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缺憾”看物理教学的有效改进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syzg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的物理教学强调的是教与学的互动,它注重师生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思想,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的共同发展,可以说,这是我们物理教师的追求,但在实际教学中,总有一些不完美存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称之为“教学的缺憾”。
  虽然说“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缺憾的多了,就成了次品,所以笔者从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要让我们的课堂教学趋向于无憾,我们就需要关注以下几个缺憾及改进:
  缺憾一 概念教学过于简单化
  大家知道,概念教学是物理教学中最难教的课型,难就难在概念简单但又很抽象,比如“磁场是一种物质”,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学生很难理解,因此要想突破概念,必须在深入分析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和思维规律基础上,选择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分散知识难点,化抽象为形象。
  比如在平面镜的教学中,对于虚像概念的教学,教师通常是采用直接切入的方法,让学生照镜子,观察自己的像,然后指出所观察到的像的特征,从而建立虚像的概念,这种教学策略只能从表象上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虚像,而对虚像概念的理解远远不够深入,基本是停留在表面上的。
  改进方案 首先让学生照镜子观察,问学生看到了什么?学生此时肯定会异口同声的回答:看到自己,教师此时反问:是你自己吗?如果是你自己,你有分身术,变成了两个,如果不是你,那镜子里的又是什么“东西”?(幽默一些)此时学生意识到,镜子里的不是自己,而是自己的像,此时教师顺势利导,引导学生展开思维,前面我们学习过小孔成像,也谈到像,这两个像一样吗?你是怎么区分的?通过学生的分析对比、讨论,总结出实像与虚像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播放一段视频《加菲猫照镜子》从而把学境推向高潮,进一步巩固虚像的概念。
  缺憾二 探究过于形式化,“探究味”不浓
  现在的物理教学,探究活动很多,所以在课堂上经常有一些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学生对活动的目的不明确,教室里乱哄哄,这种活动动手与动脑相脱节,没有体验与反思,应该说是一种无效和无价值的活动,所以就出现了探究流于形式、探究味不浓的现象。
  比如,在教学“透镜的焦点”时,很多老师认为这是一个小的知识点,没有必要进行长时间的探究,于是他们大都是采取了教学演示,或者干脆不演示,直接画图说明,介绍焦点,学生接受的很生硬,这种教学肯定是低效的。
  改进方案 在教学的前一天,将几个凸透镜分发给学生“烧纸玩”,并让他们比赛看谁能让纸燃烧的时间最短,等到上课后再让他们测实验用凸透镜的焦距,这种改进实际上就是放手让学生利用提供的器材,一边动手一边思考,并全班交流分享,然后进行操作,深入实验探究,这样,学生兴趣盎然,接受起来自然顺利多了。
  缺憾三 忽视整体,讨论肤浅化
  积极参与是衡量一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方面之一,教学是否有效,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优势,以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心理学也提出,教学的首要条件在于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特别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他们感到有了某种学习需要时,才会相应地产生某种学习兴趣,从而努力去接近它,探究它,主动自觉地进行一系列有关学习活动,现在的物理课堂,由于教学新理念的灌输,我们很多老师都开始注重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这说明教师已经在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多数合作学习仅仅停留在形式上,主观随意性很大,往往是教师一宣布讨论,学生即使没有进人状态,毫无探究欲望,也得迅速讨论,有些问题并不是自己思考来的,而是“拷贝”了小组的意见,充其量,学生成了老师所谓的新的教学思想、教学方式的道具,这是我们教师所不想看到的。
  比如学习二力平衡时,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两力是不是同一直线?”学生回答“是”,到此问题其实并没有解决,还需进一步追问,“你怎么知道这两力就在同一直线上?怎样判断它们?”很多老师在学生一番讨论后便草草收工,致使讨论不能继续深入。
  改进方案 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讨论的时间,要善于等待、善于倾听,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等学生回答后,再请学生进行操作演示,并在纸片上用笔画出两力在同一直线上的这条线,此时再反问,“如果两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又会怎样呢?”以此打通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更深入的思考,说到底教师必须使学生明确,主动参与不仅仅局限在“说”——问答上,更重要的在“想”——思维上,还有“做”——实践中,这样才能水到渠成地解决问题。
  当然,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除了上面提到的几种缺憾外,实际上还有很多的教学缺憾,只要我们怀有一双发现的慧眼,我们肯定能找到我们教学中的缺憾与不足,并加以改进,以便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总之,当前的教学环境要求我们要以满腔的热情在反思中教学,在教学中反思,反思我们教学中的不足,以实现观念的更新、角色的转变,以此来促进课堂的有效,使课堂教学的遗憾越来越少。
其他文献