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行业带动一个城市

来源 :时代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9003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家纺业界素有“世界家纺看中国,中国家纺看江苏,江苏家纺看通州”之说,形象生动地反映了江苏通州家纺业的地位作用和对外影响力。通州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绣品面料市场——中国南通家纺城,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家纺生产基地,其产能和销售在国内名列前茅。2007年12月5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通州“ 中国家纺名城”称号。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顾秀莲挥毫题词: “ 通州 ·中国家纺名城”。
  家纺与通州的名字紧密相连,她犹如彩虹架起了通州与世界各地合作和交流的桥梁,她用锦绣织出了通州历史与现今的繁荣和兴盛,书写和演绎着勤劳聪慧的通州人民万众一心奔小康的壮美画卷。
  
  历经百年风雨洗礼
  
  通州为江海交汇之地,地处江苏省东南部,东临黄海,南依长江,紧邻上海,与苏州隔江相望,历史上素以通达四方而著称,有着千年的建城史,悠久的家纺产业史。通州原为海域沙洲,隋代前成陆,五代时筑城。政区最早始于后周显德五年(公元958年),名为静海县。南北朝后有人定居,煮盐为业。唐末涨接大陆,始种麦黍。元代开始种植棉花。明代起,就以盛产丝棉、长于浆纺织棉而闻名,乡村户户织布,家家纺纱,蓝印花布远销朝鲜、日本等国。清末民初,近代工业开始兴起。19世纪末,清末状元张謇先生“实业救国”,垦牧植棉,兴办大生纱厂,开创了近代民族纺织工业之先河,蜚声海内外。据史料记载:“通产之棉,力韧丝长”、“纺纱鸣机杼,百里声相闻”,孕育了灿烂的纺织文化。
  
  
  意蕴深厚源远流长
  
   通州家纺业孕育于悠久的纺织业,伴随着纺织业的发展而成长壮大。从其催生、形成和发展的轨迹看, 有着深厚的社会传统氛围和特有的文化背景。在纺织业百年的历史长河中,通州纺织文化不断被赋予、叠加不同的内涵,扎根民间,深植民心。长期以来,成千上万的能工巧匠,秉承祖辈手艺,走南闯北,不断书写、演绎着纺织发展史,培育和造就了一批会经商、善创业、有技能的从业人员,构造了为家纺业社会化协作配套的产业体系和社会氛围。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当纺织文化与时代的特征、全民创业奔小康目标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综合文化时,其能量在经济建设中大放异彩,并上升为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产生强大的影响力。通州家纺业的形成和崛起,在一定程度上是纺织文化底蕴强力作用的结果。
  从通州家纺业发展的轨迹看,早在80年代初,一家一户以一技之长创办起一个个私营企业的雏形——家庭作坊起步,一开始就建筑在千家万户自发的、完全按市场机制运作的基础上,被经济学家誉为“草根经济”,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发展力。
  通过近十年的拾遗补缺,从90年代开始家纺业蓬勃兴起,一批创业的农民完成了原始积累,逐步向有组织的企业方式转变。从单个家庭式的分散作业,到组织起来规模生产,配套成龙;从手工操作到现代化作业;从个体买卖到超级大市场,发展到现代大市场。在一次次一轮轮市场竞争洗礼中,历经转换和升级。
  近几年来,通州家纺业的结构和布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民间资本投入活跃,大批私营家纺企业层出不穷,显示出勃勃生机。配套企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通州家纺业制造高地凸现。
  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臻完善,通州家纺业发展的社会环境进一步改善。无论从总体规划、产业导向,还是在产业集聚、社会化服务等方面,通州市委、市政府始终给予强有力的支持,从而为家纺业更好、更快发展搭建了大舞台。
  通州家纺业正加快向现代大家纺格局转变
  
  引领潮流 独显风骚
  
  进入新世纪来,通州家纺业集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之天时、传统特色之地利、悠悠文化之底蕴,快速崛起,已成为通州第一大支柱产业,其以鲜明的产业特色、集群化生产方式、强大的产品创新研发能力,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独占先机。
  
