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三点做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obyuan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课堂教学必须灵活多样,必须充分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创新性的培养,给学生多点拨、多直观、多启发、多鼓励;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动口,引导学生创新学习,培养他们的批判精神,允许他们标新立异,多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
  关键词: 新课标 语文教学 三点做法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思维的阵地。语文课应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目标,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语文课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课备“精”
  1.备课要根据课文内容与学生特点写出详案。一般遵循这样的五个过程:读课文,读相关参考资料,全面了解课文;整体构思;写出教案;在教学中、教学后修改。
  2.准备好各种教具和教学资料。在遇到适合的教学内容时制作教学课件,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增强语文课堂的互动性、趣味性、使教学生动化、直观化。
  3.条件允许的话,课前尽量多与学生交流对文章的理解与看法,做到心中有数,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设想并解决。
  二、课上“活”。
  语文课堂教学的“活”,主要指教师的引导灵活,学生的思维鲜活,课堂气氛活跃。语文课堂具备了“活”,那么,语文学科知识的传递,人文精神的教育,学生认知水平、语言文字能力和情感个性的协调发展才能得以实现。
  1.教师引导灵活。教师在课堂上的意义不仅是把学科知识告诉学生,而是要在课堂上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在探究结论,带领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帮助学生学到方法,找出规律。
  2.学生思维鲜活。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发挥学科的思维功能,鲜活的思维是优秀课的核心。在教学操作中,教师在引导灵活的同时,应注重鼓励学生对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直觉思维、想象思维的并用,并力求求异求新,自觉地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去解决同类型的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课堂教学的智能信息的传递,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因此,学生语言表达的鲜活度,是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课堂上,有的教师只注意学生答问的对错,而不太注意学生答问语言的流畅性和表达方式的鲜活性。这样的教学,是“应试”的教学方式,是不完整的教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评价学生答问知识的正确性,而且要评价学生语言表达逻辑性、规范性、流畅性,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语言,倡导学生发言、说话要大声、大方,敢说、敢问、敢争。中小学正是学生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课堂教学千万不能忽视学生语言训练这一重要内容。
  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如在教学《穿山甲问路》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学习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画出,不理解的地方打出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动嘴读,动手画,动脑想。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3.课堂气氛活跃。教“活”学“活”,课堂气氛怎能不“活”?教室引导学生“探究”,学生全方位投入思考;教师鼓励学生“尝试”,学生大胆实践;教师激励学生“超越”,学生就思维飞扬;教师让学生“选择”,学生就自作主张;教师促进学生“创造”,学生才不断开拓创新,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课。
  如《台湾的蝴蝶谷》一文中,“蝴蝶谷里迷人的景象”一段内容是理解的重点。教学时,我就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安排小组讨论、圈画、画图等学习活动,让学生把各种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小组中交流、讨论,通过同学之间的互相启发,互相吸收、互相补充、互相纠正。这样在相同的时间里学生的发言机会、锻炼机会就变多了,讨论出来的答案也比较完整,比较详细。因此,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方位地学习,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课上得“高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爱是最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才会主动地进行学习。如在教学《采莲》一文时,我先在课前将教室做了一番精心布置,在黑板上贴上采莲小船、采莲人的图片,在教室四周挂了一些荷叶、荷花、莲蓬,给学生创设了置身满湖荷花中的情境。课一开始,我播放了江南名曲《采莲》,并投影了课文的插图,动听的音乐,色彩美丽的画面,很快把学生的注意力给吸引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在此基础上,我说:“同学们,你们欣赏过美丽的荷花开满池塘时的情景吗?你有过乘着小船穿梭于荷花中的想法吗?那感觉一定美滋滋的,这节课让我们读一读诗歌《采莲》,一起去感受湖中采莲的快乐吧!”然后让学生聆听诗歌的配乐朗读,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接着放手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为让学生品味诗歌的意境,读出诗歌的韵味,我借助多媒体演示微风吹来,荷花、莲蓬迎风摇摆的情景,让学生一边看画面一边感受荷花和莲子“香”的气息,并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画中的人,自由畅想湖中的情景和采莲人采莲时的神情、动作、语言,由此体会采莲时欢快、喜悦的心情,这样教学,学生就会入情入境,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与课文产生共鸣,从而深入理解与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
  一堂好的语文课具有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的特点。在备课时,要突出课的基本教学思路和主要步骤,而少涉及具体细节,留下较多的空间给学生自由发展。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巧妙处理学习矛盾,活学活教,这样的课堂教学才高效。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与通讯.中华教育书局出版社,2011.6.
其他文献
会议
期刊
中国建筑在经历了这二十二年的大发展之后,仿佛仍然在十字路口,使人感到困惑和迷惘。建筑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什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开发这方面的研讨,使认识渐趋明朗,有助于中国建筑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改革深入推进的今天,快乐教育的研究活动受到社会的诸多关注。快乐教育以“乐教”“乐学”为特色,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宗旨,以“要我学”变“我要学”为目的,让老师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轻松愉快地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如何让语文教学寓教于乐?以下是我的一些看法。  一、发掘教材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往往凭兴趣出发,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学习受很多
探讨地域性的问题是否还具有意义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对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既是人类的一大进步,又起了某种微妙的破
该会议收集了有关建筑物理的论文20篇,主要内容包括:龙羊峡水电站主机室声环境现状分析与改善意见;无窗厂房的隔热设计;南方地区冷加工厂房屋面隔热问题;多层厂房宽度与节能节地的关
摘 要: 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每一个学生,既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更是做好教育工作最起码的要求。热爱学生,表现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侧面,但更多地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因为课堂教学是教育学生,提升素质的主渠道。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爱的教育 做法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你若想让学生接受你的课,完成教学任务,必须有的一项投入,就是“爱”,这种爱体现在对学生的负责上。因此,教师应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