花架子。
其他文献
摘要:科技是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产业扶贫为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支撑。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凭借技术、人才优势,在产业扶贫实践中探索出“科技支撑、多方联动”的产业扶贫模式,凝练出促进甘薯产业增值增效的基本经验。然而,科技支撑产业扶贫也存在技术主体供需失调、技术项目运行方式单一、贫困户技术采纳内生性能力弱、产业主体利益联结松散等问题,限制了产业扶贫效果。提出提升农业科技供给能力,形成多元扶贫机制,提
《周易》其书  《周易》是一部古老而神秘的文献,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说它神秘,大概是因为它曾经是一部卜筮之书,而它在中国文献典籍中所获得的尊贵地位,则应该与其儒家经典的身份密不可分,被儒家尊为“五经”之首。广义的《周易》分为“易经”和“易传”两大部分,易经部分即是《周易》的本经部分,而易传(又称“十翼”)则是对本经部分的解释。易经主要有六
新中国成立前,上海的连环画作者包括绘人物者、绘背景者、缮文者(当时还无正式文学脚本,大都由绘人物者设计画面,缮文者配文),不过一二百人,却形成了四大派。这四大派的主角被当时的连环画读者和出版者誉为“四大名旦”,即沈曼云、赵宏本、钱笑呆和陈光镒。  那时候,一本连环画出版以后,其销售量、受读者欢迎的程度,总是绘人物的作者起决定作用。在绘人物的作者中,“四大名旦”署名编绘的连环画最受读者欢迎,销售量比
摘要:通过将3垄2行的种植方式与秸秆还田相结合,形成种还分离模式,研究其对土壤腐殖化特征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还分离模式能有效提高土壤有机碳和腐殖质各组分碳含量,且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以及蔗糖酶活性同未秸秆还田处理相比显著增加。种还分离模式下R1和R2处理的玉米根系体积、根干质量相较未秸秆还田处理分别增加了10.98%、11.95%和27.24%、25.47
摘要:以含有72个品系的沧麦6005叠氮化钠诱变群体为试验材料,调查该群体的产量、千粒质量、穗粒数等产量相关农艺性状,分析该群体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及相关性,并估计其遗传参数。结果表明,每穗小穗数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444 1,其后依次是穗粒数>亩穗数>千粒质量>产量>穗长,穗粒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16.08%,每穗小穗数变异系数最小,为6.54%。简单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穗粒数、千粒质量、
生锈的刀,割下的耳,燃烧的疯人院里藏匿着整片星空。  疯狂一直以来都是戏剧的钟情物。从古希腊的俄狄浦斯和美狄亚,到莎翁笔下的哈姆雷特、麦克白夫人、李尔王等。现代的,有《飞越疯人院》《疯狂的乔治王》和普利策奖得主的音乐剧《近乎正常》(Next to Normal)等。  前些天朋友圈被一组摄影作品刷屏,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幅是把一个人的头皮纵切开布置成两张侧脸在接吻。  我们无法确定这位艺术家的精神是否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每月兩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  二十四节气仿佛是古老农业社会的时钟,较为准确地为人们指示着季节、温度、降水及物候的变化等信息,让人们能够知时节、勤农事。虽历经两千多年的岁月沧桑,但其固有的节奏并没有被打乱,依旧深沉而有力地行走着。它是如此从容不迫、尽忠职守,于是在其所过之处,无数文人墨客
來自阿姆斯特丹的石雕艺术家milena naef拍摄到了人体和大理石合二为一的迷人时刻。他在石板上雕凿出孔洞,然后让人把肢体塞进洞里,从而实现人体和大理石的无缝对接。整体看起来,人的手臂和腿似乎也变成了石块的一部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界限變得模糊了。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村民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他们绝不会想到,就在村子东南方1000米不到的墩山上,沉睡着一位距今2000多年的汉代王侯。随着一个盗洞的出现,一位历经王、帝、侯三种身份、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一个我国迄今发现保存最好、布局最完整的西汉列侯墓,一座被称为『东方庞贝』的古城,重见天日。  南方首次发现的真车马陪葬坑、数以千计的竹简和近百版木牍,相当于50千克黄金的
他是美国20世纪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家之一,也是美国城市文化最好的诠释者。他是波普艺术的先驱,把风靡欧洲的抽象立体派本土化。他的艺术作品里跳动着美国爵士时代的音符,歌唱着激进的政治主张,因此,他的作品被誉为20世纪美国艺术的灵魂,承载着几波浪潮,却万变不离其本。他就是斯图尔特·戴维斯(Stuart Davis)。  作为美国现代主义运动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戴维斯运用强烈的颜色与空间关系,将琐碎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