  发展速度持续领先。通州家纺业无论从其发展速度、市场占有,还是今后国内外市场前景看始终领先一步,目前正加快向现代大生产方向转变。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夕阳产业”,正嬗变为生机勃发的“朝阳产业”。据2000年—2007年八年间的统计,通州家纺业的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和利税年均增长35%以上,明显高于国内同行业的增长水平,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发展力。
  生产规模位居前列。通州现有家纺生产企业1500余家,个私企业6000多家,从业人员14.5万人。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00多家,超亿元企业29家。2007年,通州家纺生产企业销售收入突破500亿元。产品门类众多,品种齐全,主要由“巾、床、厨、帘、艺、毯、线、袋、绒”十大类组成,并逐渐由传统的床上用品向装饰、绿色、生态、环保等功能发展延伸,销往国内各大中城市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生产规模和品种系列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结构层次不断提升。近年来,通州家纺业的工艺装备水平不断提高。拥有喷水、喷气织机等设备1万多台,电脑绣花机、电脑多针绗缝机3万多台;拥有喷胶棉生产线100多条,印花和染整生产线近百条,其它相关大型设备超过1000台,整体装备处于21世纪初期水平,部分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配套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初步形成了集纺、织、印染、绗缝、包装、设计于一体的家纺产业体系和配套服务体系,信息咨询、科研、产品展示以及金融、保险、贸易、物流、商务等中介服务机构蓬勃发展,拥有国内首家家纺版权市场,知识产权保护有力。
  创新能力明显增强。通州家纺业从细纱纺织面料发展到色织印染大提花,无论在传统技术还是在现代技术创新上都占有比较优势。特别是近几年来,家纺企业十分注重科技成果在生产中的应用,加强与国内知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横向协作关系,成立了家纺产业研发中心、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搭建了产业技术创新平台。通州家纺企业每年推出新产品数百只,拥有江苏省名牌产品6只,南通市名牌产品5只,中国驰名商标1只,江苏省著名商标6只,南通市知名商标3只,国家免检产品6只。金太阳公司设计的《魅影》、圣夫岛公司设计的《梦里水乡》一举在首届中国民族家纺设计大赛上荣获金奖,另有四家企业的作品分获银奖和铜奖。
  骨干企业快速扩张。目前,通州家纺业正处在“两个加快转变”的重要时期,即产业结构加快向现代“大家纺”格局转变;企业结构加快向大公司为主体格局转变。在“两个转变”的导引下,资源、人才、市场份额不断向优势企业集中,推动了企业规模和生产能力的迅速扩张。杉 杉、梦洁、恒源祥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在通州设立生产销售基地或办事机构,促进了家纺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
  市场支撑力不断放大。通州家纺业从一开始就完全依托市场的特殊作用,构成了较为完善的市场化发展的体制基础。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张、档次的提升,又促进了专业市场的兴起,使市场和产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仅为家纺业的发展提供了内生动力和市场拉力,而且为抢占国内外市场制高点提供了效率支撑。早在1992年,川港志浩绣品市场就以其年销售额20多亿、出口超3亿之业绩,被誉为“中华家纺之最”。2002年又被评为“全国百强市场”。2004年,中国南通家纺城在紧邻川港志浩市场处兴建,与志浩市场融为一体。家纺城占地面积120万平方米,总投资24亿元,内设面料、坯布、小商品、辅料、成品、仓储、物流、行政商务七大功能区,欧式风格设计,规划建设继美国纽约第五大道、德国法兰克福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家纺中心。2005年底,家纺城一期工程22万平方米的面料市场全面竣工,一经投入运营,就云集了众多国内外商贾,日客流量超过5万人,日平均交易额达3000多万元。
  集群优势日益显现。通州家纺业以市场为中心,以周边地区产业支撑为特征,有力地带动起千家万户从事产品的加工、配套、销售,牵起社会化协作的生产链。随着工业集中区的开发建设,又有力地助推了川港、姜灶、金沙、张芝山、二甲等地家纺业高地的形成和隆起。川港镇工业集中区规划占地面积4000多亩,有上百家家纺企业入区,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姜灶镇规划建设5.5平方公里家纺产业园,建成面积4500亩,有188家企业入园,形成百亿元的生产规模。2003年,川港、姜灶两镇被国家纺织工业协会授予全国绣品生产名镇的称号。家纺业的集聚性发展,促进了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促进了知识和信息的扩散、传播和创新,不仅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优越的成长环境和发展机会,而且使集群效应最终体现为区域性生产经营的成本优势、价格优势和竞争优势。
  
  站在一个新的起点
  
  通州家纺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基础条件,正逢“天时地利人和”,进入加快发展的新阶段。通州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创建中国家纺名城的发展定位和目标,绘就了通州家纺业更新更美的画卷。
  新近规划的通州家纺产业园已通过江苏省级专家组的论证,被认为具有先导性和创新性。家纺产业园规划综合考虑了家纺业发展的背景、现状和面临的机遇,以现代家纺制造为核心,集科研、商贸、物流、居住为一体。主要区域布局为川港、姜灶、先锋三镇,用地发展规模近期为618.02公顷。
  
  通州家纺产业园“十一五”发展目标为:全面建成中国南通家纺城,使之成为集产品研发、生产、展示、购物、商住等为一体的新型市场集群;建设两个以上高档次的家纺产品制造密集区,加快家纺业高端化建设;大力扩张产能,实现销售收入翻番,突破1000亿元。
  
