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对大学生就业作用探析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zybb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志愿服务和就业能力的分析,讲明了就业能力的构成,剖析了志愿服务对个体就业能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和社会就业的积极影响,从而全面、深入地揭示了志愿服务对就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志愿服务;就业能力
  作为青年队伍中最为年轻、最具有朝气的群体,高校大学生在社会上的影响力非常广泛,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逐步扩大,大学生的就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对个体的就业能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和社会的就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志愿服务对大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
  志愿服务对大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内部、外部两个因素,内部因素主要体现为提高个体的就业能力,外部因素主要体现在志愿服务能积极推动社会就业,完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
  1.内部促进
  1.1志愿服务的概念理解
  志愿服务是指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泛指人们利用自己的时间、技能、资源、善心为邻居、社区、社会提供非营利、非职业化援助的行为。
  1.2就业能力的概念及构成
  就业能力是指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就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以所掌握的专业技能为基础,通过学习和实践锻炼出能够熟练地将自身专业技能有效运用到工作当中,且可以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各项技能的能力集合体。西方学者定义就业能力:就业能力就是能让劳动者认识和意识到职业机遇的一种工作形式上具体的积极的适应力,能力使职业间和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变动变得简单,随着社会的进步,能力结构更加宽泛复杂的结构思想:个人适应力、职业特性、社会和人的资本共同构成就业能力,就业能力体现了个人适应力、社会和人力资本的一种合作的连结关系,具体说来,就业能力吸收要素的每个方面,这些方面使人在组织中认识到职业机遇,进一步来说,就业能力要素的每个方面在它自己的权限内有价值,然而,他们却一起产生就业能力的概念,上述提及的个人适应力在就业过程中主要表现为就业心理,表现为对就业环境的适应能力,适应力强的人愿意并能够改变个人因素来满足环境的需求,并促成个体的组织表现和职业成就,因为它使人们能够在持续变化的工作环境中对雇主们保有吸引力。本文借鉴个人为中心的就业能力结构观,针对大学生就业实际,构建以就业心理准备、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为主体的就业能力结构。
  1.3就业能力构成要素的内在关系
  根据性质和功能,我们可以把就业能力的构成要素分为心理层面和能力层面。心理层面主要是指就业心理准备,能力层面主要是指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心理层面的就业心理准备关系到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能否顺利转换成为现实价值,对职业获得和职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两个层面相互交织,共同促进就业。
  1.4志愿服务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部促进作用
  志愿服务对大学生个体就业能力的提高主要表现在对个体人力资本的提升,对社会资本的扩充和对就业心理准备的调适,志愿服务对人力资本的提升主要是对知识结构、技能和体力(身体素质)等三方面改善和提高,而对于社会资本的扩充则是从扩大人际关系网,增强网络异质性和提升社会网络信任度三方面得以体现。
  2.外部因素
  志愿服务对大学生就业的外部促进作用,除了对大学生个体的就业能力提高之外,志愿服务还能积极推动社会就业,完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从外部来发挥对就业的促进作用。
  2.1志愿服务完善高校就业指导
  原有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由于存在定位不明确、指导不全面等一系列问题,已经难以满足新形势下学生和社会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为此,我们要努力完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努力搭建好连接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桥梁,推动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志愿服务在扩大就业指导工作的面向对象,开创就业指导工作的新思路,增大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就业信息收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极力地完善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
  2.2志愿服务推动社会就业
  志愿服务对于社会就业的推动作用主要是通过优化就业结构,拓宽社会就业渠道加以实现,结构性矛盾是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大力开展志愿服务,通过志愿服务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鼓励和支持学生到西部,到基层就业。同时志愿服务本身也可以提供相应的就业岗位,扩大就业规模,这些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促进大学生的整体就业,起到了良好的外部促进作用。
  总之,志愿服务可以推动人才培养、加快人才效益转化、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有利于使大学生们进一步了解国情,增加他们的工作经历和人生阅历,提高他们就业和创业的技能,增强他们就业和创业能力,也能帮助大学生形成务实、自主、上进的观念,经过一到两年的志愿服务,他们对自己职业的选择会更加切合实际,在市场选择和竞争中更具实力,随着大学生志愿服务计划的长期实施,实际形成了一个大学生培养的延伸和大学生就业的缓冲,这对于配置好大学生的人力资源,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江汛清.关于志愿服务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7.
