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1990-1993年期间,研究了历史上曾被HCH严重污染的鸭儿湖地区的水生态系统和陆生生态系统中HCH的残留动态与归宿,获得了HCH在各种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残留动态方程与环境半衰期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德国环境与健康研究中心生态化学研究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1990-1993年期间,研究了历史上曾被HCH严重污染的鸭儿湖地区的水生态系统和陆生生态系统中HCH的残留动态与归宿,获得了HCH在各种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残留动态方程与环境半衰期.结果表明:鸭儿湖底泥是HCH长期残留的主要归宿.尽管HCH已禁用十几年,目前该地区环境中HCH的残留已降至亚ng/g级水平,然而它在淡水食物链中仍然存在很高的生物积累.残留的HCH在各种环境中的分布和转移均与该地区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目前环境中HCH残留的主要异构体是β-HCH.同时各种环境中HCH的残留动态可用指数方程来表示,其半衰期在四种不同环境中的顺序为:水
其他文献
0引言铅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重金属元素[1].由于多种因素使大量的铅进入人类的生活环境,成为环境中主要的金属污染源之一.研究结果表明,铅及其化合物对生物机体产生程度不同的
以柑桔(Citrus)中的枳壳、甜橙、柠檬、四季桔上胚轴为对象,进行了农杆菌介导的柑桔衰退病病毒外壳蛋白基因转化影响因素研究,最终将衰退病病毒外壳蛋白基因转入枳壳.研究结
目的:利用MT-II启动子的Zn2+诱导表达特性,构建含多克隆位点的可诱导型真核表达载体Pmdna3-neo,并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luc)检测其表达效率.方法:用分子克隆方法构建载体,并将
CD4+CD8-及CD4-CD8+单阳性(SP)胸腺细胞是不均一的细胞群体,存在功能成熟的分化过程并同时伴随有表型的变化.为深入研究CD4+SP中的不同表型和不同功能状态的细胞群体,利用多
对分布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典型沙质荒漠大沙鼠的巢域选择特征研究表明,该鼠种主要选择丘间地及固定沙丘为筑巢地形。夏季主要食物成分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在巢域选择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梭梭作为一种非食物因素的影响可能更大。
目的:制备含有2.0拷贝乙型肝炎病毒(HBV,adr亚型)基因组的转基因小鼠,为HBV相关医学问题的研究准备实验动物模型。方法:应用受精卵原核显微注射的方法,产生HBV转基因小鼠。用PCR,Southern-bloting杂交、放射免疫、免疫组
从仙茅(Curculigo orchioides Gaertn)根茎中分离到7个化合物,经光谱分析推定其化学结构分别为:2,6-二甲氧基苯甲酸(A);苔黑酚葡萄糖甙(B);仙茅素A(C);仙茅甙(D);24s,3β,11
用GnRH抗独特型抗体和APA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GnRH受体在文昌鱼神经系统(脑和神经管)、哈氏窝和性腺的免疫活性进行了定位.发现在文昌鱼脑和神经管内的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以
从保存3个月以上的老化培养物中直接检查到游离液泡.液泡为标准圆球状,完全透明,大小相差极为悬殊,多数大型液泡吞噬了数个衰老藻细胞.采用低渗酶解,渗透冲击,低渗酶解和渗透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是体内丝氨酸类蛋白酶.它能激活纤维蛋白溶酶原生成纤溶酶,后者将不溶性的纤维蛋白降解为可溶性肽段,使血栓溶解,血管再通.而且由于它与纤维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