  直挂云帆 再展宏业
  
  通州家纺业发展蓝图已经绘就,新的征程已经开始,川由千涓聚,港发万里船。通州将以海纳百川的胸襟,迎接八方来客投资创业,互惠互利开展经贸活动,共同谱写中国家纺业发展的崭新篇章。“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在不久的将来,在世界家纺业的舞台上,通州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其他文献
一个拥有近百名所谓“网络记者”的大型非法网站,可以与多家知名网站链接,并设立了30多个省级频道,在全国各地以敲诈手段发行“内部资料”骗取钱财。近日,在河北省行唐县公安局的打击下,这一被称为我国首起破获的“假网络记者诈骗案”的案件内幕渐次浮出水面。假网络记者“现形”  今年5月29日上午,行唐县公安局接到国土资源局报警:几名自称是中国法治网记者的男子,驾驶一辆制式警车到国土局,声称该局工作中存在问题
期刊
记者从中国保监会获悉,今年上半年,全国农业保险实现保费收入4 3 . 7 亿元, 同比增长356.8%,保险金额963.3亿元,参保农户3300万户次,为2.2亿亩农作物及林木和2.4亿头(只、羽)牲畜(家禽)提供了风险保障。  农业保险的迅速增长得益于近年来政府加大对农险的政策扶持和财政补贴。2007年,中央财政首次列支21.5亿元预算额度在6个省份开展了大豆、玉米、小麦、水稻、棉花5个种植业保
期刊
“国家快来管管我们吧,798快要完了!”连续几个月里,在北京7 9 8 艺术区居住了五年的法籍华人画家郝光不断呼吁。  让他感到如此焦虑的是, 自2 0 0 8 年3月7 9 8 施行整体改造工程以来, 整个艺术区正往与他的意愿相反的方向发展。  2003年郝光在798成立自己的工作室时,看中的是那里宽敞的空间、低廉的价格和新中国工业遗迹的“原始情趣”。当时798已经聚拢了一批当代艺术家,有着自由
期刊
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治在改革中前行,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法治建设以落实党的十六大报告的战略部署为契机,以贯彻十七大精神为新的目标,取得了重大进展。尤其是在法治思想观念层面、法律制度规范层面、法治实践行为层面表现明显。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宪法和法律至上的权威还没有真正确立,立法质量不高、司法不公、执法不严、法律监督不力、法律实施效果不佳等仍是我国
期刊
奥林匹克精神从来就是与人类的和谐进步相始终的。自公元前776年古希腊人出于对人的力量和潜能的自信、对运动和健美的崇尚、对公平竞争理念的追求,在奥林匹亚创办体育竞技会起,和平与友谊就成为奥林匹克精神的象征。  时光跨越两千多年后,19世纪末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重新崛起,仍然有着与历史相似的形而上目的。1896年雅典重新点燃的奥运圣火,使世界人民维护和平的愿望升腾而起。当时世界划分为欧洲列强与东方弱国的
期刊
连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主办者都没有想到,6月底在天津举行的这场比赛竟然如此牵动人心,一时间观者如潮。  这也难怪,大学毕业生“就业难” 已成为当今的一个社会问题。人们关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其中的关键词就是“ 就业”二字。  那么,职业教育能否成为高校与“ 就业” 之间的“ 直通车”?    大赛引来万人观看    6月29日上午,当天津轻工职业学院三年级学生刘彦伟参加“ 2 0 0 8 年全
期刊
民间组织是由公民自愿组成的从事非营利活动的社会组织。自愿性、非营利性、非政府性,是民间组织的主要特征。农村民间组织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村落或村落联合体为单位的由农民自发组成的服务组织, 即互益型组织,又可称为村庄组织;另一类是专门从事农村各种服务活动、协助农村发展的专业性服务组织,又可称为乡村发展机构。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重视社会建设和管理。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
期刊
一条纵贯埃及南北的尼罗河从远古走来,浇灌了两岸的良田,滋润了沙漠绿洲,养育了这里的人民,使这里人杰地灵,成就了人类早期灿烂辉煌的金子塔文明。可惜的是,这种文明来得太早、太突然,失落得又是踪影全无。当法老将自己制成木乃伊的时候,金字塔的建造历史也被制成了“木乃伊”。金子塔,一个旷世谜团困扰着多少代科学家。也许金子塔就是一个永恒的概念,一个只能面对、无法解读的历史。  记得小时候,同学家墙上有一个镜框
期刊
温馨一幕    这几年,章老一直走霉运。  先是老伴得肝癌走了。老伴一走,章老就没心情做生意,把公司让给两个儿子管理。儿子却不争气,把他苦心经营十几年的公司给弄得关了门。公司贱卖了,儿子又为分钱不均打得头破血流。更让章老伤心欲绝的是他再婚后的年轻妻子,卷跑了他留着防老的八十万元,至今下落不明。幸好章老还留了一手,他另藏了一个五十万元的存折。  章老大病了一场。  大病一场后的毒老苍老了许多,头发全
期刊
8月1日,反垄断法实施的第一天,国家质量检验检疫监督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就遭遇了反垄断法的第一起诉讼。  北京4家防伪企业,将国家质检总局诉至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针对国家质检总局大力推行的“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以下简称电子监管网),他们请求确认国家质检总局推广电子监管网经营业务、强制要求企业对产品赋码交费加入电子监管网的行政行为违法。  北京市一中院向原告方出具了立案材料收取清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