  [2]融燕,詹瞻.对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思考[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7.3.
  [3]陶晓霞.大学生一般就业能力素质模型的构建[D].江西师范大学,2007.
其他文献
【摘 要】当前,医患关系的紧张提示了强化医学生人文教育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作为医学院校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下称“基础”)课与医学伦理学都以其特有的综合性和针对性,拥有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的特殊优势。基础课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完善知识结构,开拓和发展教学内容,发挥其在培养医学生过程中的实际效用。  【关键词】基础课;医学伦理学;医学生;培养  当前,在医学实践中,医患关系紧张已成为阻碍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社会分工也越来越明确与精细,而在整个经济系统中供应系统所起的纽带作用又是不可替代的,其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也是益发的重要起来,因此对
疲劳对飞行效益和安全以及对飞行员身心的影响是众所周知的,当今民用航空界对疲劳问题的重视程度,也说明了疲劳研究的难度和现有水平。疲劳使飞行员注意不集中,反应迟钝,迷失方向,视觉错误,降低操纵能力等等。  1.疲劳的涵义、症状及产生机理  1.1疲劳的涵义  疲劳是指长时间进行一种脑力和体力活动后,出现感觉有些力不从心,客观上表现为工作能力下降,带伴有厌烦、头晕、眼花的一种状态。  疲劳包括生理性疲劳
【摘 要】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网络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各个领域。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已成为当前高校教育的热点话题。本文从高校网络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发挥网络道德教育中各要素的独特作用、构建大学生的网络生活文化、加强大学生网络行为的自我监控能力等对策。  【关键词】网络道德教育;大学生;网络  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网络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各个领域。而如今的网络生
由于高校出现了一些由心理问题引发的恶性事件,引起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近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感受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光是高校的责任,也是家庭及大学生本人的责任。很多家长发现子女上学期间心理经常会有一些错误的看法甚至是不合理的行为,盲目认为:孩子出现心理障碍,心理困扰是学校的责任,会责骂学校及工作人员,造成学生、家长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对立,导致无法解决此问题,改善不了学生心
近年来,随着国内银行卡产业的不断发展,银行卡受理市场正不断扩大,银行卡特约商户数量也快速增长.目前,在各区域中心处理跨银行POS业务的联网方式上,主要有间接和直接两种联
【摘 要】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形式的教育模式,其中以广播电视大学为主的远程教育,始终坚持要依据成人教育的特点,实施大众化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基层。为社会科技发展应用型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现代化发展迅速,学生的人文素质明显不足。为了更好的把人文素质教育与远程教育更好的融会贯通,需要教育者在教育观点、教育课程上有所改变,同时也要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以及师资队伍自身素质
【摘 要】从配网运行角度探讨交流操作保护可靠性问题,通过对与交流操作开关配合的保护普遍使用的二次额定5A电流互感器(简称5ACT)在短路故障时的变比误差分析,得出 5ACT额定负载小,实际负载大,出线短路时铁芯饱和,是交流操作保护拒动的根本原因。同时,经过对比分析,提出用二次额定1A的CT取代5ACT,可以根本解决交流操作保护可靠性差的问题。  【关键词】交流操作;电流互感器;变比误差  0.绪论
【摘 要】本文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国内外实习基地建设中实习基地初选阶段、实习生与用人单位接洽阶段、签订协议阶段、实习实施阶段、实习总结评估阶段的做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习基地;校企合作  1.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1强化校企合作、建设实习基地的意识  全体教职工应充分认识到只有走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共建实习基地的道路,职业院
【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进一步成熟,数字化校园建设日益完善,高等学校的管理模式正在朝信息化方向改革,以校园网络技术和IC卡技术为平台的高科技产品——校园一卡通,在高校的建设逐步得到重视。校园一卡通系统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切入点,是将校园综合管理和金融服务融于一体的多功能复合系统,其功能覆盖了教学、科研、后勤管理、学生管理及校园生活等各个领域。随着高校信息化的推进,校园卡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了,本文就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