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和谐社会中的经济和谐

来源 :理论探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jing17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谐社会应该是以经济和谐为基础的社会,实现经济和谐,既要在“外环境系统”方面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即经济与政治、思想文化的和谐,也要在内部构成上实现经济的总体和谐,即人与自然的和谐,生产力组合上的和谐和生产关系形成与运行上的和谐。为实现经济和谐,国家应采用向农业倾斜的产业政策、向弱势群体倾斜的社会再分配政策、向不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倾斜的发展政策,为早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创造条件。
其他文献
邓小平在马克思主义的公正观思想基础上,以理性批判的思维论述并实践了公正思想.他主张人人平等的基本权利,反对封建等级思想;主张共同富裕的目标,反对绝对平均主义;主张按劳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为我们加强党的建设指明了新的方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使我们党面对新世纪的风云变幻,面对执政的复
打破传统的能力结构模型,从以能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出发,深入分析德、心、体、绩等方面与能力的内在关系和本质联系,重新建立新型人才能力模型,并设计包含五个维度的干部能力评价
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在财富分配领域不同阶层的利益分化问题日益显现出来,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城市居民内部和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呈现不断扩大的态势。因此,需要按照构建和谐
随着科技飞速发展和人类生活方式的急剧改变,科学家由传统社会里的业余活动者转而成为现代社会里最为耀眼的职业群体,由于科学技术正负效应的存在,他们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愈来愈
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要坚定不移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